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解比例教學反思7篇

教師文案 閱讀(1.3W)

撰寫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我們的自我批評能力,作爲一名教師,我們一定要經常性地進行教學反思,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解比例教學反思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解比例教學反思7篇

解比例教學反思篇1

這部分內容是在教學過比和比例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着重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單從教材的量來看,書本從第11頁至13頁,滿滿的三頁紙,要比一般的語文課文還要長,從這點上讓我感受到教學難度相當大。從內容上看,“成正比例的量”這一內容,在整個國小階段是一個較抽象的概念,他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其意義,還要學會判斷兩種是否是成正比例的量,同時還要理解用字母公式來表示正比例關係,要滲透給學生一些函數的思想,爲以後國中學習打下基礎。

根據教材和內容的特點,我選擇了師生互動,以教師的“引”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去理解成正比例的量這一概念。首先,讓學生弄清什麼叫“兩種相關聯”的量,我引導學生去從表格中去發現時間和路程兩種量的變化情況,在變化中發現:路程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同時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成正比例的兩種量的變化方向性。其次,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考慮:路程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有什麼規律呢?學生看了表中之後,發現路程和時間比的比值是一樣的,都是90。這時,教師也舉了一個例子,就是450÷9=50,從反面的例子,讓學生理解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都是90,從而突破了正比例關係的第二個難點。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會一定。把學生對成正比例量的意義的理解成一系統。由於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這一概念,之後,例2的學習還是讓學生對比着例1來自己理解數量和總價的正比例關係。最後,再兩個例題學習的基礎上總結出成正比例量的意義,把這意義從局部的路程和時間、數量和總價推廣到其他數量之間的關係。

解比例教學反思篇2

?比例尺》的教學是北師大版數學十二冊第二單元比例很重要一節課。這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比例尺,包括數字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會這兩者之間的互化,會利用有關條件求出一幅圖的比例尺、圖上距離或者實際距離。這一部分知識對國小生來說比較抽象,課堂容量較大,如何在四十分鐘輕鬆完成這些任務呢?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結合教材特點,分析設計意圖,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儘量聯繫生活實際,與學生身邊的事聯繫起來,激發學生的參與慾望,有了參與,纔有學習。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成功的關鍵是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激活智慧、獲取成功的大平臺,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獲得多方面發展。

1、由身邊問題引入比例尺。爲了在開頭吸引孩子們,我提出問題:“我們的教室長9米、寬6米,你能設計出教室平面圖的長寬各畫多少嗎?”這樣的問題比較簡單,學生幾乎人人有自己的想法。我讓學生大膽發言,然後思考問題:你是怎麼想的?這樣的教學孩子們對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倍數關係有了一定的認識,比例尺的引入也就水到渠成。

2、在具體情境中探究新知。結合教材特點,引用淘氣和笑笑繪製的學校周邊平面圖的比較,讓學生體會同一幅圖不同的距離必須按一定的比來畫,否則不合理,這個比就是比例尺。這一情景的出現,強調了比例尺的重要性,學生有了更爲強烈的求知慾望。比例尺是什麼?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讓學生理解討論,知道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就是比例尺,這個比不是尺子,而是一個比,要求當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單位統一時纔可比。

3、在小組合作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充分利用課本,引導學生計算笑笑繪製的平面圖的比例尺,然後告訴距學校實際距離的某活動中心的位置,讓學生畫出這一地點。那麼學生就必須算出圖上距離來。這時學生算法較多,可以是:40000÷10000=4(釐米)也可以40000*1/10000=4(釐米),也可以用比例來解答。解答過程讓學生在小組中展示比較,講清道理。

4、在總結中梳理知識。總結時,我讓孩子們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認識,學到了什麼,在總結中對比例尺這節課回顧梳理。

5、在提問中適度延伸。由於本節課容量過大,學生的積極參與也用去一些時間,所以對放大比例尺,我沒有時間去講解。所以,我巧設問題:我們往往需要將實際距離縮小,但是有時候對一些精密零件,我們需要放大,想一想,這樣的比例尺會是怎麼樣的呢?這樣的問題拋出後,讓學生課後思考。

當然,這節課也有遺憾之處,我覺得安排上有點凌亂,條理性不夠好。雖然學生做了總結梳理,但對整堂課教學來說還是有遺憾,如果安排更有條理,我相信,學生的理解會更深刻。

總之,如何將數學這一相對來說比較枯燥的學科“有情有趣”,我們就要從生活生產實際中挖掘教學素材,結合教材。這樣,學生纔會樂於學習,只有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解比例教學反思篇3

?比例的基本性質》是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是在比例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教學時,我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爲重心,緊扣這一目的,設計了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全班質疑、分層題組訓練的教學過程,通過整節課的教學,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同時也使暴露了一些問題。

一、因爲這部分內容不多,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所以我讓學生先自學,後小組交流,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瞭解到大部分同學在自學進都能自學,基本能達到教師所期望的效果。

二、全班交流時,大部分小組能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個別小組有困難。然後我提出質疑。學生在彙報時,不太能清楚明白準確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我覺得可能是由於平時的課堂上沒有良好的發言習慣,我沒有及時給予糾正、引導,也沒有給學生鍛鍊機會,以致沒有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水平有限,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會改進。

三、所以針對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針對每一自學提示都設計了相應練習,通過練習,讓學生說概念、說方法、獨立說、同桌說、小組說來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這麼做,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合理有序地組織本組成員交流或完成練習,這一環節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符合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我想,在不斷的嘗試中,只要多努力,不僅學生,我們老師也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解比例教學反思篇4

?比例尺》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先從“腦筋急轉彎:一隻蝸牛從上海爬到北京只用了二分鐘,這是爲什麼呢?”這一有趣的猜謎入手,激發學生興趣,然後讓學生動手實踐請在紙上畫一條5釐米、10釐米、10米長的線段,引起學生質疑,根據學生的質疑引導學生運用以前學習過的知識——圖形的縮放畫出來,從而導入笑笑家的平面圖,進入新課的教學。

在體驗新知,系統理解新知部分,通過房屋平面圖這一富有生活情境的建構,引導學生在合作討論的氛圍中逐步發現、認識、瞭解“比例尺”的意義和方法。這樣的教學預設引導學生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把數學還原於生活,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的親切,體會到數學知識能切切實實地解決生活問題,這樣才能提升數學的內在魅力。然後我通過:①求笑笑臥室實際的長是多少米?寬是多少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⑵笑笑家的總面積是多少平方米?③在父母臥室南牆正中有一扇寬爲2米的窗戶,在平面圖上標出來,這一系列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切實體會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獲得了新知識的豐富意義,同時也完善了原有的認知結構。

在評課時,我校所有聽課的數學老師及青陽另外3所國小的六年級數學老師給我提出很的建議與意見,特別是在求比例尺時,學生出現了多種求法,教師應循着學生的思路展開教學,在認真傾聽學生講解的同時,應對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與評價。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進一步明白了數學教學要遵循學生學習心理規律,要尊重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在不斷的體驗和感悟中總結和調整自己的學習。教師教學中要信任學生,大膽地引導學生探究。

解比例教學反思篇5

首先複習舊知引出一個問題:3:9=( ):15,學生會從已有的經驗入手思考解決方法。有的學生想到了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有的學生想到了用比例的意義,更有學生想到了方程:x÷15=3÷9。這樣很自然的進入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解比例。

出示例2: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高320米,北京的“世界公園”裏有一座埃菲爾鐵塔的模型,它的高度與原塔高度的比是1:10。這座模型高多少米?在學生讀題後,引導學生得出“埃菲爾鐵塔模型的高度:埃菲爾鐵塔的高度=1:10。”根據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項,我們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讓學生把埃菲爾鐵塔模型的高度設爲x米。可以寫成一個比例x:320=1:10。之後讓學生比較這個式子與五年級學過的簡易方程的異同,再比例這個式子與前面學過的比例式的異同。使學生明白,這個式子仍然是方程,但卻不同與方程;這個式子又是一個比例,但含有一個未知項。使學生初步感知到,因爲與以前學過的簡易方程不一樣,所以需要探尋新的解決方法。雖然含有一個未知項,但還是一個比例,所以具備比例的基本性質:兩外項的積等於兩內項的積。爲下一步教學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埋下伏筆。

具體教學解比例的時候滲透轉化的思想(轉化的思想學生並不陌生,在學習圓的面積,圓柱體的體積是就是用到了轉化的思想),讓學生思考如何將這個比例轉化成已學過的簡易方程。讓學生體會到解比例與解簡易方程的區別與聯繫。關鍵是要先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將比例轉化成簡易方程,再運用解簡易方程的方法完成剩下的步驟。在完成37頁的第8題之後,對解法進行了總結:先根據問題設x;再依據比例的意義列出比例式;然後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爲方程;最後解方程。並且着重強調了在列比例時要注意找準對應量。

教學例3時,因爲有前面的鋪墊,所以學生能夠找準內項和外項,準確地列出了方程,難度明顯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效果也很好。

在對課本進行梳理之後,我還安排了綜合性的鞏固練習。練習分出了梯度,以適用不同水平的學生。最後對本課進行了總結,點明瞭解比例的意義和方法,佈置了適量的作業。整節課下來,學生能按設想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效果很好。

問題: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由於學生提前對這一部分進行了預習,對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也掌握的很紮實,所以對授課內容比較瞭解,教學組織和實施都比較順利。遺憾的是,雖然扶放結合的課堂效果很好,利於大部分學生掌握知識,但是如果對例2的教學大膽放手,讓學生直接板演並講述思路,然後教師從旁點撥,有利於啓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更有加大教學密度的可能,可以更充分地體現出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解比例教學反思篇6

星期五上了一課《正比例的意義》,上完課聽了老師們的點評,感受頗多,受益匪淺,對於備課時遇到的許多矛盾也豁然明朗了。

這是一堂概念課,全新的概念傳授,在這之前學生沒有任何這方面的基礎,得出概念必定要引導學生逐步發現規律。原先的備課就直接出示例題,讓學生通過填表,再通過一個個的小問題的問答逐步發現。如果在一堂公開課上直接就這樣上,是不是不太能充分體現課改理念。於是,就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

師:本週一我校第三屆讀書節拉開了帷幕。“六(4)班有一位李明同學,今年13歲,身高1.5米。上星期天,他專門騎自行車以每小時15千米的速度到市圖書館去購買圖書,行了3小時,買了4本單價爲12元的《青銅葵花》,用掉60元,還剩40元。”

師:同學們,你能從中找出哪些數量? 圍繞這幾組數量關係師出示了四張統計表

表一:李明騎自行車的路程和時間如下表

表二:《青銅葵花》總價和單價統計如下表

表三:李明買書用去的錢數和剩下的錢數統計如下表

表四:李明的身高和年齡情況如下表

(讓生逐一填寫完整。其中表四的空格要求學生通過預測完成)

師問:從這四張表中,你發現了什麼?能不能根據你的發現給這四張表分分類?

設計意圖:將多種數量整體融合在一個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是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數學問題來源於現實生活。將表格填寫完整的過程是爲了學生初步意識到每張表格中兩個量之間的關係。給這幾張表格分類是爲了讓學生區別開什麼是“相關聯的量”、什麼是“比值一定”,在比較區別的過程中讓學生逐步掌握判斷兩個量能否成正比例的兩個必備條件。

陳老師點評:老師課前做了精心準備將所有的問題集中在一個生活情境中,這樣的設計是不錯,但有些細節應注意,如作爲15歲的李明騎了3小時去買書,有點不符合實際,如果改成乘車去買書,同樣達到設計意圖,又符合實際;學生在預測李明40、60歲的年齡時不一定就一個答案,在一定的範圍內左右應該也認同,不能全盤否定。

羅主任點評:一開始就拋出這四張表讓學生去比較,這樣的安排順序混亂。學生對於成正比例關係的兩個量是怎樣一種模式、具體概念還沒有形成之前,後面兩張表的出現會影響學生對新知掌握,應讓學生在掌握好概念後,在強化訓練的基礎上再出現後兩張表讓學生去判斷。如果我上的話,就直接出示書中的表格(例1、2),填完整的基礎上比較它們的共同點,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反思:怎樣判斷一堂課成功與否,關鍵看效果。按照我這樣的設計,中上等學生應該是掌握的不錯,那後進生呢?與主任的上課設計兩相比較,可能後者的設計使後進生更容易掌握,掌握的更紮實。不管是平時的隨堂課還是領導來聽的公開課,“真實有效”纔是我們的課堂追求,不能因爲追求某種形式,而忽略學生的掌握過程。

解比例教學反思篇7

在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時,首先讓學生上黑板隨便寫幾組比,教師馬上說出能不能組成比例,想知道原因嗎,請看課本34頁,一下子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學生自學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認識內項和外項,完成後進行反饋,並充分應用學生書寫的比例來強化內外項的知識。然後再進行激趣:“通過自學發現老師一下就確定能不能組成比例的奧妙了嗎?”學生針對黑板上的題敘述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呢,讓學生形象地看到兩個外項積和兩個內項積就是將比例中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最後得出比例的性質。讓學生應用比例的性質驗證自己寫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學生明白,驗證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用求兩個外項積和兩個內項積是否相等的方法。課上安排應用比例性質進行填空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比例性質的認識與掌握。

整個教學過程主要由“激趣”、“探究”、“應用”這樣三個教學環節組成。在“激趣”這個環節中,從尋找新舊知識的聯接點入手,直入重點。採用自學方式展開探究,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新問題,探索新知識。“探究”是本課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主要引導學生怎樣自己的努力去發現比例的“祕密”,歸納出規律性的結論。整個環節力求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從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能力。教學設計中還特別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如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比例的基本性質等。在“應用”這個環節中,強調及時應用及時反饋,重視在練習中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使練習的針對性更強,鞏固練習在層次上由易難,在形式上由封閉走向開放,讓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真正主動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