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篇

教師文案 閱讀(8.53K)

撰寫教學反思可以提高老師的自我指導能力,作爲一名教師,你們需要不時地做教學反思,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篇,感謝您的參閱。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篇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篇1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二冊﹙西師版﹚《圓柱的體積》,以前教學此內容時,直接告訴學生: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公式:v=sh,讓學生套用公式練習;我教此內容時,不按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採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從而獲得知識。對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學生學到了有價值的知識。

學生通過實踐、探索、發現,得到的知識是活的,這樣的知識對學生自身智力和創造力發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有的答案不是老師告訴的,而是學生在自己艱苦的學習中發現並從學生的口裏說出來的。這樣的知識具有個人意義,理解更深刻。

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方法。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強調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學生動手實踐、觀察得出結論的.過程,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

三、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傳統的教學只關注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學生的學習只是被動地接受、記憶、模仿,往往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維根本得不到發展。而這裏創設了豐富的教學情景,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經歷了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過程,發現了教學問題的存在,經歷了知識產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了數學基本知識,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本節課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不足之處是:由於學生自由討論、實踐和思考的時間較多,練習的時間較少。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篇2

在教學比例尺的過程中,針對課本上出現的兩種問題,一類是已知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另一類是已知比例尺和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學生很容易混淆。

第一個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針對兩種不同類型的問題,用方程解答,在解設未知數的時候,教材上出現的方法是在設未知數的時候,單位上就出現了不同,以至於學生不知道如何區分,什麼時候該怎麼設。

第二個就是方法的選擇上,其實在這一塊知識上,利用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倍比關係,也是一種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讓學生理解這種方法的原理很重要,從學生的課堂和課後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其實並沒有從根本上理解這種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一樣的畫葫蘆罷了。

根據學生的這一情況,今天又對比例尺的內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實關鍵還是在於學生沒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例如:比例尺1:500000這是在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統一的時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進行解答的時候,如何進行解設只要抓住一個要點:對應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這樣就不用去顧及怎麼設,只要抓住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相同就可以了,怎麼設都是可以解答的。

對於第二個問題,倍比關係的理解,實際還是對於比例尺的理解不夠深。例如:比例尺1:500000表示的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500000,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500000倍,圖上的1釐米實際是5千米,這就是線段比例尺,在有些問題中利用線段比例尺還會給計算帶來方便。

在學生出現問題之後,針對學生的情況,及時地給學生適當的進行歸納整理,會加強學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篇3

比例的應用是學生在前面實際是已經接觸過,只是用歸一、歸總的方法來解答,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同時,由於解答時是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來列等式,也可鞏固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

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給出一些數量關係讓學生判斷成什麼比例,依據什麼判斷。利用課本主題情境圖引入例5後,提出:你們學過解答這樣的問題嗎?能不能解答?讓學生自己解答,交流解答的方法。再進一步說明:這樣的問題可以應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用比例的知識進行解答。同時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討論:

1、問題中有哪兩種量?

2、它們成什麼比例關係?你是根據什麼判斷的?

3、根據這樣的比例關係,你能列出等式嗎?

讓學生先獨立自學課本的內容,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使學生明確:因爲水費和用水的噸數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的噸數的比值是相等的,從而理解正比例應用的主要內容。而後例6的教學則依照例5讓學生完全自學,但最後注意了啓發學生根據反比例的意義來列等式,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種量成反比例的特點和解決含反比例的關係的問題的方法。

練習時,運用“做一做”直接讓學生運用比例的知識解答,解答後對照兩題說一說這兩量題數量關係有什麼不同,是怎樣列式解答的。從而加深對正、反比例意義的理解。

回顧本次教學環節,還有很多方面有待改進和提高。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篇4

本節課爲負數第二課時,我整體把握教學內容,準確地把握本課的教學目標,精心預設教學的各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考空間,創設了多個貼近學生認知規律且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瞭解用數軸表示正負數並掌握正負數比較大小的方法,並能脫離數軸進行正負數的大小比較,最後找出規律,拓展練習,聯繫生活實際應用。

一、本節課有以下特點:

1、從實際生活的真實情境中呈現學生的原認知,由此深入展開對問題的探究。

第二課時比較大小時,是先以大樹爲起點,一個人往東走,一個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引出數軸,使學生知道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從小到大的順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即負數都比0小,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右邊,即正數都比0大。爲實施有效的教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2、運用多種教學活動方式,突出活動的實效性。

教學中,教師運用了多種活動方式。通過大樹爲起點的運動狀態引出數軸,畫數軸;從天氣預報中聽一聽,在數軸上畫一畫,表示溫度並比較大小……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正負數,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本節課我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沒有忽略自己的主導地位,多次在關鍵處設問“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嗎?”“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係?”“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麼規律?”“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同學們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嗎?你是怎樣比較的?”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動手做(動手畫數軸表示數並比較大小),而且動腦思考問題,再通過交流就能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數學的思想和具體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數學活動實效性就明顯。

3、充分利用數軸給正負數和0比較大小,最後脫離數軸進行比較,完成了對學生的知識引領。

在比較大小時,先引導學生利用數軸進行正數、0、負數之間的大小比較,再進行負數之間的大小比較,然後總結出規律,最後讓學生脫離能夠脫離數軸進行比較,認識到負數之間比較時,數值大的負數反而小,數值小的負數反而大,從而掌握正負數和0之間比較大小的方法,並能聯繫生活實際應用。

二、我的感受:

1、課標、教科書、學生三位一體的思考,提高了我教學思考的深度。

因爲是前所未有的教學內容,課標的要求、教科書的呈現方式、學生的思維能力爲我設計教學活動留下了充足的空間,我能夠採用目標牽動,活動塊狀設計,引導學生經歷了知識產生的價值、過程及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學習過程。

2、活動化設計,因學而教,讓我領略了預設與生成的和諧。

每個活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思考方法的優劣,追蹤問題的原因,體現數學學習的實質——思維能力的培養。由於學生的思維水平、思維能力、思維方式的不同,使課堂教學在預設中不斷生成,使我教學的難度增加,許多新的問題需要我面對,適時、因勢引導,但這樣的課讓我每上一次,都有新的感受,真正體味到教學相長的快樂。

3、同事的幫助讓我感動不已。

在準備課的過程中,每次試講,本校的老師都來聽課,給我提建議,幫助我修改教案,一字一句的修改,製作課件。我真的很感動,我發自內心的感謝他們對我的幫助和指導,謝謝你們!

三、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如果讓我再上這一課,我會更自信,準備更充分,過渡語更自然,教學程序更緊湊,激勵語言更及時……總之,我會更加努力的!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篇5

六年級下冊的第一課就是《認識負數》,“負數”是國小階段學生初次接觸,學生比較陌生,但生活中卻普遍存在。根據《標準》的要求,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力求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特別注意挖掘現實性的問題,利用溫度計,存摺等我們生活中常見到的負數,讓學生初步感知了負數,理解了每個負數所表達的相反意義的量,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

到了第二課時比較大小,是先以大樹爲起點,一個人往東走,一個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引出數軸,使學生知道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循序就是從大到小的順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即負數都比0小,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右邊,即正數都比0大。對於正數的比較,因爲是舊知識,所以不在話下。以往的學生對於負數的大小比較,能憑藉着數軸進行比較,脫離數軸時,尤其是像—1/3與—1/4這樣的分數比較大小,很容易出錯。

這節課我提前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乾脆就徹底放開,讓學生自己去找數軸的奧祕吧。

學生自己在數軸上描過點後,自己觀賞怎樣比較大小。有什麼發現?一個學生說:“0左邊的數都比0小,右邊的數都比0大。”一個學生說:“負數是從0看,越往左越小,正數是越向右越大,如—4/5比—1/5小應該描在——1/5的左邊。”孩子們都很認同剛纔孩子的回答,我有順勢讓他們練了一個4/5和1/5,,又練了一個—8和—9,—1/2和1/5。

這節課的難點就這樣交給孩子們輕輕鬆鬆的解決了。看來我們不能小看了我們這些孩子的能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