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搭船的鳥教學反思7篇

教師文案 閱讀(2W)

撰寫教學反思可以增強教師的教學科研意識,作爲一名老師,我們一定要習慣性地撰寫教學反思,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搭船的鳥教學反思7篇,感謝您的參閱。

搭船的鳥教學反思7篇

搭船的鳥教學反思篇1

1、學生課前蒐集資料,鍛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對課文有了一些瞭解,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查找相關、瞭解知識,這樣可以加深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長此以往來培養孩子們對不熟悉的知識的查找習慣。在此,也希望家長朋友陪同孩子走好這段不熟悉的查找之路。(在家讀熟,課上才能很好地介紹給同學們。)

2、通過看圖,(重點詞語)幫助理解、背誦

通過看圖片,大部分孩子們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翠鳥的樣子:紅色的長嘴,翠綠的羽毛,翅膀帶有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在此基礎之上,指導孩子記憶背誦,效果不錯。同時,也幫助孩子們理解着去記憶翠鳥的外貌特點,長久效果大大高於死記硬背。通過動詞(飛、衝、吞),使孩子們理解翠鳥捕魚之敏捷。

3、開動腦筋,發表看法

當你看到這樣一隻動作敏捷的捕魚小鳥時,你會對它說些什麼呢?好些孩子說出:翠鳥,你真了不起!也有孩子(白子陽)希望自己能和翠鳥一起去捕魚吃。我班幽默大王兼馬虎大王(春陽)說:"老師,我想提醒翠鳥吃魚時,別讓魚刺扎着了。”

但這節課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學完課文後,應結合綜合訓練三中的學做資料卡片,讓學生從課文中提取整理信息製作資料卡。

搭船的鳥教學反思篇2

?搭船的鳥》講的是作者和母親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雨過天晴之後,作者發現船舷上有一隻漂亮的鳥,他仔細的觀察鳥,發現鳥是搭了他們的船在捕魚吃,在母親的告知後知道了那是一隻翠鳥。

我第一課時上的比較成功,第一課時我主要的目的就是認生字,讀書課文,並且明白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朝着三個目標的方向,我安排的教學內容很適當,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再小組內讀,最後指名在全班讀,經過這麼幾次的讀,大多數的同學基本上能讀熟了,再讓他們認讀生字,並且離開課文內容和詞語意境去認生字,鞏固的更好,最後的時候,小組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一部分學生直接說到了要保護動物,保護鳥類等,還有一些同學說的很好,把課文內容很好的說了出來,有一些話說的不完整,在我的引導和幫助下可以說的很好。

在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時,我吸取了上次課的經驗教訓,嚴格控制自己的語言,我發現更多的讓學生去說可以說的更好,課堂的效果更好,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了,我不在把內容說的深了,不把問題問得深了,我把自己當做二年級的孩子,和他們共同去探討問題,和他們融在一起。

我漸漸地明白了,其實一堂好課,不在於教師教了多少,而是在於學生學了多少,發現了多少,真正的領悟到了多少,我會更加努力,進步,去了解孩子的認識情況,把課上的更好,讓學生理解的更好。

搭船的鳥教學反思篇3

搭船的鳥教學反思1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方法。在講《搭船的鳥》這一課時,對生詞的理解我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看圖理解

由於我們生活在離河、海拔遠的地方,很多孩子對船比較陌生,沒有親眼見過船,對船艙、船篷、蓑衣櫓不理解,我就通過看圖,指着圖說明船各部分的名字。

二、結合上下文理解

上述幾個生詞除了看圖之外,我也藉助了上下文幫孩子們理解,如:“我們坐在船艙裏”通過“我們坐在”學生知道在圖中找“我們”坐的地方是船艙。“雨點打在船篷上”通過雨點打在,說明船篷是遮在我們頭上的頂,從圖中很快找到船篷,“蓑衣”“櫓”也是一樣的道理。

三、聯繫生活理解詞語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銜”和“吞”,我就是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的。有的孩子見叼着的樣子,並用表演來說明。“吞”字,有的學生舉例爲嚼就嚥下去。

當然對詞語的理解方法還有很多,如:換詞,查字典等,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用不同的方法。

搭船的鳥教學反思篇4

?搭船的鳥》是部編版三年級第五單元的課文,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有兩點:一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二是通過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那麼,在《搭船的鳥》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中,我圍繞本單元目標,通過抓住翠鳥的“外形美”、“動作快”這兩點展開學習,通過朗讀教學與小練筆延伸,在朗讀中體會翠鳥的“外形美”,捕魚“動作快”,加以讓學生懂得細心觀察,多留意身邊的美好事物。最後通過小練筆鞏固滲透寫法。那麼,一整節課下來,我既有完成了公開課任務的欣喜,也有許多遺憾之處,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

我認爲做得比較好的方面有:

1、整個教學流程的總體思路比較清晰,讓學生帶着任務進行學習。

2、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導入視頻,然後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翠鳥捕魚的“動作快”,把學生自然地帶入到文本中,再去朗讀文段。

不足之處:

1、前期準備教案過程中,“備學生”這個環節相對不足,學生回答問題的語言和小組討論環節有待規範,以後的課堂教學中要加以重視與指導。

2、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比較生硬,有時候拋出去了一個問題,學生會有點蒙,課堂調控能力有待加強。

3、課堂時長安排前鬆後緊,小練筆那個環節時間不足,如果在前期準備工作中,先準備好相關的檢測單,觀看完視頻直接在檢測單上進行練筆也許效果會更好一些。

搭船的鳥教學反思篇5

【教材理解】

文章以“搭船的鳥”爲題,“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順便乘坐船”。一個“搭”字使鳥兒具有了靈性,體現了鳥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諧。本文以一個孩子的口氣寫了他在大自然中認識翠鳥的過程,字裏行間充滿了一顆童心對自然的愛。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要有一顆愛大自然的心靈。文中的“我”正是這樣的孩子。文章記錄的就是“我”乘船去鄉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運用善於觀察的眼睛捕捉到了這一情景,便使讀者擁有了一隻充滿靈性的鳥兒。“我”也正是一個愛自然的孩子,“多麼美麗的小鳥啊!”直抒胸臆的讚歎,勾畫出了一個孩子愛自然的童心。讓“我”感到“美麗”的是鳥的色彩:“紅色”的長嘴,“翠綠”的羽毛。翅膀帶一點“藍色”。

童年本身就是一個有着太多問號的年齡,無數的好奇與遐想編織着少年的夢。小鳥這位“不速之客”帶給了“我”許多遐想。文中用了四個問句充滿了孩子的好奇與天真,充滿了童趣。

課文接着描寫了鳥捕魚時的動態,“一下子衝進水裏”,“沒一會兒,它又飛出來了。”, “一下子”,“沒一會”表現了翠鳥飛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間的動作來描寫,這樣完全口語化的表達,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最後通過媽媽的介紹“我”知道那隻鳥叫“翠鳥”。由此可見,大自然也是我們學習知識的途徑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認識了翠鳥。“這隻翠鳥搭了我們的船,在捕魚吃呢。”扣住了課題,翠鳥的可愛,童心的可貴都躍然紙上。

本篇課文是以一個小孩子的身份,來寫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筆法是那樣地淺近,樸素,清新,具有一種純真明淨的童趣,給人以難忘的印象。

【設計理念】

出示課題,激趣質疑—明確要求,合作解疑—總結方法,內化提高

【學情簡介】

學生的年齡較小,自主學習的意識差,這就需要教師善於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正確認讀本課十一個生字,會寫八個。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反覆誦讀,展開想象來理解課文,體驗情感。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體驗,交流。

3,引導學生學習課外讀物,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詞卡片。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一些人與動物和諧共處,互相親近的照片或圖片供學生欣賞。

2,師: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是一隻小鳥,它不僅漂亮而且還特別聰明,它會搭船。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質疑課題,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預設以下幾種答案:

⑴ 是什麼鳥要搭船?

⑵ 這隻鳥是什麼樣子的?

⑶ 這隻鳥爲什麼要搭船?

⑷ 這隻鳥搭船要去哪裏?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師: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並標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藉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爭取把課文讀正確。

2,聽範讀課文的錄音,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3,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價。

4,師:字寶寶被大家的讀書聲吸引,跳出來在課後排好隊等着我們和它們交朋友呢,認識的字把拼音藏起來讀,不認識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學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組內互讀。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學生齊讀。小組內說認字好方法,學生互助識字。

7,語境中識字。課件出示帶有生字的課文中的句子,指生讀。

(1)( )( )學舌、教室裏靜( )( )、一( )當關,萬()莫開。

(2)謎語:一人力氣大,把天撐破了。

一口吃掉天。

8,檢查識字,小組之內互查,開小火車讀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新課。出示生字詞卡片,複習鞏固。

二、再讀課文,深入品位。

1,師:剛纔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現在自己再自由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搭船的鳥是什麼鳥你喜歡這樣的鳥嗎,爲什麼?教師隨着學生的發言,隨機點撥,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麼美麗的小鳥啊!”師:從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你想怎麼讀這句話?引導學生一邊想小鳥的樣子,一邊讀後面描寫小鳥樣子的句子。

3,課件出示翠鳥圖引導學生背誦這一段積累語言。

4,如果你看到這樣一隻小鳥立在船頭,你會產生什麼想法?引導學生讀第3自然段的問句。

5,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沒一會兒”說明了翠鳥的動作怎麼樣師指導朗讀。

6,最後通過媽媽的介紹,我知道了那隻鳥叫“翠鳥”。由此可見,大自然也是我們學習知識的方法之一。師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

三、積累與擴展。

1,生背自己喜歡的段落,並說說爲什麼喜歡。

2,把自己瞭解到的有關翠鳥的知識介紹給周圍的夥伴。

第三課時

一、檢查朗讀情況,先指名讀,再齊讀。指名檢查背誦情況。

二、指導生字書寫。

1,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字型,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讓生試說筆畫筆順。

2,認真描紅,試寫。提醒學生寫字姿勢及握筆姿勢。

3,實物投影學生寫字作品,師生共同評價,爭當“小小書法家”。

4,對筆畫和間架結構不好的進行修改。

5,給生字組詞或用生字說一句話。

6,練習:邊讀邊寫。

【教學反思】

文章以“搭船的鳥”爲題,“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順便乘坐船”。一個“搭”字使鳥兒具有了靈性,體現了鳥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諧。我也正是抓住了這個字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理解 “搭”字在課題中的含義。李雨蒙站起來就說是 “搭窩”的意思,因爲不是我要的答案,所以我沒有說什麼就讓她坐下了。在這裏我應該進行適當的評價,把問題留給學生,讓他們學完課文後自己判斷,這個字在課題中是不是她剛纔說的意思。不過好在學完課文後我又讓李雨蒙回答了一開始我提出的問題,使她和大家都真正明白了“搭”字的含義。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圍繞小鳥的美麗和可愛展開討論,它爲什麼美麗可愛?帶着這個問題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感到“美麗”的是鳥的色彩:“紅色”的長嘴,“翠綠”的羽毛。翅膀帶一點“藍色”。我又及時的讓學生按照書中的寫法進行了仿寫,使學生在習作方面進行了鍛鍊。體現小鳥的可愛,學生能夠抓住重點詞語“一下子”、“沒一會”。這兩個詞都是說翠鳥捕魚速度快,用的時間短,學生在這裏又補充了很多表示時間短的詞語,如:“馬上”“突然”“立刻”等,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銜”體現了翠鳥捕魚的技術很高,通過詞語的替換,讓學生理解了作者用詞的巧妙。

我通過一個個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力求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我覺得這節課從以下幾個方面滿足了學生的需要:一、讓學生讀課題後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確想學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變“要我學”爲“我要學”。二、通過抓重點詞語,詞語的替換,豐富學生的詞彙量,體會作者用詞是經過反覆推敲的。三、仿寫練習,教給了學生一定的寫作方法,使學生的習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當然也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以後在備課的時候不只要備教材,還應該備學生,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還需要下功夫,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更上新臺階。

搭船的鳥教學反思篇6

一、目標明確,方法有效

本篇課文是習作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教學有兩個學習要求:一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二是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而這篇精讀課文意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觀察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觀察,爲接下來的習作打好基礎。爲實現這個教學目標,我採取了以下環節:

一,整體感知,瞭解內容。先從整體入手,瞭解作者觀察到了哪些事物;

二,聚焦外形,習得方法。

整堂課,以第二自然段的外形描寫爲主,通過抓關鍵顏色詞語,引導學生明確作者在觀察時抓住了外形中最有特點的顏色。而後,通過交換語句,聯繫圖片,進一步理解作者從整體到部分的觀察順序。最後拓展《翠鳥》片段內容作爲練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什麼是有順序地觀察。通過以上種種方法,步步緊扣,爲學生搭建語言支架,理解作者是怎樣細緻地觀察並將觀察所得寫下來。在教學時,發現學生對於作者使用的觀察方法理解較好,也能使用到課外的學習中,學生在課堂上一課一得,參與性較高。

二、聯繫字源,理解字義

“翠”字是本課教學中要掌握的一個生字,學生要正確書寫理解。在指導書寫時先讓學生通過字源認識“翠”,而後對比理解“翠”字。在理解“翠”原義基礎之上,擴展爲生活中見到的與“翠”相關的事物,將課內與課外進行遷移整合。

但回顧整節課,預設的東西還是有點多,忽視對學生的生成性指導,當學生提到“鸚鵡”這個詞語也能讓他感受到美麗時,急於下定論,而沒有靜下心聽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更明確以後在備課的時候不只要備教材,還應該備學生,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還需要下功夫,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更上新臺階

搭船的鳥教學反思篇7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瞭解“我”觀察了哪些事物和場景。我讓學生先讀一讀課後題,帶着其中的要求自讀課文,瞭解“我”觀察了哪些事物和場景。比如,第一自然段,“我”觀察了雨天船上的場景。第二、三、四自然段,觀察了翠鳥的外貌,以及翠鳥捕魚的樣子。然後,可引導學生通過對翠鳥站在船頭的描寫,結合插圖,理解“搭船的鳥”的意思。

通過重點段落體會“我”觀察的細緻。課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體現了“我”觀察的細緻,應作爲本課教學的重點。瞭解“我”對翠鳥外貌的觀察教學第二自然段,我先讓學生帶着“翠鳥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的問題自讀思考,學生交流後,教師小結:翠鳥的外貌引人注目,羽毛鮮豔,還有一張長嘴、非常美麗,引導學生邊讀第二自然段邊想象畫面,並觀察課文插圖,說一說翠鳥的樣子,感受外貌的美麗,體會“我”觀察的細緻。

在瞭解了“我”對翠鳥的觀察後,還需要回歸課文的整體,引導學生體會細緻觀察的好處。比如,我讓學生再讀課文,先通過第一自然段瞭解旅途的環境,感受這是一次平常的旅行,在這次平常的探親之旅中,因爲留心觀察,“我”認識了一位可愛的新朋友,給“我”的旅途增添了快樂。最後我引導學生認識到:平時我們自己也應該像這樣留心觀察,積累習作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