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江陰10種最知名的特產

排行榜 閱讀(3.18W)

10、燴鱔

江陰10種最知名的特產

燴鱔,是江陰曆代名菜中的又一道以黃鱔爲原料烹製也來的菜餚。其烹製成菜後,酥香鬆軟,鹹甜相隔,口味特別適應江陰人的愛好,且營養豐富,故受到歷代江陰人的喜愛,能成爲江陰的名菜。

燴鱔的烹製方法是:

取粗壯的活黃鱔兩條,用開水燙死,抹去其身上的膩味,並去其頭,尾,骨,劃成鱔絲,粘上蛋清,待用。將炒鍋置於竈上,加入油,用旺火燒熱。待油溫燒至六成熱時,則將鱔絲投入,讓其炸黃,然後,倒入漏勺,瀝去油。

鍋底留油後,復移竈上,將炸黃的鱔絲投入,加入黃酒,醬油,精鹽,蔥薑末和少許高湯,先用旺火煮之,待泡沫溢出,撇去,則加入白糖或冰糖用小火燜之。待糖化,即可起鍋,裝盆,食用。燴鱔與其他黃鱔菜相比,有不同的特點:既鮮又香,既酥又軟,既鹹又甜,口味,口感都比較好。

燴鱔,原本是江陰夏季的時令菜,以小暑前後食用的人爲最多。其除了能獨立地當作菜餚吃外,還能作爲蓋澆面的澆頭使用。江陰曆史上的名面??鱔澆面,用的澆頭就是燴鱔,故鱔澆面也叫燴鱔面。

9、提爐餅

拖爐餅,原名提爐餅,因其是用提爐煎烘而熟的,故得此名。後因用提爐煎烘的工藝比較麻煩,產量亦少,故改爲用平底鍋翻煎,其名因此亦改爲拖爐餅。拖爐餅是江陰曆史上的一道名點,相傳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拖爐餅,重用油酥,食糖,以薺菜,赤豆沙,棗仁,核桃仁,豬板油丁等入餡。製成後,兩面發黃,香氣撲鼻,鹹甜相融,清香鮮美,深具江陰的地方特色。

8、刀鱭

刀魚又稱“刀鱭”、“毛鱭”,鱗細白如銀光閃爍,一般長約30釐米左右,雌大雄小,體形狹長扁平似刀。據《辭海》記載:“春夏集羣溯河,分別到河流上游或在河口產卵,形成漁汛,產卵後又返歸海中。”長江下游從南京到南通的水道,通常是刀魚魚羣出入的最佳地段。江陰地處長江河口入海處的南岸,是魚羣迴游的“黃金水道”,擁有的河岸線長途上百里,又有相當規模的捕撈能力,所以,每年上市的刀魚,其產量在長江下游各縣市中雄居榜首。往往春節一過,漁船競發,漁人的兜簍裏就銀白一片。旺季來臨時,大街小巷,只要叫賣的人一招引,圍者如堵,爭相選購,稱秤的、收錢的就會忙得不亦樂乎。

7、水發團圓

江陰人用的團圓,歷來有兩種:一種是用幹糯米粉燙熟或炒熟後滾上乾粉捏製出來的,另一種是溼米粉篩出來的。用溼米粉篩出來的團圓,俗稱水發團圓。其與乾粉捏製出來的團圓相比,製作要方便得多,吃口要軟糯得多。水發團圓製成後,只要燒上一鍋開水,將團圓倒入,待其浮上水面後,便能撈入加了桂花紅糖湯的碗中食用。這時的水發團圓又甜又香,又軟又糯,口感是頗有特色的。

團圓即圓子,在歷代江陰人的生活中寓含着團團圓圓之意,故江陰人逢年過節,起屋上樑,婚壽喜慶都少不了它。江陰人用的團圓,歷來有兩種:一種是用幹糯米粉燙熟或炒熟後滾上乾粉捏製出來的,另一種是溼米粉篩出來的。用溼米粉篩出來的團圓,俗稱水發團圓。其與乾粉捏製出來的團圓相比,製作要方便得多,吃口要軟糯得多。水發團圓的製作方法是:將剛春的溼米粉置於小盤籃中,讓其攤開。然後,將盤籃不停地來回移動,使盤籃中的溼米粉產生出了滾雪球效應,成爲大小不一的粉團,並使結構越滾越緊。待盤籃中所有的溼米粉都滾成團後,則用大眼的篩子篩上一遍,將小的留在盤籃中,加粉後繼續滾。將篩子中留下的,過分大的拿去,捏散後再重滾。這樣,留在篩子中的團圓便成了生的水發團圓。水發團圓製成後,只要燒上一鍋開水,將團圓倒入,待其浮上水面後,便能撈入加了桂花紅糖湯的碗中食用。這時的水發團圓又甜又香,又軟又糯,口感是頗有特色的。

6、顧山燒餅

顧山燒餅,顧名思義是江陰顧山鎮所產的燒餅,又因其始制於每年的春天,且其餡所用之薺菜,也是春天之物,故顧山燒餅亦名春餅。顧山燒餅的取料,制用方法與拖爐餅大同小異。其皮都是起酥的。其餡,都是用薺菜,豆沙,棗仁,核桃仁,豬板油丁,白糖,桂花等製成的。所不同之處是,顧山的燒餅是烘烤而成的,而拖爐餅是煎烘而成的。顧山燒餅也爐時,既熱又香,食之,清香鮮美,故一開始就成了顧山一帶的名點,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後來其影響慢慢擴大到全江陰,這才也成了江陰人喜食的一道名點。在江陰,人們凡去顧山,都會帶回幾簍用竹絲扁簍包裝的顧山燒餅,讓全家人品嚐.

5、過橋鱔

過橋鱔是以江陰水產品??黃鱔爲原料烹製出來的鱔魚菜。其爲歷代的江陰名菜之一,至今有二三百年的歷史。過橋鱔爲清代乾隆年間江陰知縣蔡澍的家廚所創,後經歷代廚師加工,提煉,昇華而成。其起因,有這麼一段故事。

蔡澍出身於書香世家,處處尊孔子爲先師,每逢祭孔大典,更恭敬虔誠,以示不忘聖訓。那年,其家廚設想在蔡澍祭孔之時做個特別的菜餚來給主人和來賓助興。苦思冥想中,他在花園中看到了玲瓏剔透的假山和靈巧雅緻的小橋,受其啓發,便以鱔片爲主料,經爆炸,燜酥後,將其烹製成形似拱橋的菜點,以寓意至江陰孔廟禮拜,必先過橋之意。此菜上桌後,因其形美香濃,鮮酥無匹,食用主賓無不拍案叫絕,從此,過橋鱔一菜便聞名於世,流傳至今。

過橋鱔的烹製方法是:

將黃鱔宰殺後去骨,洗淨,擦乾,使其成爲鱔片(背)。將鱔片平攤於砧板上,劃斜十字刀花成斜形大塊。然後,將成大塊的鱔片置於盆內,加入適量的黃酒,醬油,蔥姜醃漬30分鐘後,瀝去汁水待用。將砂鍋上火,加油,待燒至八成熱時投入鱔段,捲曲時撈起,待油溫升高後再復炸。如此反覆地炸上幾次,待溢出香味,表面結殼時瀝油。炒鍋再上火,加上熟油50克,投入蔥段,薑片,蒜泥,待炸黃後撈出,下冬筍煸炒,放入鱔,加高湯,白糖,醬油燒沸,移至小火燜酥,再轉旺火收汁,淋少許麻油後起鍋,裝盆。上桌前,在其表面撒上些白胡椒粉,則味更香,更鮮。過橋鱔,色澤深紅,酥爛醇香,鹹甜相融,形似拱橋,別具一番特色,不失爲一道美葉佳餚。

4、刀魚餛飩

“刀魚餛飩”製作煩在出刺。有的用棒頭“敲”刺,有的用刀斬碎再“濾”刺,多數是煮成半熟,再“捏”刺;無論何種法子,反正魚刺要出淨。然後用刀魚糜和成韭菜餡子,不要放味精,吃出來是地道的鮮美嫩。據江陰人講,徐霞客對他故鄉的這道刀魚餛飩也是讚不絕口,稱其爲“天下第一鮮味”哩。

3、江陰河豚

河豚魚屬於兇猛魚類,小魚小蝦和各種蚌殼都是它的食物,河豚一旦遭受威脅,就使身體膨脹成帶刺的圓球,讓它的天敵難以下嘴。河豚毒素的毒性,排在所有毒素的前十名之內,是-的1000倍。一條一斤重的河豚魚體內,能提取出約0.5毫克毒素,可以毒死幾十頭大象。

至今還沒有發現一種解毒劑可以解除河豚的毒素,所以吃河豚,是拼死,而賣河豚,更是要承擔一定風險。河豚去毒的關鍵在於廚師的操作,由於責任重大,所以燒河豚的廚師收入比一般的廚師要高很多。俗話說:藝高人膽大,敢於燒河豚的廚師都要有河豚去毒的絕技,今年已經69歲的仰振華被譽爲是“中國河豚王”, 應我們的要求,已經封刀多年的仰振華爲我們演示了河豚魚的去毒方法。

河豚的靈魂在於所謂的河豚味,河豚味來自於河豚肝,而河豚肝是個“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的東西。說它是天使,是因爲河豚身上最好吃的就是那塊“肝”。而說它是魔鬼,是因爲河豚肝是河豚體內最毒的部分,是毒中之王。

2、顧山紅豆樹

顧山紅豆樹,可以稱之爲奇樹。位於江陰市東南鄉顧山鎮紅豆村,又名相思樹,相傳爲樑代昭明太子所植。所結果實紅豆,又稱相思豆。

1、刀魚面

刀魚面是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的特色小吃。江陰刀魚面潔白細膩,久煮不爛,既耐咬嚼,又鮮美無比,如再配上火腿絲、蛋皮絲、撒些蒜葉末,更是讓人未食生津,堪稱一絕。

特點

味道鮮美,和中開胃,對潤澤皮膚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