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大理十大最著名的特色菜

排行榜 閱讀(2.3W)

10、鮮花食品

大理十大最著名的特色菜

白族因喜歡白色而得名,素雅是白族人永遠的追求。正是這種追求,造就的白族在飲食上也追求一種素雅清淡,鮮花食品便是根植於對素雅清淡的追求,應運產生了。

你來大理或者其它白族地區遊玩,風花雪月令你留連忘返,那鮮花食品也能令你大飽口福和胃福。白族食鮮花,比較古老比較傳統的是白杜鵑花,這花長在蒼山2500米海拔線以上,杜鵑花有白杜鵑花和紅杜鵑花之分,紅杜鵑花有毒不能吃,但花朵鮮豔無比,可供觀賞;而那白色的杜鵑花像白族人一樣,素雅而大方,鮮嫩而清爽,更是上好鮮花食品。

每年的三、四月份,蒼山上消融的雪水,將整列大山浸潤得像翡翠一般,這時滿山遍野的白杜鵑花便應時而放,背上背籮,唱着濃濃的白族鄉音調子,到山上採擷來那雪白的白杜鵑花,看到那花的海洋,就是隻有抽象思維的理科生,也一定會讓你陶醉其間。採一大背籮回家來,而且因爲花太多,採一大背籮也用不了多少時間,在那愉悅的花海中,還有洋溢着白族鄉音調子的蒼山洱海之間,就是再多采一些,你都不會覺得太累的,只會感覺時間過得太快了。回到了三方一照壁,或者四合五天井(三方一照壁或者四合五天井都是白族的民間建築,三方一照壁是指西、南、北方有三幢兩層樓的大瓦房,而正東是一面是畫刻着各種圖案和文字的照壁,簡稱“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指東、南、西、北都有房子,合圍在一起,就會圍成中間是大點的一四方空地,也就是所謂的天井。四個角又各有四塊小空地,加在一起就是五塊天井,簡稱“四合五天井”)的院子裏,除去白杜鵑的花蕊,然後在清亮的蒼山雪水裏,漂洗乾淨,經過沸水的煮沸,浸泡上三天三夜,主要防止中毒,瀝乾水份,就可以做出美味的各種菜餚了。如果將它們涼幹了,以備“有客自遠方來”的時候,拿出來與客人共享,那才能表達出對客人的敬重來。如果喜歡口味濃重的可以炒吃,喜歡清淡的可以跟蠶豆米燉了吃,那野勁,直讓你過了好幾年都還在回味。

9、鍋貼乳餅

鍋貼乳餅是雲南彝族的傳統名菜。做法是將乳餅切成塊,將雞肉、肥膘捶成茸泥拌勻後加雞蛋清、蔥薑汁、味精、溼澱粉,拌至發亮成雞泥。然後在乳餅上刷上蛋清糊,塌上雞泥,攤平,用火腿、黃瓜皮絲排成花粘在雞泥上,再刷蛋清糊,上籠稍蒸定型後用花生油煎至熟透即可。此菜形態美觀,色澤黃亮,鮮香軟嫩,佐酒尤佳。

8、巍山清真牛乾巴

巍山縣清真肉食品加工廠於1997年底正式建成投產,生產清真牛乾巴、牛肉脯。在生產流程中,按照民族風俗由阿訇宰殺,將傳統工藝與最新科技結合,加強了化驗、質檢,因產品既適合民族心態,又色澤光鮮,且包裝精美,而深受消費者的好評。1998年6月,“回輝”牌牛乾巴在第七屆中國專利新技術產品展覽會上獲金獎。

7、雲龍火腿

雲龍火腿特有的色香味早已聲名遠播海內外,大凡食用過雲龍火腿的人都有經久不忘、津津有味、餘香悠遠,幸福滿滿的感覺。

“冬至節、殺大豬”是流傳已久的民間諺語,就是說這個節氣是殺年豬的好時節,豬肥體胖,氣溫低,適宜醃製各種美味臘肉、火腿。由於各家各戶差異大,醃製的火腿間有發泡的臭腿,很是疚心,現向你介紹一種祖傳醃製火腿的方法。

備好適量的50度以上的純糧食酒和加碘袋鹽,備好乾淨的披放火腿的大簸箕或木板,禁止墊塑料製品。把豬褪毛乾淨切割出火腿時,不宜砸甩着,及時清理掉碎肉片,趁熱用嘴噴灑酒水,均勻和上鹽巴,鹽巴可厚到起殼,鹽巴掉時用同樣方法補上即可,自然擺放涼幹,不宜堆放,不宜暴曬,10公斤以下的火腿涼10天左右,10公斤以上的火腿涼15天以上。原則上火腿小少涼,火腿大多涼。防止鼠、貓、狗偷吃,以後用繩索自然吊放好,這樣火腿製作過程完成。

這個方法醃製的火腿可使火腿內水份自然逼幹,鹹淡適宜,色澤自然,香味純正,而且操作簡單易行。用此方法醃製的火腿沒有出現過發泡的臭火腿,還可防蟲,是一個醃製火腿的理想方法。

6、祥雲天馬豆腐

祥雲天馬豆腐是大理的祥雲的風味小吃。據說是漢代的淮南王劉安創制了豆腐,此後流入民間。豆腐入饌,真是進得帝王堂前宴,入得尋常百姓家,是最具廣泛性和影響性的中華食品,數千年來佳譽備享。天馬豆腐緣何也小有名氣呢?爲此,我走訪了幾位豆腐坊的老人,他們說,天馬舊稱馬房,屬於古代交通要塞商貿繁盛之地,從前爲方便馬幫歇腳,設有馬廄,因而得名馬房。明朝時期,這個村就加工生產豆腐,因爲當地水質獨特,加之歷久經年積累了豐富加工經驗,所制豆腐質地細膩、色潔味美、回味悠長、品種繁多,故而天馬豆腐名揚四方。至今,“馬房豆腐――不需多督”的歇後語,依然是祥雲人的口頭禪。“多督”,當地方言意爲“多煮”,說明天馬豆腐不用多煮,易於入味。

“西南絲綢之路”是聞名遐邇的古代商路。在這條通道上,地處滇西佛教聖地之一的水目山和自然奇觀天華山交匯處,坐落着一個古驛站――天馬。就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村子,因水質獨特並盛產大豆,村民多以加工豆腐爲業,被譽爲祥雲“豆腐第一村”。

天馬豆腐在吃法上也是多種多樣的,煎豆腐、燉豆腐、麻辣豆腐、醃豆腐、油炸泡豆腐、燒豆腐、小蔥炒豆腐、蒸豆腐、涼拌豆腐,還有豆腐皮、豆腐絲、油煎豆豉。來到天馬,如此衆多的豆腐佳餚可能沒有時間一一品嚐,但水豆腐是一定要吃一碗的:在青花瓷碗裏,放入潔白的水豆腐,加上芥末、冬菜、芝麻油、花生末、核桃仁、花椒油、薑絲、蒜泥、胡椒粉、辣子醬十多種作料。僅僅是看一眼,就已經大飽眼福了,那美味堪稱祥雲一絕。有資料表明,水豆腐還具有滋陰、清涼、安神、涼血、解毒的功能。

5、洱源雕梅

雕梅是白族傳統名特食品。據史書記載,遠在唐代南詔時期,就有探親訪友相互饋贈雕梅的風俗。雕梅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紋而得名。製作工藝是以鹽梅作原料,先用石灰水把鹽梅浸泡,取出涼幹,再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連續曲折的花紋,從空隙處擠出梅核,中空如縷,輕輕壓啓成菊花狀,鋸齒形的梅餅,放入清水盆中,撒上少許食鹽,以去梅子酸味,然後放入砂罐,再用上等紅糖、蜂蜜浸漬數月,待梅餅呈金黃色時就可從瓶壇中取出食用。雕梅食味清香、脆甜。酸中帶甜,沁人肺腑,生津解渴,開胃提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成份,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食品。

雕梅既是大理地區的一種美食,又是精心雕琢的手工藝品。洱源縣素有“梅子之鄉”的美譽,當地白族姑娘大都從小就學制作雕梅,因此這項手藝往往成爲衡量一個姑娘是否心靈手巧的標誌。當地風俗,在她們出嫁之前,呈獻給婆家的見面禮,就有一盤精心雕制的雕梅。新婚之夜,新娘要“擺果酒”招待賓客,雕梅的製作技藝和味道如何,便就成爲人們評頭論足的話題。文人墨客也以雕梅爲題寫詩助興,如有一首讚譽雕梅的詩讚道:“小小青梅上指尖,巧手翻作玉菊蘭;蜜糖浸漬味鮮美,疑是仙葩落人間。”

4、什錦鹹菜

巍山鹹菜,以其香、甜、脆、嫩,色澤光鮮而遠近馳名。品種花樣繁多,有麥蘭醃菜、皮蘿蔔、醃豆腐、豆瓣醬、卜醬豆、卜蒜臺、醬黃瓜、甜頭、糟辣子、泡萵筍等,其中尤以麥蘭醃菜及卜醬豆最具特色。麥蘭醃菜以野生山地的麥蘭爲主料,配上胡蘿蔔絲加作料揉制而成,是無污染的色色食品,味道酸中帶甜,脆嫩潤口,自然的麥蘭香味撲鼻,令人食慾大開。卜醬豆採用山地黑豆,通過淘洗、蒸煮、發醇,加作料密封於陶罐中製成,是無工業污染的黑色食品。成品純黑透亮,味道鮮美,鹹裏回甜,具有特殊的芳香,生、炸、炒、蒸均可。產品暢銷滇西北、供不應求。

3、雕梅扣肉

雕梅是雲南大理白族的傳統名特食品,採自春天的青梅,當地的女孩子在上面雕刻花紋,輕輕壓啓成菊花狀,鋸齒形的梅餅,放入清水盆中,撒上少許食鹽,以去梅子酸味,然後放入砂罐,再用上等紅糖、蜂蜜浸漬數月,待梅餅呈金黃色時就可從瓶壇中取出食用。扣肉選用的是多層五花肉,肥瘦相間,和雕梅一起蒸制大概4個小時,肉中飽有梅子的清香,肥而不膩,味道鮮美。

雕梅扣肉的做法:

1.茶梅取肉切碎備用;五花肉切去四邊、修整成正方型備用。

2.熱一鍋水,下五花肉過水後撈起,從表皮位置下刀、切格子狀備用。

3.熱鍋爆香蔥、姜、草果後,下冰糖煮到化掉,再下醬油、梅子碎、胡椒粉、糖及紹興酒煮到開,下作法2、並加水至淹到食材,轉小火燜約3-4小時至肉軟爛即可盛盤。

4.將剩餘滷汁過濾乾淨,下鍋、再加入梅子碎、勾薄芡淋上作法4即可。

2、密祉豆腐宴

密祉豆腐宴是雲南省大理州彌渡縣密祉鄉的特色美食。豆腐就是密祉的一張名片,村民家家都會做豆腐,各家各戶會做多種豆腐菜餚,他們會用色、香、味俱佳的豆腐宴宴請遠方來客。

密祉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花燈節,在吃上還有一絕,那就是農家樂“豆腐宴”。遊人沿着文盛街,踏着引馬石,一邊觀賞古街建築,一邊遊覽小河淌水邊上的珍珠泉,然後再到農家小院聽當地花燈小戲,品嚐“豆腐宴”八大碗:一碗豆漿、一碗豆花、一碗油炸豆腐、一碗豆腐肉圓子、一碗麻婆豆腐、一碗荷花豆腐、一碗毛豆腐煮大蒜,再加一碗野芭子黑肉雞,真是別有情趣。

所謂豆腐宴就是所有上桌的菜的原材料均爲豆腐。醃豆腐、豆花、炒豆腐、煮豆腐、臭豆腐、麻辣豆腐、豆腐圓子,也有各種造型的特色豆腐,如蓮花豆腐、鳳凰戲牡丹、箱子豆腐、口袋豆腐、臥龍迎賓、福滿倉、雀巢豆腐等,更有匠心獨運,用本地的名山名水做菜名,精心烹調的珍珠情、珍珠鏈、鳳山宴等藝術豆腐,滿桌子全是豆腐。

密祉豆腐之所以味道純正、質地優良,一方面利益於密祉得天獨厚的水資源――珍珠泉水,據有關專家稱,珍珠泉水所含的礦物質較適中,用於做豆腐最好,另一方面靠的是嚴格的製作工序:①淘洗,選用密祉種植的優質黃豆,用水淘洗乾淨;②磨漿,將淘洗好的黃豆加適量水用石磨磨成漿;③濾漿,用細沙布將磨好的漿進行一次過濾;④煮豆腐,把過濾好的漿在大鍋中煮沸,就成了豆漿;⑤點豆腐,將煮好的豆漿倒在瓦缸中,然後加入一定比例的酸漿水,就成豆腐腦了(豆花);⑥壓豆腐,把豆花舀到專用的木器中,除水冷卻後用豆腐刀劃成塊,做出的就是白豆腐;⑦捂豆腐,把劃好的白豆腐放在鋪有稻草的木箱中,待3―4天發生黴變,長出淡黃色的菌毛後就成了毛豆腐,可以煮吃、煎、燉、蒸、烤烤等,還可醃製成滷腐,味道十分可口。

1、諾鄧火腿

諾鄧火腿是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諾鄧村的特產。白族諾鄧火腿的配料獨特,製作精細,質優而味美,切口肉色嫩紅,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和白族同胞醃臘製品的風格。諾鄧火腿與宣威火腿、鶴慶的圓腿並稱爲雲南三大著名火腿。

雲南有三大著名火腿,就是宣威火腿、鶴慶的圓腿和白族的諾鄧火腿,其中白族聚居地大理州雲龍縣諾鄧村生產的火腿,在製作工藝方面獨特,爲國內所罕見。白族諾鄧火腿的配料獨特,製作精細,質優而味美,切口肉色嫩紅,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和白族同胞醃臘製品的風格。

諾鄧火腿具有很好的品質,這跟諾鄧的氣候,物質條件有很大的關係,諾鄧火腿做工精細,選料認真,用來醃製火腿的鹽,是本地自產自銷的諾鹽,還有諾鄧特殊的氣候條件,那裏的雨量適中,氣候溫和,霜期較爲短,養豬多以玉米、大豆及綠葉植物爲飼料,肉質細、油脂薄,瘦肉多,豬種十分理想,爲醃製優良的豬膘肉創造了最佳條件。這一切形成了它完美的品質。

諾鄧火腿好吃,是因爲用的鹽囟來醃製。冬季殺年豬時,將新鮮豬腿涼12―24小時,然後用刀把整層打整光滑,用錐子在豬腿的血脈處扎幾下,用力擠出裏面的血水,用諾鄧產包穀酒在豬腿上均勻的撒抹一次,然後用手在豬腿上均勻地撒上鹽,並邊撒邊搓,讓豬腿充分吸收鹽份,最後再在豬腿上均勻地撒上一層鹽,用手輕拍壓,把豬腿皮朝下平平地放在木缸或大鐵鍋內,蓋上蓋子,醃15―20天,拿出後先抹上一層鹽,再在外面均勻地塗抹一層竈灰、諾鄧鹽滷水下沉澱的泥漿混合的稀泥,據說這種稀泥有保鮮、增香和防蟲的作用,然後用繩子吊掛在陰涼、通風處半年以上即可,存放時間越長香味越濃。這樣加工的火腿纔是有名的正宗諾鄧火腿。

大理州雲龍縣諾鄧火腿廠從民間整理挖掘諾鄧火腿傳統生產工藝,並按肉製品加工原理進行科學改造,使傳統工藝和現代加工得到很好結合。“諾鄧火腿”於2004年獲得國家商標局註冊登記,企業將珍視這一品牌,把諾鄧系列產品經營爲既有千年歷史、又具備現代綠色安全食品理念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