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報告>

中職學校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1.54W)
中職學校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篇一:中職學校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隨着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急需大批量的中高級技能型人才。然而,與中職學校“出口旺”相對應的是“進口難”、“人難招”。究其原因既有對中職教育的社會認可度不高、生源逐年下滑等客觀因素,也有職業學校自身的宣傳、辦學條件以及相關部門的政策導向、管理規範等問題。爲此,我們針對中職學校招生問題進行了調研,以便查找影響當前中職學校招生的主要問題,共同探索解決中職學校招生問題的方法,更好地促進中職教育又好又快的發展。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擔負着爲國家建設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重任。黨的十七大指出:“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站在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來的。國家提出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招生達到1:1的要求,實現普通高中與職業教育的協調平衡發展,這不僅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對技能型人才、高素質的勞動者有更大的需求,也反映了教育領域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教育結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發展,實現新時期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客觀需求;同時,對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社會涉及面廣、廣大人民羣衆關注的重要工作。其凸顯的問題亟待解決,以保證招生工作正常、規範運行,爲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本次調研活動在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職教學會的組織指導下,在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有關中職學校、國中學校、企業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歷時1個半月,我們抽樣調查了企業3家,深入各級各類學校23所,召開座談會16次,組織學生、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542人次(其中學生346人,家長196人),走訪各級教育行政部門10餘個。根據調研方案,我們對收集的問題、資料進行整理研究,現將我市當前中職招生存在的問題和相應對策作如下報告:
  一、中職招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生源逐年減少
  1.出生率下降,形成適齡學生自然減少。隨着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自然人口的減少,使得當前中等職業學校的適齡學生數量較往年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減少。從表1-1中數據表明,從2007年~2011年近5年間,國小招生數大約下降1.9萬人。
  *本表數據來源於當年重慶統計年鑑
  2.國中畢業生生源自然流失(見表1-1)。以2011年招生計劃爲例,統計的國中生生源應爲2008年國中招生數約47萬人,而這個數字是七年級時統計的,當到了九年級畢業時這個數字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因爲各種原因流失了,今年實際在校的國中生源約42萬人,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到九年級畢業時學生的流失量約5萬人。據此推斷2012年國中畢業生人數約38萬人,2013年國中畢業生約35萬人,2014年國中畢業生約32萬人。造成了各級招生計劃出入較大。同時就目前的情況看,由於大部分家長還是偏向於選擇讓孩子讀高中,這就對原本萎縮的中等職業學校生源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二)高中招生規模持續高位運行,普職比例失衡
  去年的中職與高中招生比例達:43.94:56.06(1:1.28)(見表1-2)。
  *本表數據來源於當年重慶統計年鑑
  (三)職校缺乏特色,專業過於重複
  本次調研我們通過對我市2011年52所重點中職學校招生專業進行了統計,從統計結果的前10個專業中可以看出,排在重複設置第一位的是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有46所學校開設,重複比例88.46%,排在重複設置第十位的是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有24所學校開設,重複比例46.15%。
  *以上是對我市2011年52所重點中職學校招生專業進行統計出的前10個專業的開設情況
  (四)不實宣傳較多,惡性競爭加劇
  1.教育資源差異化,生源數量減少,家長及學生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期盼等因素,致使條件較差的學校進行虛假宣傳。特別是當前的部分辦學規模小、師資力量薄弱、硬件條件差的學校,隨着生源的減少,爲了生存,爲了招到生源,進行了大量的不實宣傳。以學生安置就業好,待遇高等,開出了大量吸引學生,吸引家長的空頭支票,矇蔽學生家長,到學生畢業分配時不能兌現,很多學生讀完後不能安排工作只能呆在家裏或外出打工,更有甚者在招生過程中惡意詆譭其他優質資源學校,造成招生秩序混亂。
  2.虛假宣傳的結果,直接導致部分學生及家長將所有的中職學校混爲一談,認爲中職學校都不值得選擇。造成學生、學生家長對優質職教資源也產生了信任危機和戒備心理,形成了讀中職還不如打工的想法,增加了職業學校整體的招生難度,惡性競爭加劇。
  (五)招生計劃執行不嚴,地方保護極爲盛行
  1.職業學校辦學經費短缺,致使各學校盲目擴大規模。職業學校收費標準和生均撥款標準,迄今爲止已有10餘年的時間,同時,在實行減免部分中職生學費和各學校退休職工生活補貼相關政策的同時,加重了職業學校的負擔,職業學校投入不足、經費短缺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擴大規模也是各學校不得已的增加辦學經費的一條途徑。
  2.各級招生計劃偏高,完成難度大、任務重。由於當前的社會環境和人們的價值觀,致使國中階段流失率較高。因此,各級政府部門所依據前期的統計數據所制定的招生計劃與實際生源數量有所差異,完成難度大、任務重。
  3.相當部分區縣本位主義太強,地方保護方式多、力度大。主要方式有:直接向國中學校下達招生任務;屏蔽招生信息;剝奪考生填報志願選擇權;提前分流、攔截生源;本地學校提前錄取等。
  二、影響當前中職招生的因素及原因
  (一)社會環境的影響
  1.傳統成才觀念的影響。本次調研通過對參加調查196人家長進行問卷調查,有94%的家長認爲只要家庭經濟條件能夠支撐,家長還是希望小孩就讀普通高中。
  2.就業體系不完善。未嚴格實施勞動准入制,致使部分企業對於中職學校畢業生與普通農民工或國中畢業生同工同酬,沒有實施差異化的分配。
  3.社會對中職教育認可度不高,存在嚴重的偏見。社會上普遍認爲就讀職業學校的學生都是“雙差生”,因此,認爲職業學校是一個“大染缸”,就讀職業學校沒有前途。
  (二)生源主體綜合素質的影響
  1.家長和學生傳統成才觀念的影響。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家長和學生始終認爲“只有上大學才能成才,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找到好工作”,而對中等職業教育不屑一顧。
  2.家長素質和外出務工影響。多數學生家長自身的文化程度較低,加之大都在外地務工,學生在國中畢業時得不到家長對升學問題的指導。
  3.學生及家長過分信任和依賴中學老師。由於自身素質和信息不暢等主客觀因素,致使學生及家長把本應該自己做主的選擇權,交給了國中老師,其中主要是班主任,從而使一線班主任成爲掌握中職生源的主要力量。
  4.學生基礎條件差,入學目的不明確,損傷職業學校形象。中職學校學生多數屬於“雙差生”,因此,自覺學習和服從管理的意識差,流失嚴重,反過來對各職業學校造成較大負面效應。
  (三)地方保護嚴重,招生大戰升級
  1.以規範中職招生爲理由,建立了的嚴密的地方保護體系,區外中職學校招生形勢非常嚴峻。在招生過程中,一些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實行 “內外有別”的政策,不管本地職業學校條件和容納程度,將本地職業學校的招生作爲行政任務,外加經濟獎懲落實下去,外地的中職學校卻被拒之門外。例如:《重慶市XXX教育委員會關於下達2011年中等職業教育指導性招生計劃和生源學校指令性送生計劃的通知X教發〔2011〕184號》中這樣描述:“爲切實做好2011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加大招生計劃管理力度,強化對中職學校招生工作和生源學校送生工作的考覈,根據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關於認真做好2011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渝教職成〔2011〕11號)和《關於下達2011年中等職業教育送生計劃和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計劃的通知》(渝教職成〔2011〕14號)的精神,結合目前我區中職學校辦學的實際情況,按照普職教育發展規模大體相當的原則,現將2011年各中等職業學校的指導性招生計劃和生源學校指令性送生計劃下達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建立了嚴密的中職生源地方保護體系。
  2.各區縣有關部門通過制定嚴厲的送生政策,將區縣內的國中畢業生從源頭進行了地方封鎖。爲了保證本地中職學校的生源,一些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將本地區職業學校的招生任務下達給各國中學校。通過屏蔽招生信息;剝奪考生填報志願選擇權;提前分流、攔截生源;本地學校提前錄取等方式,並將任務完成情況與校長的考覈和業績掛鉤,而校長則再層層分解下達到各九年級班主任,明確規定一個班級必須有幾名學生送到本地某職校,如完不成招生指標則扣發績效工資等,甚至調離工作崗位,迫使班主任私下給本班學生做思想工作,報考本地區職業學校。將區縣內的國中畢業生從源頭進行了地方封鎖。
  3.無視上級政策,不顧學生權利,屏蔽招生信息。在招生計劃的公佈和學校的宣傳上,剝奪了考生的知情權。全市統一的招生宣傳資料,一律被丟擲一旁。各國中學校對外地中職學校的招生宣傳採取不接待、不支持、不理睬、不配合的態度,甚至出現了明令學生不得接、不得看非本地指定中等職業學校的宣傳材料。個別地區由教育部門相關人員蹲點坐陣,嚴查本地區以外的學校在本地區進校招生宣傳,只給本地的職業學校提供宣傳機會。另外對上級制定的中職招生政策不宣傳,印發的招生計劃、報考指南被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各中學扣壓,使考生不瞭解招生政策,不知道招生學校,剝奪了考生的知情權。據有的中等職業學校調查:很多新生在被問到“你是如何知道我校的”這一問題時,大多表示是通過親戚朋友得知。
  4.濫用權力,統攬生源,獲取利益。個別地方利用得天獨厚的權力,表面打着規範的幌子,實質幹着生源買賣的生意。很多中學採取限定考生選報志願範圍的辦法,只允許考生填報本地區所屬的高中和職業學校,有的中學由老師代替考生填報會考志願,更有甚者私自更改考生填報志願的內容,影響考生的正常錄取。有的中學以報考自己指定的高中、中職學校爲條件,扣押學生准考證、畢業證,致使學生不得不放棄自己選擇的學校。還有的中學推薦考生就讀與自己有經濟利益的職業學校,謀取不正當利益,犧牲考生的前途。
  (四)生源數量與招生規模嚴重失調是引發招生大戰的主要根源
  在我市國中生源絕對總數呈逐年下降趨勢的情況下,而我市在招生計劃的制定中,未嚴格按照“普職比例大體相當”的原則分配普高計劃和中職招生計劃,普通高中也還在逐年擴招、高位運行,擠壓中職生源。加之整個社會的觀念,致使中職生源快速下滑。因此,造成了一方面中職生源數量在逐年遞減,而另一方面的各中職學校生源需求卻在逐年增加。這就直接導致招生市場的供求關係失衡,生源“供不應求”、“僧多粥少”,是直接導致生源大戰的主要根源。嚴重製約了優質資源中職學校發展。
  (五)職業學校內部管理建設因素影響
  1.招生工作本身缺乏規範管理,秩序混亂,負面影響大。招生工作中各中職學校採用各種手段無序競爭,部分學校不顧自身辦學條件,盲目招生。招生時間無限制、招生數量不控制、招生宣傳無節制、招生手段花樣繁多、招生收費標準似無定數。從而擾亂了招生秩序,加劇了職業學校的惡意競爭,造成了極大的社會負面效應,嚴重損害了職業學校社會形象
  2.職業學校本身還較爲缺乏特色,內部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社會影響力還不夠。表現在職業教育辦學的某些方面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不相適應。辦學模式比較單一;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與經濟和技術發展要求脫節;課程在相當程度上還是終結性的,服務於學生第一次就業,使學生缺乏發展和適應變化的能力;重理論、輕實踐,學生的實踐技能有限,難以在社會上頂崗立足;學校的運作機制也不適應市場經濟機制等等。
  3.招生成本極高,招生策略急功近利,直接影響學校的健康持久發展。從本次調研的各類型中職學校情況看:除已經按照基礎教育實行績效工資改革的中職學校招生成本較低(一般成本在1000元/生以下),其餘中職學校一般在1000~1600元左右。個別學校由於自身條件有所欠缺,爲招生往往不惜血本,投入鉅額資金,招生成本有的甚至高達2000~3000元左右。這些成本主要是有:通訊費、交通費、接待費、資料費、媒體廣告費、其他宣傳費等。而職業教育收費標準本來就偏低,再互相壓價,“生源大戰”同時再行“價格大戰”,使各校的實際收入每況愈下,如果再算上部分高分考生和部分貧困生免交、少交的學雜費,學校的收益狀況則更嚴峻。過高的招生成本,過低的收益,使許多學校陷於尷尬境地。個別學校特別是以贏利爲辦學目的的學校,往往通過縮短學制或者減少課程設置和專業實習等教學內容,來減少運行成本,致使中職學校索性變性爲“中介機構”,基本上只做“招進去”、“送出來”,直接影響學校的健康持久發展,進一步影響了職業學校的社會形象。
  4.生源素質低下,教育教學管理難度大。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主要是那些考不上普通高中、甚至是會考都不參加的羣體。在這個羣體中,相當一部分是典型的學習成績和行爲習慣較差的“雙差生”。因此,中職學校的教學及管理的難度和成本都要高於其他類型的學校,反而成效卻並不明顯,社會認可度還不太高。
  三、對中職招生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在全市範圍內,制定合理的招生計劃
  1.根據高中階段生源總體情況,嚴格按照普職比例大體相當的原則,制定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平衡發展的招生計劃。
  2.根據目前各中職學校的辦學條件、辦學水平,確定各學校每年可實施性的招生計劃。
  (二)政府應加大對全市各區縣中職學校招生政策的統籌、監督與考覈,積極推進招生工作的規範化進程,發揚大職教精神,廢除地方保護主義, 真正實現重慶職教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中職招生工作的宏觀管理。建立統一的中職招生信息平臺,打破信息屏蔽,使考生和家長能夠全面瞭解中職招生政策和招生學校的真實情況;建立考生網上填報志願系統,推廣考生網上填報志願,徹底打破地方保護的限制,使考生能夠按照自己的真實意願選報學校,幫助考生選擇到自己滿意的學校,保證“公平、公開、公正”,實現陽光招生。
  (三)全市實行統一的招生資助政策,以及相關的配套政策的鏈接
  在逐步實施中職生免費政策的同時,特別是要做好當前中職學生減、免費政策的實施對學校辦學經費影響的問題。在積極推行中職學生更大範圍內的減、免費政策的同時,充分保障職業學校的健康發展,實現學生—學校—社會多贏的格局。
  (四)加大對中職教育資源的整合力度,從根本上解決生源供求失衡
  建議有關部門應嚴格按照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的要求,對各類型的職業學校進行評定、整合、淘汰,逐步優化職教資源,以平衡招生市場的供求關係。
  (五)加大專業設置的調控力度,促使中職學校做特、做精
  有關職能部門應根據學校辦學歷史,當前專業格局以及學校所在地產業結構的特點,加強對各職業學校專業建設的指導,加大專業設置的調控力度。引導職業學校做特、做精。增強學校競爭力。
  (六)加大中高職銜接辦學推進力度、增強中等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完善基礎性技能型人才向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制度,加大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銜接辦學力度,打通學生從中職生-高職專科生-高職本科生-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通道,加大宣傳力度,以此滿足學生及家長的需要,增強中職吸引力。
  (七)加大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整體投入力度,提升學校整體實力,樹立中職教育的良好形象
  1.加大經費投入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在保證學校現有辦學經費的基礎上,通過調整收費項目、增加生均撥款、投入專項資金等方式,來加大對學校經費的投入。
  2.特別是要加大對一部分特色突出的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資金投入的傾斜力度,提升學校內涵,使中職學校特色辦學進一步鞏固和深化。辦成一批影響力強、示範效應大的精品學校,形成龍頭和輻射效應,帶動中職學校發展,增強中職教育的社會影響力,提升中職教育的社會形象。
  (八)職業學校要加強軟硬件建設,做到強內涵、樹形象、做特色,以質量取勝、以特色發展
  1.各職業學校要牢固樹立“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力”,在內涵建設上下功夫,加強內部管理,做出學校特色。
  2.根據學校自身條件,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則,制定招生計劃和目標。加大社會培訓力度,積極推行學歷教育與社會培訓並舉。
  3.不僅要立足當前,更要着眼未來。要規範招生管理和宣傳,樹立學校良好的社會形象,促進學校健康發展。
  近年來,全國各地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合當地實際的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文件,把中等職業教育也擺到了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制度與機制建設取得一些新進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提出 “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合理確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比例,今後一個時期總體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目標,如何貫徹落實這一目標,只有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內,把中等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增強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健全中等職業教育投入體制,增強基礎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社會支持的辦學機制,合理配置中等職業教育資源,出臺一系列規章制度,採取有力、有效措施,進一步規範中等職業招生秩序,規範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行爲,提高中等職業教育質量,保障中等職業教育有序而又好又快地發展,把中等職業教育辦成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篇二:中職學校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中職校生源及就業情況
  湖北省的中職學校生源以應屆國中畢業生爲主,其他生源爲輔,其中58.4%爲應屆國中畢業生,近兩成爲高中生源,兩成多爲往屆國中畢業生,其中,往屆生多爲打工後又回到中職學習的。
  多數中職學生家庭社會地位較低,家庭狀況複雜,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缺位。中職學生就業率高,就業質量不高;工資待遇較低,滿意度相對較高。
  調查顯示,中職學生就業率達96.2%。中職畢業生多在普通崗位工作,其中普通工人、專業技術崗位、一般管理崗位佔92.5%;就業崗位與所學專業不對口率達42.5%。80.1%畢業生月薪在1500元以上。訪談中,多數中職畢業生滿意度和幸福感高於本、專科畢業生。
  中職生學習生活狀況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職學生具有正確的學習動機,選擇職業教育主要目的是專業技能和就業。
  中職學生學習習慣較差,學習效果欠佳。中職學生已認識到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的重要性,認爲除了擁有熟練的專業技能外,還需要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敬業精神等。
  網絡是中職學生獲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平臺。利用網絡聊天和交友佔36.4%,學習、查閱資料佔16.0%,下載課件、提交作業的僅佔1.3%。
  中職學生對教師隊伍,特別是班主任隊伍的整體評價較高,但對專業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評價較低;訪談中,學生普遍認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非常好,但不少學生對此體會不夠或者評價不高,說明校企合作等開展不足,這在一些縣級職教中心比較明顯。
  中職生思想道德現狀
  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體現出如下特徵:具備正確的道德認知能力,也不同程度地表現出知行脫節。中職學生普遍認識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但贊成“金錢是人生幸福的決定因素”觀點的達48%;不贊成“人生價值在於奉獻”觀點的達45%;在“國家遇到危險或困難”,認爲會“儘自己可能給予幫助”的佔77.9%,“如果需要,可獻出一切”的佔18.4%。
  中職學生具有主流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也存在務實趨利的特點。認同“誠信是做人之本”達92%。但在回答“人生的幸福”時,選擇“建立美好和諧的家庭”的達48.9%,而“事業成功”、“爲社會作貢獻”分別佔8.2%和9.5%。
  大部分中職學生關心國內外重大事件,但知之不多,理解不深,部分學生政治熱情淡薄。
  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建議
  通過對中職學生髮展狀況的調查,課題組認爲,中等職業教育觀念、辦學條件、人才培養數量、結構和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還有差距,建立和完善促進職業教育健康有序發展的理念、政策、制度,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樹立“發展型”職業教育理念,努力實現職業教育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目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總體上是一種“生存型”爲主導的職業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具主義、實用主義觀念。“發展型”爲主導的職業教育,秉持以生爲本的發展觀,把滿足學生個人發展和學習需要放在重要位置,既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又培養其創業能力;既培養學生的技能素質,又培養其綜合素質;既注重學生今天的就業能力,又注重其今後的就業能力。
  堅持職業教育公益性,完善職業教育基本制度和政策。加大職業教育投入,經費投入標準要明顯高於普通教育。全面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政策。推進《職業教育法》修訂,建立和完善職業學校辦學標準、編制標準和生均經費標準;學校教師資格標準和准入制度,在職教師培訓標準和制度;校企合作制度;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制度;職業學校管理基本制度;國家、省、市、縣職業教育管理制度。
  針對中職學生特點,開展實實在在的德育工作。加強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尤其是要加強學生基本道德良知教育。制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守則》,將中職學生的行爲規範常態化和制度化。以活動爲載體,在實踐中強化職業素養的認識和理念。
  堅持以人爲本的質量觀,切實提高中職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着眼於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切實改變普遍存在的學習時間要短、學習內容要簡單、儘快將學生送出去的“短、平、快”現象。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督導和辦學水平評估機制,正確處理學生技能培訓和文化基礎課學習、首次就業與職業生涯持續發展、階段性學歷教育與終身學習的關係,着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