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習報告>調查實習報告>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8篇

調查實習報告 閱讀(2.73W)

調研報告是調研事情的文字記錄,是完成一項程序的書面參照,一篇好的調研報告不是隨意捏造出來的,是需要在不斷的調研基礎中形成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產業發展調研報告8篇,感謝您的參閱。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8篇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我鄉文化建設在上級各部門和鄉黨委、政府的關心重視下,致力於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把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努力貫徹落實文化藝術的“二爲”方向和“雙百”方針,文化建設進一步加強,文化活動進一步豐富,文化市場不斷繁榮,鄉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一、基本情況

(一)高度重視,措施到位,文化建設環境良好

鄉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文化中心由副鄉長直接分管,崗位職責、財務財產管理、檔案管理等規章制度建立健全,並一一落到實處。鄉文化站業務用房因修建政府大院被拆遷,於 鄉黨委政府劃撥土地重建文化站, 10月建設完工並投入使用。文化崗位現有3人(大專學歷),工資和業務金費得到落實,列入財政預算。每年用於文化站業務金費3萬餘元。文化中心活動正常。目前,有6個村委會建立了村級文化活動室,活動開展正常,羣衆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二)底蘊深厚,隊伍龐大,文化建設陣地廣泛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出發,依託彝、壯族傳統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深厚底蘊,切實加大了對文化陣地的建設,使文化陣地由平面的、單一的向立體式多樣化轉變。每年農村的文化活動主要是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由鄉文化站通過協辦等方式,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及棋、球類比賽等。上級宣傳、文化等部門組織開展 “文化下鄉”活動,活動形式多爲慰問演出、電影公映、送書下鄉等,基本解決了老百姓看電影、看戲、看書、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問題。目前,全鄉14個村委會共有文化室6個、農村文化戶14戶、文藝演出隊5支;文化愛好者隊伍也十分龐大,全鄉有羣衆文化業餘骨幹1200餘人,文藝演出隊、文化室、文化戶工作開展情況良好,在不斷繁榮文化事業的同時,也開闢了文化經費給養的新途徑。

(三)結合實際,創新載體,推進文化建設健康發展

一是加大彝壯鄉民間文化的蒐集整理力度和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力度。把挖掘彝壯族原生態小調演唱形式作爲民間文化蒐集的重點,使原生態小調大放異彩,走出民間,走上舞臺。

二是推進廣場文化的發展。建設集文化、體育、休閒爲一體的娛樂陣地,搭建展示文化風情的平臺,爲全鄉人民提供文化活動場所,豐富羣衆文化生活。

三是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堅決加大對網吧、圖書市場的管理力度,清除文化垃圾,淨化文化事業,爲鄉文化市場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雖然我鄉文化建設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由於受自身環境、場地簡陋、經費緊缺等方面的因素制約,工作開展難度大,特別是以文補文方面,沒有固定資金收入,給今後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農村文化建設仍然面臨着諸多突出問題,具體情況是:

(一)專業人才緊缺

我鄉文化站編制爲6人,但在編的僅3人,由於缺乏專業文化人員的指導,農村從事文化工作的人員年齡偏大,知識老化,專業化水平低,而且素質參差不齊,農村文藝後備人才相當缺乏,農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二)文化事業投入少,活動經費短缺

縣、鄉對文化事業的經費投入相當有限,文物事業經費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由於缺乏資金,使得文化部門無法對一些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也無法向民間徵集文物。文化室、文化戶開展活動沒有固定經費來源,主要靠臨時籌集。經費的匱乏,造成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難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文化站多年來未能添置新書,且文化活動器材匱乏。

(三)文化建設觀念滯後

對於文化建設方面普遍存在認爲文化是意識形態領域工作,在建設上打不開路子、邁不開步子,缺乏創新意識。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要積極藉助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大發展文化事業的探索。

(四)文化保護及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薄弱

我鄉由於受經濟、歷史等因素的影響,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不夠深入。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力度,充分發揮農村文化陣地的作用。引導農村文化進入千家萬戶,形成健康的精神食糧,逐步提高羣衆的文化素質涵養。

(二)抓好文化市場管理,使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三)積極開展“先進文化鄉鎮”創立活動,完善文化陣地設施。多層次多渠道的開展羣衆性文化娛樂活動,發展業餘演出團隊,搞好各類文化藝術培訓,更好的滿足羣衆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四)注重鼓勵和扶持羣衆自辦文化產業,使之成爲新時期農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公辦文化的重要補充。

(五)紮紮實實做好文化工作,以勇於開拓創新的精神,以完美的精神面貌,以高素質的文化品牌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快速發展。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2

從發展的階段性角度看,當前我縣生豬產業發展已經跨越了探索起步階段,開始步入優化升級階段。既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又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更是我們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不可迴避的任務。如何推進生豬產業又好又快地優化升級,是全縣上下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課題。

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認識,__的生豬產業發展,基礎在現代農業,目標在一縣一業。推進生豬產業優化升級,就是以轉變方式爲手段,用工業化的理念,使生豬產業逐步向一縣一業轉型。

所謂現代農業,從核心內涵來看,可概括爲“四三一”,即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工業裝備、現代管理方法、現代經營理念“四個支撐”,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資源產出率和農產品商品率“三率”,形成產供銷一體化、貿工農相結合的多元化、多功能的“一個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的發展核心在基地,更加強調實現農業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的三統一,發展理念仍然是農業佔主導層面。所謂一縣一業,是指在現代農業的基礎上,以工業化爲目標的支柱產業,其生產經營方式更加強調標準化、規範化、規模化、社會化、專業化發展。一縣一業的發展核心在龍頭企業,在工業化農產品的精深加工上,更加強調農產品對工業的供給,發展理念是工業化佔主導層面。因此,一縣一業與現代農業有相同點,但一縣一業是更高層次的現代農業,現代農業是一縣一業的基礎,一縣一業是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從大力實施一縣一業戰略着手,率先突破發展生豬產業,實現了生產方式、經營形式和推進機制的“三大轉變”,基地規模、加工能力、質量、效益的“四大提升”,初步呈現出三次產業聯動發展的良好勢頭,現代農業的基本形態已經呈現。但科學審視__生豬產業的現狀,還存在“基地規模不強、龍頭帶動不力、產業鏈條不全、市場化程度不高、服務網絡體系不優”等突出問題,生豬產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所佔比例提升緩慢,對拉動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相對較低。這種處於發展期相對穩定、緩慢上升的階段是一種“波瀾不驚”狀態,如果不及時“推波助瀾”,勢必影響到產業向更高層次的健康發展。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認識,必須轉變發展方式,以工業化的理念、市場化的手段助推生豬產業由現代農業向一縣一業轉型,真正做到優化整合生產要素,構建以利益爲紐帶的全產業鏈,促使產業鏈條無縫聯接、高效運轉,實現產業結構與資源供給、技術支撐、市場需求相適應、相融合的狀態,大幅提升產業各環節的效益和整體綜合效益,促進生豬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推進生豬產業優化升級,關鍵是要找準一縣一業的重要構成體系,綜合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依靠龍頭帶動,實行區域佈局,發展規模經營,做到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

(一)更加註重龍頭引領。就當前我縣的生豬產業發展現狀來看,縱向比,短短五年已經在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建設上取得了輝煌成就,但要保持這種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傳統手段已經顯得有些蒼白無力;橫向比,我們的飼養總量、產品供給在供應大市場、佔領大份額上,差距還很大。因此,必須改變思維,逆向思考,快速擴張,在全縣樹立培育全產業鏈龍頭的理念,把培育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生豬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龍頭企業作爲生豬一縣一業的關鍵來抓,以工業化的理念助推現代農業優化升級。重點要採取內引外聯的辦法,大力招商引資,在土地、稅收、資金、審批等方面出臺更具優惠的政策,在積極扶持培育壯大縣內龍頭企業的同時,吸引大公司、大集團來我縣,培植年供種5000頭以上的專業化良繁龍頭企業、年加工生豬20萬頭以上的加工龍頭企業、年加工飼料20萬噸以上的飼料龍頭企業、年產值達億元的獸藥和生豬副附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年出欄商品豬1萬頭以上的養殖龍頭企業,培育一批中介服務龍頭公司。通過產業鏈中各個關鍵環節的龍頭引領,帶動全縣大力實施標準化養豬,培植生豬養殖專業村和專業戶,用現代裝備、現代工藝武裝生豬生產,提升集約化生豬生產水平,使有技術、有頭腦、懂經營的農民立足自身基礎,分別融入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力求在擴大養殖規模、擴大加工規模、提高養殖戶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方面有所突破。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3

爲了解我市光伏產業發展情況,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根據市政協年度工作安排,今年9月中旬,由市政協縣(市、區)政協工作委員會牽頭,會同市發改委、民革xx市委、民進xx市委、市工商聯、市政協研究室等單位組成調研組,分別對xx區、xx區、xx縣的光伏企業進行了調研。調研採取聽取有關情況介紹、實地察看、召開企業座談會等方式進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光伏產業發展現狀

1.光伏企業生產建設情況

據市發改委5月底統計,全市在發改委備案的光伏產業和關聯產品生產企業27家,其中8家生產、4家未生產、3家緩建停建、12家未建。27家備案企業中,除去未建、緩建、停建的15家後,有9家生產碳化硅微粉,屬於光伏切割刃料的輔料企業,1家生產單、多晶硅電池片,2家生產光伏電池組件產品。

目前,我市實有9家光伏企業,其中正常生產的2家,分別是河南明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xx市)、河南光之源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xx區);半生產的有3家,分別是易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恆瑞新材料有限公司(xx縣)、河南億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xx縣);停產的有4家,分別是吉陽恆基偉業新能源有限公司(xx縣)、國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xx縣)、正豐源實業有限公司(xx區)、衆邦新材料有限公司(xx區)。目前存在的這9家光伏企業中,6家生產光伏切割刃料,1家生產光伏電池片,2家生產太陽能光伏系列產品。在建生產電池片的吉陽恆基偉業新能源有限公司由於市場因素影響,主要設備未安裝。半生產狀態的河南億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年設計生產多晶硅切割刃料3萬噸,而目前每天生產20噸;恆瑞新材料有限公司設計年產量5萬噸,目前年產量1.5萬噸。

2.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情況

全市光伏發電項目10個,總規模合計84.43兆瓦。其中已建成項目5個,合計11.93兆瓦,分別是:xx縣聖光集團醫藥物流公司4.55兆瓦、平棉紡織集團3兆瓦、汝州明鑫科技有限公司2.38兆瓦、魯山一高1兆瓦、xx縣昆陽中學1兆瓦,5個項目總投資20224萬元,其中中央投資8637萬元。

已批覆在建項目5個,合計72.5兆瓦,分別是:平煤神馬產業園區12.5兆瓦(4.5兆瓦7月份已投入運行)、平棉紡織集團5兆瓦(1.5兆瓦正在運行調試)、舞鋼中加鋼鐵15兆瓦、舞鋼公司20兆瓦、舞鋼產業集聚區20兆瓦,5個項目總投資77615萬元,其中中央投資39877萬元。

二、光伏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光伏產業發展先天不足。2022 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日本、歐洲國家光伏發電產業市場急劇萎縮,嚴重衝擊了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連尚德公司這樣的光伏產業巨頭已申請破產重整。這主要是因爲,在光伏產業鏈的硅料、鑄錠(拉棒)、切片、電池片、電池組件,應用系統六個環節中,我國光伏產業的主要優勢在電池片、電池組件生產兩個環節(組件生產和工程安裝利潤率最低,約爲10%左右)。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高純度硅(99.9999%以上),主要來自美國、德國、日本的公司,2022年初高純度多晶硅已上漲至約300美元/公斤,部分甚至達到500美元/公斤,在整個產業鏈中硅料尤其是高純度硅料毛利率是最高的;從2003年起,我國太陽能電池製造業超常規高速發展,年增長率100-300%,2022年我國光伏電池年產量700mw(兆瓦=1000千瓦),僅次於日本和歐洲,位居第三,但因產品價格高而95%以上只能出口。2022年上半年我國電池組件產能超過40gw(吉瓦=百萬千瓦),產量11.5gw,出口7.5gw,佔 65.2%。我國光伏產業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困境,形成“議價能力低、抗風險能力低”的“雙低”局面。我市光伏產業正好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才發力,一上來就遇上了“寒流”,一出生就“先天不足”。

二是企業規模化程度不高,競爭實力較弱。在生產的企業中,除易成新材料公司碳化硅微粉年產能15萬噸外,其他微粉企業大多產能在1萬噸以下;在生產半生產的5家企業中,2022年年產值易成新材料公司達到46259萬元,而其他四家年產值均在2000萬元以下。由此可見,我市光伏企業規模較小、實力偏弱,缺乏有競爭力、影響力、有品牌、有實力的光伏產業龍頭企業。

三是光伏生產輔料企業多,產業鏈不完整。在備案企業中大多是生產碳化硅微粉或以生產微粉爲主的企業,而碳化硅微粉是用於太陽能光伏、半導體晶硅片的線切割工藝,生產的5家企業中有3家主要生產碳化硅微粉,2家生產光伏組件產品。

四是一次性投入多、生產成本高。目前,每新上一萬千瓦的光伏發電設施,投資在1億元以上;光伏發電成本爲1.3元/度左右。而國家發改委確定的光伏發電站標杆上網電價爲1元/度,遠高於普通火電平均0.42元/度的上網電價。

三、穩步發展光伏產業的幾點建議

光伏產業是全球能源科技和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對調整能源結構、促進新能源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今年7月,國務院在《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22〕24號,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出了2022—2022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總量1000萬千瓦左右的發展目標,到2022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據工信部上半年我國光伏產業運行情況通報,預計今年全球光伏發電裝機量將達到35gw,其中歐洲約10gw、我國 8gw、日本5gw、美國3.5gw。從總體上看,我國的產能就大於全球的總需求量,產能嚴重過剩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短期內難以改變。爲此我們建議:

1.市政府應組織有關部門xx縣區對全市已備案和在建、投產的光伏企業的建設、生產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摸底調查。對這些企業能否經受住市場的考驗和是否需要及早另尋發展路子,做到心中有數,儘可能減少投資損失,把閒置的土地資源儘快利用起來;對於幫上一把能夠發展下去的企業,要儘可能從各方面予以支持,幫助其渡過難關。

2.鼓勵支持我市光伏企業與光伏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重組。《國務院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快企業兼併重組,淘汰產品質量差、技術落後的生產企業,培育一批具有較強技術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前段,平煤神馬集團易成新材公司與民營企業新大新材公司同爲國內光伏刃料行業的領軍企業,已成功實現重組,共同應對光伏“嚴冬”。我市光伏產業同全國光伏產業前幾年爆發式的發展十分相似,最大的問題是低端產品(光伏輔料)過多、企業發展參差不齊,已投產企業與國務院和工信部出臺的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要求差距很大,多數面臨着被淘汰的危險。我們應根據國家政策和平煤神馬集團易成新材公司與新大新材公司聯合重組的成功經驗,鼓勵支持我市光伏企業與技術好、產品好、市場好的光伏龍頭企業進行重組聯合,以期能求得一席發展之地。

3.加強與國內外具有頂尖核心技術的科研院所和大學的合作,加快自有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開發。太陽能光伏開發利用的關鍵在於提高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國務院在《意見》中明確規定,新上光伏項目應滿足單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於20%、多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於18%。據《參考消息》報道,德國—法國研究團隊已成功研究出光電轉換效率達到44.7%高效太陽能電池。另據調研中縣、市介紹,我國也有研究出轉換效率達到30%—40%的新技術。光伏產業要想生存下去,必須在這方面尋找合作途徑。要通過技術入股、銷售提成和委託研發、購買技術等模式,和國內外頂級有關大學和科研院所進行合作,實行產學研一體化,千方百計獲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生產工藝,提高光伏電池轉換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在市場競爭中穩住陣腳。

4.支持光伏刃料企業向深加工行業發展,拓展生存空間。目前,易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恆瑞新材料有限公司已研發出用於高檔陶瓷、拋光用微粉的產品和用於冶煉熱交換、航空航天、軍工耐熱管的陶瓷製品,市場前景看好。建議市政府組織有關單位和金融機構對此予以重點關注。一方面要支持企業儘快形成產能,形成規模;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我市光伏刃料行業聯合重組,抱團取暖,共渡難關。

5.建立我市光伏照明示範項目,擴大內部需求。光伏產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擴大國內市場需求,這也是解決我國大氣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途徑。據有關部門統計,2022年我國光伏電池產量只有2%用到國內,2022年這一比例已達到了35%。目前,1千瓦的光伏發電板已經從前年的兩萬元降到了七八千元,加上配套設備約需一萬元。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和國家對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電價補貼政策,爲光伏產品應用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市應結合建築節能加強光伏發電應用,推進光伏建築一體化建設,支持企業、醫院、學校、寫字樓、工業園區、新型農村社區、居民小區自備光伏發電,項目規劃設計時應予以考慮光伏發電應用;鼓勵在城市路燈照明、城市景觀以及通訊基站、交通信號燈等領域推廣分佈式光伏電源,從而拉動光伏應用內需。

近年來,電子商務工作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顯,“互聯網+”已成爲戰略型新興產業的代名詞,上至國家層面、下至各地縣市,都相繼出臺了加快發展電子商業產業的政策措施。xx市作爲傳統的農業大市、工業強市,如何順應潮流、搶佔先機,讓傳統產業與電子商務有效整合,加速經濟建設進程呢?帶着這一問題,我們於近期開展了一系列調研。

一、當前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漣源的電子商務產業尚處於鬆散型摸索階段。可以說既沒有走上正軌的示範企業,也沒有特色鮮明的電商平臺,只有爲數不多的網店、微店。

(一)就電商經營主體而言,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種是“有意識、有思路、待培育”。2022年,xx市註冊成立了一家電商企業——家利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這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電子商務企業。該企業於今年7月入駐中南煤機物流園,現有直接就業人員258人,擁有800平方米的辦公區域和3000平方米的倉儲中心,建成了覆蓋全市各鄉鎮的19條物流配送專線和100個村級配送點,發展了1200餘家加盟店,其網上商城入駐商家85家,已有7600餘個商品上線銷售(包括本土56大特色農產品),現日銷售收入28.1萬元。該企業以本市加盟供應商和村級社區服務站爲依託,按b2b2c的模式服務農村商貿。下階段計劃再投資1000萬元用3至5年的時間進一步完善自主電子商務平臺、倉儲、物流配送等功能,但目前面臨資金缺口巨大、人才儲備不足等多重壓力,期待得到政府強力培育。

二種是“有意識、無思路、正摸索”。前階段,xx市引進廣州電商企業湘晉集團舉辦的一次“xx市特色農產品電商推介會”。通過這次會議,我們發現,很多線下銷售做得很好的傳統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對電商業務非常感興趣。這些企業雖然正在嘗試線上銷售,但由於缺乏電商人才,在發展電子商務這一塊基本沒有思路,既對掛靠第三方平臺開展線上銷售心存疑慮,又無力開發建設自主的電商平臺。

其次是“無意識、無思路、在觀望”。這部分企業雖然有好的產品、有好的市場,但由於他們缺乏對電子商務的深切瞭解,一直不敢嘗試線上銷售,就算有自己的網站也只侷限於產品宣傳,沒有開闢線上交易通道,走的仍然是實體店、入超市、搞代銷這種線下銷售的傳統老路,尚沒有在“線上銷售”這方面動腦筋,對電子商務仍然抱着一種觀望態度。

(二)就電商參與個體而言,也有三種類型

一是“有實體、走線上”的經營個體。這部分經營者大都是原本有經營門店的個體經商者,他們在上級銷售部門的引導下,以實體店爲主參與o2o模式,通過掛靠所代理品牌的電商平臺嘗試搞線上銷售。

二是“無實體、搞代理”的經營個體。這是我市當前一些青年創業者比較熱衷的一種方式,即通過加盟某家外地廠家的電商平臺開網店、微店,代理某種產品進行線上銷售,處於f2c的末端。

三是“不經營、只消費”的消費個體。也就是在京東、淘寶、唯品會等大型電商平臺消費購物,這一塊相信90%的人都參與過。

不管是上述三種情況的哪一種,由於他們所經營、代理、消費的電商平臺在外地,其經營額、消費額都不會統計在漣源。這也是xx市社零總額被外地電商平臺所轉移的原因所在。

雖然電子商務產業尚不成氣候,但並不是說漣源無法搞電子商務。我們認爲至少有幾點優勢:一是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地處湘中、縱橫貫通的運輸網絡是發展電子商務有利條件之一;二是有突出的產業優勢,漣源是省級特色農產品出口基地,特色鮮明的農產品加工業、手工業爲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三是有雄厚的“漣商”基礎,“重義崇商、敢作善成”的漣源精神,爲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行業保障;四是有獨特的旅遊資源,旅遊文化將爲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很好的名片,便於網上推廣。

二、外地經驗

前段時間,我們考察學習了兩個電子商務示xx縣:江西xx縣和湖南xx縣。這兩個縣都在農產品加工、製造業等方面具有產業優勢。

xx縣的電子商務於近兩年得到了迅猛發展,被評爲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xx縣,擁有年網銷額超千萬的電商企業13家,20xx年全縣實現網銷額6億元。他們的主要做法:

一是改造企業廠房建設電商孵化園,以電商孵化園作爲電子商務發展的“橋頭堡”,引進品牌電商企業發揮“領頭羊”作用,打造網上交易“旗艦店”,帶動產業發展。

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通信網”、“流通網”和物流體系,重點突出農村網絡設施建設、鄉村流通服務中心建設和冷鏈物流建設,爲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大力實施產業培植,着力培育農業產業、集聚工業產業、發展第三產業。在農業方面引導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抱團入網;在工業方面扶持傳統制造企業開展電商業務,打造“寧都製造”網銷品牌;在第三產業方面立足客家寧都文化,將特色小吃、工藝品等引到線上銷售。

xx縣的電子商務起步於2022年,現已發展成爲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xx縣、省級農村商貿綜合服務體電商模式試點縣,擁有“湖南省電子商務示範企業”3家,自建網絡交易平臺5個,目前轄區內有118家電商企業、2200家電商個體,20xx年的電商交易額達6.2億元,電商從業人數達1.4萬人。他們的主要做法:

一是在產業整合上以本地特色手工業、農產品加工業爲主,先引導優勢傳統產業發展電子商務,再向其它產業滲透;

二是在發展思路上以發展農村電商爲主,依託“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郵政快遞的實體網絡構建電商信息平臺和物流體系;

三是在電商模式上注重多元化發展,不僅有b2b、b2c、o2o等模式,還發展了f2c模式,並積極引導電商企業自建交易平臺;

四是在行業帶動上注重特色產品的品牌包裝、示範企業的培育引領;

五是在體制機制上注重三網融合、物流配送體系與電子商務的協同發展。

寧都、桃江兩地的共同特點:

一是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將其作爲戰略型新興產業和經濟轉型的重要突破口來抓,成立了以縣長任組長的高規模領導小組,建立了多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

二是出臺了一系列的指導措施和扶持政策,對新建電子商務中心、物流倉儲中心、電子商務企業、自建電商平臺、電商示範企業等方面給予重獎。特別是在獲批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xx縣後,xx縣將每年1000萬元的國家補貼款全部用於電子商務產業發展,xx縣也將每年2000萬元的國家補貼款用於支持電商發展。

三是以電商孵化園或電商產業基地爲重點,科學規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同時對電商項目建設的用地、審批、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如xx縣規劃了3個綜合電子商務基地、5個專業性電子商務基地;xx縣由政府出資近900萬元承租一個開發園區建立電商孵化園,無償提供給入駐電商,且3年內免租金、免水電費。

四是大力引進、培訓電商人才。一方面對幹部隊伍進行培訓,提高行業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對待業人員和企業人員進行電商業務培訓,制訂培訓計劃和標準,建立獎勵機制。

五是科學制訂考覈辦法,將電子商務工作納入各有關單位、各鄉鎮的績效考覈,合力推進。

三、相關建議

參照外地經驗,結合我市實際,現就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健全體制機制。成立高規格的xx市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將各相關單位納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明確各自工作職責,建立多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同時將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放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納入各單位、各鄉鎮的績效考覈範疇,實行整體推動。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4

一、__開發區產業發展現狀

__開發區是我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自成立以來,始終按照區委區政府提出的構築外向型經濟新格局的總體要求,堅持“高水平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的招商思想,找準主導產業定位,突出產業招商,在十幾年間迅速發展壯大。

目前,__開發區已經形成以電子信息產業爲龍頭,汽車配套、生物醫藥爲主體的產業羣體。截至“十五”期末,__開發區已經引進電子信息類企業達__家,此類企業投資累計達到__億美元,佔到開發區引資總額的72,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電子信息產業鏈條,代表企業有_/:請記住我站域名/_、__等,形成了芯片製造封裝、電子元器件、手機配套、消費類電子產品等四大行業,成爲__市投資規模最大、資金密度和技術含量最高、產業鏈最完備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汽車配套產業投資累計達到__億美元,代表企業有__、__等,是目前__市最主要的汽車配套產業基地之一;生物醫藥產業投資達到__億美元,代表企業有__、__等,成爲我區新興的支柱產業。

二、__開發區發展面臨的形勢

未來幾年,對__開發區發展來說,既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又存在着嚴峻的挑戰。

從國內外大環境看,國際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爲開發區更快更好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大環境。在國際資本轉移上,以信息產業爲代表、以跨國公司爲主導的新一輪產業轉移浪潮正在蓬勃興起,微電子產業和汽車製造業成爲轉移的主流,並呈現出製造、研發和服務一體化轉移的態勢。中國加入wto後,經濟穩定增長趨勢將更加鞏固,正在逐步全面地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和發展潮流中,開發區作爲《中國入世議定書》中規定的特殊經濟區,在我國的整體開放格局中將繼續存在併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我們發現開發區的發展也面臨着一些新的制約因素和問題,主要是產業鏈條還不盡完善,尤其主導產業的影響力和帶動作用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投資環境還待進一步改善,尤其是軟環境方面,在服務意識、社會治安等方面還有不少不到位的地方;國家對土地、信貸等採取宏觀調控導致土地資源短缺和資金到位減緩,開發區二、三產業發展還不平衡,這些問題將在一定時期內長期存在,對我區產業招商和發展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三、__開發區產業發展建議

未來幾年,面對國際國內招商引資新形勢,__開發區應緊緊抓住歷史性發展機遇,加快推進__開發區的發展,要在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打造國際一流工業園區的同時,充分發揮軟硬件投資環境俱佳和主導產業集聚等優勢,繼續實施產業招商、載體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措施,凸現__開發區在全區經濟發展中的龍頭作用。

1、加強主導產業宣傳力度,突出產業招商

緊扣產業發展的主線,積極對接國際資本向中國轉移的新動向,緊緊把握世界經濟新一輪結構調整和世界五百強等外資企業在我國尋求第二市場的機遇,在新一輪招商引資競爭中搶佔先機。進一步圍繞電子信息、汽車配套、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以產業爲紐帶,以配套促集聚,做好產業鏈的延伸和重點產業技術水平升級,形成電子爲主體、汽車配套、生物醫藥等爲代表的高科技產業鏈的重要產業基地。鎖定具體的招商區域,集中力量強化對美國、韓國、臺灣電子信息產業,日本的汽車配套、生物醫藥業加大力度招商引資,努力打造比較完備的產業集羣。

2、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環境是形象,是財富。完善的投資環境是吸引外資企業投資的基礎條件。__開發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逐步打造中央商務區(cbd),大力發展服務業,進一步提升開發區的檔次和水平;加強配套商務服務區的建設,進一步加強工業園區物業管理,同時加強工業園區的治安管理,有效防止盜竊等案件的發生。

各政府部門應提高行政綜合服務功能,延伸服務內容,誠信服務外商,經常深入企業,積極主動爲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提高政府效能,提高服務水平。對主導產業大項目、成立項目服務小組,開展全程式服務,真正做到公開、公正、便民、高效;加強涉外人員的法律、法規教育和相關業務培訓,提高服務質量;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執法監督機制,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健康發展。

3、發揮“以商引商、以情招商”的示範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已開業的和已落戶的老企業對選址準備投資的企業本身就是一種示範。要把積聚的產業、企業看作招商工作的優秀資源,一方面大力宣傳我區業已形成的產業優勢和已投資企業的經營業績,以此示範,消除外商的戒備心理,增強信任度;另一方面通過對入區企業的優質服務,讓企業以現身說法的形式驗證本企業的成功典範,說服新客商。採取“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的示範方式招商,是發揮產業鏈作用,提高招商成效的一大捷徑。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5

生豬業是_____市畜牧經濟的支柱產業,其產值已佔到畜牧業總產值的 52%,是農民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生豬生產在保障市場供給,平抑市場物價,促進地方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上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市生豬生產正處於重要轉型的關鍵時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 如何抓好生豬產業,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成爲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1、當前生豬生產的主要特點

1.1 母豬存欄量增長,生豬生產呈現恢復性發展態勢。20xx年七月以來由於生豬養殖效益較好,同時我市認真落實國家能繁母豬補貼、人工授精良種補貼、標準化規模養殖建設獎勵、政策性生豬養殖保險等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推動了全市生豬生產的恢復性發展。 20xx年上半年能繁母豬存欄達到 7812頭,比 20xx年上半年增加 386頭(增長 5.2%),生豬生產能力逐步得到恢復,預計 20xx年底仔豬生產可望達到供求平衡,仔豬價格趨於合理。

1.2 規模化程度逐步提高,生豬規模化養殖發展勢頭較好。近年來我市生豬規模養殖有一定發展,特別是去年以來生豬規模養殖效益較好 ,帶動了一定社會資本發展規模養豬,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提高。 20xx年我市年出欄 20頭以上的適度規模養豬戶達到 16781戶(其中年出欄 50頭以上 1197戶、年出欄 100頭以上 164戶、年出欄 500頭以上 35戶、年出欄 3000頭以上3戶), 20xx年末適度規模戶存欄生豬16.74萬頭,同比增長 132.1%;適度規模戶出欄生豬 18.12頭,同比增長 136.5%。

1.3 生豬品種改良逐漸推進,優質肉豬比重增加。優質肉豬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近兩年來我市抓住時機指導農戶和規模養殖場(戶)淘汰老弱劣質母豬,選留優質二雜母豬,推廣以外三元“洋三雜”爲主的生豬品改,提高優質肉豬比例。至今年6月末全市存欄純外種母豬達到1315頭,良種公豬存欄63頭,有人工授精站 12個,全市洋二雜母豬存欄達到 6908頭,比去年同期增長 23.16%,出欄洋三雜肉豬 15.75萬頭 ,比去年同期增長 26.8%,洋三雜麪達到 25%,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4個百分點,生豬品改工作得到穩步推進。

1.4 生豬產量快速上升,畜牧業產值大幅度提高。近2年來,由於國家對畜牧業的大量投入,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激勵一大批有志之士投身養殖行業,從事生豬產業發展。在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生豬出欄頭數逐漸增多,農民的養豬效益明顯提高,畜牧產值快速增長,在短時間內緩解了供不應求、豬肉緊張的社會矛盾。

2、生豬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生豬疫病防控形勢嚴峻,疫病風險增大。一是豬病種類多,防控難度大。近幾年來,我國豬病呈高發態勢,疫病種類增多,並由單一性病種感染轉變成多病種混合感染,動物疫病防控已從季節性轉變爲常年性,防控難度加大。二是豬隻交易流動性大,外疫傳入風險增大。_____市肉類加工企業較多,從重慶、雲貴等地外購生豬量大,豬隻交易流動頻繁,對我市動物疫病防控形成重大威脅。三是部分規模養豬場業主防疫意識淡薄。近年來跨行業進入的新建規模豬場業主防疫意識不強,特別是20xx年以來由於養豬效益高,有的規模養殖業主爲了快速達到飼養規模,跨區域、長距離大量引種,給我市動物疫病防控帶來隱患。四是防疫設施條件和防疫隊伍素質還不適應當前防疫工作需要。近年來 我市動物疫病防控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檢疫診斷設施設備落後,疫病防控基礎脆弱,鄉鎮機構改革年初纔剛落實,村級動物防疫員體系未建立起來,鄉鎮獸醫防疫工作量多難度較大,總之,防疫設施條件和基層畜牧獸醫隊伍素質還不完全適應新的疫病防控形勢的需要。

2.2 投資融資體系不完善,投入嚴重不足。生豬生產需要較大的投入,長期以來政府、社會和金融對生豬業的投入偏少,已嚴重影響到了我市生豬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和豬肉的市場供應。一是政府投入不足。 20xx年以前國家對畜牧生產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長期以來對畜牧經濟特別是生豬生產投入很少, 20xx年由於豬肉市場供應偏緊,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加大了對生豬生產的投入,但我市屬於生豬生產小縣市,達不到享受國家優惠政策的規模,能得到國家投入的資金很少,市財政財力有限,對生豬生產投入不夠。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小額農貸額度偏低,貸款程序或手續複雜,同時因信貸擔保與反擔保機制未建立等諸多體制機制的制約,難以對發展生豬生產特別是發展規模養豬提供信貸支持。三是養殖戶自身投入不足。由於前幾年生豬價格受市場行情影響較大,目前價格又走向低潮,養殖效益低甚至虧本,養殖戶自身積累不足,再生產性投入不多。

2.3 生豬規模養殖發展不快,規模化程度不高。隨着農民大量外出務工、勞動力價格上漲,生豬養殖比較效 益較低,加上養殖風險大等原因,散養戶不斷下降已呈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也給生豬生產的規模化、區域化、專業化提供了機遇。近年來,我市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但規模養殖發展仍然不足, 20xx年規模化程度僅爲 26.8%,20xx年雖然有所增加,生豬養殖特別是純農業鄉鎮仍然以散養爲主,但散養戶下降幅度較大,近郊及工業鄉鎮無豬戶已達 75%,遠郊鄉鎮也達到了 40%左右,我市生豬生產形勢不容樂觀。

2.4 生豬產業組織化程度低,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 要應對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引導千家萬戶分散農戶進入現代畜牧業,需要不斷提高組織化程度,促進生豬生產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經營的一體化,服務的社會化,不斷提高養殖農戶抵禦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能力。 由於我市生豬產業協會或農村畜牧專合組織培育發展不足,已建立的組織作用發揮有限,沒有把養豬戶有效的組織起來進行組織化生產,實現與市場的有效連接。對龍頭加工企業的指導、監管不夠,生豬加工龍頭企業自身實力不強,帶動力弱,未建立自身原料生產基地,與養殖戶還是買賣關係,未形成緊密的利益分享與聯結機制,全市生豬業組織化程度不高,產業化經營水平低,抵禦自然和市場風險能力差,競爭力不強。

2.5 畜牧科技推廣體系作用發揮有限,科技貢獻率不高。一是畜牧獸醫隊伍結構有待優化,素質有待提高。鄉鎮畜牧獸醫站僅有 2/3的人員基本具備從業人員素質,另有 1/3多屬退伍安置和退休頂替人員,對畜牧獸醫技術基本不瞭解,村級動物防疫體系有待完善,縣(市)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存在知識老化,需要進行繼續教育以更新知識,提高服務水平。同時基層工作經費嚴重不足,鄉鎮獸醫技術人員待遇不高,工作量大,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強。二是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管理模式有待理順。 20xx年應抓住基層體制改革的契機,把獸醫體制改革完全落到實處,儘快完善村級動物防疫體系。在村級動物防疫員的聘任工作中,要嚴格實行考試考覈制度,堅持“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錄用一批懂獸醫技術的優秀人才充實基層力量,加強畜牧隊伍建設。三是新形勢下科技推廣的機制和體制有待創新。基層站畜牧獸醫人員主要從事檢疫、防疫、消毒等日常管理工作,基本沒有科技推廣經費,科技推廣工作乏力,內動力不強。四是業主科學養豬水平低。從事生豬養殖業的從業人員對良種推廣使用、現代科學養豬技術、標準化生產技術、動物防疫技術、污染控制技術等缺乏應有的瞭解和掌握,科學養豬技能或水平低下,效益不高。

2.6 政府宏觀調控力度不夠,養殖戶的利益保護不力。近兩年來,隨着國家在生豬養殖方面投入的增加,一些生豬大縣養殖場(戶)受到政府扶持,得到一定利益。政府的激勵發展勢必導致生豬總量的急劇增長,從市場經濟規律來講,供大於求必然引起生豬價格下跌,而_____由於畜禽總量偏低,沒有享受到相應的優惠政策,生豬發展只能靠自身努力,生豬市場價格下跌同樣會波及到_____市的養殖農戶,加上飼料價格高昂,已給養殖場(戶)造成了巨大虧損,養殖場(戶)利益受到極大損害。加上屠宰加工環節與養殖環節脫節,屠宰環節低收高賣,牟取暴利,出現嚴重利益分配不均,政府對養殖場(戶)沒有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致使養殖場(戶)喪失了養殖熱情。

3、生豬生產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發展現代畜牧業爲主線,以農民持續增收和確保豬肉市場有效供給爲核心,我市生豬生產要突出解決好疫病防控、規模養殖、產業化經營和科技推廣等四個方面的問題,努力推進生豬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3.1 大膽探索,創新動物疫病防控機制,搭建防控平臺,切實抓好動物重大疫病防控,化解疫病風險。一是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新的《動物防疫法》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動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的領導,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疫情監測網絡,並把動物防疫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將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各級各部門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高度重視動物防疫工作,牢固樹立成敗在防疫,抓防疫就是抓發展的意識,抓動物防疫就是抓公共衛生的意識,加強領導,準確把握嚴峻的疫情形勢,強化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二是強化考覈,加強防控。建議市政府要把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覈內容,並獎懲兌現。各鄉鎮要高度重視動防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門保質量”的要求,毫不鬆懈地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二型鏈球菌病等重大動物疫病的綜合防控工作。既要重視突發疫情的控制,又要重視平常時期的預防;既要着力於做好季節性的集中免疫,更要着力於建設防控工作的長效機制,切實加強免疫和疫情監測工作,完善應急機制,提高應急處理能力。三是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和隊伍建設。市政府應落實好防控經費,做好疫苗、消毒藥、防護服等動物疫病防控物資貯備、調運和分發,要加強以冷鏈體系建設爲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解決落實好防疫人員的勞務費,改善工作條件和工作待遇。加強對基層畜牧獸醫人員和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培訓、教育和管理,增強責任心和事業心,提高政治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四是大膽探索創新動物疫病防控機制,搭建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平臺。畜牧系統應具備健全的動物疫病防控網絡,但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缺乏工作的內在動力,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有限,又缺乏迅速提高能力的經費和手段;而國內一些大的飼料獸藥企業爲培育佔領市場,組建了強有力的營銷隊伍開展營銷,並開展以豬病防控爲重點的產品售後服務,穩定生豬生產,提高養豬效益,以穩定其銷售市場。這些企業管理規範、其售後服務好,隊伍知識更新快,且公司的生存發展建立在生豬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養豬有錢可賺的基礎上,與我們畜牧系統的工作目標具有同向性。如何將兩支隊伍有效的整合,在基層生產一線搭建一個工作平臺,創新動物疫病防控機制,很有必要進行探索和嘗試。我們建議選擇 1— 2個有實力的飼料獸藥企業在兩個鄉鎮進行探索試點,建立以鄉鎮畜牧獸醫站爲依託,以養殖大戶和生豬專業合作組織爲基礎,以基層站畜牧獸醫人員、村級動物防疫員、診療服務人員及飼料獸藥企業營銷推廣人員爲骨幹的新型豬業專合組織,整合兩個網絡的優勢資源,形成一種以利益聯結爲紐帶,市場化運作的集飼料獸藥營銷、養殖技術推廣、動物疫病防控爲一體的互利雙贏的新型合作模式,搭建科技推廣和防疫平臺,共同抓好動物重大疫病防控和科技推廣工作,推進生豬生產穩定發展。並改變村級動物防疫員的管理模式,由新組建的上述機構統一管理村級動物防疫員和閹割、診療及從事飼料、獸藥經營、技術服務的人員。依託畜牧系統和飼料獸藥企業雙方的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對其進行培訓,提高技能,年終對村級動物防疫員進行考覈確定來年的續聘或解聘,其工作補貼由政府覈算撥付給合作組織再由該組織經考覈後發放給村防疫員(或片區防疫員)。

3.2 大力發展生豬規模養殖,着力提高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通過大力發展生豬規模養殖,盡塊彌補散養戶下降的生豬數量,到 20xx年全市生豬出欄要穩定在 40萬頭左右,其中規模場出欄 24萬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達到60%以上。一是科學規劃佈局。要按照“ 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種養結合、適度規模”的原則,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根據土地和環境的承載能力,搞好規劃佈局。建議市政府安排專項經費,組織專門人員對生豬養殖小區和規模養豬場(戶)做好規劃佈局,並作爲今後發展布點的依據,從而減少布點的盲目性,達到生產發展和環境保護兩不誤。二是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的項目資金支持,認真落實好國家扶持生豬生產的各項政策,管好用好項目資金,並在市財政預算中安排生豬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扶持年出欄200頭以上的規模生豬養殖場。積極支持鼓勵飼料獸藥企業、肉食品加工企業和其他農產品加工企業、種植大戶等企業發展生豬規模養殖,延伸產業鏈,推動全市生豬產業規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三是加強金融支持力度,切實解決養殖戶貸款難問題。金融部門要簡化貸款手續和程序,提高小額農貸信用額度(由現在的 2萬元提高到 10萬元以上)。創新抵押擔保方式,試行生豬保單質押、種豬活體抵押、圈舍等固定資產評估抵押等方式發放信貸。政府要儘快組建政策性擔保公司,設立信貸擔保專用賬戶,對發展規模養豬實施專項信貸擔保。同時通過豬業專合組織(協會)、龍頭企業等,建立以擔保、反擔保、聯保以及風險金爲主要內容的信貸風險控制體系,降低信用風險,加強和改進對發展生豬生產的金融服務,切實解決規模養殖戶貸款難問題。四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保險機制。要抓住國家政策性生豬養殖保險試點的良好機遇,切實加強能繁母豬養殖政策性保險工作,儘快開展育肥豬政策性保險,有效降低生豬養殖特別是生豬規模養殖場的自然和疫病風險。五是創造寬鬆的發展環境。要按照統一的規劃佈局方案,政府要整合政策資源,配套相關項目切實抓好規模養殖用水、用電、交通、土地利用、沼氣等基礎設施建設,爲發展規模養殖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 六是加強培訓,提高科學養豬水平。 大力開展以對規模養豬場業主爲主的養殖技術培訓,對年出欄 20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場實行畜牧獸醫技術人員駐場聯繫制度,推進標準化健康養殖,提高業主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使之成爲養殖和管理能手。

3.3 提高組織化程度,加快產業化經營。一是政府在產業化經營中要加大作爲。要創造寬鬆的環境,給予專項工作經費,從項目上給予傾斜,大力扶持發展豬業協會和豬業專合組織,並積極指導讓其發揮應有的作用。要發揮協調服務和監管作用,在龍頭企業的審批和管理上,從嚴審查和考覈,實行淘汰制。要指導龍頭加工企業實施技術改造,發展產品精深加工,創立畜產品品牌,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龍頭企業與養殖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發揮帶動作用。要求並幫助龍頭企業建立自身加工原料基地,實行訂單和受控生產,要體現優質優價,使養殖戶分享到加工流通環節的利潤,建立起龍頭企業和養殖戶、養殖基地緊密聯結、互利雙贏的利益聯結機制,切實發揮帶動作用。 三是積極培育和發展畜牧業協會、豬業協會(專合組織)和經紀人,併發揮作用,做好生豬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 市畜牧局已於 20xx年成立了畜牧豬業協會,該協會旨在做好行業引導、指導作用,建立豬業信息收集、分析和發佈制度,加強對生豬生產的預測預警,及時發佈市場信息,指導養殖戶合理安排生產和銷售;結合基層豬業專合組織做好科技培訓推廣;協調組織好規模養豬場大宗飼料原料的供給;積極探索參與組建信貸擔保機構,達到降低養豬風險、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的目的。各鄉鎮也要建立豬業協會(專合組織實體),通過專合組織實施飼料、仔畜配送、畜牧科技推廣和信貸擔保、反擔保,促進生豬生產良性互動發展。積極扶持培育生豬業經紀能人,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在生豬流通中的作用,推動生豬生產的大發展。

3.4 加強科技成果推廣,提高科技貢獻率。一是加強畜牧科技培訓。建議市政府要加大對科技培訓經費的投入,定期不定期地開展對鄉鎮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和村級防疫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每年舉辦 4—5期畜牧獸醫技術培訓,提高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特別是村級動物防疫員的政治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通過畜牧業協會和豬業專合組織每年舉辦 4期以上養殖技術培訓,提高養殖場(戶)業主的法律法規意識和養殖技術水平,增加養殖效益。二是加快推進生豬品改。近年來我市生豬品改雖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推進,但生豬品種仍然較差,特別是散養戶仍以太湖、榮昌、內江豬和土二雜爲主,外三元雜交面與周邊地區差距較大,需要加快生豬品改步伐,建立和完善以純外種豬場、二雜制種場和商品場或商品生產基地的“三級良繁體系”。我們將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生豬擴繁場建設項目,扶持華禹種豬場、晶順種豬場和紅源種豬場等多個外二雜母豬種豬場的建設,規範生產設施和條件、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優質外二雜母豬的制種和供種能力。對引進優質外二雜母豬的規模場給予適當引種補貼,建立一批設施良好、管理規範的存欄外二雜母豬 30頭以上年出欄 500頭以上的規模商品豬場,實行自繁自養,同時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全市建立 10個優質肉豬生產基地,發展戶養 5頭以上外二雜母豬的適度規模養豬戶 1000戶,到 20xx年全市出欄優質外三雜肉豬 45萬頭,外三雜麪達到 60%,切實提高豬肉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和養豬效益。三是加強現代養豬技術的推廣。開展現代養豬綜合配套技術試驗示範和集成推廣,重點推廣提高母豬繁殖能力、仔豬早期斷奶與保育、豬病綜合防控、規模養豬、標準化生產與環境控制與保護等綜合配套技術,切實提高我市生豬生產科技水平。

3.5 加強宏觀調控,保護養殖者的利益。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力度,把飼料、養殖、加工、銷售等環節有機地聯結起來,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實行生豬最低收購保護價格,確保養殖者的利益。合理使用政府獎勵資金,讓真正的養殖者受益。我們應充分發揮食品加工企業的主渠道作用,平抑好生豬收購和豬肉銷售價格,平衡各環節的利益關係,以確保畜牧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生豬業是_____市畜牧經濟的支柱產業,當前正值重要的轉型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生豬和糧食一樣具有安天下的基礎性作用,必須保持穩定發展,確保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和市場有效供給。建議當前要以發展現代畜牧業爲主線,高度重視,加大投入,切實解決好生豬疫病防控、良種繁育、先進實用養豬技術推廣、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和生豬產業化經營等關鍵問題,推進我市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6

爲搶抓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機遇,推動我市紡織服裝產業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不斷創新,加快整個產業轉型升級步伐,近期,市委政研室對臺兒莊區、市中區和山亭區紡織服裝產業進行了調研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快全市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全市紡織服裝產業在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下,依然實現了快速健康發展。

(一)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經過多年發展,我市紡織服裝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規模效益持續提升,現已基本形成門類齊全的行業體系。其中,臺兒莊區積極引進美琪服裝、青紡聯織造、酒店用紡織品等項目,開工建設聯潤3萬紗錠紡紗項目,新上20萬錠精梳紗和800萬米牛仔布生產線,全區現已形成功能性面料1500萬米、酒店用紡織品1500噸、成衣100萬件的產能。市中區僅稅郭鎮就有紡織服裝企業130餘家,另有小型紡織服裝企業200餘家,年可實現銷售收入71億元,實現利稅3.7億元,出口創匯1.7億美元,是黃淮地區規模最大的紡織產業基地之一。山亭區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7家,2022年全區紡織服裝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實現利稅1.1億元,利潤86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5%、6.2%、5.8%.

(二)龍頭帶動作用明顯。我市紡織服裝企業主動適應市場變化,緊跟客戶需求,積極突破發展瓶頸,陸續涌現出一批行業龍頭。臺兒莊區聯潤新材料公司的高端纖維產能位居全省前5位,20xx年位居中國紡織500強企業第14位。海揚王朝牛仔布產能居全市首位,是20xx年中國棉紡織主營業務收入百強企業和色織布主營業務收入20強企業。市中區紡紗和織布業以正凱新材料、東方紡織等公司爲代表;印染業以寶隆製衣、鴻泰製衣等公司爲代表;服裝業以海之傑、龍翔針織等公司爲代表。上述企業銷售收入都在5000萬元以上,過億元企業3家。山亭區銀光精紡、海揚服裝、豐澤印染等公司銷售收入及納稅額也都達到一定規模。

(三)創新研發日趨活躍。通過與業內知名院所開展合作交流,不斷加大先進設備、先進技術的投入,整個產業正加快向技術密集型、高端科技型方向邁進。其中,臺兒莊區與東華大學、青島大學、省紡織科學研究院等高校開展多領域合作,全區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工業設計中心1個,參與國家標準化制定2項。市中區加強同西安工程大學、東華大學等院校的合作,先後邀請其專家教授對企業管理、技術人才進行培訓,提升了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鼓勵引導有需求的企業引進業內高級技術人才加盟或開展短期生產指導,寶隆、鴻泰等企業都高薪聘請了南方專家進行技術管理。憑藉持續的研發投入和較高端的產品結構,在傳統紡織業遭受東南亞、南亞等欠發達國家衝擊的形勢下,我市紡織企業仍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

(四)品牌建設穩步推進。隨着產業升級、產品創新和品種豐富,我市的紡織服裝企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產品。其中,臺兒莊區海揚王朝公司生產各類高檔特細精梳紗線500餘種,全棉、混紡及彈力牛仔布、本色布1000餘種,海揚牌色織牛仔布和棉本紡布均被認定爲山東名牌產品。市中區擁有紡織服裝企業註冊商標12件,其中,金田服飾公司勁仔品牌榮獲全省十大新星品牌山東省著名商標;華派集團自主研發的時尚家族服飾已開設專賣店50餘家;海之傑公司針(梭)織中東長袍、世紀公司嬰幼兒口水巾、寶源公司嬰兒爬爬服等,產品特色鮮明,市場競爭力強勁。

(五)發展環境不斷優化。近年來,我市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舊動能轉換相關政策,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研究制定針對性措施,對紡織服裝產業予以精準扶持。臺兒莊區積極做好國家和省市促進工業創新轉型提檔升級、財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等政策措施的爭引,高效使用接續還貸資金。全力支持海揚王朝在新三板上市,協助補充完善相關手續,引導聯潤新材料在中小板、新三板掛牌融資,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市中區以項目建設爲總抓手,把紡織服裝產業作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縱深推進實體經濟發展攻堅戰,引導紡織服裝企業加快技術、管理、品牌創新,調整產業結構和投資方向,推動了全區紡織服裝產業快速發展。

二、存在問題

我市紡織服裝產業通過強基礎、培龍頭、擴規模等多元化發展舉措,競爭優勢凸顯,發展成效顯著。但是由於受大環境的客觀影響和產業發展的瓶頸制約,也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產業仍在低位運行。紡織服裝企業模仿和跟進現象比較普遍,同質化問題嚴重。部分企業處於小作坊狀態,分工協作和專業化程度較低,精、深加工能力相對較弱。企業產品以棉紡織初加工產品爲主,大部分仍處於產業鏈中低端,高附加值特別是掌握核心技術、有定價權的產品較少。受以上原因及當前外部經濟環境影響,我市紡織服裝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和財稅貢獻還不突出。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7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既着眼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又着眼於未來可持續發展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中央決策,緊密結合安徽實際,進行了具體部署。在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xx市敏銳感知機遇、主動抓住機遇,充分用好機遇,進行了率先探索,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走上了一條具有自身特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之路。

目前,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範圍界定主要是方向性的。中央從全局出發,提出了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地則根據自身實際,分別提出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可見,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個涵蓋範圍很廣的概念,但判斷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具體的標準,主要是三條:一是產品要有穩定並有發展前景的市場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經濟技術效益;三是要能帶動一批產業的興起。

合肥的實踐表明,對於一個地方來說,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僅有概念上的認識和良好的願望是遠遠不夠的,關鍵在於主動作爲,付諸行動。近年來,合肥堅持把中央的決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具體化,根據自身的優勢和基礎,提出了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生物製藥、公共安全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樣,既避免了從概念到概念,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也使我們提出的產業指向有堅實的基礎,而且通過努力能夠做到。同時可以看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很多方面也是基於合肥的現實基礎,又爲我們進一步指明瞭努力的方向。

一、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成效及其深遠影響

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是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綠色發展的生動體現,不僅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推動了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而且爲打造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打牢了堅實支撐,爲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效益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在產業發展初具規模的同時,打造了一批優勢產業。據統計,2xxx年全市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1044.58億元,增長37.5%,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7.7%,佔全省總量的37%;實現增加值311.2億元,增長26.8%,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29.6%,佔全市gdp的11.5%。其中,增長最快的是新能源、節能環保和高端裝備製造業,分別增長74.5%、50.4%和40.8%。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規模均居全省前列,新型平板顯示、太陽能光伏、新能源汽車、公共安全等產業確立了在全國領先的優勢。其中,新型平板顯示、太陽能光伏兩大產業有望在十二五成長爲雙千億產業。

(二)在集聚效應已經顯現的同時,涌現了一批優勢企業。據統計,20xx年全市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上企業總戶數824戶,佔全市規上企業總戶數的39.4%。其中90%以上集中在三大國家級開發區和各縣區工業園,集聚效應已經顯現,涌現出一批覈心競爭力強、規模較大、能參與國際國內產業分工的龍頭企業(企業分佈情況如下表)。目前,高新區形成了以賽維ldk、晶澳新能源、陽光電源、美亞光電、四創電子、科大立安、英科智控、安科生物等爲代表的太陽能光伏、量子通信、智能家電、新材料、公共安全和生物產業爲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經開區形成了以江淮汽車、捷敏電子、芯碩半導體、國晶微電子、傑事傑、熔安動力、合肥鍛壓等爲代表的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和新材料爲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新站區形成了以京東方、鑫昊、彩虹、樂凱等爲代表的國家級新型平板顯示產業基地。

(三)在凸顯產業技術優勢的同時,積累了一批領先技術。京東方六代線、鑫昊等離子是國內外平板顯示行業兩大技術的領先者;賽維ldk、晶澳、海潤是國內外太陽能光伏行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領軍企業;芯碩半導體獲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支持;傑事傑新材料是國內技術水平最高的工程塑料生產企業;安凱、江汽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國軒高科動力能源磷酸鐵鋰電池生產線位居國內同行業首位;陽光電源佔據國內光伏逆變器60%左右的市場;四創電子測速雷達成功應用於國慶閱兵和汶川大地震援救活動,成功開發了動中通等新產品;合肥生命科技園擁有國內胰島素產品門類最齊全、生產能力最大的胰島素及生物製藥生產基地,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2b填補了國內空白,等等。同時,在語音軟件、量子通信、公共安全等領域的部分技術水平國內甚至國際領先。

(四)在產業環境不斷優化的同時,形成了一批有效投入。十一五以來,合肥無論是在軟環境,還是在硬環境建設上,均實現了重大突破和進展,爲企業來肥發展創造了優質、便利條件。圍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了市四大班子會商、與企業和院校(所)聯席會議等行之有效的制度,還成立了新能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加快三大國家級開發區載體建設,推進一中心、三基地 建設和孵化器建設,促進企業扎堆發展;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規模達到6億元(含省補1億元);與國元證券深化戰略合作,共同設立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建立了代建制、駐地服務等制度,幫助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等等。2xxx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361億元,至2xxx年5月,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續建和新開工項目共計74個,總投資已超過1074億元。其中,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項目18個,總投資467億元;新能源產業項目11個,總投資300億元。

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多方面的積極效應,對合肥的建設與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

一是契合了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彎道超越的預期,也爲合肥在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搶抓發展新機遇爭取了主動。歷史經驗表明,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大分化、大調整,往往蘊含着歷史性的機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危中尋機,引進、建設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做大做強做優了產業基礎,爲合肥跨越趕超提供了有力支撐。而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包括中國在內,世界各國都爭相進入一個空前的創新密集及產業振興的時代,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爲共同的選擇。合肥通過率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走出了一條在加快發展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路子,牢牢把握了發展主動權。

二是契合了以做大增量爲主、提升存量爲輔的戰略取向,也爲合肥在新一輪發展中實現全面轉型增創了新優勢。產業經濟學表明,經濟發展是總量與結構相互作用的結果,總量增長依賴於結構轉變,主要體現爲總量增長依靠具有高於平均增長率的新興產業來支撐。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無疑是最好的增量,與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技術進步的趨勢是一致的。隨着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進入收穫期和集聚效應的不斷顯現,正在引領合肥進入一個轉型發展的新階段。

三是契合了工業化、城市化加速推進的發展規律,也爲合肥在全省發展大局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注入了新動力。一定意義上說,沒有產業基礎的城市化,是空洞的城市化。合肥的城市化,是要有堅實產業基礎的城市化,是要有大產業、大企業、大項目支撐的城市化。進入十二五,合肥一切工作的主旨,就是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快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和現代產業基地建設,朝着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環巢湖區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邁進,爲全省發展大局多作貢獻,在全省發展大局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這就仍然要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爲先導,繼續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更大的氣魄、更強的力度推動產業化、帶動城市化。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爲此提供了新起點、注入了新動力。

四是契合了皖江示範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也體現了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合蕪蚌試驗區、合肥國家創新型試點市等建設的新要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作爲安徽第一個上升爲國家戰略層面的規劃,也是全國第一個以承接產業轉移爲主題的規劃,歸根到底要看科學承接的水平。而安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合肥國家創新型試點市等建設,核心是創新型產業發展。無論是科學承接,還是創新承接,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進培育和發展壯大。

二、合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成功案例及主要經驗

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涌現出很多突出的亮點,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合肥正在成爲全國最大的新型平板顯示產業基地。以京東方6代線、鑫昊等離子爲龍頭的平板顯示兩大技術項目逐步進入收穫期,扎堆效應已經顯現,集聚了彩虹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樂凱光學膜、日本丸紅等一批上下游配套企業。同時,正在推進8代線,籌劃引進10代線,規劃建設3.5代線,屆時合肥新型平板顯示產業完全能夠成爲全國第一,也就意味着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和競爭力。合肥正在成爲全國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賽維ldk太陽能電池項目建成投產,海潤光伏項目緊緊跟進,晶澳太陽能、中建材太陽能電池蓋板等一批項目以及一批相關配套項目都已開工,目前在手的已有10gw,到十二五末可達到25gw,相當於打造一個光伏三峽。同時,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以熔安動力、芯碩半導體等爲代表的裝備製造業邁上高端;以樂凱光學膜、彩虹玻璃基板、傑事傑爲代表的新材料產業快速崛起;以江淮汽車、安凱客車、國軒動力電池等爲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在前列;以量子通信、美亞光電等爲代表的公共安全產業佔據制高點;以科大訊飛爲代表的語音產業獨樹一幟;等等。這些都表明,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進入一個大規模、快速度發展的新階段。同時,合肥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不斷創新招、出奇招,形成了一批成功案例。

案例一:融資模式創新京東方6代線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75億元,合肥承諾以自有投融資平臺作爲戰略投資者參與京東方股票定向增發,認購金額不低於60億元,3年鎖定期結束後通過二級市場退出。2xxx年6月10日 ,京東方50億股定向增發順利完成,每股增發價鎖定爲2.4元(當期京東方股價平均爲4.8元)。由於市場反響熱烈,社會資金認購踊躍,合肥方讓出部分認購權,實際投入僅爲30億元。這樣,xx市通過30億元定向增髮帶動了資本市場和銀行145億元的投資,開創了政府引導資金推動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在政府風險可控並能保證收益的前提下,通過資本市場定向增發爲企業擴大再生產募集資金,並以此帶動鉅額的銀行融資,既實現了政府資金的風險可控,又撬動並引導了大量社會及銀行的資金投向國家重大產業和關鍵項目。

案例二:招商方式創新賽維ldk太陽能電池項目。堅持以誠招商、以良好的環境招商,創造性地採取了四大機制,即:強有力的領導推進機制,有序順暢的政策統籌協調機制,快速、靈敏、得力的商務談判機制,服務企業快速落地的跟蹤幫助機制。合肥速度成就賽維奇蹟,使該項目從簽約、開工建設到投產只經歷了短短8個月時間,由此保證了企業及時抓住太陽能光伏產業大規模應用的商機(最近國家發改委明確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預示着太陽能光伏產業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時帶動了海潤、晶澳等一批大項目的跟進,形成了良好的磁石效應。

案例三:技術引進創新鑫昊等離子項目。該項目是安徽鑫昊等離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從日本日立公司引進的四面取等離子生產線項目,母公司合肥鑫城是合肥新站區管委會下屬的投資公司,是xx市爲打造中國fpd基地而成立的產業發展投融資平臺。我國大陸第一條生產線在綿陽、產量220萬臺,生產的是標清電視;鑫昊等離子項目是第二條生產線、產量200萬臺,生產的是高清電視。綿陽的生產線投入的是60億元,而鑫昊等離子項目投入的是20億元,主要是合肥抓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危中之機,有效降低了項目投入。

案例四:邊界條件創新熔安船用低速柴油機項目。低速柴油機是一種大型複雜的動力機械,一臺機有1萬多種、4萬5萬個零部件,小者逾500噸、大者重2000噸,即使是拆裝運輸,航道通航能力也不能低於1500噸,航道淨空不低於8米。但是,xx市通江航道,由12公里的派河,57公里的巢湖湖區和62公里的裕溪河三段航道以及巢湖和裕溪河兩座船閘樞紐組成,全長131公里。其中派河以及派河口至合裕航道之間連接段約30公里爲v到vi級,派河航道僅能通航200噸左右。xx市委市政府果斷作出了加快合肥通江航道改造,南淝河合肥中心港向派河轉移,將派河港打造爲合肥中心港的部署。通江航道改造投資約12億元。其中投資6.3億元按iii級航道標準疏竣派河、巢湖湖區和裕溪河航道;投資5.5億元按ii級標準新建複線巢湖船閘和裕溪船閘。由此,xx市通江航道將從現在的iii級至iv級,提升到ii級至iii級。2xxx年6月至2022年3月底,派河中下游河道綜合治理一期應急工程順利完工,滿足了熔安動力近期所需通航要求。目前,派河河道綜合治理一期先行實施工程和派河河口施口段巢湖湖區疏浚工程即將完工。

案例五:商業模式創新探索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合肥是全國公共領域和私人應用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雙試點的6個城市之一。在雙試點中,合肥順應市場經濟規律,把推廣應用與商業模式創新有效地結合起來,雖然時間不長,但在公共領域,不僅是開通國內首條純電動公交線路的城市,也是國內目前推廣純電動公交車最多的城市;在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領域首創國內、乃至全球最大規模的示範運營,開創了全國純電動轎車規模化投放市場的先河。目前,合肥已有17款新能源汽車進入國家公告目錄。2xxx年,含示範推廣在內,全市共銷售新能源客車225臺、新能源商用車585臺;十城千輛示範工程其他24個城市對國內車企共招標53輛新能源客車,安凱中標51輛,中標率達96%。公共領域的推廣應用採取了電池租賃模式;新能源私家車的推廣,在初期採取了定向購買模式,即在新能源汽車生產及相關產業鏈企業的內部職工先行示範推廣,並逐步開展先租後售等方式。正是由於商業模式的創新,充分有效地發揮了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的作用。

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得益於堅持以科學發展爲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爲主線,走的是一條質量高效益好速度快的發展路子;得益於以大開放的理念,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果斷搶抓國際分工大調整、大分化的契機,敢於危中尋機,做好無中生有、小題大作的文章;得益於發揮科教人才資源密集的優勢,堅持以產業爲導向、以企業爲主體、以高校院所爲主角,積極推動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得益於充分發揮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 的作用,創新融資模式,創新支持政策,爲各類企業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所有這些,都爲進一步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積累了豐富經驗。

堅持重點突破,在下好先手棋中打好主動仗。對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全世界都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東中西部也是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對於一個地方來說,如果採取跟進策略難以主動,亦步亦趨難有作爲,只有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找準突破口、選準着力點,在一些重點領域率先突破,才能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特別是,現在已經進入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如果步子慢了、反應慢了,喪失的將會是新一輪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敢於無中生有,在招大引強中呈現路線圖。 對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關鍵是要以大開放的視野借梯登高、借力發展,遵循以吸引增量爲主、提升存量爲輔的基本路徑,打好政策牌,走好創新路,善於在形勢的發展變化中搶抓機遇,把一個個企業引進來,把一個個項目建起來,做好無中生有小題大作文章,形成幾個比較清晰的大產業。同時,處理好先爲與後爲、快爲與慢爲的關係,再謀劃一批龍頭項目、抓好本地化配套,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特色和競爭力。

突出產業第一,在科技成果產業化上下功夫。技術創新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攻方向,但對一個地方來說,必須強化產業是核心的頂層理念,始終突出產業第一的導向,來抓好科技成果轉化。一方面,要面向市場,檢驗技術的穩定性、成熟度和經濟性、安全性,引導科技革新和成果優化,使之儘快得到市場認可。另一方面,技術更新速度快,甚至一種新成果往往有被另一種新成果替代的可能,必須引導企業走準技術路線,實現科技成果的快速產業化。同時,要爲新產品走向市場建立配套服務體系。

強化企業主體,在商業模式創新上求突破。在現代市場條件下,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同等重要,特別是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加速融合,推動產業體系重構,甚至成爲新經濟的顯著特點。一定程度上,商業模式的創新決定着新技術和新服務的引入速度和市場化的推廣速度。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始終是主體,必須大力促進科技與商業、工業和金融的融合。

加強戰略思維,在敢走新路中開拓進取。歷史經驗表明,在科學和革新技術的推動下,儘管處在經濟危機中,一大批新興產業仍舊在這一過程中成長起來,並以其獨有的活力成爲新的經濟增長點,爲擺脫經濟危機提供了根本的力量。這是很重要的戰略邏輯。政府應尊重市場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創新體制機制,綜合運用產業、稅收、財政、金融等政策,包括制定採購、投資等政策,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相關產業技術標準,使創新活動、創新成果得到保護。

三、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戰略定位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緊緊抓住國家和省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歷史機遇,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以領軍企業爲主體,以重大核心項目爲抓手,以技術和人才爲支撐,以改革創新爲動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創建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在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構建全產業鏈,打造若干千億元級特色產業集羣,以改革創新贏得重點突破,以招大引強實現無中生有,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搶佔新一輪發展制高點,努力把合肥建成全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二)戰略取向

按照區域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現代產業發展越來越呈現集聚化、規模化、高速度和壟斷型等特點。一般而言,發展中城市集聚發展要素的能力較弱,採取平均用力、全面推進的戰略取向既沒必要,也不可能。結合我市發展實際,合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取向應從三個方面考量:一是產品具有龐大市場並呈爆發性增長;二是具備市場競爭的成本效益;三是產業具有帶動一批相關產業興起的聚集效應。具體到新興產業而言,就是採取4+4模式:即集中力量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和公共安全四大重點產業,迅速形成具有區域性壟斷的產業規模,搶佔市場競爭的制高點;積極培育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醫藥四大潛力產業,加快推進技術成本的市場化、產業化進程。

(三)戰略定位

合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定位應考慮長遠和當前兩個方面,即:長遠要聚焦經濟發展的競爭優勢和技術進步的制高點;當前要立足於經濟增長的規模效應和市場競爭的先發性。鑑於此,合肥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應定位爲:

1、全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基地。準確把握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佈局,深度融入全球新興產業發展分工,實施非均衡發展策略,聚合力量實施重點突破,使重點發展的平板顯示、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等四大新興產業成爲全國重大、在國際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生產基地。

2、全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研發基地。抓住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的契機,以企業爲主體,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爲主角,建立研發技術的產業化聯盟,重點突破產業化瓶頸,在公共安全、量子通信、新能源等領域形成一批具有國際領先優勢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努力實現高端產業高端製造,使合肥成爲全國重要的技術研發基地。

3、全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性營銷中心。發揮合肥區位交通優勢,充分挖掘長三角消費升級和中部地區經濟腹地廣闊的巨大潛力,注重產業價值鏈由低端生產環節向高端營銷服務環節轉移,在加速形成產業規模優勢的同時,在新型平板顯示、太陽能光伏、公共安全等產業領域,逐步形成長三角乃至全國最大的區域性營銷中心。

(四)發展原則

1、堅持政府引導與企業主導相結合,注重政府強勢推進。既要充分發揮政府在規劃建設、政策激勵、組織協調等方面的引導作用,引導和發揮社會力量,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對產業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環節,更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注重激發企業創業創新和轉型升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進產業發展與市場需求相適應,加快構建有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要素支撐體系和體制機制環境。

2、堅持增量優化與存量調整相統籌,注重大項目帶動。堅持成功做法不動搖,善於無中生有,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特別要全力引進實施一批能夠起到引領、示範、拉動、輻射作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要強化系統協調,促進新興產業培育與傳統產業提升的有機銜接和統籌推進,實現產業融合發展。

3、堅持產業資本與高新技術相對接,注重科技人才支撐。堅持以科技創新作爲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充分發揮合肥科教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各種載體和方式,推進高新技術成果與產業資本相對接,加快新興科技和高新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進程;高度重視高端人才及創新團隊引進培養,積極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環境。

4、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注重重點領域突破。深刻領會國家政策導向,準確把握新興產業發展趨勢,發揮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選準產業主攻方向,以重大產業項目爲支撐,集中力量實現重點突破,加快形成核心競爭優勢,並帶動產業配套協作,在抓住關鍵環節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形成既有龍頭項目牽動,又有相關特色項目策應的新興產業集聚區,提高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從而以點帶面推進產業做大做強,把握市場競爭主動權。四、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和發展重點

(一)主要目標

1、產業規模雙倍增。通過積極扶持和培育千億產業、百億企業,做大做強優勢產業,迅速擴大產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到2xxx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超過5000億元,增加值較十一五末翻兩番,佔gdp的比重超過22%。其中,電子信息、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均超過2000億元,新材料、生物技術產業實現產值均超過500億元。

2、創新能力大提升。到2xxx年,建設10個校院企合作研究院,發展50個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300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重點(工程)實驗室;專利授權量達到1萬件;全社會rd投入佔gdp比重達到3%;在新能源汽車、生物製造、新材料、語音技術和量子通信等領域形成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核心技術,搶佔產業發展制高點。

3、產業水平大跨越。積極支持有市場、有技術的企業擴大規模,不斷提高其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度;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技術領先的企業,給予從資金資助到市場培育和管理人才引進等全方位的支持,使其儘快形成規模、佔領市場;對擁有一定基礎且前景十分看好的產業,鼓勵和支持其開展核心技術研發,力爭有所突破,努力在該領域始終保持領先水平。通過實施品牌戰略,使馳名商標和省級以上名牌產品年均增長10%以上,形成一批國際知名品牌。與此同時,5年內實施200個項目,扶持發展50個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建成5個以上國家、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即255工程,大幅度提升產業競爭力。

(二)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重點

1、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新型平板顯示、智能家電、軟件、新一代通信技術等產業。新型平板顯示以合肥京東方、海爾信息、鑫昊等離子、彩虹(合肥)液晶玻璃、友達光電、芯碩半導體、科大訊飛等企業爲龍頭,優先發展液晶顯示器件、等離子體顯示面板、oled、激光顯示以及特種顯示模塊和組件等產品,形成平板顯示從原材料平板顯示面板模組整機的完整產業鏈,力爭到2022年把合肥打造成具有較強國內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新型平板顯示生產基地。智能家電優先發展以模糊控制、神經網絡技術爲基礎的人工智能產品;軟件優先發展系統軟件、嵌入式軟件、數字語音系統、各類應用軟件等,發展軟件外包,提升軟件服務、網絡增值服務等信息服務能力;汽車電子重點發展動力控制系統、底盤控制和安全系統、車身電子、車載電子等關鍵技術和產品;新一代通信技術重點發展量子通信,力爭在量子研究和量子通信應用技術方面實現突破。到十二五 末,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達到2500億元。其中,新型平板顯示產業產值達到2000億元。

2、新能源產業。以賽維ldk、合肥海潤、彩虹光伏、陽光電源等企業爲龍頭,圍繞太陽能光伏發電及新能源併網發電裝置及系統,積極引進上下游核心配套企業,加快形成完整太陽能光伏產業鏈,使合肥成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全國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在着力擴大產業規模的同時,以企業爲主體,積極引進國內外研發能力較強的太陽能光伏研究機構,努力形成和保持在太陽能光伏產業中關鍵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同時,積極發展新能源併網發電裝置及系統,優先發展太陽能光伏、風能逆變系統、風電、核電裝備及關鍵零部件等。到十二五末,新能源產業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建設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

3、新能源汽車產業。依託江汽、安凱、國軒高科、安賽鋰能、華霆動力等企業和xx市新能源汽車研究院,充分利用國家批准的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和私人購買電動汽車補貼試點市的有利時機,實施新能源汽車工程,加快形成小型純電動汽車、中級以上普通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純電動市政車輛、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公交客車等整車的規模生產能力;加強電池等關鍵技術攻關,提高電池性能、降低電池成本,力爭在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方面走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前列;大力引進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子驅動控制系統、機電耦合裝置及其原材料、動力系統總成等項目,促進新能源汽車整車產品規模化、重要部件本地化、關鍵技術自主化和產品應用多樣化;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大力推進高能效、低排放節能汽車發展;儘快建設和完善新能源汽車廣泛應用所需要的外圍設施如充電設備、檢測設備生產及其布點建設等,爲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提供充分的基礎條件。到十二五末,形成50萬輛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

4、新材料產業。重點依託彩虹藍光科技、中光電科技、合肥傑事傑、安利合成革等企業,圍繞家電、汽車、新型平板顯示等產業,大力發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半導體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積極發展高品質特殊鋼、高性能金屬材料、硅基新材料、電子新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碳纖維材料等。支持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其中,高性能金屬材料優先發展新型高強合金材料、輕量化功能材料等;硅基材料優先發展顯示玻璃、光伏玻璃、節能建築玻璃、半導體材料等;電子材料優先發展高端電子銅帶、超薄電子銅箔、金屬粉體材料等;新型高分子材料優先發展新型工程塑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

5、節能環保產業。依託彩虹藍光科技、合肥水泥研究院、國禎環保、雙贏集團等企業,圍繞完善平板顯示、太陽能光伏、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產業鏈和工業生產領域的節能減排,重點發展節能環保裝備、節能產品、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服務。節能環保裝備優先發展工業生產過程餘熱利用系統及關鍵設備,大氣污染及水污染防治系統及裝備,生活垃圾、污泥等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系統及設備、智能電網輸變電設備,高耗材裝備輕量化製造,高效除塵一體化設備,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裝備;節能產品優先發展led外延片、芯片及配套器件、綠色照明產品、節能家電、節能材料;資源綜合利用優先發展再製造、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節能服務優先發展以電力和電機節能設備製造爲主的工業節能、以建材生產爲主的建築節能。

6、高端裝備製造產業。依託合肥鍛壓、合力叉車、日立挖掘機、熔安動力、熔安重工、中辰機械、天威保變、應流集團、海德數控、巨一自動化裝備、中航工業江航公司等企業,在做大做強、擴大規模、提高市場份額的同時,以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品牌化爲目標,重點發展數控機牀等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爲核心的智能裝備,新型平板顯示、集成電路、光刻機及電子製造設備,能源、交通、採掘、建材、化工等領域的重大成套技術裝備和新型基礎零部件,提升國產零部件配套水平,實現核心部件國產化、本地化。積極發展軌道交通、船舶裝備和航空裝備等新行業。

7、生物產業。依託安科生物、同路生物、神鹿雙鶴、華威藥業、豐樂種業、荃銀高科等企業,重點發展生物製藥、生物製造、現代中藥和生物農業,不斷提高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的研發水平。生物製藥優先發展各類新藥、品牌仿製藥、特色原料藥、重大傳染病疫苗和診斷試劑、再生醫學、高端醫療器械等;生物製造優先發展生物基綠色化學品、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新型酶製劑等;生物農業優先發展生物基材料、生物育種、綠色農用生物製品等。現代中藥優先發展中藥新品種、動植物提取物、中藥保健品等,建設國內重要的生物醫藥和生物育種產業集聚區。

8、公共安全產業。依託四創電子、科大立安、美亞光電等企業,整合中電科技集團38所、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研發力量,重點圍繞通信安全、信息安全、防災減災安全、交通安全、生產安全、食品安全、反恐安全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市場化和規模化做文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信安全優先發展量子通信、北斗導航、微波通信、應急指揮與救援現場通信技術、空管雷達、網絡安全等系統和裝備產業化;信息安全重點發展加密技術、身份識別技術、防毒殺毒軟件、入侵檢測系統、防火牆及反垃圾郵件軟件、網絡與通信等系統和裝備;防災減災優先發展安全生產監控、火災探測預警、工業過程安全保障等系統與設備;交通安全重點發展衛星導航、車輛電控技術、鐵路智能運輸調度技術、智能交通系統研發等;食品安全優先發展食品篩選檢測材料、儀器和設備、食品安全控制、農產品溯源等;推動公共安全領域技術成果產業化,建設國家公共安全產業基地。

五、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把握後金融危機時期全球產業調整和梯度轉移的新趨勢、新特點,打破傳統的產業培育發展模式,以戰略的眼光、開放的理念、創新的思路、強力的手段,走引進生成集聚的發展路子。以項目、企業、園區爲載體,加快資源要素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形成強大的要素支撐體系和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

(一)以重大項目的大建設,引領新興產業鏈條的大提升

1、要招大商。現代產業經濟的發展趨勢是:具有產業壟斷地位的大企業、大集團掌控着產業發展方向、核心技術和產業資本。哪個地區吸引的大企業大集團多,哪個地區就將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是核心和關鍵,要緊盯國內外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超級航母、具有壟斷地位的行業龍頭,以大開放的理念,千方百計推介、鍥而不捨跟進,在產業招引上形成強大攻勢。要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羣產業基地的發展思路,圍繞重點地區找準目標客戶的信息渠道,抓住目標客戶的需求,加強對招商人員的培訓,提高招商效率。

2、要快建設。項目落地後,要加快建設,切實做到項目建設有多快,政府服務就有多快,解決問題的速度就有多快。當然項目的快建設必須是合法高效的快建設、是先進技術大集成的快建設、是環境質量俱佳的快建設。要順應國家產業政策的新趨勢,重大產業項目早謀劃、早行動、早申報;通過機制的約束、配套的提速,促進重點產業項目早開工、早竣工、早見效。

3、要成鏈條。產業競爭力的強弱直觀上是龍頭企業的生產水平、核心技術和終端產品的先進程度,但最根本的是產業鏈條各環節發展水平的高低,包括產業分工的專業化程度、產業鏈生產環節的技術裝備水平、終端產品及部件的技術水平、產業價值鏈中高端環節的比重等。要以大樹效應帶動新興產業枝繁葉茂,通過提供便利的服務和高效透明的管理,吸引配套企業入駐,最終使整個產業鏈條的若干核心環節,成爲參與制定行業技術標準的重要成員,並形成產業集羣。

(二)以龍頭企業的大發展,引領新興產業基地的大跨越

1、要進一步扶優扶強。企業強,則產業強;企業弱,則產業散。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關聯度大、滲透力強和輻射面寬的特點,具有極強的前向效應和後向效應,與許多產業之間有着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係。要按照引進生成集聚的思路,放眼全國、全球,把大企業、大項目引進來,生成一大批在行業內舉足輕重的龍頭企業和骨幹企業;要立足合肥基礎,促進一大批創新型企業擴大產能規模、形成技術優勢、拓展市場份額,儘快做大做強。

2、要進一步推動創新創業。創新是產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對依靠創新驅動發展爲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而言,尤其如此。要緊緊抓住合肥各類自主創新政策疊加的戰略機遇,牢固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理念,圍繞重點培育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成果轉化爲核心,建設形成涵蓋共性技術研發、創新要素集聚與擴散、技術轉移與交易、科技中介服務等創新服務平臺,加快構建形成較爲完善的區域創新體系。圍繞轉化成果、轉化項目、孵化企業、集聚人才、服務產業的目標,推動本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龍頭企業建立實體性的產學研聯盟,高標準建設一批具有全國領先水平的研究院,推進高新技術研發和創新成果產業化。

3、要進一步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園區是產業發展的平臺,是產業基地建設的載體。園區配套能力和體制環境是產業發展的直接動力。要大力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着力加強開發園區基礎設施和能源、物流、通關等公共配套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園區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全面提升開發園區承載重大產業項目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加大產業佈局的規劃引導,促進企業集中、產業集聚。

(三)以體制機制的大創新,引領發展環境的大優化

環境出形象,環境出生產力。一個開放、公平、高效、誠信的體制環境和機制環境將加速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而一個封閉、遲緩、失信的制度環境必然制約產業的前進。必須圍繞新興產業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持之以恆地推動體制機制創新。

1、儘快完善要素保障機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利於各類人才資源加速集聚、人盡其才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促進人才集聚。要積極爭取國家金融政策支持,吸引境內外銀行、保險、證券、信託、基金和風險投資等各類金融機構落戶合肥,加快合肥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努力營造金融資源加速集聚、融資能力加速增強、風險防範有效控制的金融環境,促進資本集聚。要加快形成城鄉一體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新機制,建立產業項目用地指標標準體系,大幅提高單位土地的投資強度和稅收產出,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着眼於未來產業發展預測,超前搞好相關配套建設,尤其是水電氣等綜合保障要打好提前量,努力做到項目有多好,配套服務就有多好。

2、不斷推進行政管理和經濟管理體制創新。進一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事分開、政資分開和政企分開。推進政府公共事務的社會化和市場化改革,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切實管好,促進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方向轉變。進一步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建立健全相應配套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審批運行、管理和監督的長效機制。強化對行政審批權的監督制約,爲全社會提供合法高效的服務。

3、強化政府工作推進機制。加快形成政企互動、市縣聯動、部門合力強勢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環境和氛圍,建立市、縣(區)和各部門聯動的工作推進機制,建立信息通暢、反應迅捷、落實得力的重大項目申報機制。建立和完善產業統計和考覈體系,加快編制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建立定期發佈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指導目錄機制。進一步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政策扶持,強化政策引導,打好組合拳,加強各項政策的協調配合,把政策效應轉化爲發展動力,特別是要突出優惠政策對開拓者、 先行者的鼓勵、支持和引導作用。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支持以社會資本爲主組建較大規模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企業通過境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積極幫助企業爭取納入國家、省、市各級政府採購目錄,提高產品知名度,擴大市場份額。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8

我榮幸的成爲了一名大學生村官,作爲村官入職已經三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裏,我通過實地考察,與村民面對面的交談,對於我們棗園村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現我就棗園村在統籌城鄉發展,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存在的基本情況,具體問題及今後的發展思路和規劃做簡單分析:

一、棗園村基本概況:

二、產業發展現狀

棗園村在產業發展上有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條件積極發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蔘等特色產業。但從近幾年發展的總體效果來看,不是很好,產品質量不過關,經濟增長不明顯,羣衆積極性不高,導致這一後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結構單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經濟鏈。從1998年到xx年,核桃產業連年受災,大多數羣衆無補充效益,生產生活資金嚴重缺乏,導致核桃管理投入減少,效益下滑,最終走入不投資,無效益的惡性循環。核桃園經過幾年的發展多是病園、老園、殘園,果樹多爲老式核桃樹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種,矮化等經濟效益高的優質核桃樹苗比較缺乏,果園管理水平低下,廣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蟲現象,從而導致產量低,病蟲害現象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