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如皋十大最著名的特產

排行榜 閱讀(2.11W)

10、如式香腸

如皋十大最著名的特產

如皋香腸歷史悠久,是聞名全國的品種之一。其生產始於清同冶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清末獲“南洋勸業會”二等獎。可與“廣式”香腸媲美, 被稱爲“如式”香腸。如式香腸是具有100多年曆史的如皋香腸,產品譽滿全國,被評爲商業部和江蘇省的優質名特產品。其特色是:條形整齊、肉質緊密、色澤鮮豔、鹹甜適度、香味濃郁、營養豐富、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膩,深受羣衆喜愛。

如皋香腸歷史悠久,是聞名全國的肉製品之一。其生產始於清同冶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可與“廣式”香腸媲美,被稱爲“如式”香腸。清宣統二年(1910)六月,如皋曹鴻記香腸於南洋勸業會上獲得二等獎。1934年,如式香腸在江蘇省物品展覽會上獲得嘉獎。它以豬坐墩肉,切成1釐米見方的肉料,肥、瘦肉比爲2比8,加適量薑汁、白糖、麴酒、精鹽拌勻,灌入預製好的長40釐米左右的腸衣中,紮緊兩頭,彎成U形,晾曬5個晴天以上。這樣製作的如皋腸具有條理整齊、肉質緊密、肥瘦比例得當、乾爽結實、大小適度、色澤鮮豔、鹹甜適宜、香味濃郁、營養豐富等特點,產品質量享譽國內外。目前,如皋市比較有名的香腸品牌有: “如皋牌”香腸、 “銀燕牌”香腸、 “玉兔牌”香腸。

9、如皋董糖

產於江蘇如皋。主要以精白麪、白糖、芝麻、飴糖爲原料,經選料、熬糖、製糖芯、製糖骨、成型等工序而成。制芯系將芝麻焙炒、研磨,先分離皮仁,再焙至淺黃。火候、時間必須恰到好處,方不至生焦,使麻香濃郁。糖骨的熬製過程,要求保證其延展性良好,順利成型。最後工序爲將糖骨展開,均勻配以糖蕊,反覆包褶,壓切成型。成品爲扁長方體,色白微黃,層次分明,剖面可旋狀紋理,中心呈丹鳳眼狀;入口易化,酥鬆香甜,回味久長。

8、白蒲茶幹

白蒲“三香齋”茶幹(簡稱白蒲茶幹),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了,是南通地方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土特產。“白蒲茶幹”選用優質大豆,多種香料精製而成。內含易於人體消化的優質蛋白質及人體所必須的維生素B1、B2和鈣、磷、鐵等,還含有動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彌補動物菜餚的缺陷,對增補人體和營養極爲有利。茶幹又味美香芳,富有韌性,色澤美觀,形狀方且薄,別具一格,經濟實惠,弛名四方,極受羣衆歡迎。

"三香齋"的來歷:據《如皋縣誌》記載,公元三九七年即隆安元年,晉安帝司馬德宗家已將白蒲置爲“蒲濤縣地”,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白蒲茶幹”始制於清朝康熙年間,一們姓屠的湖州人在白蒲北街開的一豆腐乾店,店號“三香齋”,又名“屠三香”、白蒲北街是南北交通要道,商業較盛,油餅糧行,京貨店,水煙棧,各式菜館,點心店,魚行、茶館等店鋪林立,來往商人,小販很多,每日清晨,商民,街坊鄉老,小販等都喜歡坐茶館,閒談生意經,山海經,一邊談心,一邊買來屠氏的豆腐乾佐茶。因其近似茶色,又是名茶配食的佳品,故取名茶幹。到康熙丙子年(康熙三十五年,即一六九六年),“屠三香”生產的茶幹由於加工工藝精細,用料考究進嘴細軟勁韌,美味可口,算得上色、香、味俱佳,茶幹上模壓店號,很有特色,被譽爲白蒲一絕。

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地方官特別選擇了“三香齋”茶幹作爲貢品,請皇上品嚐,乾隆嘗後甚悅,又聽該店獨家經營的介紹,便御筆寫下“只此一家”的題字,賜予褒揚。屠氏得此御筆歡喜欲狂,並將“只此一家”製成金字匾額,懸於店堂,自得御筆“只此一家”,“三香齋”茶幹馳名大江南北。嗣後“三香齋”茶幹店,生意更加興隆,並設分鋪於通城經營。清朝道光二十一年間編撰的《蒲濤志》記述:“蒲鎮菽乳幹爲絕品,通稱茶幹,言可佐茗飲也,四遠知名。本齋固有不傳之祕,亦與鎮中水土合宜,嘗分鋪崇川所作終不及此地味美。”這段記載,說明了後來“三香齋”未能在通城設立生產作坊的原因。

白蒲茶幹傳統的製作方法:白蒲茶幹味美,主要是選料考究,加工精細,操作認真,一絲不苟。人們檢看茶幹質量,常將茶幹對角相折,總不斷裂,而芳香撲鼻,羣衆誇說:“進了三裏墩,聞到茶幹香”,可見其味香沁人。白蒲茶幹傳統的操作過程,可以概括爲以下幾個方面:浸豆、糙皮、磨豆、扯漿、煮漿、點漿、包、榨、剝、煮、扎等,細說有二十一道工序。

7、如皋肉鬆

如皋肉鬆的生產始於1914年,後於1936年由徐壽生在如城東大街創辦太倉肉鬆加工企業。1942年左右,有孫明友等人合資,在如城開辦友來肉鬆廠,加工肉鬆,銷往上海等地。解放後停業。1951年,如皋肉聯廠開辦初期,即加工豬肉鬆。後來,他們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研製最佳配料配方,已形成了如皋自己特有的風味。1966年開始出口。1971-1984年,獲得國家商業部、輕工部、外貿優質名特產品稱號和榮譽證書。1985年3月,法國巴黎國際國際美食學會與旅遊觀光委員會授予“金梅牌”肉鬆金質榮譽獎章,這是我國在國際上獲得的第一枚肉食品金牌;1988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牌。1992年“如皋牌”肉鬆獲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6、白蒲黃酒

白蒲黃酒距今已有幾千年歷史,素有“液體面包”美稱。白蒲黃酒採用純稻米釀造,工藝獨特,取千年釀造之精髓,其中富含二十餘種人體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人體所必需的職能從事物中攝取的8中氨基酸黃酒中就高達2550毫克,其酒精度低,常飲能壯神醒氣,有舒筋活血,保脾強身之效。“水明樓”牌白蒲黃酒爲江蘇省優質產品,重點保護產品、出口免檢產品。曾獲1993年東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1995年北京國際食品及加工技術博覽會金獎,“如通”牌白蒲黃酒爲南通市名牌產品、重點保護產品、江蘇省名牌產品、用戶滿意產品。白蒲黃酒現暢銷國內10多個省市,部分出口,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浙江紹興章姓落戶如皋白蒲,開辦槽坊,配製黃酒。後來章家後代繼承祖傳祕方,以當地產上等大米爲原料,以藥酒、麥曲爲糖化發酵劑,採用傳統加飯酒工藝,精心釀製黃酒。白蒲黃酒素有“液體面包”美稱,其中富含二十餘種人體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其酒精度低,常飲能壯神醒氣,有舒筋活血、保脾強身之效。曾獲1993年東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1995年北京國際食品及加工技術博覽會金獎。現由南通市白蒲黃酒有限公司生產。

5、如皋黑塌菜

如皋黑塌菜,又名如皋塌棵菜,如皋方言“趴趴菜”,因塌地生長而得名,是如皋地方特色蔬菜。如皋黑塌菜種植歷史悠久,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編修的《如皋縣誌》記載:“九月下種,十月分畦,冬後經霜更酥軟,邑人呼爲塌棵菜。初春嫩薹蔬茹皆勝,四月收子榨油,香美不亞麻油。”如皋獨特的自然環境條件和栽培方式形成了如皋黑塌菜的特有品質,其株型平展,塌地生長,經霜凍後味甜鮮美、質地柔嫩、清香爽口,富含維生素C和鈣以及大量膳食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B2、胡蘿蔔素等營養物質,其中維生素C和鈣含量極高,粗纖維含量低,被視爲青菜中的珍品。如皋黑塌菜不但深受當地人喜愛,上海、南京、蘇州、無錫等周邊大中城市市民對如皋黑塌菜也情有獨鍾。

4、如皋香堂芋

如皋香堂芋是江蘇南通如皋的特產。如皋香堂芋一直被作爲當地傳統鄉土食品,並作爲如皋長壽食品的代表向外推介,得到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青睞。如皋香堂芋種植歷史悠久,因其在烹飪過程中香氣四溢、滿堂芬芳而被冠以“香堂”美譽。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編修的《如皋縣誌》記載:“香芋與芋別爲一種,生沙土瓦礫地,蔓引不窮,子生地中,霜後掘取煨煮食之,入蔬尤佳,香味絕勝。”

如皋香堂芋可製作多種美味佳餚,其香氣怡人,口感細膩,質地軟滑,酥而不爛,是糧、菜、飼兼用作物,在傳統的農家菜譜中有芋頭燒肉、芋頭泥與肉泥加佐料製作的芋頭丸、芋頭豆腐湯、芋頭扁豆飯等。不少追求返蹼歸真的都市居民,喜歡用最簡單的烹飪方法享受其純真清香,即“吃毛芋頭”,將洗乾淨的芋頭直接連皮蒸煮,熟後去皮而食。如皋香堂芋一直被作爲當地傳統鄉土食品用於饋贈和款宴各方賓客,並被市委、市政府作爲如皋長壽食品的代表向外推介,得到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青睞。

3、如皋白蘿蔔

如皋蘿蔔栽培歷史可上溯千餘年,相傳在唐太和年間(公元827-836年),如皋定慧寺僧侶早有種植,曾用自種的蘿蔔雕刻成蓮花、佛手、寶塔、燈籠等作爲供品,並饋贈施主,時稱菜菔,其種子叫菜菔子,供藥用。後逐漸流傳民間,廣爲種植。清乾隆庚午年(公無1750年)編修的《如皋縣誌》載:“蘿蔔,一名菜菔,有紅白二種,四時皆可栽,唯末伏秋初爲善,破甲即可供食,生少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堅而辣”。如今紅蘿蔔種植已很少,只在端陽節前後有少量上市,都以白蘿蔔爲主。現在的如皋白蘿蔔就是經產地農民幾百年的精心選育和栽種培育而成的具地方特色的蘿蔔良種。用它爲原料經精細加工而成的“如皋蘿蔔乾”,是久負盛名的江蘇特產,歷來遠銷國內外市場。

特點編輯如皋地區氣候條件優越,水肥條件較好,且多爲沙性土壤,很適宜白蘿蔔的生長。經過數百年精心栽培和選育,所產蘿蔔品位明顯優於外地所產,“如皋蘿蔔”名揚天下。而如皋又以如城周圍新民及東陳、大明所產的“賽雪梨”牌蘿蔔爲最佳。現已培育出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白蘿蔔良種。如形似鴨蛋的“鴨蛋頭”,莖盤細兒似頸的“捏頸兒”,百日可收的“百日子”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皮薄、肉嫩、多汁,味甘不辣,木質素少,嚼而無渣,以嫩、脆、甜享譽四方。

營養成分編輯如皋蘿蔔中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_2及鈣、磷、鐵等營養元素,蘿蔔中澱粉酶和芥辣油,能促進胃腸消化,增進食慾。

吃白蘿蔔“生嚼”更科學。因爲蘿蔔中的澱粉酶不耐熱,溫度超過70℃便被破壞;維生素C也怕熱。祖國醫學認爲,生蘿蔔性辛寒,有止渴、清內熱、化痰定喘、助消化、利導、破痰、解毒等功效,煮熟後,性甘溫平,能下氣、消食。 此外,蘿蔔中含有活性很強的干擾素誘生劑,但蘿蔔的干擾素誘生劑不耐熱,只有生吃並細嚼或榨成汁時才能直接接觸黏膜細胞,刺激消化道產生干擾素,減少消化道癌變的機會。還有,蘿蔔中的粗纖維和木質素也很豐富,但熟吃容易被破壞。

2、如皋盆景

如皋盆景源泉於宋。《江蘇旅遊指南》雲:“江蘇是我國盆景藝術的發源地之一。蘇派古柏樁‘秦漢遺韻’,有揚派明代盆景‘一把傘’,有如皋宋代大型盆景‘六朝柏’等,蒼古拙樸,風姿雋永,令人駐足凝視,流連忘返”。“六朝柏”俗呼“六朝鬆”,實爲一株古檜,在如城水繪園的雨香庵前,至今800多年,供觀賞葉片爲主。加有宋代三盆檜尖柏,每盆都爆有“鹿角”,距今900餘年,由如皋人民公園珍培。

獨特陳設

如皋盆景的陳設獨特有趣。除兩盆成對放置左右的“蹲獅式”之外,且有論“堂”陳設法,國內獨此一家。按5、7、9不同奇數組合爲“堂”。如5盆陳設,中間的爲“文樹”,兩邊分別爲兩彎半或一彎半的“武樹”,互成對子,陳設7盆時,在5盆的基礎上,兩邊各增加一盆一彎半。整“堂”景觀趣味橫生。“文樹‘顯得孤高,兩邊的兩彎半如羣臣,如侍女,如賓客;一彎半似女子揮動彩袖翩翩起舞,如嫦娥奔月之態。

1、如皋黃雞

如皋歷史上農作物以旱雜糧爲主,農民較窮,居住草房,家家屋後都植有竹、樹,以防風沙,飼養的家雞放逐於其中,任其自由覓食,日落而歸,飼餵亦以雜糧爲主。產區人們素有春夏食炒仔雞、入冬後燉雞湯進補習慣。清乾隆年間家庭養殖發展較快,農家養雞亦已普見。清嘉慶年間(1804年)《如皋縣誌》記述:“雞,家之常畜,品種有‘花雞’、‘獐雞’”。獐雞即指羽色如獐毛的地方土雞,俗稱 “三黃雞”。產區人們視黃色是吉祥和興旺的象徵,長期有目的地選擇具有三黃特徵、靚麗清秀、中等體型、味美湯鮮、肉質細嫩的品種,特定的自然、人文環境加之南方消費者對中等體型黃雞的偏好,促進了如皋黃雞的選育及遺傳資源的定型。

如皋黃雞屬肉蛋兼用型品種,是經過長期選育而成的地方良種。因其“黃嘴、黃腳、黃羽毛”,羣衆習稱爲“三黃雞”。早在清嘉慶甲子年(公元1840年)修編的《如皋縣誌》中就有記載:“雞,家之常畜”,品種有“花雞、獐雞”等。“獐雞”即指雞羽如獐毛顏色的黃雞。這說明如皋人民早就把黃雞作爲“家之常畜”。其實如皋黃雞並非渾身一片黃色,它在頸、翅、尾處仍夾有明顯的黑色羽毛,形成其獨有的特徵。如皋黃雞全身羽色以金黃爲主,喙黃、腳黃、羽毛黃,頸羽、翼羽、尾羽夾有黑色羽,富有光澤。羽毛緊貼身體,顯得靈活清秀。頭似蛇頭。單冠直立,眼圓大有神。腿長中等,脛無羽,喙、腳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