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報告>

關於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1.19W)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迫切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途徑。我市職業教育的發展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的輝煌和前幾年的低谷後,又迎來了一個發展的好機遇。能否把握這個機遇,把我市職業教育做強、做優,做出株洲教育品牌,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事業,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必須認真研究的問題。爲此,20XX年3月中上旬,我們組織部分教育界委員和教育界專家,對全市職業教育重點特別是城區職業教育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考察了4所高職學院和城區7所中職學校(其中技工學校3所,民辦職校2所)和個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召開了4次部分職業院校領導、教師代表和1次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專題座談會,向全市34所職業院校發放了調查表,就辦學思想、辦學條件、辦學質量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等內容,進行了較爲全面的調查。調查後,委員和專家們進行了深入的座談分析。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關於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我市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我市職業教育起步早,歷史長。早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十分重視職業學校的建設和發展。職業教育一度成爲我市教育事業的一大亮點。近幾年,我市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爲振興株洲經濟的戰略措施,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體系不斷完善,服務經濟社會能力不斷增強,優勢比較明顯,爲改革和發展職業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職業教育層次多,類型豐富,辦學形式多樣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五”期間,經過幾次資源整合,初步形成了高職與中職協調發展、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的職業教育發展新格局。一是完善了層次結構。全市現有各級各類職業院校42所,其中高職學院4所,中職學校38所。特別是本世紀初高職院校的發展填補了我市培養高級技能型實用人才的空白。目前我市高職院校數量僅次於長沙,排名全省第二。二是形成了多元辦學格局。從區域來看,目前高等職業院校集中分佈在市區,中等職業學校市區和縣(市)各19所。從辦學主體來看,教育行政部門主辦中等職業學校7所,勞動部門主辦1所,其他行業主辦5所,另25所爲社會力量舉辦,社會力量舉辦中等職業學校雖然規模小但學校數量佔中職學校總數的65.8%。(見表一)三是辦學形式多樣化。爲滿足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各職業院校在舉辦學歷教育的同時,面向下崗職工和城市再就業人員,面向“三農”,服務於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積極開展了函授教育、網絡教育和職業培訓等多種形式的非學歷教育。目前全市設在職業院校內的國家和省級高級技能型人才培訓基地就有10家,國家農民工培訓示範基地1個。近兩年培訓企業職工、農村剩餘勞動力達10萬人次。與此同時,各職業教育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培養。如湖南鐵道職院、湖南鐵路科技職院、市職院、市技術學院等分別與時代集團、株洲汽齒有限公司、三一重工等企業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湖南化工職院、湖南鐵路科技職院等院校還積極與國外如日本、印度NIIT等企業合作。市中職學校積極探索“工學結合”辦學模式,學生在學校學習文化和專業基礎課、在企業一線學習操作技能,學習期間學生還可獲得企業報酬,免費入學,減輕了貧困學生家庭學習負擔,目前該模式被教育部列爲全國100個“工學結合”試點單位之一。

(二)職業教育發展有規模,有特色,有品牌

一是職業教育事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連年攀升。20XX年高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11907人,較上世紀末增加8500人;在校生達2.8萬人,增加2.1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27067人,增加1.1萬人,在校生5.1萬人,增加0.4萬人。在校生規模在3000人以上的學校有5所。高等職業學院由“九五”期間的1所發展到4所,在校生8000人以上的高職學院2所。

二是形成了一批品牌學校、品牌專業。我市職業教育是伴隨着株洲工業新城發展壯大起來了。多年的辦學歷史已形成了自己的的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有着“職業教育排頭兵”之稱的湖南鐵道職院、“鐵路‘黃埔軍校’”美譽的湖南鐵路科技職院和“現代技工的搖籃”的株洲技術學院被媒體譽爲“株洲職業教育的三雜奇葩”。20XX年,湖南鐵道職院又以雄厚的實力評爲“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全國首批28所立項建設院校之一(湖南省僅2所)。湖南化工職院的化工類專業、湖南省工業高級技工學校的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焊接專業、湖南省商業技術學院的烹飪專業等成爲湖南省特色專業,培養的畢業生供不應求。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示範性高職院校”1所,國家級重點中專5所,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5所,農村示範性職業技術學校5所,圍繞支柱產業建設成了一批涵蓋機械、機電、化工、信息技術、商貿等領域的骨幹特色專業。

(三)職業教育直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大

株洲由7000人的小鎮崛起成78萬人的現代化工業城市,職業教育揮寫了濃重的一筆,全市各級各類企業活躍的一批骨幹大部分來自我市職業院校。近幾年,各職業院校堅持“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的辦學思想,致力於深化改革,克服困難改善辦學條件,創新辦學模式,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努力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近三年,每年都有一萬多名職業院校畢業生走向社會,進入生產、管理一線。據統計,目前各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5%以上,對口就業率達到83%。(見表二)一些緊缺技能型人才如飯店服務類、化工類、機加工類專業供不應求,學生在畢業期間就可拿到800—1000元實習工資。特別是目前我市職業院校的學生96%來自農村,職業教育在培養培訓新農民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不少畢業生回鄉後自主創業,成爲了當地的專業戶、科技示範戶和民營經濟的帶頭人,有的成爲了村幹部,優化了基層幹部隊伍的結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還有部分畢業生到沿海地區就業,不僅促進了剩餘勞動力轉移,有的幾年後帶回了新工藝、新技術,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職業教育正成爲我市“不冒煙的工廠”,在新型工業化進程、構建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關於我市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三、當前制約我市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問題

我市職業教育發展有優勢,有特色,有潛力,但發展水平不平衡,發展條件受到限制,特別是與飛速發展的經濟建設形勢還有一定差距。這些問題不解決不僅影響到職業教育優勢的進一步發揮,而且影響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並對今後形成人才智力優勢和經濟建設的跨越發展造成潛在危機。

(一)資源分散影響發展職業教育合力的形成

目前職業教育行業、企業和部門共同辦學的多元格局雖然有利於發揮社會各界發展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但由於缺乏統一協調機制,存在多頭管理、條塊分割、職能交叉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育效益的發揮。一是職業教育培訓經費分屬勞動、農業、扶貧辦等部門,資源利用效率比較低。二是職業院校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各自爲政,專業設置重複,招生惡性競爭,建設重複浪費,沒形成職業教育發展合力。三是缺乏政府、學校、行業、企業聯動機制,校企信息缺乏有效溝通機制,校企合作推動難度較大。四是民辦職業教育數量多,質量差,亟需調整。

(二)經費投入不足制約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由於經費來源渠道單一,辦學經費捉襟見肘,大部分學校設備陳舊落後,難以滿足現代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一是政府投入嚴重不足。目前政府投入的主要是學校教職工人頭經費,學校主要依靠收取學雜費維持運轉。據統計,近三年我市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的學雜費收入分別佔到總收入的72%和59%(見表三、四),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校可持續發展,同時加重了學生家庭負擔,部分貧困學生無法接受職業教育。大部分學校爲了加強基礎能力建設,負債運行。目前全市職業院校負債總額2.7億元(不含湖南鐵路科技職院、湖南化工職院和市技師學院搬遷費用),其中中職學校負債4910萬元,高職院校負債2.2億元。二是經費政策落實不到位。《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規定“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2.5%用於職業教育培訓”和“城市教育費附加的30%用於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沒有落實。三是人頭經費和生均經費沒有很好落實。目前財政投入學校的人頭經費也沒按編制撥足,學校利用缺編指標外聘的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工資無法解決,直接影響到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四是獲取經費渠道單一,學校貸款困難,造血功能不強。

(三)技工隊伍薄弱,勞動准入制執行不嚴

目前,我市無論從各類各級人才擁有數量,還是勞動者受教育的整體水平都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據勞動部門提供的數字,目前全市共有中級以上技工98997人,佔工人總人數的37.42%,還不到工人總數的一半。在高級技能人員中,高級工18390人,佔工人總人數的6.95%;技師1850人,佔工人總人數的0.69%;高級技師157人,佔工人總人數的0.06%。技工人才嚴重匱乏。另一方面,由於就業准入制度執行存在差距,先培訓後上崗,轉崗必須經過培訓再上崗的制度尚未真正落實,一些企業大量使用廉價勞動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職業院校畢業生當地就業,影響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三、加快我市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當前,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作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我市要搶抓機遇,進一步發揮職業教育優勢,做強做優,鑄造職業教育名牌,爲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人才資源。

(一)樹立大教育觀,促進職業教育大發展

職業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教育的“兩翼”,只有兩翼齊飛,教育才能真正發展。目前我市正面臨中部崛起和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的大好機遇,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四大戰略”,提出到20XX年要把株洲建成100平方公里、1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目標。現代化大工業城市的建設,離不開大量人力資源的支撐,離不開職業教育的大發展。打造特大城市,提高經濟綜合競爭實力,必須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步伐。各級政府部門必須樹立大教育觀,徹底摒棄重普教輕職教的觀念,對職業教育要特別的關心和特別的支持。一是要確保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招生規模大體相當”,切實推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二是加大對貧困學生的資助,並適當降低中職生的學費標準。目前就讀職業院校的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和城市中下層下階層,大部分學生家庭比較貧困。降低學費標準,保證與普高學生學費標準大體相當,可以保證更多學子的有機會進入職業學校學技能、學技術。

(二)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統籌職業教育資源

職業教育提供的教育服務是一種“準公共產品”。這種屬性決定了職業教育必須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調節。市場調節保證職業教育的效率,政府調控確保證職業教育的公平。做強做優株洲職業教育,打造職業教育品牌,政府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

1、統籌職業教育管理,完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職業教育是一項牽涉到多部門、各行業乃至全社會的系統工程,要實現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避免條塊分割、各自爲政,必須建立由政府牽頭,教育、發改、財政、人事、勞動、農業、扶貧等部門組成的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或職業教育協會,定期研究和解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統籌協調職業教育工作。

2、統籌職教經費管理,夯實職業教育發展基礎。目前,一方面職業教育投入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可用於職業教育發展的經費分散。要集中有限的經費用在職業教育發展的刀刃上。一是統籌管理各部門職業教育與培訓經費,如由職業教育領導小組統籌扶貧資金、“陽光工程”專項資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專項經費、農村科學技術開發和技術推廣經費以及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用於下崗職工再就業與轉崗等培訓經費。建議將這類培訓任務交職業院校完成,其費用由相應部門撥給院校,確保職業培訓的資金用於職業教育發展。二是統籌管理職業專項經費。建議政府從20XX起每年預算內安排900萬專項經費,分別用於實習基地、重點專業和師資培訓。三統籌落實政策經費。落實好人頭經費和生均經費。落實好《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關於“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區不低於20%已經普及義務教育的地區不低於30%”,任何部門不得擠佔;落實好和“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從業人員技術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的規定,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用於職業教育培訓。四是率先制定出臺我市承擔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任務企業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調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五是保證職業教育發展配套經費。“十一五”期間,國家和省將實施職業教育重點項目建設計劃。國家啓動1000所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100所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和1000所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工程。湖南省也將投入2.5億資金建設30所省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10所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40個縣級職教中心和20個省級重點實習基地。我市要圍繞支柱產業,重點扶持一批辦學理念先進、產學結合緊密、特色鮮明、就業率高的職業院校和專業,並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支持,建設一批示範性職業院校、重點專業和資源共享的一流實訓基地,提高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和質量,打造株洲職業教育名牌。此外,市財政還應按照各校應有教師編制,將人頭經費足額撥付到校,支持職業院校聘請“雙師型”教師。  

3、統籌專業建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專業是職業教育的靈魂。名牌學校需要名牌專業支持。名牌學校和名牌專業是職業教育兩張重要名片。政府要加強管理,調控職業院校專業建設。一是實行專業准入制,對學校專業設置嚴格審批,把好專業入口關。二是定期對專業建設進行督導評估,對專業條件差,招生人數少,就業率低的專業進行限期整頓或者停止招生資格,把好專業發展關。三是對骨幹專業進行資金扶持,支持專業實訓基地和師資隊伍建設,做強做大一批市級乃至省級和國家級精品專業,把好重點專業建設關。

4、統籌需求信息,搭建校企合作橋樑

調研發現,無論職業院校還是企業,普遍反映缺乏校企雙方供求信息的有效溝通渠道和機制。一方面職業院校和企業要改變現狀,不能等靠要,應主動上門溝通聯繫。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門要做“媒人”,通過成立校企聯誼會、建立校企供求信息網等形式,定期組織活動,發佈供求信息,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5、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督導評估機制,促進職業教育健康發展。一是建議把職業教育發展目標列入各級政府的責任目標,作爲考覈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政績的一項重要內容,把督政與督學結合起來,推動《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的決定》在各地的貫徹落實。二是實行職業院校辦學水平評估制度。建立以就業爲核心的職業教育評價體系,將學生思想和職業道德素質、職業技能、就業率、就業質量、可持續就業能力、心理和身體素質作爲評價學校的核心指標,以是否能有效滿足學生就業需求來評價學校辦學定位、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教師隊伍、辦學條件、教學方法和學校管理制度。客觀公正地定期公佈評價結果,公開學校指導思想、就業率、就業質量、課程設置、師資水平、辦學條件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情況,弓導社會合理選擇就讀學校。三是全面評估民辦職業教育。民辦職業教育是國中畢業生高峯期的產物,爲滿足應屆國中畢業生求學的要求發揮了作用,但大多數民辦職校沒有校園,缺乏師資,教育質量難以保證,發展前途徑堪憂。因此,調整民辦職業教育勢在必行。一方面應嚴格控制民辦職業教育申辦資格,鼓勵和支持辦學思想端正、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好的學校發展,另一方面對現有民辦職業進行一次全面評估,凡不具備發展條件要停辦,或與公辦職業院校合併,以確保職業教育辦學質量。

(三)深化勞動人事制度改革,營造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

努力促使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協調並進。一是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教師人事改革制度。在確定和支持1—3家職業院校和企業作爲市級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完善職業教育教師繼續教育制度的同時,加快制定和完善職業教育兼職教師聘用政策,建立綠色通道,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社會聘用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打造職業教育好職業教育的“航空母艦”。二是改變勞動用工、人才選拔中片面追求學歷面輕視技能的做法,嚴格實行就業准入制和職業資格證書制,有關部門加大監察力度,建議人大、政協對此加強監督檢查。三是要形成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激勵機制。提高一線技術工人的工資福利待遇,是扭轉追求高學歷、鄙夷職業技術的社會觀念、價值取向的根本性措施。勞動保障部門要提高新聘中職、高職生的月薪指導價位,吸引更多的職業院校畢業生服務本地企業。建立獎勵制度,對突出成績的優秀工人、高技能人才給以獎勵。在勞動工資、獎勵等制度政策上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四是加大宣傳國義,大力宣傳技術工人在經濟建設中的突出貢獻,大力宣傳職業教育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後愛崗敬業、傾情奉獻和不斷進取的人和事,形成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和職教人才成長的社會輿論。

(四)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增強職業院校活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走改革發展之路,創新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和機制,是職業教育獲得發展和新生的根本出路。改革辦學機制,促進多元辦學,也是職業教育拓寬融資渠道、改善辦學條件、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一是創新辦學體制,促進職業教育多元化。要選擇試點單位,積極推進公辦職業學校的辦學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鼓勵公辦職業學校引進民辦運行機制,探索與企事業單位、其他教育機構、社會團體及個人合作,形成多元的辦學格局。允許職業院校在校內在或職業院校在社會企業內合辦合作創辦工廠、車間,完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職業院校獨立或與社會企業聯合創辦的工車、車間享受徵地、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二是創新辦學模式,走集團化、地方化之路,打造株洲職業教育“聯合艦隊”。隨着高中階段教育生源高峯期過去,職業院校在適度控制規模、做強做精的同時,可以通過聯合辦學、組建集團等形式,互補資源,擴大辦學規模,避免重複建設,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一方面,可以通過政府支持、學校自願等方式,打破部門、行業、地域界限,採取高職與中職、公辦與民辦、市區與縣市、學校與企業等多種聯合辦學形式,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招生、就業、師資、實訓基地等資源共享,另一方面以辦學特色鮮明的示範性學校爲龍頭,以專業爲紐帶,組建學校、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集團。

三是推進校企合作,豐富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是職業教育的“兩條腿”。職業院校要改變“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辦學局面,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職前和職後教育相結合,打破原來單一的學歷教育模式。要以經濟社會需求爲準則,開展形式多樣、長短結合的職業教育,不拘一格培養人才。要實行開放式辦學,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和“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穩步推進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等開放式培養人才的新模式。職業教育只有深化內部體制改革,創新機制,才能謀求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