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乘法初步認識1的教學反思5篇

教師文案 閱讀(1.49W)

完成教學反思能夠提升我們的教學科研意識,教學反思是老師對教育內容分析的一種文字材料,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乘法初步認識1的教學反思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乘法初步認識1的教學反思5篇

乘法初步認識1的教學反思篇1

本節課,複習的主要內容是“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知識,其中的基礎知識包括: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乘法算式的意義、相同加數連續相加的加法算式與成乘法算式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

本節課主要包括三個環節:

一、知識梳理、建構網絡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幫助學生回憶基礎知識,包括概念型的知識和方法型的知識,並將所學的零散知識建構成知識網絡。從而讓學生宏觀把握知識框架。所以,在橫向上,主要複習了乘法算式的寫法、讀法、意義以及各部分的名稱,回憶對乘法的認識;在縱向上,通過與加法進行對比和轉化,加深了對乘法的理解。

二、質疑問難、總結規律

這一環節主要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總結規律和技巧等,來突破易錯點和難點問題。通過平時的練習反饋,學生主要在相同加數連續相加的加法和乘法之間的轉化上存在問題,這一知識點也確實是難點。如5+5+5+5,爲了突出乘法的意義,要求在寫出乘法算式時,第一個乘法算式必須寫成5×4(相同加數×加數個數)的形式,然後再寫成4×5的形式。但是,很多學生不清楚到底應該先寫哪一個,於是就很混亂。爲了讓學生正確、順利地寫出乘法算式,本人總結出規律:加數是幾,第一個乘數寫幾;有幾個加數,第二個乘數寫幾。再如,很多學生不知道9×4表示幾個幾,根據這一乘法算式寫出加法算式時也存在問題,於是,總結規律——在解決“表示幾個幾”的問題時,要“從後向前說”,所以9×4表示4個9相加;在根據乘法算式,寫出加法算式時:第一個乘數是幾,加數寫幾;第二個乘數是幾,寫幾個加數。通過總結規律,讓學生先掌握操作方法,提高應試能力,然後再慢慢加深理解。

三、綜合訓練、鞏固提升

這一環節主要通過習題的形式,來鞏固知識,查缺補漏,並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

通過這三個環節的設置,學生不僅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乘法初步認識1的教學反思篇2

學情分析:

從課前調查實際來看,對於乘法,學生聽說多,但真正理解少,沒有達到真正建構。從低中段兒童的認識特點來看,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抽象思維能力弱,這給學生學習理解乘法的意義造成困難。因此,教師要爲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動手操作中,直觀感悟,對比體驗,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實現知識的自主建構。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三冊44頁的內容,例題從學生活動情境提供同數相加的式子引出乘法運算,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探究、交流等學習活動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也是以後學習表內乘法,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教學時,教師可以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係,乘法是同數連加的簡便。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推理、動手操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等活動,經歷乘法的抽象概括過程,體驗探究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幾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對數學知識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體會乘法的意義,理解同數連加與乘法的關係,乘法是同數連加的簡便。

教學思路:

本節教學,對現行教材不是一般性呈現,而是進行創造性處理,旨在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教給學生廣闊的活動空間和探究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自主構建,勇於創新,發展思維。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藉助學生熟悉、喜歡、現實的公園娛樂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對乘法產生親切感。

2、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在擺一擺,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寫一寫,讀一讀等數學活動中探究乘法的意義,有利於實現新課標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有利於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3、拓展練習,實踐運用。通過多次多層次,多角度,開放性的練習,增強學生應用意識,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乘法初步認識1的教學反思篇3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習乘法的第一課,也是一節概念課,怎樣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義則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創設了孩子們比較熟悉的而又特別喜歡的遊樂園情境,來引導孩子們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走進生活,這樣一下子就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

二、提出問題,探索新知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孩子們學會學習,學會應用,讓孩子們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要比傳授知識更爲重要。我從孩子們比較熟悉的坐纜車項目中,讓孩子們經歷了從“觀察發現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在用加法算式解決問題遊樂項目中的問題時,逐步感受到,像這樣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還可以用乘法計算,接着,又通過“x”的自我介紹,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乘號的神奇本領——只要遇到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不管它有多長,都能瞬間都能變短,如:加法算式:5+5+5+5+5+5+5和乘法算式:5x7進行對比,“乘號前面的5,在加法中是什麼數?在加法中沒有7,爲什麼乘法算式中會有一個7呢?7是從哪裏來的?又表示什麼意思呢?”“7x5或5x7的結果應該是多少?等等,通過一個個問題的提出和安排,使孩子們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意義,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孩子們在經歷學習的過程中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思維能力的提升。

三、活動體驗,鞏固新知

“數學真好玩,”是數學家陳省身先生對數學的讚美。怎樣讓孩子們在本課中有着這樣的感受呢?我認真研究教材,瞭解教材裏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題的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創新習題形式,用“變魔術”和“轉動幸運大轉盤,”等好玩的遊戲來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孩子們在形式多樣,有層次的練習中進一步感知“幾個幾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進一步溝通相同數連加與乘法之間的內在聯繫。採用孩子們喜歡的,感興趣的遊戲方式來組織數學學習活動,讓孩子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來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數學課堂成了孩子們愉快思考場所,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真正感受到了“數學真好玩”!學習對他們來說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

但是課無完課,在教學中,有的環節點的還不夠透,不夠明,特別是在說乘法意義的環節中,孩子們可能對“幾個幾”的理解還不是很透徹,在練習這一環節上,練習的還少,練習的還不夠全面,在課下還要加強練習,在時間的調控上還不夠合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合理調控時間,給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孩子們學習的主體作用。在課下,我還要認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爭取成爲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乘法初步認識1的教學反思篇4

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認識”一節無論在資料還是呈現形式上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教學中已不再強調乘數與被乘數這方面的知識,同時出現了兩個乘法算式。教學時我把教材做了一個改變,在二(2)班上課時我開始就說今日我們先來作一個遊戲,學生立刻很來勁,連着問我做什麼,我說做一個擺小棒的遊戲。看誰擺的又多又好。學生開始動手擺,圖形各種各樣十分富有想像力。我看到有幾個小朋友擺了幾個一樣的圖形心中大喜。機會來了!我趕緊提問你們能提出數學問題並計算嗎?創設情境,開展擺小棒遊戲。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學生用小棒創作出了美麗的作品,讓學生提出問題並計算自我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從而列出許多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

經過觀察這些加法算式,並讓學生想像:如果繼續擺下去,擺100個圖案,所列的加法算式會怎樣樣?使學生充分感知到這種加法算式記錄起來很麻煩,於是產生想要簡化的願望。在對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進取開動腦筋、自主探索,並經過小組合交流,探究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然後再根據學生研究探索的情景、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景由教師引出乘法。這樣教學避免了教師灌輸知識,學生只能被動理解的情景。讓學生自我想辦法簡化加法算式,創造新的表示方法,學生在充分參與簡化的過程後,教師再適時地引出乘法。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爲了數學學習的主人。

之後我把教材所展示的一個熱鬧歡快的遊樂園的主題圖,經過這一學生熟悉而又異常喜愛的場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許多一組一組出現的數量,並且每一組的數量是相同的。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繫。教學時放手讓學生找出圖中的有關乘法的場景。學生興趣很高,並且也有很多小朋友說出乘法和他所代表的意義,充分體現出學生的思考、個性和創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感受成功的愉悅。

整節課在孩子們的主動學習中比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乘法初步認識1的教學反思篇5

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也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經歷乘法的產生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意義,同時通過簡單實際問題的解決,感受乘法的應用價值。在教學設計上我力圖爲學生創設一個輕鬆、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爲自主探索、體驗成功、主動發展和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使課堂有效性得以充分體現。反思以上的教例,我覺得有以下四點體會:

一、充分發揮教具的作用

國小二年級的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爲主,在二年級的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現成學具袋中的教具,讓學生在課堂中藉助實踐操作來理解數學概念、數學算理等。學習認識乘法,我讓學生邊擺小棒邊數出幾個幾相加,這樣的操作能幫助學生很快說出乘法的結果,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即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在例2、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用小棒代替小雞、鋼筆、花和圓片等等,讓學生藉助小棒先擺一擺,說一說幾個幾相加,再進行獨立思考,並填寫。我發現學生通過擺小棒操作,能熟練說出乘法算式的答案,學生嘗試到操作的快樂,他們樂於通過實踐操作進行數學練習活動。在一些數學練習中,經常碰到一些帶有操作圖示的題目,而有些學生解答這些題目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教師多提供加強讓學生進行學具操作的機會,必要時進行學具方法的指導。

二、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幾個幾”。

首先組織學生按羣數出雞和兔的數量,列出連加算式,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人人動手操作圓片,將剛剛形成的感性認識加工成動態表象,在親自操作中體驗幾個幾;然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花片,分別列式求數量,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的實際含義。教學中,學生通過看圖數數→操作體驗→比較感知,在鮮活的具體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幾個幾”的表象。

三、在強烈反差中感知求幾個幾用乘法寫比較簡便。

由於學生是初次認識乘法,再加上未系統學習乘法口訣,學生暫時尚不能體驗乘法計算的簡便。教學時通過創設對比強烈的情境,從“4個2”到“8個2”,再到“100個2”,讓學生實際列式並數一數、寫一寫,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和寫的過程中體會到求幾個幾是多少,有時用乘法寫算式比較簡便,爲今後進一步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

四、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乘法意識。

有效的數學教學應着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乘法意識作爲數學意識的一種,在學生初步認識乘法時就應該進行培養。整堂課中,結合乘法知識的學習,始終注意培養學生自覺溝通幾個幾的生活經驗和乘法的聯繫,讓學生不斷聯繫生活實際,用乘法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尤其是課末,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乘法現象時,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展開豐富想象,說出了許多有趣的乘法現象。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乘法意識潛移默化地得到了培養。

整節課,學生的活動基本上是在教案的預設中進行,但是從練習的情況來看,發現問題還是不少,如部分學生對乘法結果的由來比較混淆,有的同學甚至會把4乘2算成4加2,因此我們在處理這部分教學時,還是要引導學生考慮加法算式2+2+2+2=8,爲了簡便,我們把這樣的4個2相加表示成乘法4乘2或2乘4,其加法和乘法的計算結果是一樣的。還有一些比較後進的學生,看了圖還是不能正確的寫出圖中有幾個幾,我就讓他先在圖的下面先寫好有幾個,在每個圖的下面都寫好數字,然後再來數一數有幾個相同的加數,再來寫出幾個幾。還有學生碰到《補充習題》第2頁中的畫幾個幾時,錯的特別多,把2個5畫成5個2,學生對於幾個幾還是沒有理解,可以看出我們在備課時,對於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學情分析不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