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數學認識0的教學反思7篇

教師文案 閱讀(1.93W)

撰寫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我們的自我批評能力,作爲一名教師,大家務必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數學認識0的教學反思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數學認識0的教學反思7篇

數學認識0的教學反思篇1

在這節課中,讓學生獲得“倍”概念的直觀體驗,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繫,讓學生獲得“倍”概念的直觀體驗,從而建立倍的概念。

1、對“倍”概念的理解紮實

數學思考和數學表達同樣重要。在組內老師的幫助下,我更注重學生對“倍”概念的理解和表述。這節課知識點不難,難在表達上,於是我從例題開始,給學生建立一個清晰的表達方式:“草莓是1個2,蘋果有3個2,所以蘋果是草莓的3倍”,讓學生在多次複述中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與“幾個幾”之間的關係,同時會表達“倍數關係”。再通過2個草莓和10個桔子比,追問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在多次表述中強化了這一點,並抽象出10裏面有5個2,10是2的5倍。所以整節課下來,學生的表述非常清晰明瞭,突破了本課的重點。

2、練習題設計層次性強

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過關練習。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練習題設計由易到難、由扶到放,體現出了練習的坡度。學生在過關練習中,興趣高漲,體驗到了學習成功的樂趣。

教學真的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雖然在課前我對講授的內容以及學生的生成進行了預設,但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有以下幾點完成得不好:

1、沒有備好學生

我在課前沒有做好學生的知識前測,設定的教學起點與學生的知識生長點不符,其實學生對“倍”的認識遠沒有我想得那麼陌生,我還是把學生看成是一張“白紙”了,在教學過程中,我的教學不能緊緊跟着學生走,而是讓學生依存着我的教學設計去生成。

2、語言不夠嚴謹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要嚴謹。只有教師準確、精煉的言語示範,學生才能夠對問題進行準確的描述。本節課中,個別環節我的語言描述不準確,不到位,以至於學生回答問題不清晰。

經過這次的課我感受到要上好一節課,課前備好課尤爲重要,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仔細揣摩,鍛鍊自己對課堂生成處理的能力。與此同時,我相信通過不斷的反思與改進,我的課堂會更有趣、更高效,以期達到“教而無痕,學而有得”的境界!

數學認識0的教學反思篇2

“倒數的認識”是一節概念教學課,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了分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理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是學生學習分數除法的前提。學生只有學好這部分知識,才能更好地掌握後面的分數除法的計算和應用題。

一、課前的思考與預設

針對本課內容,看似簡單,實質內涵非常豐富的特點,結合本班學生大多數基礎薄弱的現狀。認真思考了本節課中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力爭能讓學生聽的清楚,練的活潑,學的輕鬆。所以課前思考時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本課的知識點

本課的學習內容是“倒數的認識”即對倒數的認知與識別。如何能夠讓學生很清晰的明白倒數的意義呢?以及如何找準一個數的倒數呢?

2、本課的關鍵點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倒數的意義教學,進行了仔細的剖析,把意義分爲幾個部分:“乘積是1”,“兩個數”,“互爲倒數”這三個部分,看起來簡單,但是每個部分再仔細推敲,就發現“怎麼才能得到1;幾個數,是幾個什麼樣的數;“互爲”如何理解呢?,在生活中有類似的思路可以遷移的事物嗎?這些方面對學生清楚理解倒數的意義非常重要。

3、本課的着力點

基於對關鍵點的認真思考,發現“互爲”一詞比另兩個關鍵點更難理解,難說的清楚。因此,必須在這個方面需要花功夫,下力氣,因爲理解這一關鍵點是學生掌握倒數意義的標誌,也是幫助學生能識別“倒數”這一概念的方法之一。

4、本課的深化點(預設)

基於對倒數的意義的思考,發現定義中的“兩個數”這一關鍵點的外延非常豐富,兩個怎樣的數呢?能不能 都是整數?能不能都是分數?能不能都是小數?……有沒有特殊的數呢?比如整數都有倒數嗎?小數都有倒數嗎?分數都有倒數嗎?因爲整數中有0、1這樣特殊的數,還有負整數。小數中有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無限不循環小數。它們有沒有倒數這樣的情況課堂中學生會出現這些疑問嗎?出現瞭如何處理呢。如果不出現又如何處理呢。

二、課堂的實施與體會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在課的導入部分,由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倒數,從形象直觀上感受顛倒位置,既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爲學生學習新知識做了充分的準備,爲學生較好理解倒數的意義做了鋪墊。

2、合作探究學習

變例題教學爲學生自學課本,找到倒數的意義,並與學生一起剖析,發現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然後通過舉例,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小組合作討論:0和1的倒數問題,再總結出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3、練習形式多樣

充分利用教材的練習同時,我還適當地補充了練習的內容,使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在練習中提高。比如設計的“每人出題同桌互說”,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也在課堂上用,做到真正掌握。

三、課後思考與感悟

通過教學,我感受到教師在教學中應相信學生的能力,並積極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和促進者,教學中處理好扶與放的關係。

1、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相信學生能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學中每一個問題的提出,要使學生不是坐等聽別人講,而是能養成先自己積極思考的習慣。

2、 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當學生有困惑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集體智慧,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決困惑。

在教學中,我對於探求“0和1有沒有倒數”環節,充分發揮合作交流的作用,羣策羣力解決問題。爲深入淺出的理解“互爲”,我舉例“互爲同桌”,“互爲朋友”,讓學生覺得“互爲”就在身邊,對於理解關鍵點,就能引起共鳴。

在練習中,緊緊圍繞關鍵點設計了三條判斷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明白成爲倒數的條件,缺一不可。

3、存在的困惑與不足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能夠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但有少數學生對於倒數的認識,僅僅是停留在是不是分子、分母顛倒這一表面形式上,忽略了兩個數的乘積爲1這一本質條件,於是他們錯誤的認爲小數和帶分數是沒有倒數的。後來,雖然大部分學生通過簡單的交流討論,明白了小數和帶分數也是有倒數的,但是在找倒數時還是出現了0.5的倒數是5.0, 1 的倒數是1 錯誤的情況。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感覺有些困惑,爲什麼教材僅在整數和真、假分數範圍內教學倒數呢?後面分數除法的計算方面也涉及到小數和帶分數的倒數問題,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是否需要補上相關的內容呢?

數學認識0的教學反思篇3

?倍的認識》是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中的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學生開始接觸“倍”的概念,目的是要求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義。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具體的活動,創設生活情境,從而引出“倍”,把新舊知識的聯繫更加緊密。因爲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本節課的設計和教學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讓學生能動手參與、直觀體驗,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相關知識。爲此,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一)成功之處

1、遊戲導入,連接新舊知識。

在本節課的開始,通過拍手接力,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也將新舊知識聯繫起來(幾個幾和倍),從而直觀的讓學生初步認識“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爲新知的轉化做好鋪墊。且拍手接力容易操作,費時少,爲後續的新知學習和練習留出更多時間。

2、情景教學,提高參與興趣。

結合教材中小兔子吃胡蘿蔔的情境,藉助直觀操作--胡蘿蔔貼片和利用電子白板的移動功能,指名學生移動蘿蔔,擺出白蘿蔔的數量是紅蘿蔔的5倍。這樣讓學生加深對新識的理解。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與同桌討論交流的過程既加強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又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最後讓學生上臺演示,學生學習熱情更高了。

3、利用好動手操作活動。

當學生在理解倍的意義有困難時,動手操作是比較好的學習活動。“做一做”第2題,通過操作學具,讓學生在腦海裏建立“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後得出可以用乘法計算的結論。

4、在“變化”中進一步認識“倍”。

本課的“變化”分爲兩類,一是標準不變,被比較的量變化;二是被比較的量不變,標準變化。

5、拓展延伸,留出思考餘地。

(二)不足之處

爲避免情景太多的混亂感,最後的拓展還是回到小兔子吃胡蘿蔔的情景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一個數中有幾個幾”是“倍”的概念,還要讓學生能反過來思考“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這樣也爲後一節課的教學做了鋪墊

認識“倍”概念的過程,就是一個幫助學生逐漸抽象,最後領悟本質的過程。而要抽象,就必須進行比較,沒有比較就無法找到共同的部分。因此可以說比較是抽象的前提,抽象是比較的目的。而學生的比較應該在操作活動中進行,學生正是在動手操作中不斷對比與抽象中掌握概念“倍”。但這節課讓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還不夠多。

數學認識0的教學反思篇4

學校交流課我準備講《倒數的認識》,起因是幾年前講過一節,這次想挖掘不同的感覺。定下課題之後就開始思考,如何講出這節課的與衆不同,求變出新。幾年前的課堂引入是用語文中“呆”變“杏”,“吳”變“吞”,讓孩子體會到上下結構的變化,進而引入倒數的知識。可是學生理解能力的不同所對應的教學方法也不盡相同,知識基礎的差異所發生的教學實踐也需要調整。本班孩子在暑假裏有不少已經預習過了,對倒數有了一定的瞭解,更有家長認爲暑假學過的就應該全會的,因此我想借此契機讓孩子感覺到認識≠瞭解,知道≠學會。

於是我的課堂思路就已經有了雛形,以預習爲主,直接引入,讓孩子們自己尋找知識點。課堂將以學生的主動來挖掘知識的迷惑地帶。

9道聽算是平時的常規訓練,這次除了1/21+14/21,其餘全部得數爲1,由此學生想到倒數,引入課題:倒數的認識。

接着,提問學生:“你預習到了倒數的什麼知識?”預設的學生會回答:倒數的概念、找倒數的方法、以及關於1和0等問題,結果實際上課時令我大跌眼鏡,學生並沒有關注到“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爲倒數”這句話,只注重了倒數就是分子分母調換位置。因此我轉換引導方式,從聽算題目入手,一題一題從分子分母調換位置入手,孩子們逐漸發現原來成爲倒數的兩個數是相乘關係,在5÷5=1這道題時,研究到了5×1/5=1,因此5和1/5互爲倒數,研究完所有題目後,才發現原來倒數是乘積是1的兩個數。這才轉換了學生思想,認識到倒數的實質,不再固執的認爲僅僅調換位置那麼簡單。

而後進行的找一個數的倒數知識點,採用的是開放式教學,從“一個數”入手,這個數可以是分數,小數,整數。學生紛紛舉例,得出方法,特別是有些孩子能舉出特例:帶分數,0、1。發現除0以外的數都能寫成分數,然後用調換分子分母位置的方法找到這個數的倒數。很喜歡這期間孩子活躍的思維,但是讓我感到遺憾的是忘記了每一題應該用“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爲倒數”這句話再來驗證答案是否正確。

這節課到最後所準備的課件有一些練習還未處理,當發現時間不足時,該講的知識點已講解完畢,我就因時利導,直接進行總結,重新迴歸倒數的概念,強化檢驗兩個數是否互爲倒數的金標準是“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爲倒數”。

課後反思:很喜歡今天自己的課堂設計,在實際授課過程中並沒有受課件的限制,充分調動學生自由發揮的擴散性思維,最大程度的開放教學。學生學到了知識,提升了能力,知道預習應該從哪裏出發,懂得了:認識≠瞭解,知道≠學會。很得意自己處理“求一個數的倒數”這一環節的處理方法,不是老師出題學生做,而是學生自己想“一個數”都可以是哪些數,教會學生考慮問題的角度,爲以後逐步自學做準備。美中不足的是:①講找倒數的方法,沒有用倒數的概念來強化,使課堂重心有所偏離。②課堂時間不充足,後面準備的小高潮沒有展示出來。小組反思時我提出這個問題,樑芳老師說:因爲課堂學生太多,這種開放式教學受到影響。期待小課堂的出現,能真正的將所想的素質教育,開放教學真正實施起來。也提醒親愛的同行們,課件是爲課堂教學服務的,不能讓課件控制課堂教學!

數學認識0的教學反思篇5

《倍的認識》是《7的乘法口訣》中第4課時的內容,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認識“倍”的概念的過程;

2、初步體會“倍”的意義,會計算簡單的求倍數的問題;

3、在用已有生活經驗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間的聯繫。

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對“倍”有了初步的認識,總結這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創設情景,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和諧、寬鬆的教學氛圍,有效地構建愉悅的教學環境,學生才能把學習新知識的壓力變爲探求新知識的動力。這節課我通過“1頭小象和2頭大象”、“小兔子拔蘿蔔”兩幅情景圖,讓學生初步體會“倍”的意義。這樣,把枯燥死板的數學知識放在學生比較喜歡的情境中,避免了乾乾巴巴的講述,然後,我又和同學們進行了擊掌遊戲,以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更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2、動手操作,加強理解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操作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成生動具體的形象思維,使學生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所以,在練習中我安排了讓學生擺花片的題目,通過他們動手操作,進一步加深了對“倍”這個概念的理解。

數學認識0的教學反思篇6

今年教學倒數的認識後,我的感觸很多。以往教學這部分內容,我是直接讓學生寫出結果是1的算式,再從學生說的算式中把乘積是1的算式板演在黑板上,再讓學生觀察算式的特點,然後再讓學生理解互爲的意思,最後總結出倒數的意義。現在想起來有一種牽着學生鼻子走的感覺。

通過看雜誌和其他教學刊物,我重新設計了教案。我覺得這樣設計纔是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出倒數的意義,是學生自己通過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後有了真正的收穫。特別是通過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髮現了算式的特點,並讓學生舉例後發現,有這樣特點的算式是寫不完的。然後讓學生仿照老師的樣子,通過例子說倒數的意義,並強調說倒數的關鍵字詞。這對學生掌握概念是非常必要的。當學生很高興的自認爲是掌握了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時,我有給學生設計了障礙:怎樣求帶分數、小數和整數的倒數。雖然教材新授內容沒有這些知識,但在以後的練習中出現了。我把它提到前面來,大家一起研究。我覺得很有必要。這樣,使學生避免把帶分數的倒數也用把分子分母顛倒位置的方法來求。這樣就不會給學生的認知造成誤導。學生在知道了分數、帶分數、整數、小數的求倒數的方法以後,我又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數都有倒數?使學生想到0的倒數問題。以前我是直接問學生“0“有倒數嗎?好像暗示學生”0“沒有倒數。改換成今天這樣問,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得出兩種答案,”0“有倒數,另一種是”0“沒有倒數。有了分歧意見,又一次把學生帶入了問題王國。學生分別發表自己的見解。

最後,大家一致認爲”0“沒有倒數。因爲“0”不能做除數,也就是0不能作分母。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比以往教學有了本質的轉變,就是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數學認識0的教學反思篇7

本節課是一節概念課,是陳述性知識,放在這個單元是起到了承上啓下作用,是爲了銜接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計算法則。其目的就是爲除以一個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做鋪墊,在這個問題上我一直認爲:爲什麼要乘這個數的倒數這個問題要說清楚,否則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不好理解。

教學從尋找乘積是1的兩個分數開始。在給出的8個分數中,學生能夠找到三對乘積是1的分數。這項貌似遊戲的活動凸顯了“倒數”是乘積爲1的兩個數之間的關係,這正是建立倒數概念必須充分注意的內涵。教材在三對乘積是1的分數基礎上,指出“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爲倒數”。學生準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不僅要知道互成“倒數”的兩個數的乘積是1,還要明白兩個數是“互爲倒數”的。教材裏三個卡通的交流,說的都是兩個分數的乘積是1。下面的文字敘述強調兩個數“互爲倒數”,還以3/8和8/3爲例,引導學生體會“甲數是乙數的倒數,乙數也是甲數的倒數”。

求已知數的倒數分三個層次教學:先求3/5、2/3等分數的倒數,然後求5、1等整數的倒數,最後是0沒有倒數。在第一個層次裏,要求學生觀察互爲倒數的兩個分數,發現它們的分子、分母剛好互換位置,一方面進一步體會互爲倒數的兩個數的乘積是1,另一方面找到了寫出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第二個層次寫出整數的倒數。可以從概念出發,尋找與這個整數相乘等於1的數。如果把整數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就能像分數那樣直接寫出它的倒數。第三個層次理解0沒有倒數,並要求作出相應的解釋。這是因爲0和任何數相乘的積都是0,不存在與0相乘能夠得到1的數。

倒數的意義就是一句話: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爲倒數。但是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是有着比較豐富的內涵的,這也就是概念內涵的體現。這節課的教學流程分爲這樣幾個基本塊面:首先通過例題7提出的問題——給出倒數的含義——分層突擊理解倒數含義——出示形式上的經典錯例(特別是小數的倒數)——處理1和0的問題(這是本節課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