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商洛10個最有名的名菜

排行榜 閱讀(1.5W)

10、罐罐蒸饃

商洛10個最有名的名菜

麪粉和後經反覆揉搓,回餳做饃。皮薄層多,硬而有韌,涼食酥而不粘,後味香甜,耐於久貯。

9、黑龍口豆腐乾

豆腐乾依然成爲現在人的一種休閒小食品,它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營養豐富!據史料記載,豆腐乾爲數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的黑龍口,那裏曾是大批商家雲集的集鎮。黑龍口豆腐早以優良質量著稱,誠信經營。

黑龍口豆腐乾的主要特點

一、營養成分 豆腐乾營養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還含有鈣、磷、鐵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豆腐乾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食鹽、茴香、花椒、大料、等調料,既香又鮮,久吃不厭,被譽爲“素火腿”。另外,其色澤微黃亮麗,質地細膩,鹹淡適中,油香鮮美,口味獨特,營養豐富,老少皆宜,是理想的綠色保健食品,被古人譽爲“玉脂”、“軟黃金”、“瓊漿”等美稱。上世紀九十年代,江總書記來到黑龍口品嚐當地所產豆腐乾後對之讚賞有佳。

二、生產製作 以位於秦嶺山脈南麓、氣候溫和溼潤的商洛黑龍口鎮當地出產的、以其生長期長、營養成份優質豐富的高山大豆爲原料;以秦嶺山脈南麓的丹江源頭、秦嶺山泉水爲生產用水,以其石磨磨漿、煮漿,傳統陳漿水煮點滷、燒煮;經反覆多次滷製、晾曬、烘乾、抽真空封袋、高溫高壓滅菌,以傳統工藝結合現代技術,經過十八道工序全手工精工製作而成,最後經過先進的檢化驗設備和嚴格的出廠檢測後,入庫和出廠。

三、五大特色 一是做豆腐的水質優,黑龍口地處秦嶺山脈南麓丹江源頭,秦嶺腳下,獨特的地理條件造就了天然的水源,山泉、小溪從巖縫中滲出,既無污染又無雜質; 二是黑龍口豆腐製作原料黃豆好,當地人都用自己種的黃豆來加工,本地高山黃豆的生長週期長,營養價值高; 三是用漿水點豆腐,而不是用石膏等; 四是製作的工藝講究,點豆腐全憑一技功夫,漿水溫度掌握得恰到好處,同時用眼力來判斷漿水轉換豆腐腦的過程; 五是將初步做好的豆腐塊放置陰涼處晾曬七、八天後,再用特製的滷水滷製一次,然後再晾乾,如此反覆滷、晾三到四次,豆腐乾方可加工完成。加工程序缺一不可,所加工的豆腐乾顏色金黃,柔軟有筋,回味無窮,既是祕訣,更具特色。

四、飲食特色 豆腐乾可以直接食用,如果沾上美味的辣椒醬,那就更是美味無窮了,除此之外,還可以將豆腐乾切成片,加入調料,那麼一份香噴噴的涼菜就這樣誕生了,口感鮮美,柔軟有筋,回味無窮。當然,也可以將它作爲炒菜的一種原料。 其五、與現代豆腐乾製作工藝對比 利用了傳統的加工工藝――鍋燒。特別是點制,用的是漿水,不是一種化學成分,是無公害的,所以吃起來是細膩勁道,耐嚼,口感好。 由於黑龍口豆腐乾歷史悠久,在2014年2月22日,黑龍口豆腐乾製作工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由此可見,黑龍口豆腐乾不僅金玉其外,更是金玉其中。所以如果有機會,大家一定要好好嚐嚐這道傳統的綠色食品。

8、九泉豆腐

九泉豆腐是陝西省商洛市洛南縣三要鎮九泉村的特產。洛南九泉豆腐營養豐富,富含脂肪、蛋白和糖,除了白嫩香鮮,還兼入口甘甜,軟滑耐品,後味無窮。輔以佐料,涼拌熱炒,油炸醬燜,均鮮嫩可口,香荃味美。

九泉村是三要鎮(舊時稱三要司)南邊的一個行政村,舊時九泉南稱解坪,北叫南灣。因九眼山泉而得名。據史料記載,1934年紅二十五軍軍長程子華率部長征途經三要司時,遭遇1陝軍第四十二師二四八團第三營堵截。紅軍第二二五團三營八連在營長李學先和連長肖邦與的帶領下,在村後的寨子樑上與敵進行激戰,據說戰鬥一直進行到晚上,最後終於將敵打敗,殲敵160餘人,俘敵100餘人。據傳此役犧牲了九名紅軍戰士。

人們傳說這九眼清泉受了九位紅軍戰士的英靈感化。所以九泉的水做出的豆腐格外鮮嫩,且綿細味香。

九泉豆腐營養豐富,富含脂肪、蛋白和糖,除了白嫩香鮮,還兼入口甘甜,軟滑耐品,後味無窮。輔以佐料,涼拌熱炒,油炸醬燜,均鮮嫩可口,香荃味美,可以做出各具特色的應時菜餚;沒有點石膏的豆漿,鮮嫩甘甜,喝起來極爲可口;沒有壓水的豆腐腦,烘軟柔油,吃起來綿順入味。用砂鍋燉制的豆腐,愈熬愈嫩,越鮮越香,令人飽不休口。來洛南的外地遊客,走時總不忘要帶些三要九泉豆腐。尤其到了逢年過節時得專門提前幾天預訂。

九泉豆腐,遠近聞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好”:(1)黃豆好。三要氣候溫和溼潤,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土壤中含氮、磷、鉀、鈣、鎂、硼、酸、錳等成分,故所產大豆顆大粒圓,含有20%脂肪和40%的蛋白。這種蛋白多爲氨基酸組成,比穀類作物多3倍,比薯類多16倍,比豬、牛、羊肉高一倍,比雞蛋高55%,易爲人體所吸收,具有較高營養價值。(2)水質好。九泉境內泉水清澈甘甜,爲豆腐加工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適於製作豆腐之用。(3)工藝好。先用打漿機(七十年代多用石磨子)把豆黃子(先用石磨子把黃豆磨碎,再用井水浸泡4~5小時,最後撈出)磨成漿汁,然後用豆腐包過濾,再倒入滾燙的開水中,煞出豆沫煮熟,揭1~2張豆腐皮,再用2~2.5兩(視黃豆多少而定)石膏水(以前用漿水)點之,使質水離析,40多分鐘後舀出倒入豆腐包中,最後置於條框內壓去水分即可。

九泉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豆腐村,九泉豆腐也成了洛南豆腐的金字招牌。

7、北瓜攬飯

龍駒寨人把“南瓜”叫做“北瓜”,儘管名差南北,卻是一樣的東西,據說這是如今治糖尿病的最佳食療瓜類。當地人以它爲主料做出的“北瓜攬飯”,在龍駒寨流傳了數千年,有民謠爲證:“死不在趙徐二溝扛活,北瓜豇豆吃死,紅薯芋頭救活”(趙溝和徐溝是龍駒寨的兩條座北向南的小山溝,因光照充足,土壤紅粘盛產瓜果而聞名)。

北瓜攬飯的烹製方法是:取一北瓜洗淨剖開,掏出瓜瓤後切成寸許方塊。綠豆淘淨備用。鍋內放油加熱後放入蔥段、薑末、蒜粒煸炒,出香味後放入瓜塊一道翻炒,然後撒上鹽、五香粉等調味品,把淘淨的綠豆覆蓋其上,加入清水,以浸過綠豆瓜塊平面爲度。蓋上鍋蓋,文火慢蒸約半小時即成。“北瓜攬飯”中的瓜塊香甜糯柔,綠豆開花沙軟,色澤黃綠相間,易消化富營養,即可當飯吃,又可佐餐搭配餅饃、米飯、稀飯等,實爲老幼皆宜的特色佳餚。

6、山陽羊肉泡

山陽羊肉泡是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的特色小吃。山陽羊肉泡在煮饃過程中加入了羊油熬成的辣油,辣味與羊肉的鮮香渾然天成,形成了濃郁的百分百山陽味道。

可以說在外面的山陽人最想念的吃食除了自家的飯外大概就是羊肉泡了。每當回到山陽,他們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先到泡饃館子去美美上一碗羊肉泡,足見山陽羊肉泡的魅力。

羊肉泡就是羊肉泡,爲何還要加上山陽兩個字?外地的朋友可能不太理解,雖然同樣是用大老碗乘的,同樣的羊肉湯煮饃,但山陽的羊肉泡卻是別具風味。奧祕就在於山陽羊肉泡在煮饃過程中加入了羊油熬成的辣油,辣味與羊肉的鮮香渾然天成,形成了濃郁的百分百山陽味道。

一樣的高湯、羊肉、粉絲,但是由於有了辣椒與羊油的絕妙搭配,就顯得是那樣的與衆不同,那個沁人肺腑的香呀佐以芫荽、蒜苗,不僅能去掉羊肉的羶氣,紅汪汪一層點綴着點點青翠,視覺上也是一種享受,熱氣騰騰端上桌,不由讓人食指大動。

山陽泡饃的吃法和西安的大致相同,但是與西安的??饃論個賣不同,山陽泡饃的饃是一大張、稍薄,論份賣,一般人也就是一份饃就夠了。隨着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現在除了些特別講究的吃家還堅持自己掰饃以外,大部分人都是選用館子裏切好的饃,有丁丁和條條兩種,根據個人喜好選擇。

吃泡饃,山陽有不少專門的泡饃館子,什麼張家、郭家、趙家等等,名字很樸實,賣的是實惠和口碑。館子一般不大,顯得人氣很旺,裝修都很簡單甚至有些過於簡陋,在這裏你絕不會有進大飯店的那份拘束,人生貴適意,最重要的是吃得過癮。一進門,即使你是頭一回來,老闆也會熱情的跟你打招呼,來啦!裏頭坐只見屋裏熱氣繚繞、人聲鼎沸,好不熱鬧。不要嫌吵,吃羊肉泡還就得這樣的環境纔有氣氛。如果周遭安安靜靜的,給你來一碗泡饃,你吃起來也會覺得不夠味,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佐料。

羊肉泡四季皆宜,但是感覺冬夏兩季吃特別過癮。三九寒天中,一碗香濃鮮辣的羊肉泡足以讓你抵禦屋外的嚴寒;而在炎炎夏日,吃過之後彷彿身上的所有毛孔都順暢伏貼了。還有一種情況:酒喝多了,第二天早上來碗羊肉泡,保證讓你胃不難受頭不痛。

時代在進步,山陽羊肉泡也在與時俱進、不斷地開拓創新,現在已發展出了羊肉扯麪、羊肉方便麪 (本人堅決抵制方便麪,這些年吃得確實太多啦) 等。在這裏向大家推薦一種吃法,就是單燒一碗羊肉湯,然後再配上起面鍋盔(類似西安泡饃的單走、水盆羊肉),讓你盡情體會羊肉湯的香濃,而且管飽。

在山陽,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稚子,早上起來去吃碗泡饃已是很多人的生活習慣,羊肉泡已成爲了山陽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在這熱熱鬧鬧的泡饃館中,也折射出了山陽人安逸平和的生活狀態。

5、柞水攪團

柞水攪團是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的特色小吃。柞水攪團所用麪粉必須是粗糧,將包穀面均勻地攪拌於滾開的鍋中,邊撒麪粉邊攪拌,直到把面攪作一團,將做熟的攪團用勺子盛在碗裏,澆以熱湯酸菜,即可食用。

攪團,名不見經傳,真正的民間食品。以陝西而言,關中和陝南的貧苦農民,幾乎家家都吃,吃了不知幾百幾千年。先前沒聽說有誰稱讚過它,現在提起時,還會有人覺得寒磣,感到淒涼。公社化期間,在柞水縣,常聽人把攪團叫做“哄上坡”,意思是說,儘管填飽了肚皮,下地幹活時,剛爬上坡,就餓得腸腸肚肚咕咕叫,不頂用的東西。

然而攪團似也不可小看。既然老百姓吃了許多年,便屬有功之物。既吃之,即便在窮苦時,不得已,卻也不會沒有一定的發展與提高。尤其是不會沒有帶着濃厚鄉土氣息的民風民俗滲透其間。而且由於時代的變遷,人們生活水平與條件的改善,攪團也如其他許多特色食品一樣,可能變得身價百倍。攪團的製作方法,可以說很簡單。但也不易做得很地道。做攪團有許多講究,所用麪粉必須是粗糧,大多爲玉米麪、萬不能用小麥面,否則,就會做成漿糊,將包穀面均勻地攪拌於滾開的鍋中,邊撒麪粉邊攪拌,直到把面攪作一團,不沾鍋底爲適中,同時要謹防麪糰藏在其中,要攪得十分地均勻,無一點疙瘩方好。俗話說:攪團要好,七十二攪。這是形容,其實何止七十二攪?總要成百成千方好。攪團攪團,要害就在這一攪之上。均勻之後再倒入適量的開水,蓋上鍋蓋,用溫火慢慢悶 燒,讓面全部熟透,再行攪拌,令其柔韌,至此,攪團就算做成了成品大約可以形容爲較稠的糨糊。

攪團時也有若干不同的吃法。最普通的吃法是:將做熟的攪團用勺子盛在碗裏,澆以熱湯酸菜,即可食用。若要變換花樣,還可用一種特製的漏勺,將熱的攪團盛入,漏進涼開水盆中,成蝌蚪狀,這叫做魚魚,或者粉魚,或者1骨鬥,可澆熱湯吃,可涼調吃,也可炒了吃。還有一法,將攪團趁熱倒入盆碗之中,待涼透後,慢慢地倒出來,切成條塊,燴了酸菜漿水吃、炒了吃、涼調了吃,皆可。在貧窮的過去,人們只要稍有可能,總也常常變換方式來吃攪團。而如今攪團作爲商洛的特色餐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特別是燴攪團塊時,用了酸香撲鼻的漿水菜,而又加以上好的油潑辣子,再調點香菜末和蔥花,滴幾滴香油,這是很好吃的,至少應該歸類於粗糧細作。還有一點,商洛人吃攪團,大多要調辣子,調得碗裏紅如血,吃罷嘴角一片紅,耍的就是這個辣勁兒。

4、商南花生

商南花生是陝西省商洛市商南縣的特產。花生是商南縣主要經濟作物之一,也是商南縣重點發展的茶、畜、果、油、藥五大農業優勢產業之一。

花生是商南縣主要油料作物,主要分佈在“312”國道以及丹江沿岸的低山川道區。全縣種植總面積達到5.3萬畝,其中無公害花生基地2.2萬畝。花生在栽培技術過程中嚴格執行《陝西省無公害花生生產規程》和《陝西省無公害花生基地環境條件》的標準。品種主要有魯花、豫花等系列品種,既有春播大中果型榨油品種,也有夏播小果型炒食品種,產量穩定在9000噸左右,年產值2700萬元。花生仁價格在4~5元/公斤,10月上中旬即可上市;花生油的價格在10―12元/公斤,常年供應。

商南花生的優勢:一是花生適應性強,全身都是寶,隨着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花生消費量越來越大,莖葉、殼、餅等副產品是良好飼料,根瘤具有一定固氮作用,種植花生可培肥地力,羣衆種植積極性較高;二是商南縣氣候、土壤等農業資源較爲豐富,絕大部分都適宜花生生長,羣衆種植花生經驗豐富,加之境內交通、通訊日益發達,周邊大中城市對花生需求量大,花生銷路更加暢通;三是商南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健全,有一支懂花生生產技術,指導作用強的農業專業技術隊伍和技物服務網絡,有利於提高花生生產科技含量;四是商南縣花生加工企業初具規模,加工水平和加工規模不斷提高,做強做大花生產業打下了良好基礎。因此,發展花生生產具有潛在優勢和廣闊前景。

3、洛源豆腐乾

位於秦嶺南麓腹地的洛河源頭――洛源鎮,出產的馳名古今的土特產品――洛源豆腐乾。早在數百年前的明清時代就負有盛名,曾被清皇御爲御膳貢品,並隨當年商賈走各地。紅軍在洛南時,洛源人民曾用豆腐乾支援紅軍作戰。

洛源豆腐乾略呈茶褐色,一律一寸見方,雙筷薄厚,以青肯藤穿連,五十塊一串。食用時只需用刀切成薄片,點幾滴醬醋即可下箸就酒。其特點是:香爽油鹹,柔勁適口,若拌以蒜泥、芥末、蔥段、麻油等佐料,美味異常。

2、柞水臘肉

柞水臘肉是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的特產。柞水臘肉保持了色、香、味、形具佳的特點,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讚語。

臘肉,又叫燻肉,是柞水的地方特產,是人請客送禮的傳統佳品,柞水縣加工製作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7-15天后,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乾水,進行加工製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功柴草火慢慢燻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薰幹而成。或掛於燒柴火的竈頭頂上,或吊於燒柴草做飯或取曖柴火頂,是熏製臘肉的有利條件,即使城裏人,雖不殺豬宰羊,但每到冬臘月,也要在那市場上挑幾塊臘肉,品品臘味。如自家不燒柴火,便託下親友薰上幾塊。薰好的臘肉,表裏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發亮,色澤鮮豔,黃裏透紅,吃起平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不僅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而且具有開胃、去寒、消食等功能。

柞水臘肉從鮮肉加工、製作到存放,肉質不變,長期保持香味,還有久放不壞的特點。此肉因系柏枝熏製,故夏季蚊蠅不爬,經三伏而不變質,成爲別具一格的地方風味食品。

1、柞水洋芋餈粑

柞水洋芋餈粑是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的特產。柞水洋芋餈粑爽口、營養豐富,有食療保健作用,夏吃清涼消暑降火,冬吃暖身祛寒防燥,是老少皆宜的風味小吃。

洋芋,即馬鈴薯。民間又稱地蛋、土豆。餈粑,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洋芋餈粑,用馬鈴薯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萬青九間房,洋芋當主糧;要得生活來改善,洋芋捶得稀吧亂。”這首民謠是說的是陝西柞水的洋芋餈粑。過去柞水人都知道,這是取笑“萬青”“九間房”兩個地方的話,以前這兩地貧窮,百姓生活水平不高,平時以馬鈴薯爲主糧,想要改善生活也只能吃當地出產的馬鈴薯做成的“洋芋餈粑”。

萬青和九間房是柞水的兩個鄉,處在秦嶺腳下,是高寒山區,小麥產量低,玉米長不老,就只盛產洋芋。洋芋砸爛就是打餈粑,在那個極端貧窮的歲月裏,這就成爲當地人待客最好的飯食了。如今柞水的洋芋餈粑不僅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地方美食,它的製作技藝還是響噹噹的陝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洋芋餈粑,這種用馬鈴薯做成的美食,都市人不多見,但在陝南的柞水,到處可見、可恥洋芋餈粑;且不說街上賣的,你隨便走到柞水那個鄉村,只要提出吃洋芋餈粑,厚道的柞水人就會熱情地爲你打上一盆讓你吃個夠。但是,柞水的洋芋餈粑真正好吃的還是在九間房街;這裏纔是柞水餈粑的發源地。

柞水九間房街地處秦嶺山脊,將這裏出產的洋芋蒸熟,放在陰涼環境中,稍微涼一下,在石板上用木捶一壓開,就是纖絲粘連;來回揉一兩個來回就粘呼呼的。當掄起木捶三幾個來回捶打時,就象砸在凝脂上那般舒適愜意。這裏的洋芋做餈粑不僅好打、省力,還特別好吃。捶好的餈粑,鏟子上沾水堆在一起,雙手一託,柔若無骨,豐則有餘,一團白嫩的、有勁道的凝脂就裝進盆子裏啦!放在砧板上,用刀使勁一切,整坨、整塊的,柔而不散,很有勁道。放在調料鍋裏燙熱時,香氣直往鼻孔裏鑽,很是誘人,胃口不開也得開了。

九間房、萬青都是沙礫土壤,森林茂密,平均氣溫低,很適宜洋芋生長,這裏的洋芋蛋白含量高。洋芋做餈粑是物理作用下,單糖變成多糖,蛋白變成糊漿的過程。洋芋餈粑做得好不好,主要是取決於洋芋的蛋白含量;蛋白含量越高,洋芋餈粑越粘,而且省力好打。九間房街一帶正是典型秦嶺窪地氣候特點,洋芋的蛋白含量高、澱粉要輕些,雜質含量少,所以洋芋餈粑最好吃。

在人們崇尚食物健康的今天,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洋芋是抗癌食品。吃山野菜酸水泡出的洋芋餈粑,的確是很好的保健食品和風味了。只是,筆者還得提醒你,九間房街的洋芋餈粑不僅是地方獨特的民間原創食品,而且是柞水最好的洋芋餈粑,很值得去品嚐的。如今,柞水這座美麗的山城已經成爲了國家級衛生城市,是西安的後花園,她正以她獨有的魅力吸引着無數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度假。凡來柞水的人,都想嘗一嘗柞水餈粑,餈粑已經成爲柞水飲食文化的一朵奇葩,成爲了柞水的一個符號,更列入陝西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爲一張叫得響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