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1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7篇

教師文案 閱讀(2.95W)

撰寫教學反思能夠提高老師的自我批評能力,作爲一名老師,你們絕對要不斷地做教學反思,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1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7篇,供大家參考。

1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7篇

1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篇1

?6的乘法口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的第十一課時的內容。表內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它是學生今後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教材內容的呈現是在學生學“2—5的乘法口訣”以後。由於他們已經具有學習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所以教材的呈現形式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訣,意在讓學生主動探索歸納出6的乘法口訣。體現了提高學生學習獨立性要求的編寫意圖。熟練口算表內乘法,是每個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計算能力。因此,本課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理解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難點是怎樣去熟記並利用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①、通過觀察、探索,使學生知道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

②、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合作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根據教學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任務。我採用了:

1、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情景裏親自動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不過如此簡單,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2、遊戲教學法。即是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做中學、玩中學”的體現。因爲國小生學習活動不再是教師的“說教”,應該更多的時間是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這樣的教學,更能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主要培養了學生以下學習方法:

1、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共同討論,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

2、在遊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

3、培養學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方式。

本堂課的重點,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地觀察圖畫,探索、歸納出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並加以記憶。根據教材的主題圖,我逐一出示小魚(1條小魚由6個全等三角形組成,一共出示6條)。學生觀察圖畫,思考並完成下面的問題:

①、填表。

②、根據表格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

③、根據乘法算式歸納出相應的乘法口訣。

④、根據“口訣”還能想出另一道乘法算式嗎?

前面已對“2—5的乘法口訣”有了理解和掌握,再通過這一系列的探索,本課的難點就被一步步地突破了。

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所以我們要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來。如:

①61頁“做一做”,呈現用6根小棒擺成的六邊形直觀圖,以口答“擺2個六邊形用多少根小棒?擺……”鞏固6的乘法口訣;

②63頁第6題,填空題,題目以圖文結合形式給出一隻螞蟻6條腿的條件,讓學生分別填出3只、6只螞蟻多少條腿;

③怎樣很快地算出在上課的學生的人數(每6人一組,共6組)?

爲了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和檢查學生的掌握程度,我又設計了下面一系列相干的“遊戲”(播放音樂)。讓學生在遊戲中有所鞏固,有所收穫。如:

①開火車:讓同組的同學按順、逆時針的方向,接下去說“口訣”;

②投信:把寫有算式的卡片投放到寫有口訣的盒子裏;

③摘蘋果:先說出想要摘那個蘋果(6乘幾或幾乘6),再說出其相關的口訣,說對了就把蘋果摘走,否則不能。

1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篇2

1.這部分內容可以用4課時進行教學。教學例1例6,完成練習六和練習七中的作業。

2.教學口訣時,由於1個幾的乘法口訣比較難理解,爲了集中解決編乘法口訣的問題,可以先歸納2的乘法口訣。教學2的乘法口訣時,要結合乘法的意義通過直觀弄清口訣的來源。如教學2的乘法口訣,可以按照教材的順序,先擺2根小棒,說明是1個2;再擺2根小棒,求一共是多少根,先寫出加法算式,強調2個2根,再改寫成乘法算式。然後,聯繫乘法算式引出的乘法口訣,並說明口訣“二二得四”就表示2個2得4。讓學生明白這句口訣表示什麼意思。

3.教學3的乘法口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三根小棒擺一個三角形,寫出3;再擺出第二個和第三個三角形,分別讓學生看圖寫出連加算式,並改寫成乘法算式。然後,再編出乘法口訣,2個3是6歸納出“二三得六”,3個3是9歸納出“三三得九”。教學4的乘法口訣也要讓學生動手擺小棒。然後,看看擺好的小棒,列出乘法算式,再歸納出4的乘法口訣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4.1個幾的乘法口訣可讓學生先想一想,再聯繫已出現的乘法口訣推出來。如問2個2是4,1個2是幾,2個2是4,口訣是“二二得四”,1個2的口訣應該怎樣說。教學2的乘法口訣以後,再用同樣的方法歸納出“一三得三,一四得四”。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學生想1的乘法口訣,並聯系“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來推理:1個2是2,1個3是3,1個4是4,那麼1個1還是1,也就是1乘1得1,由此推出“一一得一”。

5.教學2、3、4的乘法口訣以後,教師可以按照第35頁乘法口訣表的形式,把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寫在一張大紙上,掛在教室的牆上,以後隨講隨填,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乘法口訣表。平時可以把每句口訣的得數蓋住,用它練習乘法口訣,練習時可以讓學生橫着背、豎着背、拐彎背。還要訓練學生隨便抽問一句能很快說出得數,以防止問到一句口訣學生都要從頭背起。

6.做教科書第22頁“做一做”中的第1、2題時,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做,然後再集體訂正。這樣的練習題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計算鞏固乘法口訣。

7.教學第22頁例4時,可以啓發學生邊擺圓片邊想,要算一共有多少個圓片,有幾種算法。引導學生先橫着看,再豎着看,然後,讓學生獨立地將結果填寫在書上。接着,再讓學生比較兩個式子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相同點是兩個式子的積都是8,不同點是4和2兩個數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交換了。在此基礎上,得出:交換因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教學時,只要使學生對這句話的意思理解了就可以了,不要求學生能夠完整地敘述出來。最後,要向學生說明:因爲4×2和2×4積是相同的,所以計算時可以用同一句口訣“二四得八”;以後遇到了2和4相乘,不管哪個數在前,都可以用口訣“二四得八”算出得數。

8.在這之前,教材中編入的是用2、3、4的乘法口訣計算前一個因數大於後一個因數的式題,學過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以後,要注意練習前一個因數小於後一個因數的式題,使學生也能用乘法口訣很快地算出得數來。

9.關於練習六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1題,教學時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能背出1~4的乘法口訣,而且要比較熟練。某個學生乘法口訣不熟,或者某個學生某句口訣不夠熟練,教師都要及時給予幫助。

第2題,要求學生不僅能夠順着背出乘法口訣,而且還能隨便抽問一句口訣也能很快說出得數。教學時,除了讓學生把口訣填完整以外,還可以多做一些口頭練習。

第5題是加法和乘法對比練習題。開始學習乘法時,有些學生往往容易跟加法混淆,例如336。爲了使學生能很好的辨別加法和乘法,教材安排了加法和乘法的對比練習題。練習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各表示什麼意思,並弄清兩種運算方法有什麼不同。提醒學生在計算時要看清運算符號。

第6題的第(1)小題,如果學生回答12角,可以再追問12角是幾元幾角。第(2)小題表示每瓶有4朵花,問4瓶有多少朵花。這些題都可以用來加深學生對乘法的認識,也爲後面學習乘法應用題打下一些基礎。這兩題只要求學生寫出得數就可以了,不要求學生寫算式。

10.教學第25頁例5時,教師可以先出示3盤桃,每盤3個,提問:一共有多少個桃?用什麼方法解答?可能有的學生用加法,有的學生用乘法,教師板書兩種算法的算式。然後再出示一盤,盤上放2個桃,提問:現在有多少個桃?用什麼方法解答?引導學生一起研究做法,比較自然地列出兩個算式,使學生重點掌握乘加式題的計算方法。乘減式題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再做有針對性的指導。

1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篇3

6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學習了1-5的乘法口訣後進行的教學的,學生對乘法口訣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本節課的關鍵在於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6的乘法口訣。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感受:

一、創設情境,進入良好的學習氛圍。

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外國的小朋友凱蒂到中國跟小朋友學做手工藝品爲情境,讓學生從上課的第一秒鐘起就被課堂所吸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

二、創造機會,自主探索參與研究。

在教學本節課時學生已具備自己推導、編寫口訣的能力,所以教師在設計新授中採用小組合作,先讓他們自己探討6的乘法口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與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同時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體現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三、創新練習,培養合作競爭意識。

本節課的練習形式新穎,內容趣味性強,難度有層次。“勇奪紅旗小隊”、“看票上火車”的練習設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有助於學生相互支持,激發了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也把整節課推向了高潮。

四、賞識激勵,促進終身學習能力。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十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賞識性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我也挺佩服你的!等。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爲他們終身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篇4

二年級上冊利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情境圖是地裏種了4棵玉米,每棵玉米上結了3個玉米,小熊掰走了一個,小天使提出問題“還剩幾個?”三隻青蛙分別想出了三種算法

(1)3+3+3+3+3+2=11

(2)3×3+2=11

(3)4×3-1=11

這樣的編排打破了以往呆板、機械、每個問題都有現成結論的思維模式,注重了算法多樣化,保護學生自主發現的積極性.同時啓發教師不要急於對學生的多種計算方法過早的選優.教師正是藉助教材這一知識的載體和依據,對類似這樣的內容作了恰當的處理.如本節課的教學,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圖意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要求還剩幾個玉米棒,你準備怎樣解決這一問題?

“說說你的想法”,結果學生的奇思妙想令老師始料不及.(下面是學生的算法和想法)“3+3+3+3+3+2=11,我是把4棵玉米上的玉米個數全加起來.”“3×3+=11,我先把左邊3棵算出來,再加上右邊1棵上的2個.”“2×4+3=11 我是把每棵玉米都看成有2個玉米,再加上多出來的3個.”“3×2+5=11 我先把左邊2棵算出來,再加上右邊2棵的5個.”更令老師沒想到的是有的學生做出了這樣的回答“1×4+7=11 我想一棵玉米只能結一個,就用1×4,多結的7個可能很小就加7.”……

教材算法多樣化的突出,使我們又一次體驗了新教材實驗帶來的課堂變化,不僅使學生體驗了向他人學習,不斷修正自己觀點、不斷完善自我、實現把數學知識自己發現或再創造的重要意義,也使教師又一次領悟了要尊重每個孩子思維的個性、支持、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孩子創新意識的重要意義.

1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篇5

“9的乘法口訣”是乘法口訣教學的最後一部分內容。通過前面幾課時的教學,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到了一定的程度,我認爲口訣已經是學生的一種認知基礎,從各種情境去獲得口訣對於學生已經沒什麼期待可言。所以,我從口訣出發,設置了這樣幾個環節,使學生髮現了規律,掌握了口訣。

首先,我讓學生先猜測9的乘法口訣有幾句,再說一說自己知道的乘法口訣,並依次列出口訣,把這個基礎直接進行呈現。這樣設計目的一方面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逐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完全符合新課程標準指出的“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的要求。

其次,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開展活動,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體驗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單純的口訣背誦不是本課教學的根本目的,真正目的而是讓學生經歷口訣的探索、驗證、推理的過程,進而靈活地運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因此,我在出示口訣後,採用一系列自主的探究活動,先讓學生選擇幾句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驗證,給學生一個廣闊的自由創作和想象的的空間。再通過比較深入挖掘口訣的規律和特點,以求更好的掌握。

另外,在分析口訣的時候,我作了全面周詳的考慮,縱向呈現口訣,學生通過比較找到了各種不同的規律,接着我再把口訣中的積用數字的形式出示,學生馬上又捕捉了到信息,發現了積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相加和是9,而且找到了二九和九九、三九和八九等,它們的積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是相反的,教師相應地用課件演示。口訣的記憶一向是個難題,學生往往進行死記硬背,遺忘率比較高,這節課我通過兩次讓學生找規律使學生找到了竅門,知道了怎樣推算口訣,強化方便了學生的記憶。最後,運用課件演示用扳手指頭的方法記憶口訣。即從左往右數,第幾個手指彎曲表示幾九的幾。

這節課的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 課始重激趣。

通過向學生介紹“九九歌謠”引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

2、課中重引導。

引導學生在觀察、討論、體驗中主動參與學習,自主學習新知識,注重規律方法的概括總結。“記憶方法一”引導學生髮現9的乘法口訣本身的規律;“記憶方法二”,培養學生手腦並用的技能;“記憶方法三”,培養學生善於聯想、發散的思維習慣。教師不僅要善於對所教內容進行點撥,更要在學習方式上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指導和影響,使學生提高進一步學習的本領。

3、課間重交流。

教師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小組成員各抒己見,實現信息在羣體間的多向交流。學生在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品嚐到合作創新的樂趣。由此產生的互動效應,能夠激發學生繼續參與合作的動機,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和教學效率。

4、課尾重拓展。

課尾再次回到 “九九歌謠”,達到了首尾呼應的效果。同時又介紹乘法口訣的由來,既溝通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真是無處不在!數學很神奇、很有趣,又讓學生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1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篇6

課前我對教材和學生進行了詳盡的分析,通過今天的教學,自我感覺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

成功的方面:

1、目標明確,學生在課上已全面達標

2、充分體現新課標精神,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小組的合作與交流,進行知識的獲取;

3、在課上選取與學生生活或是感興趣的事進行組織教學,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4、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5、練習分層,符合學生認知循序漸進的特點;

不足的地方:

1、時間安排過緊,以致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獨立的練習;

2、在口語的表達方面還有不足,語言兒童化還有待提高;

3、在知識細化方面還要下功夫。

1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篇7

這節課,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同桌合作。原以爲,和前面的課一樣平常,但結果,還是有不少讓我感到意外的地方。

片斷一:

全班交流,“9的口訣”有什麼規律時,學生的發現,出乎意料。

除了和其他口訣一樣的規律外,學生還發現以下三個規律,其中兩個,是我沒有想到的。可能和我第一次教二年級有關,學情不瞭解。

男生普:積有規律,正好相反的,18和81;27和72;36和63;45和54。

女生飄:積的數字相加,和是9。比如,18是18=9,27是27=9.

男生展:積是加10減一。

前兩個是我沒有想到的。

片斷二:

課結束時,男生選叫道:老師,我連10的口訣也編了。一十得十,二十二十、、、、、、

這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從沒有想過“10的口訣”,我以爲學生也明白,口訣就到“9”爲止。看來,事情並非如此。趁機,我讓學生討論:“爲什麼書上只學到9?10的口訣有必要編嗎?”學生藉此更加明白,口訣的作用是幫助我們記記,能快速計算。

片斷三:

用手指來表示9的口訣,比想象中難,一次教學後,有一半的學生不明白。這裏比預想的要難,得放慢腳步。同桌合作,是效率最高的,可以實施一對一的教學。

作業反饋:

?課堂作業本里》,前面得出“積的數學相加是9”的女生,算出3×9=28,而“28的數字相加和是10”,明顯不符合她自己發現的規律。這也提醒我們,課堂裏發現的規律,學生並不能運用起來,只是純粹去發現規律,然後拋到腦後不管。因此,我打算設計一個練習,用積的規律去判斷“積是否正確”,讓規律真正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