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張家界10個最具特色的名菜

排行榜 閱讀(2.23W)

10、臘野味

張家界10個最具特色的名菜

臘野味,由張家界山民將野豬、鹿子、白麪包湎滷醃缸中半月,取出掛於火炕煙燻火烤而成,可用於作成宴賓上等佳餚。

9、土家臘味

湖南盛產臘味,以土家臘味爲最,因爲只有土家臘味是真正的通過柴火燻烤而成。臘味品種很多,有臘魚、臘肉、臘腸、臘豬肚、臘豬肝、臘野味等。這些臘味黑中透紅、肥而不膩、焦而不脆,聞之臘香撲鼻,食之滿口留香。來湘西如不食臘味,定會讓你遺憾不已。

8、血豆腐

血豆腐是將豆腐和鮮豬血、豬肉丁及花椒、辣椒等佐料拌成泥狀,捏成卵形,以竹篩置於火炕上,煙燻烤至臘黃,用大蒜會炒,吃起來耐嚼味香,是土家特色菜。

7、桑植鹽豆腐乾

桑植鹽豆腐乾是湖南張家界有名的地方特產。清咸豐年間,桑植縣城豆腐行業製作的鹽豆腐乾,暢銷長沙、武漢、廣州等地,譽滿三湘,且曾列爲貢品,名噪京城。經現代科學分析證明,鹽豆腐乾的營養價值,不低於牛奶,且具有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等功能。因此,愛吃鹽豆腐乾的人,皮膚一般比較嫩滑、晶瑩,很少生暗瘡,腸胃功能亦很正常。由此可見,鹽豆腐乾還是美容良品之一。

桑植鹽豆腐乾在清代咸豐年間開始流行製作,暢銷長沙、武漢、廣州等地,曾列爲貢品,名噪京城。

經現代科學分析證明,鹽豆腐乾的營養價值,不低於牛奶,且具有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等功能。因此,愛吃鹽豆腐乾的人,皮膚一般比較嫩滑、晶瑩,很少生暗瘡,腸胃功能亦很正常。由此可見,鹽豆腐乾還是美容良品之一。現在可在各特產店買到,也可在餐館品嚐到。

6、糯米打餈粑

糯米打餈粑是渾南張家界的特色美食。在土寨苗鄉,普遍流行着一種過年“打粑粑”的習俗。粑粑,有純糯米做的,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與小米拌和做的,還有包米與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還用粘米與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種用木雕模做的,模內刻有圖案花紋,俗稱“脫粑”。有些愛講究的土家人,還用蓼竹葉包成1對1對的,在粑粑內放有芝麻和糖,吃起來又甜又香,俗名叫“蓼葉子粑粑”。

土家人民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說法。每逢春節來臨,農曆臘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餈粑,所謂打糯米餈粑,據當地鄉土志書記載:“系糯米飯就石槽中杵如泥,壓成團形,形如滿月。大者直徑約尺五,尋常者約四寸許,三至八分厚不等。”打糯米餈粑是一項勞動強度較大的體力活,一般都是後生男子漢打,兩個人對站,先揉後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粑粑也很講究,手粘蜂臘或茶油,先出砣,後用手或木板壓,要做得玉圓光滑,講究美觀。

吃粑粑也有學問,一般是用炭火烤,叫燒粑粑,用青菜湯下粑粑片,叫煮粑粑,與臘肉炒,叫炒粑粑。粑粑做得多,一時吃不完的就用清水浸泡在水缸內,這樣可以儲藏兩三個月不壞,到插秧時候有粑粑吃。

5、熏製香腸

湘西特有的熏製香腸是最受歡迎的肉製品之一。一個真正的慈利人是絕對不會喜歡時下流行的唐人神香腸的。慈利的香腸,根據土家族的風俗,應先將瘦豬肉剁碎,與辣椒、姜、陳皮及其他調料攪拌,然後灌入豬腸中煙薰一兩個月。它的美味足以讓其他許多自命不凡的“特色菜餚”黯然失色。

4、團饊與炒米

團饊,俗名“糯米饊子”,是苗族、土家族、白族與漢族都愛吃的一種特產。製作方法:用地道和上等糯米蒸熟,倒入一種特製的木板做底、圍篾做圓圈的模子內,將熟糯米壓平並用一種農家栽種的紫果水或食色素在上面畫上“喜”字等吉祥圖案,等冷卻後再取出來,然後曬乾、儲藏,或達親友,或逢年過節自食,吃時用植物油炸酥,味道又香又甜又脆,十分可口。炒米的製作與團饊部分相同,先將上等糯米淘洗,浸泡,然後過濾,蒸熟,倒地竹簟上用手捏散,製成“陰米”曬乾。吃時,用沙炒,使其膨脹,篩去沙子,便成“炒米”。吃時,可以幹食,也可以用開水放糖泡食,其味又酥又甜又香。

3、臘肉燉黃鱔

慈利人喜歡用爐子加燉鉢當火鍋用,將南瓜、豆角、冬瓜、雞、肉、魚、粉絲、青菜等全放進燉鉢,邊燉邊吃,哪怕是三伏天,也覺得燉起吃味道更香一些。其中,臘肉燉黃鱔再加點萵菜或萵筍葉,真是味美無比。

2、土家餈粑

糯米洗淨,泡上一個對時後,濾幹後用甑子蒸熟。然後把糯米飯盛在粑槽內用錘打爛,再捏成大小均勻的坨子,壓薄成形,這便是餈粑。待成形的粑陰乾後,泡在罈子裏,十天半月換一次水。這樣,可以放到端午節,經久不壞。

1、醋蘿蔔

在慈利縣一些地區,一到寒冬臘月,土家的許多主婦就會將早已準備好了的瓷壇洗淨,往裏面倒些夏日裏自制的剁辣椒,加點切得細碎的蒜或姜,再放入一小匙醋,這樣“醋蘿蔔”的調料就全放齊了。將白蘿蔔切成薄薄的片或細長的條,然後置入瓷壇中,不出半月,一小壇香脆可口的“醋蘿蔔”就足以讓人垂涎三尺了。這也充分體現了他們喜酸好辣的一種飲食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