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分讀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7篇

教師文案 閱讀(1.76W)

一份教學反思是能看出一個教師的綜合能力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想在好了再下筆,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實踐思考的一種文字材料,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分讀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分讀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7篇

分讀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篇1

這節課我通過讓孩子們找一找、畫一畫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豐富了對角的認識。

通過和路校長討論後我發現有以下不足:

1、認識角只把角單獨畫出來說了,沒有把角放在封閉的圖形中,導致孩子們單獨的一個角會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放在封閉的圖形中,就不能很快地找出角了。

2、沒有讓同學們在封閉圖形中,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描角。讓同學們認識角之後,在這些封閉圖形中描一描、畫一畫。不但可以讓同學們快速的找到角。還可以很快的找到角的頂點和邊加深對角的認識。

3、角在生活中的運用非常廣泛,學生認識直角並不難,但是畫出一個標準的直角並不容易,還需要學生加強練習。

學過之後應該讓同學們知道長方形有四個直角,正方形有四個直角,並且會用手畫出是哪四個直角,知道三角形有一個直角和兩個銳角。

教學是教與學相長的過程。教學之路滿滿。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還需要不斷地向其他優秀教師學習積累經驗,找到屬於自己的教學方法,爲孩子們撐起一片藍天。

分讀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篇2

我上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的第二課時,直角的初步認識。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是1、通過看一看、找一找、畫一畫、折一折等活動,初步認識直角,學會用三角尺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2、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學會用三角尺的直角去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一節課上下來,總體感覺就是時間不夠,要讓學生真正掌握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進行練習和鞏固。接下來講講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1、導入新課部分,我通過讓學生觀察兩把三角尺的幾個角的大小,發現了什麼?

從而引出有兩個相同的角,這兩個角就是直角。揭示本課課題。但是學生總是很難發現這兩個相同的角,最後在我的引導下,將兩把尺子重疊進行比較,才勉強得出。後來我想想,這樣引出直角太過複雜,而且花費時間。其實找一個簡單的導入就可以了,開門見山。

2、讓學生找教室中的直角。然後提出一個猜想,所以的直角都一樣大嗎?

讓學生先猜想再驗證。讓學生相互比一比自己找到的直角。然後讓學生利用學具自己創造直角,再讓學生通過驗證自己的角是不是直角?其實就是要教學自己學會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我是在創造角的時候才教這部分內容,其實在驗證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時就可以教學怎麼去比一比。

總之,上課的應變能力和調控能力還需要加強。

分讀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篇3

從中學到國小,就必須轉換教學思考方式,必須努力化解數學的理性與學生感性之間的矛盾,其中,研究學生是非常關鍵的,“角的初步認識”內容雖然簡單,其實簡單的東西往往不簡單,學生的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足。怎樣在孩子的感性基礎上讓孩子學習到感受到數學的理性,是非常重要的。本章內容的教學,需要設置生活化的情景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情情景性和直觀性應該是本節課的有效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適當的選取現實素材,讓生活實例、生活經驗成爲學習的支撐。所以,儘可能讓學生動手去發現其中的道理。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開始,通過用不規則的紙片遮住三角形、四邊形的部分。只漏出三個角、四個角。讓同學們來猜,被遮住的兩個圖形是什麼圖形,從而引入本節課課題。

二、引導探究,建構新知

二年級學生思維正處於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逐步過渡的階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十分重要。在對角的認識過程中,先通過認識角---判斷角——畫角---製作活動角---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形成對角的認識。

在認識角的基本特徵時,我通過舉同學們都熟悉的三個例子,三角板,鐘錶,剪刀。從這三個物體表面的一個角來認識角的共同特徵,例子貼近生活,學生較爲熟悉。通過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一個角,形成對角的直觀認識,如:頂點是尖尖的,有兩條直角邊,之後抽象出角的幾何模型。同學們都能很快總結出角的特徵。熟悉角的特徵後,注意讓學生把數學知識和生活知識相結合,找一找班級都有那些角,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有前面的知識維基礎,再讓學生判斷角就較爲容易。通過判斷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角的概念的理解。另外,數學學習中,有時候還需要畫角,先提醒畫前的注意事項,演示標準畫角一般步驟,強調畫角內容後,在讓學生畫角。對學生畫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一一展示並糾正。評講後,再總結前面講過的內容。

接下來,通過利用吸管做不同角度的滑梯,來展示角有大有小,在動手中,發現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無關,與邊的長短無關,給同學們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題材來源於生活,激發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不至於感受到數學課的乏味。在瞭解角有大小的前提下,提出問題:怎麼判斷一個角的大小呢?拿出已經剪好的兩個不同顏色的手工角,讓同學們獨自嘗試比一比。在探索中發現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利用這一環節,引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就這樣,把本節課的重難點給突破了。

三、總結

根據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點,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系統總結與回顧。

四、拓展延伸

回顧整個備課到上課的過程,個人感到不足的地方是:說話不夠簡練,數學語言不夠精準。另外畫角活動中,對角的展示時間沒有合理的掌控,導致最後角的比較大小的活動中時間不足,較爲倉促。我以後將更加認真的學習課改精神,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像優秀的老師進行請教,不斷反思,在教學中探索,不斷學習及時反饋,打造有效而充滿活力的課堂。

分讀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篇4

“角的初步認識”是一個比較傳統的教學資料,因爲新的課程改革提倡的是讓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所以我在備課時,設計了讓學生自己動手發現知識的活動。全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入,在學生原有的對圖形的認識的基礎上,利用小棒擺圖形,當擺到三角形時問:再拿走一根後是什麼圖形?從而自然地引入所學的資料。第二部分是活動實踐並小結。第三部分是練習。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爲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據自己對角的感受制作角、結合課本和實踐小結角的特徵、畫角等幾個部分。那裏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識,自主學習,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也是整堂課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驗教師在課堂上的應變潛力和對所教學資料的熟悉程度。因爲教師很難預料到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會出現什麼問題。教學中,我對於自己備課時沒有預料到的狀況及時做出了靈活處理,沒有生硬地把學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設計的思路。如在讓學生自己製作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用兩條硬紙條做出三種不同狀況的“角”,一種是常見的只有一個角,另一種是十字形的“角”,還有的是t字形的“角”。那裏學生做的時候有的並不明白自己做出了幾個角,只認爲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則是自己明白髮現並創造出來。教師此時應因勢利導,先讓學生說出他說的角是指哪個,問僅此一個角嗎,還有嗎,能比畫出來給大家看看嗎?並及時給予表揚,這樣既能鼓勵其用心性,又能鞏固對角的認識,一舉兩得。

新課改給廣大教師帶給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師們也在教學中根據它採取了許多新的方法,創設了許多情境。但僅此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務必從思想上時刻意識到學生自主參與、體驗學習、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重要性,讓學生真正自主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想,去做,去交流,去發現,從自己的成敗體驗中獲取知識,這樣的學習纔是用心的、有價值的學習。

分讀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篇5

角的初步認識”雖然內容簡單,但由於學生年齡較小,加上生活經驗不足,在教學中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講清楚,尤其是“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這一教學難點,學生更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活動中加深了對角的認識,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爲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認識角。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找身邊的角,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抽象出角的圖形,使學生對角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折角”部分,先放手讓學生去折,他們會利用手中的紙,折出很多大小不一的角。然後以小組爲單位,把他們折的角收集起來,讓他們自己來分類。通過小組討論,彙報、演示,初步感受角有大小之分。(二)比較角。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上也是下了大力氣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用活動角開展了邊操作邊思考的活動:“怎樣才能擺出一個大一點的角?怎樣又能擺出一個小一點的角?”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到:(1)活動角的兩條邊的長短始終沒有變,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2)張開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張開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口”的大小有關。學生在活動中把本節課的難點輕而易舉的突破了。(三)畫角。畫角尊重了學生的認知基礎。首先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畫角,從畫出的角可以看出學生畫的角都很規範,因此對他們畫角的過程不做正確與否的點評。看完學生畫的角之後,我再傳授規範的畫角方法,對以後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打下基礎。數學課有很多的內容可以通過實踐、操作來學習,我們要讓數學從實踐活動中來,再回到實踐活動中去(即,學會運用數學的本領),這是我們現在的新課程教學所提倡的,我也要努力從這方面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做到不打無準備之戰,也就是說我要力爭做到每節課都要認真備課,認真鑽研教材,另外我還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使自己感覺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學生更對得起家長。

分讀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篇6

?角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個獨立段的教學內容。對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然而卻不會用規範的數學語言來描述角,所以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樣設定:結合學生生活情景和校園具體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領悟角的特徵,感受角的生活原型;會用尺子畫角,並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掌握角的畫法。讓學生感受角的大小取決定因素的是兩條邊叉口張開的程度有關,張得越開角越大,反之越小;與邊的長短無關。作爲本課的難點來進行突破。

1、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看,動手摺出不同的角,指角再到揭示課題,其次是放手讓學生在猜、折、做、畫等各種數學活動中認識角,再拓展延伸,最後是歸納交流。各環節過渡比較自然。

課堂教學中,我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注重豐富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對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爲能力,實現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主動活潑、主動有效的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自始自終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並不斷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2、注重語言表達。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等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敢於動手。讓學生通過思考,留給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

(1)在時間上分配的不夠好,以至於討論時間稍長,影響了後來學生的畫角和相應的練習,這部分內容,學生還沒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結束了。原訂討論角的大小時爲第一個高潮,練習之後通過巧妙剪角遊戲再出現第二次學生情緒的高潮,很可惜,沒有達成。

(2)對學生備的不夠。比如:一開始我在板書完“角”字問學生,你對“角”的理解是什麼?結果學生回答:“角,是人民幣的單位,象1角錢、2角錢。”這一情況就出乎我的預料,我只預設到孩子們會說:角在我的眼裏是尖尖的,比如黑板的角、桌子的角等等。所以,提醒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我想,如果這樣問:在你的眼裏,角是什麼樣子的?這樣問應該會更好些。

在活動過程中,我問學生“你發現了什麼?”我的意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兩邊叉開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學生就是不能明確我的意思,不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說不到點上。後來我引導說:從大小上看,它們和什麼有關?學生們這才能夠說出來。這也難怪,學生對角的本質特徵的理解有一個過程,很多時候我太着急。而且,對教學語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再多讓學生動手。

分讀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篇7

我執教了《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能夠做到環節緊湊,思路清晰。從而形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開門見山導入新課,其次是放手讓學生探求新知,拓展延伸,最後是歸納總結。

課堂教學中,我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注重豐富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對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爲能力,實現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生動活波、主動有效的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自始自終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並不斷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二、注重語言表達。

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等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敢想敢說。凡是通過思考能說的我從來不包辦代替,留給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

但不足之處也有幾點:

在時間上分配的不夠好,以至於討論時間稍長,影響了後來學生在談聽故事之後的感想以及如何向大家介紹“我是角”,這部分內容,學生還沒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結束了。原訂討論角的大小時爲第一個高潮,講完故事之後再出現第二次學生情緒的高潮,但效果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