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篇

教師文案 閱讀(2.81W)

撰寫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科研意識,作爲一名老師,大家需要經常性地進行教學反思,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篇,感謝您的參閱。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篇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篇1

本學期已過了一段階段了,作爲九年級畢業班的數學老師,我深感肩上的壓力之大,責任之重。

目前,對於九年級這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起到很大的作用。而目前在學生的學習中還出現以下學習的情況:

一、多數情況下,也比較擅長提出啓發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考,但問題提出後沒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甚至不留思維空間,往往習慣於自問自答,急於說出結果、顯然,學生對題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發學生的深思,就不能給學生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學生對於做過的題一點印象也沒有。

二、我在備課的時候對問題已備選了一個或幾個解決方案,課堂上以“定勢思維”組織教學,但教學中的不確定因素很多,當學生的思路與我的思路相左或學生的想法不切實際時,不願打亂即定的教學計劃,乾脆採取迴避、壓制措施,使學生的`求異思維、批判思維、創造性思維被束縛。

三、對問題的坡度設置的不夠,坡度過大,導致思維卡殼,學生的思維活動不能深入進行而流於形式。

針對以上這些情況,下階段準備採取的措施:

1、對過多的題,進行適當的篩選。

2、還給學生一片思維空間,讓學生受到適當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3、學生有不同想法單獨與教師交談,好的想法給予鼓勵並加以推廣;不對的想法,給予單獨的指正。這樣,學生即可以大膽放心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又可以把一些教學中漏洞補上。

4、精心設置問題的坡度,使學生步步深入,並探究出規律。課堂上注意課堂節奏,儘量讓中下游的學生跟上老師的步伐,多給學生自己練習的時間,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做到不僅是老師完成任務,還要學生完成任務。

另外,摺疊問題是近年來的熱點問題,學生有些陌生感,引導學生在摺疊時,應該注意摺疊前後的線段、角的相等關係。作爲發散學生思維的一個重要手段,應該注重多種方法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相信經過我的不懈努力,一定會不斷取得進步。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篇2

本節課主要內容是學習二次根式的定義和性質,重點是對二次根式的性質1和性質的理解及應用2、難點是性質1和性質2的區別與聯繫、上完本節課後,我的反思如下:

1、由於本節課是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一章的內容,是一節新授課,而且所有學生沒有教科書,因此如何在沒有教科書的前提下,讓學生理解並掌握本節內容,對我來說也是一次新的嘗試,在備課時我就按照目標讓學生明白、過程讓學生經歷、結論讓學生討論、規律讓學生總結的指導原則進行認真備課,尤其對例題與練習題也進行了精心的挑選,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入繁的順序安排,並且認真製作了課件,便於學生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和難點的解決。

2、在實際授課中,在讓學生明白了本節學習目標後,通過以下步驟讓學生認識、理解、並掌握本節知識:(1)讓學生回顧了算術平方根與平方根的概念,並且通過一個思考欄目的四道題,得出二次根式的定義後又複習了算術平方根具有雙重非負性;(2)通過練習掌握如何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二次根式的條件,並經過例1掌握二次根式在實數範圍內有意義的條件;(3)通過練習讓學生得出二次根式的`兩個性質,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進而掌握公式的一般推導方法;本節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引導學生邊學邊做,讓學生經歷了整個學習過程。

3、在學習過程中,突出了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特別是二次根式的兩個性質,在做完思考題之後,學生自己就初步得出了結論,而且通過其他學生的補充越來越完善。

4、讓學生自己找出性質1和性質2的區別與聯繫,雖然不夠系統和完整,但通過這樣的訓練,培養了學生總結規律的能力。

5、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着對課堂時間把握不精確的問題,出現了前鬆後緊的現象,以致有深度的練習沒時間完成,結束的也比較倉促。在今後教學中,應注意時間的掌控。

6、在引導學生探索求知和互動學習方面還有欠缺。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探索求知進行了引導,並且鼓勵大家自己得出結論,但在互動方面做的還不夠,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立思考,很少與同學合作交流,今後的教學中應多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這樣有助於他們今後的生活和學習。

通過這次公開課,使我的教學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鍛鍊,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將繼續學習好的一面,對不足之處進行改善,爭取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篇3

1、突出了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探索性

關於圓的內接四邊形性質的引出,在本教學案例上沒有像教材那樣直接給出定理,然後證明;而是利用《幾何畫板》採取了讓學生動手畫一畫,量一量的方式,使學生通過對直觀圖形的觀察歸納和猜想,自己去發現結論,並用命題的形式表述結論。關於圓內接四邊形性質的證明,沒有采用教師給學生演示定理證明,而是引導學生證明猜想,並做了進一步的完善。這種探索性的數學教學方式在其後的例題講解中亦得到了進一步的貫徹。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也向學生滲透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辯證觀點。一方面,使數學不再是一門單調枯燥,缺乏直觀印象的高度抽象的學科,通過提供生動活潑的直觀演示,讓學生多角度,快節奏地去認識教學內容,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計算機所特有的,對數學活動過程的展示,對數學細節問題的處理可以使學生體驗到用運動的觀點來研究圖形的思想,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發現總是代和解決問題帶來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

2、引進了計算機《幾何畫板》技術

本課例在引導學生得出圓內接四邊形的性質時,通過使用《幾何畫板》,從而實現了改變圓的半徑,移動四邊形的頂點等,從而使國中平面幾何教學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那就是讓圖形出來說話,充分調動學生的直覺思維。這樣一來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比過去的教學更能夠使學生深刻地理解幾何。當然,本教學案例在這方面的探索還是初步的,設想今後通過計算機技術的進一步開發與應用,國中平面幾何課能夠給學生更多動手的機會,讓學生以研究的方式學習幾何,進一步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3、引入了數學開放題

本教學案例在增大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索性,計算機技術進入數學課堂的同時,在學生作業中還增加了開放題(作業2),爲學生創造了更爲廣闊的思維空間,對此應大力提倡。目前,世界各國在數學教育改革中都十分強調高層次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些高層次思維能力包括了推理,交流,概括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要提高學生這種高層次的思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進開放性問題是十分有益的。我國的數學題一直是化歸型的,即將結論化歸爲條件,所求的對象化歸爲已知的結果。這種只考查邏輯連接的能力固然重要,並且永遠是主要部分,但是,它不能是惟一的。單一的題型已經嚴懲阻礙了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中還可將一些常規性題目發行爲開放題。如教材中有這樣一個平面幾何題“證明:順次連接四邊形四條邊的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這是一個常規性題目,我們可以把它發行爲“畫一個四邊形是什麼樣的特殊四邊形,並加以證明。”我們還可用計算機來演示一個形狀不斷變化的四邊形,讓學生觀察它們四條邊中點的連線組成一個什麼樣的特殊四邊形,在學生完成猜想和證明過程後,我們進而可提出如下問題:”要使順次連接四條邊的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菱形,那麼對原來的四邊形應有哪些新的要求?如果要使所得的四邊形是正方形,還需要有什麼新的要求?”通過這些改造,常規題便具有了“開放題”的形式,例題的功能也可更充分地發揮。在此,我們進一步強調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數學課堂教學,不應僅僅把開放題作爲一種習題形式,而應作爲一咱教學思想。這種教學思想反映了數學教學觀的轉變,這主要反映在開放性問題強調了數學知識的整體性,數學教學的思維性,數學解決問題的過程性,強調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於以及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樂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等。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篇4

本節課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貼近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國中數學,雖然知識越來越抽象,但是隻要我們用心發現,還是可以找到現實生活中的素材。作爲一名數學教師,要讓學生體會他們學習的是有意義的數學,這些知識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本節課的開頭,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生活中的圓形,學生在享受數學美的同時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離不開圓,體會到學習圓的重要性。雖然國小階段學生已經對圓的有關知識有所瞭解,但只是一種感性認識,知道一個圖形是圓,還沒有抽象出“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所有點組成的圓形叫做圓”的概念。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把圓與車輪作類比,結合圓規畫圓,得出圓的本質特點“圓周上的點到圓心的距離處處相等”後,就容易歸納出圓的定義。點和圓的位置關係也可以從生活中找到原型。已投射的飛鏢和靶的位置關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是學生既熟悉又比較感興趣的事物。例1的應用更讓學生體會生活中有數學,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

總而言之,本節課確實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也就是關注生活,只不過給生活中的這些現象以新的說法。所以抽象的數學也就顯得簡單了,學生也就更加喜歡學數學了。

2、改變了學習方式。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爲此,我在課堂中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讓每位學生用圓規在本子上畫圓,同時要求他們動腦,動口,通過畫圓過程體會圓的特點,以便於歸納圓的概念。讓四位學生分兩組合作在黑板上畫圓,還讓他們談談合作成功的經驗(一位一定要固定好圓心,另一位一定要拉緊繩子的另一端粉筆頭在黑板上繞一週)。所以得出確定圓需要兩個要素即圓心和半徑。在必要時,教師也讓學生小組合作互相討論,充分利用集體的智慧,使之能夠解決較難的問題。

3、問題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從情境動畫片中的車輪到爲什麼車輪要做成圓形,圓形車輪有什麼特點把

圓與車輪作類比有什麼相似之處……,這些問題的設計非常連貫,學生也很主動地圍繞“問題串”思考,自然地得出了圓的概念,解決了本節課的難點。再是例1的具體應用,再次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篇5

1、注重課本知識,查漏補缺。全面複習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訓練的第一階段的複習工作我們已經結束了,在第二階段的複習中,反思和總結上一輪複習中的遺漏和缺憾,會發現有些知識還沒掌握好,解題時還沒有思路,因此要做到邊複習邊將知識進一步歸類,加深記憶;還要進一步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牢固掌握法則、公式、定理的推導或證明,進一步加強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同時還要查找一些類似的題型進行強化訓練,要及時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補缺補漏,直到自己真正理解會做爲止,決不要輕易地放棄。

另外,現在會考命題仍然以基礎題爲主,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了的題,有的大題雖是“高於教材”,但原型一般還是教材中的例題或習題,是課本中題目的引申、變形或組合,課本中的例題、練習和作業題不僅要理解,而且一定還要會做。同時,對課本上的《閱讀材料》《課題研究》《做一做》《想一想》等內容,我們也一定要引起重視。

2、注重課堂學習,提高效率。在任課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課堂教學,要求同學們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通過對基礎知識的系統歸納,解題方法的歸類,在形成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加深記憶,至少應達到使自己準確掌握每個概念的含義,把平時學習中的模糊概念搞清楚,使知識掌握的更紮實的目的,要達到使自己明確每一個知識點在整個國中數學中的地位、聯繫和應用的目的。上課要會聽課,會記錄,必須要把握每一節課所講的知識重點,抓住關鍵,解決疑難,提高學習效率,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課堂上及時查漏補缺。

3、夯實基礎知識,學會思考。在歷年的數學會考試題中,基礎分值佔的最多,再加上部分中檔題及較難題中的基礎分值,因此所佔分值的比例就更大。我們必須紮紮實實地夯實基礎,通過系統的複習,我們對國中數學知識達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應用基礎知識時能做到熟練、正確和迅速。

4、注意知識的遷移,學會融會貫通。課本中的某些例題、習題,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聯繫、密切相關的,其他學科的知識也和數學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要學會從思維發展的最近點出發,去發現、研究和展示這些知識的內在聯繫,這樣做不僅有助於自己深刻理解課本知識,有利於強化知識重點,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促進自己數學知識網絡和方法體系的構建,使知識和能力產生良性遷移,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通過探究課本典型例題、習題的內在聯繫,讓我們在深刻理解課本知識的同時,更有效地形成知識網絡與方法體系。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不但可以解決根的判定和已知根的情況求字母系數,還可以解決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方程組的根的判定及二次函數圖象與橫軸的交點座標。

5、複習形成梯度,選擇典型習題。如果說第一階段是會考複習的基礎,是重點,側重了雙基訓練,那麼第二階段的複習就是第一階段複習的延伸和提高,這個階段的練習題要選擇

有一些難度的題,但又不是越難越好,難題做的越多越好,做題要有典型性,代表性,所選擇的難題是自己能夠逐步完成的,這樣才能既激發自己解難求進的學習慾望,又能使自己從解決較難問題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強學習的信心,產生更強的求知慾望。

6、重視基礎知識,注重解題方法。基礎知識就是國中數學課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同學們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並能綜合運用。每年的會考數學會出現一兩道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的數學問題,解決這類問題所用到的知識都是同學們學過的基礎知識,並不依賴於那些特別的,沒有普遍性的解題技巧。

會考數學命題除了着重考查基礎知識外,還十分重視對數學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待定係數法、判別式法等操作性較強的數學方法。在複習時應對每一種方法的內涵,它所適應的題型,包括解題步驟都應該熟練掌握。

學生如何培養自己的數學能力:

(1)從變更了命題的表達形式上,培養自己思維的深刻性。加強了這方面的訓練,可以使我們養成深刻理解知識的本質,從而達到培養自己的審題能力。

(2)從尋求不同的解題途徑與思維方式上,培養自己思維的廣闊性。對問題解答的思維方式不同,產生的解題方法各異,這樣的訓練有益於打破形成的思維定勢,開拓我們的思路,優化解題方法,從而培養唯美的發散思維能力。

(3)從變換幾何圖形的位置、形狀和大小上,培養唯美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逐步學會把課本中的例題和習題多層次變換,既加強了知識之間的聯繫,又激發了自己的學習興趣,達到既鞏固知識又培養能力的目的。

(4)從改變題目的條件和結論上,培養我們思維的批判性。這樣的訓練可以克服自己靜止、孤立地看問題的習慣,促進自己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再認識,培養我們研究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9、狠抓重點,練習熱點。多年來,國中數學中的“方程”“函數”“直線型”“三角形及證明”、“圓”等內容一直是會考的重點考查內容,“方程思想”“函數思想”貫穿會考試卷的始終,所以要重點複習好這部分內容。在全國各地的會考題中,應用題量普遍增加,而應用題也不僅限於“列方程解應用題”,除佈列方程解應用題外,“應用性的函數題”“不等式應用題”“統計類的應用題”等都成爲會考的熱點。同時,近幾年的應用題還十分注重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這在各省市的會考試卷中已經常出現,而且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們要適當加強這類應用題的訓練,做到有備無患。“開放性題”“探索性題”“閱讀理解題”“方案設計題”“動手操作題”是這幾年的熱點題,這些問題有利於考查我們的探索能力、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這種類型的問題大部分源於課本,有的對知識性要求不高,但題型新,背景複雜,文字表達冗長,不易梳理,所以在最後這段時間裏要適當訓練一下,以便自己熟悉、適應這類題型。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篇6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爲人們的常識,因此,數學教學不能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這樣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

學生學知識是爲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爲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老師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纔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啓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爲"用數學"。

合作探究會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例:"統計圖的選擇"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爲單位,調查、瞭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數據,必須通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採訪或查閱資料,經歷蒐集數據的過程,蒐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於觀察生活、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第26頁3題的作業爲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圓、多邊形設計一幅圖,並說明你想表現什麼。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佈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爲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並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後,老師作爲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着求知慾和表現欲。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篇7

一元二次方程一課,感觸頗深。下面談一下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本節課,知識的呈現作了重大調整,不是以講解爲主方式也不是以單一的知識爲線條,而是在突出數學知識的同時,將數學知識和結論溶於數學活動之中,這樣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就成了進行數學實驗的過程,成了“做學問”的過程。在這樣的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得到的數學知識是通過自己實驗、觀察、討論、歸納得到的。

二、以問題爲主線,解放學生的身心,激發學生的靈感;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感受到過程是自己親身體驗的,結論是自己發現的,知識是自己主動獲取並學會的,能夠增強學生對學習的信心,再次突出本節課的亮點。

三、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我參與,我快樂,我是課堂的主人。放手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疑好爭,爲學生深入思考、積極探索提供機會、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圍中分享成功的快樂。

四、備情緒,激發興趣和學習動力,把情緒調整到高漲狀態。本節課教師採用多種激勵語言,如心動不如行動,躍躍欲試,不如試一試。不怕你說什麼,就怕你什麼也不說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動力,把學生的學習情緒調整到比較理想的、十分高漲的狀態。

總之,本節課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學模式,給我全新的感受,爲我以後的教學指名了前進的方向。努力實踐,打造精品課堂。

九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篇8

本兩週繼續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應用,我現從方程的應用來反思如下:

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作爲數學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所學的數學知識用到現實中去,體會數學在現實中應用價值。

本章節的應用應用基本上是以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爲問題的背景,讓學生從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歸納出變化規律,並能用數學符號表示,最終解決實際問題。這類注重聯繫實際考查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問題,體現時代性,並且結合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引導學生關注國家、人類和世界的命運。既有強烈的德育功能,又可以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分析社會現象,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一、成功之處:

1、黃金分割問題是一個代數與幾何緊密相聯的典型例題,我在引導學生解決此題之後,總結了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不僅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並在學習的過程中穿插有關黃金分割的實際應用,讓學生明白數學的魅力。

2、注重變式訓練,如由p46的鑲邊問題讓學生練習p60的題,再做p62的t1,然後讓學生總結這些題的相同點和不同的地方,舉一反三,也讓學生解決這一類問題的能力逐級上升。

3、在課堂中始終貫徹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數學觀念,同時用方程來解決問題,使學生樹立一種數學建模的思想。

4、課堂上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比如我所設計練習題可用不同方法去求解,讓學生走上講臺,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更有利於發現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獨到見解及思維誤區,以便指導今後教學。總之,通過各種啓發、激勵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形成積極主動求知態度,課堂收效大。

二、需改進的方面:

1、由於怕完不成任務,給學生獨立思考時間安排有些不合理,這樣容易讓思維活躍的學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學生的思考,掩蓋了其他學生的疑問。例如p46有多種解法,課後一些學生與老師交流,但課上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示。

2、只考慮捕捉學生的思維亮點,一生列錯了方程,老師沒有給予及時糾正。導致使一些同學陷入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