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篇

教師文案 閱讀(2.24W)

撰寫教學反思能夠提高我們的自我指導能力,作爲一名教師,小夥伴們務必要經常性地撰寫教學反思,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篇,感謝您的參閱。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篇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篇1

一年級語文文下冊第一單元是關於春天的,識字一有八個四字成語:春回大地、萬物複數……一開始我覺得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根本沒有認真的觀察春天,這些詞語是很難理解的。當我從百度上打開一個課件,課堂思路一下子明朗了。課件中有一幅春姑娘的畫面,我由她導入了本課的教學。

春姑娘沉睡了一個冬天,她帶着禮物來和我們玩耍了。誰知道她都帶來了些什麼呢?同學們的積極性一下子提起來了。有的說是溫暖的陽光,有的說是漂亮的花兒,有的說是春雨……孩子的回答五花八門,精彩極了。同時,我們又回顧了上冊的《陽光》《雨點兒》,既與前面的內容相聯繫,又學習到新的詞語,在相機出示精美的畫面,這樣一來對這八個詞語的理解就非常到位,且興致勃勃。

不過,課堂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讓同學們提到春天開的花,居然說出有菊花,這是孩子們經常犯的常識性錯誤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生活實際,因此我們應多引導孩子注意觀察生活。

?哪座房子最漂亮》本課認識一個偏旁“草字頭”,學會7個生字和會認9個字。在7個生字中,要重點指導讀準“青、前、香”的字音。9個認讀字要讀準“座、哪、房、最、亮、窗”的音,在記字形方面,可以利用熟字,筆畫筆順記字形。1、用比較的方法,觀察圖畫,讓學生說說哪座房子最漂亮?再讓學生指指哪是國小堂。2、讓學生觀看過去農村破舊房屋、矮窄門、小低窗、房前房後樹少草多的錄相。讓學生在比較中明白國小堂爲什麼最漂亮。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篇2

長期以來,我都認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喚起他們學習的慾望,學習自然事半功倍。然而,《柳樹醒了》一課的課堂教學卻讓我對課堂的“激趣”環節有了新的認識。

一、激趣,應通盤考慮

上課伊始,在黑板上畫簡筆畫的柳樹,然後問:“小朋友們,你們認識它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出柳樹後,我故作神祕地說:“不,你們還不認識它,如果你麼能把這三張卡片貼在柳樹相應的位置上,那纔是真正地認識它。”然後,我拿出三張卡片——柳枝、柳梢、柳絮,教孩子們讀,然後讓孩子們將它們貼到柳樹的相應位置上。接着,我又以“一字開花”的遊戲引出“春”字帶頭的系列詞語——春雨、春風、春雷、春燕。讀的時候,孩子們興趣高漲。

回到文本,我讓孩子們去找“是誰叫醒了柳樹”,開始進行課堂內容的具體教學。在教學時,我發現這幾個詞語掌握得不錯,但其他的生字卻很糟糕,有的幾乎不會讀。

同樣的生字教學時間,我重點教學了三個生字“枝、梢、雷”,卻忽略了其他的五個生字,以至於丟失了整片森林。

所以,激趣,應先通盤考慮,在顧及整體知識的同時在進行趣味練習設計,讓“趣”成爲有本之末。

二、激趣,應避免噱頭

在《柳樹醒了》的生字教學中,我設計了很多個遊戲,除了常規的開火車、小老師領讀以外,我還設計了“我讀重你讀輕”、“石頭剪子布”等遊戲,課堂很熱鬧,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高。

其中,在教學“耍”字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請兩名同學上講臺玩“剪刀石頭布”,其他同學和着石頭剪子布的節奏念“耍”。

這樣設計的目的,一是幫助學生記憶“耍”,二是讓學生理解“耍”的意思,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

實際的效果是:孩子們讀得熱好朝天,喉嚨震天響,看課件讀到這個字時依然有一半的同學茫然失措。

究其原因,在於學生們都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兩個玩“石頭剪子布”的同學身上,沒有關注“耍”字本身,儘管學生們口唸“耍”字,但他們的心都在關注遊戲的輸贏。如此身在曹營心在漢,遊戲便成了浪費時間的噱頭。

而如此噱頭激趣在寶貴的課堂45分鐘裏,要不得!

三、激趣,應注重持久

我始終認爲,長久的語文興趣不是靠一堂課、一次有意思的遊戲、幾段精彩的動畫或是優美的課件獲得的。教師在課堂的激趣中,也應顧及到學生語文興趣培養的持久性。

持久的語文興趣是如何獲得的呢?

首先是文字的魅力。文字是有魔法的精靈,洗盡鉛華後,讓學生髮現文字本身的魔力,感受到文字的美好,興趣方可持久。

其次是不斷的積累。語文學習猶如一個人的成長曆程,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經歷,形成經驗,自身的能力素養得到提升,品味也隨之提高。語文學習也一樣,當不斷積累的文字由量變轉爲質變,持久的語文興趣也就形成了。

無論是洗盡鉛華的文字還是語言文字的積累,都不是朝夕可至的,所以,激趣的目光,應該放得更遠一些,從關注一堂課轉向關注學生長遠的語文學習。

或許,這樣的轉變,能改變我們的教學生涯,能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篇3

?失物招領》一文講的是發生在植物園的一件事,是國小生在現實旅遊參觀時經常遇到的一件事。這篇課文的題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亂扔的垃圾,課文裏卻稱作“失物”,爲什麼呢?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它們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呢?主人又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呢?這些問題正是學習這篇課文的線索。本課的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孩子讀了幾遍,應該就能明白。

但是本課生字較多,我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找出學生自學困難的字,進行重點突破。並把識字、寫字的任務分散到各課時中用多種形式來完成。尤其重點指出要讀準翹舌音的字“失、專、準、雙”和後鼻韻母的字“同、工”。

識字教學時運用比較形近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例如:

先—失洞—同現—觀江—工推—準去—專人—隊木—才青—請格—各

並且通過比較“洞—同”“青—請”“格—各”,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形聲字的規律。

課堂上海練習造句來鞏固識字。如:

我準備送還鳥蛋。

小松鼠準備種松果。

準備 鴨先生準備清掃小路。

我們準備回家了。

天黑了,我準備睡覺了

一詞多句,加深學生理解與記憶

課後我還佈置了一項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再生活中去尋找“失物”。例如:找一找在附小校園裏、自己居住的小區裏、大壩上、龍潭公園等地方有沒有“失物”,如果有,就將它們扔到果皮箱裏。讓孩子在生活中真正明白本課所傳達的思想: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就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篇4

今天,我執教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30課《棉花姑娘》。 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把它們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啓發作用。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慾望。樹立起保護益蟲和益鳥的意識。

這篇課文很長,但非常有趣。我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從生字入手,採取自讀,互讀,開火車讀,以致於每個學生讀會讀。從字過渡到詞語,讀詞語,讓學生當小老師來領讀,讀詞語,孩子都特別感興趣。從詞語過渡到文,也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充分發揮學生自主閱讀興趣,在讀中領會文章所講的內容。我只重點講第一段,2、3、4自然段放手讓學生分小組學習,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不愛學習的,在組長的帶領下,都積極參與了。尤其分角色朗讀,大家的興趣更高,都喜歡戴頭飾到講臺上來表演上課不愛發言的、愛做小動作的,在組長的帶領下,都表現得非常出色。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篇5

?識字1》是一篇向國小生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詞串。全文字數不多,僅4行12個詞語,24個字,讀來琅琅上口、韻味十足,讀後覺得了解頗多,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覺得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非常有學習的必要。

爲什麼這樣說呢?回顧教學中的一些細節,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在教學中當我問到:“孩子們,你們都知道一年中有哪些節日嗎?”孩子們爭相發言:情人節、聖誕節、萬聖節、兒童節、婦女節、國慶節、元旦節、春節。此外再也無人回答。看着他們安靜的小臉,我知道孩子們再也不知道其他的節日了,可是再看看孩子們回答出來的節日名稱,就覺得心有點隱隱作痛。

當我在學習這四個傳統節日的時候,又問了他們,這四個節日分別是哪一天?僅有個別孩子知道中秋節是8月15日,大多數的孩子竟然是一臉的茫然。

我知道這怪不得孩子,因爲我們國家只是最近幾年才把那些傳統節日列入國家法定假日,忙碌的人們纔有時間帶着孩子及全家去慶祝、去歡度。“亡羊補牢,猶未爲晚”孩子們是幸運的,今後他們一定會在度過這一個個傳統節日之後熟悉並牢記這些節日的。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還隱約感覺到家庭傳統教育的缺失,現在的家庭,有幾位家長不知道這些節日的?爲什麼孩子不知道?原因應該就是家長只顧帶着孩子慶賀,滿足孩子的願望,卻不知道在慶祝的那一天告訴孩子這個節日的相關知識。試想,如果每一年的傳統佳節都能夠告訴孩子一遍,孩子現在大多8歲,也應該在這些年中耳熟能詳了吧!今天回答不出這些節日的時間的尷尬應該不會出現。

這種現象還透露出孩子留心觀察生活能力的不足。其實,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每年過這些節日的時候,家庭、學校、社會、媒體,都會有一些慶祝活動的,爲什麼他們只留心於這些慶祝活動,而不去關注活動是慶祝什麼的?

看來,教學並不是全部,在教給孩子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教給孩子一些觀察生活、瞭解生活的技能,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培養孩子情感的目的,纔能有效的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篇6

?司馬光》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位小朋友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缸裏,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啓發學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並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別人想的是人趕緊離開缸,而司馬光光想到的是缸裏的水離開人。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國小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夠發揮想象空間的內容太少,學生的想象力發展會受到嚴重影響。錯過了機會,以後再彌補會事倍功半,甚至不可能。在這篇課文中,不僅蘊涵着思維發展的無限空間,而且還爲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提供了機會。我通過引導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朗讀。如:自由讀、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等。激發學生的情感。可以看出,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在閱讀中會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變化。

作爲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語文教材蘊含的創新教育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特地在課前安排了兩則腦筋急轉彎。在結尾處設計了發散思維的訓練“如果你是這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怎樣做?”爲了證明的聰明,都踊躍發言。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儘管小朋友想的辦法在當時當地不一定奏效,但是我仍微笑着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這閃爍着求異思維的火花,我們教師一定要讓它燃燒起來。倘若用批評、訓斥來澆滅它,簡直是一種犯罪。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最後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

我覺得這課時我做的不夠好的是缺少了寫的環節,雖然第一課時裏沒有安排寫字教學,但我在讀完課文後安排了一個“我會填”的訓練環節:一( )假山,一( )缸,一( )( ),我只要求口頭填,其實後來纔想到應給學生一個動筆寫的機會,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課前準備裏總少了課堂練習本。課堂上,能讓學生動手就儘量讓他們動手訓練,無形中督促了孩子們在課前準備好課堂練習本。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與學習,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一點沉着、冷靜,對待孩子們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儘量讓課堂上不留下遺憾。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篇7

到昨天,和孩子們一起學完了第二單元的內容,合上書本一直縈繞在我心頭的就一個字“愛”。

長期以來,人們總認爲“愛”是個沉甸甸的字眼,可是在本組文章中,關於愛的話題是在一組輕鬆愉悅的小故事和小詩歌中緩緩潤澤的。《識字2》是借鑑傳統的“三字經”的語言形式將愛的教育編成了新“三字經”,孩子們讀起來朗朗上口;《看電視》中球迷爸爸放棄球賽,把電視換成奶奶愛看的京劇,而戲迷奶奶也關掉京劇,換成足球頻道;《胖乎乎的小手》不僅爲爸爸拿拖鞋、爲媽媽洗手絹,還給姥姥撓癢癢;《棉鞋裏的陽光》中賢淑的媳婦給婆婆曬棉被,美好的品質濡染了小峯那幼小的心靈,他也給奶奶曬起了棉鞋,想讓奶奶更暖和;《月亮的心願》中爲了照顧生病的媽媽,幼小的珍珍把盼望已久的郊遊也放棄了……我這教者讀這組課文能讓親情和愛在心中流淌,可怎樣讓“愛”在學生身上繁衍這是我本組教學重點研究的課題。反思本單元的導學方法和學生的反饋結果,我覺得在高效課堂探究的思想指導下,“愛”得到了繁衍 。

反思一: 學生會的不教。由於我班上學期的經典誦讀積累了《三字經》,已經知道三字經的文本形式和朗讀形式,所以在教學《識字2》時,孩子們根本不用老師教讀,他們拿起兒歌就朗朗上口地讀得很生動。《看電視》貼近學生實際,換頻道、看精彩的球賽......這些動作學生再熟悉不過,學生只要一讀文本就會浮現在眼前,所以在學這些文章時我講的很少,大量的時間是讓學生去朗讀,如小組內練讀、小組長推選組員展示讀、小組開火車讀、你讀我來賽......這多種形式的讀,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增強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這樣我教的輕鬆,學生讀得愉悅而且理解透徹,不用我講他們對文中的關鍵詞“心裏裝着的祕密”也有了答案,那就是──“愛”(對他人的關愛)。 “我”的家人互敬互愛,爲了他人的快樂,放棄自己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