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報告>

××縣勞務發展狀況的調查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8.41K)
××縣勞務發展狀況的調查報告

  一、勞務經濟發展現狀 我縣是“七山半水半分田,二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農業縣,勞動力資源富餘。現有勞力32萬人,佔總人口的45%。我縣勞務輸出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勞務經濟萌發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縣農村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人多地少,農村勞動力資源過剩,農民開始走出“山門”,外出探尋治窮致富門路。二是勞務經濟發展階段。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國家基本建設速度加快,大批的富餘勞力轉向城市務工,務工人員逐年遞增。三是勞務經濟較爲成熟階段。隨着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職能從宏觀加以正確引導,從微觀搞好服務,使全縣勞務輸出人員逐年增多,隊伍不斷壯大,勞務經濟份額逐年攀升,勞務經濟總量逐年增大,成爲農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近年來,全縣年輸出剩餘勞動力穩定在15萬人左右。200X年第一季度,全縣外出務工人員近17萬人。外出務工人員遍及全國各地,已形成龐大的就業羣體。200X年,外出務工人員寄、帶回資金8.3億元,佔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8%,極大地改善了全縣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爲促進全縣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產業結構調整、改變就業觀念等都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勞務經濟呈穩定、有序發展態勢。 ⒈人員構成及務工地點分佈狀況 據初步普查結果表明,截止今年2月底,全縣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爲168475人,其中:男性115345人,佔68.5%,女性53130人,佔31.5%。主要務工地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沿海發達地區和京津唐經濟圈,分佈在本省和其它省區僅佔25%左右。 從行業分佈看,建築裝修行業佔38%,進企業務工佔32%,商業貿易、餐飲服務及其它行業分別各佔10%。其中,在民營、私企的佔75%,外資企業的佔20%,在國有、集體企業或出國務工者總數佔5%。職業主要以簡單和重複勞動爲主,大部分是從事一線的普通工和輔助工。從年齡結構上看,35歲以下的佔79.09%,36歲—45歲的佔19.73%,46歲以上的佔1.18%。從文化層次上看,國小及以下文化程度佔11.25%,國中佔52.6%,高中(含中專)佔25.4%,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佔10.75%。 ⒉外出的組織形式 從全縣情況看,外出的組織形式正在從無序到有序、從自發外出逐步發展到有組織、有計劃、成建制的輸出。據統計,縣、鄉、村有組織、成建制的輸出人員佔外出人員的37.4%(已登記有組織組建的公司、隊共142個,其中100人以上的公司、隊34個);由“領軍人物”帶出的佔29.1%;由用人企業(單位)到各鄉鎮招聘外出的佔5%;由親友介紹,以親情爲聯繫,互相結伴外出的佔17%;通過務工地勞務市場介紹的佔6.5%;自由謀職的佔5%。 ⒊外出務工收入 全縣外出務工人員由於受文化層次、年齡結構、工種熟練程度、地區差異等因素限制,其收入差距較大,年收入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其中:年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佔11.05%;年收入在6000元至1萬元的佔63.95%;在1萬元以上的佔23.02%;年收入在10萬以上或僅只能保住來往車旅費的佔1.98%。 ⒋農民外出務工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佔的比重 據農經年報統計,200X年,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爲21.71億元,外出務工人員寄帶回家收入爲8.3億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8.2%。全縣15.7萬農戶中,有3萬多戶翻建新房,其中蓋樓房的達2萬餘戶。
  二、發展勞務經濟的主要做法 ⒈加強領導,搞好勞務輸出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縣委、縣政府成立了商城縣維護外出務工人員合法權益領導小組,負責協調、組織維護全縣外出務工人員合法權益工作。二是縣委、縣政府先後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外出務工人員管理服務工作的暫行規定》、《關於落實外出務工人員組建工會、發展會員、加強維權的通知》等,對維護外出務工人員合法權益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三是建立縣、鄉、村三級維權網絡,爲農民務工提供服務組織保障。目前,全縣各鄉鎮都成立有“維護外出務工人員合法權益領導小組”,有296個行政村(佔總數的80%)成立了“外出務工人員工會聯合會”。四是在進城務工人員較爲集中的濟南、合肥、蘇州、杭州等城市建立了4個農民工維權服務中心、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開展及時便捷服務;在外出人員最爲集中的蘇州市,設立了法律援助中心,依法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五是不斷加強縱、橫向勞務合作,與上海、深圳、東莞、鄭州、新疆等地的勞務中心機構保持密切聯繫。全縣各鄉鎮都成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站),做到了有機構、有編制、有人員、有經費,爲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提供便捷的服務。初步形成了縣委重視、政府支持、部門協作、網絡健全的農民進城務工服務機制,爲促進勞務產業的發展做了有效的嘗試。 ⒉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樹立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理念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做好勞務輸出工作作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來抓,將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作爲衡量當地經濟發展、當地政府政績的目標任務之一來考覈,確立了“加強培訓,提高素質,搞好服務,抓好維權,健全網絡,不斷提高勞務輸出的質量和效益,努力把商城建成高水平的勞務輸出基地”的勞務經濟理念,樹立勞務輸出“出得去,穩得住,能掙錢,形象好,講誠信”的品牌意識,促進勞務經濟健康發展。特別是在農民工外出務工合法權益保護方面,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做了大量積極有益的工作,如200X年,我縣在江蘇宜興務工人員中,有159人患上了矽肺病,導致6人先後死亡。事件發生後,縣委、縣政府立即召開會議,聽取彙報,研究矽肺病事件處理的方案和解決辦法。然後,通過法律途徑,責成對方賠償440萬元,爲農民工討回了公道。 ⒊齊抓共管,切實抓好勞務輸出服務工作 爲方便農民外出務工,縣委、縣政府明確要求各鄉鎮、各部門清理、廢除限制外出務工的不合理規定,紮實、真誠的爲勞務輸出服好務。縣公安局及時爲務工人員辦理身份證和戶口遷移手續,提供各種證卡。年春節期間辦理臨時身份證3000餘份、邊境通行證1000餘份。交通運輸部門爲外出人員開設綠色通道。工商、城建、稅務部門積極爲成建制到外地地務工、經商的人員提供相關證件、證明等。經貿、技術監督部門及時發放特種行業從業人員操作證。計生部門與輸入地計生部門配合,共同搞好外出人員計劃生育的合同化管理。司法部門爲外出務工人員提供無償法律援助。工會、婦聯等羣團組織,積極爲外出人員務工、創業搞好服務。縣公、檢、法、司等部門聯合維權,及時處理較有影響力的外出婦女務工人員維權案件3起。縣勞保局在每年春節期間、農忙之後,組織專人將最新用工信息發送到鄉、村、車站。農業部門及各鄉政府按照國家現行政策,及時研究耕地流轉問題,防止因農民外出打工而出現耕地撂荒。縣新聞單位及時刊播勞務信息、宣傳好的經驗,營造務工緻事光榮的良氛圍。去年,共外出錄製商城在外創業人員突出業績專題片12部。縣政府對外出務工人員子女就學、農業稅徵收以及下崗失業人員人事檔案關係管理、養老保障等都作了具體安排,使廣大進城務工人員走的放心、創業安心、回鄉安心。 ⒋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素質 爲了實現勞務輸出向技能型、智力型轉變,確保農民務工人員出得去、穩得住、能拿錢、形象好,在組織勞務輸出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制定勞務輸出培訓規劃,積極實施勞務技能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務工人員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質。200X年縣農開扶貧辦,開展了貧困農民技能培訓,參訓人員免交學雜費,學制設一年長訓班、3--6個月短訓班,專業設置七大類型,首批選送150餘人,現已畢業就業,實現了“一次培訓,終身受益,一人培訓,全家脫貧”的效果。今年又選300餘人參加技能中長期培訓。縣勞保局適時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技術培訓,培訓縫紉工、電工、焊工等共4000多人次;縣建設局舉辦青工技能培訓班17期,受訓農民工3000餘人次;縣、鄉工會(工委)共舉辦培訓班26期,培訓3400多人,向外出務工人員免費發放《農民工維權百問》1000本;縣、鄉婦聯舉辦法律培訓班23期,培訓1170人。各鄉鎮先後舉辦各種職業技能以及勞動保護、職業道德、法律知識、勞動合同、就業指導等培訓,通過培訓教育,提高了農民工的勞動技能和自身素質,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 ⒌典型引路,加強引導,促進全縣經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隨着外出務工隊伍的不斷壯大和社會發展對務工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縣總工會提出並推行了“農民工合法權益雙向維護機制”(簡稱“雙向維權”,就是輸出地黨政工組織與輸入地黨政工組織互相聯動,攜手維權),受到了上級工會的肯定和推廣。如去年12月中旬,縣工會駐合肥市農民工維權服務中心,在合肥市總工會的幫助下,在短短二天的時間內就爲我縣四個鄉127名務工人員討回了拖欠工資款398600元。縣委、縣政府制訂優惠政策,動員和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帶動家鄉經濟發展。一些農民外出務工學到了技術,擴大了視野,回鄉創業,帶富了一方百姓。如:李集鄉農民劉懷同在武漢三鎮多年艱苦創業,成爲富甲一方的代表人物,200X年投資1000多萬元,參與縣城老城區改造;達權店鄉在蘇州務工人員楚德生在蘇州學會了水暖製品生產技術,去年6月回本鄉投資60萬元創辦“升輝水暖製品廠”,招收近百名下崗職工和農民工進廠務工。去年,全縣務工回鄉人員投資辦企業的有396個,年收入近7000萬元,不僅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還解決了11000多農村富餘勞動力及下崗職工就業,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實現了從“掙錢填肚子”到“賺錢蓋房子”,再到“籌資辦廠子”的轉變,初步探索出一條“組織輸出——維權成才——積累創業——共奔小康”的成功之路。
  三、勞務輸出帶來的幾點啓示 我縣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勞務輸出大縣,每年外出務工人員平均達15萬餘人。近年來,開放的政策、市場的拉動、政府的組織,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我縣勞務輸出規模與日俱增,成爲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實踐中,我們得到以下幾點啓示: 一是農村勞力輸出走的是自謀職業、自主創業、自力脫貧致富的路子。農村大量勞動力投入市場競爭,找到了新的發展空間和希望。他們在幹中學、學中幹,成爲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 二是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集聚,促進了工業化、城市化水平的不斷髮展。以我縣爲例,全縣至少有6萬農村人口通過改變戶籍或在城鎮經商、辦廠等,由農村到城鎮落戶,成爲城鎮居民。作爲現代城市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對農村小城鎮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三是農村勞務輸出過程加速了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200X年,商城縣出現近萬戶“耕地代管戶”,代管農田面積近10萬畝。外出務工人員將閒置耕地經營權全託或租賃給種田能手,作物收成部分或全部充抵託管費,或種田能手向外出務工人員交少量的耕地租賃費,各種稅費由外出務工經商戶承擔,此舉不僅發揮了閒置耕地的使用效益,也促進了產業化經營。 四是農村勞務輸出過程是農民素質不斷提高的過程。農村勞務輸出實際上也是勞動力綜合素質的競爭。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通過輸出掌握了新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了新的意識和觀念,進而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素質的提高。
  四、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
  1、存在的主要問題 ⑴進城務工人員合法權益被侵害時有發生。主要是: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沒有交納醫療、工傷、失業、養老等社會保險;勞動安全措施不健全;工資不能及時、足額兌現;任意延長勞動時間(有些是採取計件工資制,工人被迫“主動”增加勞動時間);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權利未能完全落實等等。 ⑵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沒跟上,一部分務工人員法律意識、政策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差。 ⑶地方保護性歧視仍然存在。輸入地的戶籍管理仍然是“關卡”,外出務工人員子女就學難問題尚未得到真正解決,外地兒童入學交高費等。 ⑷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農民進城務工人員未納入社會保障範圍。國家執行“兩個確保”政策不涵蓋進城務工人員,多數企業未爲農民工交納養老保險費用,用人單位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不願交納“三金”。
  2、幾點建議 ⑴營造保護農民進城務工合法權益的良好環境 完善農民進城務工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法律和政策,轉變農民工思想觀念,給農民進城務工以真正的國民待遇。 ⑵建立健全完備的農民進城務工權益保護政策體系 廢除或修改妨礙農民進城務工權益的有關政策性規定,特別是一些限制農民工進城就業的歧視性文件。建立完善的農民進城務工權益保護政策體系。 ⑶構建依法維護農民進城務工權益保護的法律平臺 建議在《憲法》指導下,制定《農民進城務工合法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勞動關係雙方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勞務輸出與輸入地對進城務工農民權益保護的權利與責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