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芒市10種最著名的特產

排行榜 閱讀(1.6W)

10、潞西遮放米

芒市10種最著名的特產

遮放米產於潞西市遮放鎮遮放盆地,色澤白潤如玉,米飯清香可口,軟滑適中,粘而不稠,泠不回生,營養豐富。自元朝始,被歷代王朝指定爲潞西土司進貢之物,年有定量。一九五九年被國務院定爲接待外賓宴會用米。本品採用傳統稻種傳統方式耕作,經最新加工設備和工藝精製而成,清潔衛生,是家居自用和饋贈親友之佳品。遮放米是積傳統稻穀的精華,取天地之靈氣在特殊的氣候生態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珍貴軟香型食用米。遮放米的名稱都以“毫”字開頭,有毫安公、毫安秀等,均爲晚熟高杆低產稻種,“毫”傣語爲祖宗流傳下來的米飯。產區傣族以種傳統水稻,吃傳統米飯爲榮,連耕作也保持了牛犁人薅的傳統方式,即使在“大鍋飯”追求高產量的年代,也從不間斷種植。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着物質短缺年代的結束,人們的生活追求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吃“遮放米”成爲時尚,隨着需求的增加,種植面積逐年擴大,成爲潞西市的傳統品牌商品。

具有遮放米品質特性的,僅爲遮放盆地東南三臺山峽谷、龍江峽谷、莫里峽谷“三峽”交匯的海拔840米處10萬畝水田區域, 最高年產量3000萬公斤。這裏,土層肥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氣流動快,有多處溫泉、暗河出露,多股林泉流入,不施化肥農藥,少有瘟、蟲、病害,形成遮放米特性的氣候生態環境。若干年來,有不少農業專家實地考察後引種作異地試驗種植,均不成功。

9、潞西茶葉

潞西的茶葉系列,採摘加工工藝講究,色、香、味、形俱佳,採用珍稀藥用竹種金竹筒,傣族竹編工藝品包裝,做工精巧,規格多樣,曾榮獲多項國際博覽金獎,中國農業博覽會金、銀、銅獎,有云南名茶稱號,市場廣闊,是潞西市傳統品牌商品。

8、雲南貢米

雲南的貢米,是過去當地官府向朝廷進獻的貢米。貢米有紫米、遮放米、八寶米。紫米,屬糯米類。米色紫黑,味香甜,粘而不膩。產於墨江一帶。是元代、明代的進貢米。遮放米,屬軟米,色澤白潤如玉,顆粒大而長。產於潞西縣遮放鄉戶悶村允午社。用遮放米煮飯,香軟可口,如有油潤感,且營養豐富。飯冷後不會變硬,只是易粘結。是清朝時的進貢米。八寶米,以香味濃、甘甜滋潤、富有油脂、顆粒大、滑感強、形色美、成熟快、產量高八大優點而聞名。八寶米產於廣南縣八寶鄉八寶河畔的兩個苗族寨子。歷代都作爲貢米。

7、勐巴娜西生態茶葉

潞西市是德宏州最大的茶葉生產基地,有大葉茶園56952畝,約5萬農民230個企業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業務。土壤以赤紅壤和磚紅壤爲主,還有少部分的黃壤和高山棕壤,土層深厚,微酸性和酸性,PH值約4.8~6.0,勐巴娜西生態茶葉系列產品腐殖質層豐厚,有機質含量約30~50克/千克,礦質營養豐富,有效氮、磷、鉀含量分別爲10~150毫升/千克,2~10毫克/千克和80~120毫克/千克,有利於茶樹生長,潞西生態環境優越,自然資源豐富,茶區峯巒疊嶂,巍峨秀麗,氣勢壯觀,植被豐茂,林木豐富多彩,森林覆蓋率達60%~70%以上,林間溪水潺潺,茶園渠直流清。茶園有的在深山老林,有的在羣山懷抱中,有的在密林包圍下,白雲圍繞山間籠罩着茶樹,處處可見高山雲霧茶園。廣大茶區沒有工廠,人煙稀少,空氣新鮮,沒有公害。潞西市有數千年的種茶歷史,至今尚有數百年的栽培型大茶樹林,三角巖竹葉青茶樹齡300餘年,官寨村的官寨茶樹齡600多年,樹高5米,仍然技綠芽翠,品質均優。

6、潞西傣族織綿

傣錦,是傣族的一種傳統手工藝產品,具有濃郁的民族特織傣錦色,又具有大衆化的適用風格。它用細紗爲經,有色線爲緯織傣族竹編成。歷史悠久、織工精巧、圖案別緻、形象生動、明快簡練、色彩圖案、規格樣式可按需要變換,顯示着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開拓精神。傣錦的用途很廣,現在投入市場的有筒帕、窗簾、被面、墊單、桌布、沙發巾、沙發墊等,過去只有傣族婦女織綿,現在,不少青年男子也加入了織綿行列,在潞西市的芒市鎮、城郊、遮放鎮農村,出現了一批傣族織錦專業村,專業戶,產品銷往國內外。

5、介桃咖啡

介桃村是雲南省德宏州風平鎮的一個傣族自然村,村民主要經濟來源是各種農作物種植。一直以來,介桃村村民都在努力找尋一條能充分利用850畝旱地增收致富的道路。直至2000年發展了咖啡種植,擁有60戶傣族居民的介桃村就有55戶成爲了咖啡種植戶,並建立了介桃咖啡示範基地。現今介桃村咖啡種植總面積300餘畝,投產面積近200畝。通過與公司的技術合作,基地咖啡自投產以來畝產1000公斤-1500公斤,畝產值達1950元,總產值連續三年突破30萬元,2006年介桃村就咖啡一項收入達到了35萬餘元,人均收入達3800多元,比未種植咖啡前人均收入增加40%。

4、遮放米

德宏潞西縣的“遮放米”,色澤白潤如玉,煮飯香軟適口,煮粥粘而不膩,營養價值極高,堪稱色香味俱佳的米中珍品,遠在清代就曾被列爲向清朝廷進貢的“貢米”。遮放米產於潞西市遮放鎮遮放盆地,色澤白潤如玉,米飯清香可口,軟滑適中,粘而不稠,泠不回生,營養豐富。自元朝始,被歷代王朝指定爲潞西土司進貢之物,年有定量。一九五九年被國務院定爲接待外賓宴會用米。本品採用傳統稻種傳統方式耕作,經最新加工設備和工藝精製而成,清潔衛生,是家居自用和饋贈親友之佳品。 遮放米是積傳統稻穀的精華,取天地之靈氣在特殊的氣候生態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珍貴軟香型食用米。遮放米的名稱都以“毫”字開頭,有毫安公、毫安秀等,均爲晚熟高杆低產稻種,“毫”傣語爲流傳下來的米飯。產區傣族以種傳統水稻,吃傳統米飯爲榮,連耕作也保持了牛犁人薅的傳統方式,即使在“大鍋飯”追求高產量的年代,也從不間斷種植。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着物質短缺年代的結束,人們的生活追求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吃“遮放米”成爲時尚,隨着需求的增加,種植面積逐年擴大,成爲潞西市的傳統品牌商品。 具有遮放米品質特性的,僅爲遮放盆地東南三臺山峽谷、龍江峽谷、莫里峽谷“三峽”交匯的海拔840米處10萬畝水田區域,最高年產量3000萬公斤。這裏,土層肥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氣流動快,有多處溫泉、暗河出露,多股林泉流入,不施化肥農藥,少有瘟、蟲、病害,形成遮放米特性的氣候生態環境。若干年來,有不少農業專家實地考察後引種作異地試驗種植,均不成功。

3、德宏水牛

雲南德宏水牛高大健碩,已有上千年的養殖歷史,如今,它們的家族可謂“牛丁興旺”,正上演着一出雙向發展的好戲。現在在德宏,德宏水牛的養殖數量有10多萬頭,幾乎德宏所有的地方都養有水牛。品種特徵 德宏水牛皮毛光滑,毛色以褐、黑色較多,頸下有一道半環形白色毛圈。公牛頭短、額寬,嘴岔深,鼻孔大,眼大圓鼓而有神,母牛頭窄長,嘴較小,眼清秀。角架大而長,最長超過119釐米,兩角間寬有超過138釐米的,角向後彎成弧形。公牛頸較寬厚,母牛頸較細長。羥甲高於薦部,胸深超過前肢長度,背腰短而寬平,匿部小。尾短、根粗,尾帚長過飛節。四肢端正粗壯,筋腱明顯,管骨粗大結實,系部短而有力。蹄黑色、大而圓,蹄質堅實。體軀高大,體質結實,骨骼粗壯,結構勻稱,具優良役用體型。

2、西雙版納茶花雞

雞是家雞的祖先,因其啼聲似“兩雜茶花”故又名茶花雞。公雞體羽上體多紅色,下體黑褐色。母雞體羽上體大都黑褐色,上背黃而具黑紋,胸部棕色。該雞成年公雞體重1-1.5公斤,5月齡開啼。母雞體重1-1.1公斤,6月齡開產,年產蛋130-150枚。蛋重約38克,蛋殼呈深褐色,孵化期21天。人工飼養原雞具有適應性廣、生長快、飼養粗放、採食量少、成活率高等優點。

尋常略大(雄鳥70釐米,雌鳥42釐米)的家雞野生祖先。雄鳥上體力具金屬光澤的金黃、橙黃或橙紅 原雞色,並具褐色羽幹紋。臉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紅色,且大而顯著。飛羽褐黑色,具栗色外緣。尾羽黑色具金屬綠色光澤,中央兩枚尾羽最長,下垂如鐮刀狀。下體褐黑色。腳藍灰色。雌鳥上體大部黑褐色,上背黃色具黑紋,胸部棕色,往後漸變爲棕灰色。 虹膜-紅色;嘴-角質色;腳-藍灰色。 叫聲:只在春季繁殖季節鳴叫。雄鳥叫聲如ge ge--ge ge中間有一明顯停頓,最後的ge 非常短,如家養公雞縮短的叫聲。

1、芒市石斛

鐵皮石斛:表面暗黃綠色或金黃綠色,有細縱皺紋,節明顯。質堅實,略韌,不易折斷。氣微,味淡,嚼之初有滑膩感及粘稠感,無渣或渣少。齒瓣石斛:表面有細縱皺紋,質堅實,易折斷,斷面平坦,嚼之初有黏滯感,無渣或渣少。兜脣石斛:繞緊密,顆粒均勻整齊,多數可見3至5個旋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