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100以內的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5篇

教師文案 閱讀(1.2W)

撰寫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作爲一名老師,大家需要不斷地做教學反思,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100以內的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5篇,感謝您的參閱。

100以內的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5篇

100以內的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篇1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習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前面的學習當中大部分學生是有學習基礎的,他們有的是在幼兒園已有了這方面的計算訓練、有的是家長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頭的方法。所以孩子們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區別只是在計算速度方面的差別。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計算出得數。在教學本單元時,我突出體現了以下幾點:

1、以舊引新,正向遷移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掌握了10以內加減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在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時候,需要學生應用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就是所謂的“算減想加”。因此,在教學新課時,我總是進行對應的進位加法口算喚醒孩子對進位加法的記憶,並出示求未知加數的算式,爲學生探索20以內退位減法搭橋鋪路。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啓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在教學中,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例如:直觀的觀察材一年級下冊9頁的例題圖,要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解答。受生活閱歷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國小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難以理解。因此,例題教學充分運用了現代教學媒體,發揮直觀性作用,創設了逼真的情境,爲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的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給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提出問題後,不急於教計算方法,給孩子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己的嘗試中摸索發現,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互相學習。最後,在比較中,優化算法,達到教學的目的。在教學十幾減九時,經過孩子自己的探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聯繫進位加法算加法,還有的孩子還想出了書上沒有的方法,這樣的教學跳出了書本,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有很多比較困惑和不足的地方。如:在練習中,有的題組是有一定的規律,學生找到規律之後,盲目地應用規律,混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規律。如:十幾減9得數應該是十幾的個位多1,而9加幾時得數的個位比幾小1,在總結完規律之後,學生喜歡應用規律快速口算,可是,不少孩子把十幾減9的得數算成比十幾個位少1。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只能禁止學生應用規律,以免出錯。

100以內的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篇2

本節課是十幾減幾內容,主要是理解十幾減幾的算理,學會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正確的計算十幾減幾的題目,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口算。開課,就是一組口算,大部分就是十幾減9的口算,爲十幾減幾做好鋪墊,着重讓學生複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然後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小貓吃魚的圖來讓吸引學生的興趣,來引出今天的內容十幾減幾,然後是讓學生自己探索方法,教師總結方法,得出和十幾減9的方法完全一樣,學生學起來也是比較輕鬆掌握了十幾減幾的方法,大多數學生已經能夠進行十幾減幾的計算。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教學例三的內容,目標是進一步複習鞏固掌握所學的十幾減幾的內容,難點是根據圖意提出合理的數學問題,首先是給出了問題的信息和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解決,第二個部分是讓學生根據信息自己提出問題,自由的提問,加減都是可以的,但本節課主要是要注意減法的練習多一些,在本節課中,我注重讓學生大膽的說,讓學生在說中體會有原來的看圖列式向看信息來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就這一節課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在後面的練習中,還將有大量的訓練,來鞏固着題部分內容。

十幾減9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第一次接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所以在課前讓學生預習了10-11的主題圖,12頁的題目,這樣讓他們對十幾減9的做法有個初步的認識,在教學時,先複習9加幾的口算,對後面的十幾減9的想加算減做個鋪墊,新課開始時,讓學生在情景圖中找出生活中數學問題,氣球圖能夠得出15-9=,然後讓學生自己數得出多少,後彙報15-9的方法,老師介紹破十法,有學生說出想加算減的方法也進行了小結,本節課後,學生基本掌握了十幾減9的兩種方法,但對於困難學生還是不能有正確思考方法,在後面的練習課中,我將有針對性的加強輔導,爭取每位學生都能學會十幾減9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十幾減9的練習課反思

本節課是對十幾減9的內容的一節練習課,也是學生先完成了13頁的題目,好在上課的時候有時間講解,主要是對於破十法的再次鞏固練習和掌握,對於想加算減的方法也是要進行必要的練習,達到孰能生巧的地步,一節課下來,學生對於十幾減9的算理和算法基本上掌握的比較熟練。

整理和複習教學反思

整理和複習主要是對這個單元進行一個系統的鞏固,首先我就對本節最主要的20以內的推諉減法表進行了複習,形成表格,在表格中來發現其中的排列規律,一遍學生更好的來記憶表格,爲以後的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然還對提問的圖和信息結合的題目進行了練習,重點是能夠從圖中找到有用的信息,解決自己的問題。

100以內的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篇3

本節是節複習練習課,學生卻有新的收穫,這是因爲教師沒有停留在對舊知的”回爐”上,而是讓學生在原因知識基礎上,經歷知識獲得過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維定勢,對教材進行重組,讓學生在思考中去發現,在發現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獲取新知,讓他們在活動中運用自己的經驗去認識世界,進行探索.

1. 新課改背景下的國小課堂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能力的一種體驗

本節課以幾個最簡單的環節進行復習,從一開始就逐漸的引導學生認識到,進行小組合作是最佳的學習方法,從最初的幫助老師解決困難,到單人完成老師拒絕檢查,再到黑板上以對號多少評判小組成績,沒有比賽的比賽,學生們由最初的被動的有意識的合作逐步進入主動的無意識的合作.

2.國小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爲學生打好”基本功”_練就基本的數學技能,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這樣有利於學生數學思維水平的長期發展,高難度動作的訓練只適應一小部分學習有優勢的同學,所以,本節課,抓住學生好勝的心理,在複習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較差的就被多提問幾次,正是達到了複習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組也進行了多次練習,使程度較差的同學也從真正意義上覆習到了舊知。再觀察每一個小組,各個參與,少有的“大生產大合作運動”

3.源於教材高於教材,教師以教材所提供的”減法表”爲藍圖進行合理設計,再加工,使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決,不由自主的形成合作意識,從中逐步提高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斷的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等到下課時,學生們已經在不斷的合作中三次“加減了這張退位減法表”,充分的嚐到了合作的甜頭。有一學生沒有同位,擺的較慢,從他豔羨的目光中,同學們爲和同位共同努力而取得大勝利的.無限自豪的神情中,所有學生全員參與,無一漏網,無一不時刻備戰,無一不以對號榮辱與共,教師也嚐到了事半功倍的樂趣。

100以內的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篇4

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掌握了10以內加減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在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時候,需要學生應用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

一、用好教材但不拘泥於教材。教材爲我們提供的是拿小圓片,考慮到拿小圓片學生不容易理解破十法,所以我在教學時選擇小棒進行教學(十幾根小棒中10根一捆)。

二、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退位減法的知識。利用小棒學習14-8時,學生中出現了好幾種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先從14根中拿出4根,再把一捆打開拿出4根,即:

14-8=6

第一步:14-4=10

第二步:10-4=6

方法二:先把1捆打開拿出8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原來的4根合起來,即:

14-8=6

第一步:10-8=2

第二步:2+4=6

方法三:要拿掉8根,先拿掉10根,再還回來2根,即:

14-8=6

第一步:14-10=4

第二步:4+2=6

方法四:做減法,想加法,即:

14-8=6

想:8+(6)=14

方法五:有的學生竟然能編出口訣:看到8想到2,4+2=6.

學生中出現這麼幾種方法着實令我意外,新課程強調尊重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實現個性化的學習,在這節課有了充分的體現。

三、鼓勵算法多樣化,又教給學生一般的優化的計算方法。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存在差異,有的需要藉助直觀學具進行計算,有的能“做減法想加法”。有專家提出,由於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經歷不同,適合他的方法纔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爲教師的一個總結,使大部分學生的方法被歸爲另類,他們會爲自己的失敗而傷心,一顆幼小的心靈是經不起這等風霜的,這樣的總結不利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落實。針對幾種不同的方法,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說開了,我讓學生分別說出自己認爲最簡便且最喜歡的方法,實現了算法的優化。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給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提出問題後,不急於教計算方法,給孩子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己的嘗試中摸索發現,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互相學習。最後,在比較中,優化算法,這樣的教學跳出了書本,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策略的機會,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新教學理念,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100以內的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篇5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要求不夠明確。

比如讓學生在組內“開火車”將得數是5、6、7、8、9的算式一組一組地說出來,目的本是訓練學生的口算速度和檢查對規律的掌握情況,但學生開始並不清楚怎麼進行,造成每個小組裏只有少數一兩個學生在說,其他同學當“觀衆”,沒有切實參與到接龍中去。應該先講清說算式的方法,請一個小組示範,再全班活動。

二是教學當中的時間分配不夠恰當。

在教學中讓學生討論的時間或者自主活動的時間有時超出自己的預設。如讓學生自創一個新的減法表所花的時間較多,而且多數小組都不能完成,沒能給予學生多次嘗試的機會,鞏固練習時多數學生還“沉浸”在對新減法表的思考和摸索中,沒有將注意力轉移到口算練習上來,造成後面很多練習沒能完成。

三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

從開學到現在的情況來看,學生出現了些許程度上面的退步,課堂常規也有些退步,對低年級兒童來說也屬正常現象。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意識方面還是比較淡薄,“聽”和“說”的能力還非常欠缺。有的學生整節課都在擺弄算式卡片,並且不願意將自己拿到的卡片和夥伴放在一起進行整理;有的學生對優等生過分依賴,在活動過程中始終充當“看客”的角色;有的學生則對新的座位形式產生很強的新奇感,興奮過度不能平靜,或將注意力放在與同伴做與本課內容無關的遊戲上,等等。凡此種種,一方面與我平時教學中對這方面訓練力度不夠有直接關係(尤其是這學期因爲時間緊趕進度,課堂上不敢花時間放手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獲得小組合作學習的體驗);另一方面,教學準備不充分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可否認的是,新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需要不少教具和學具,若分組操作、交流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必要的“硬件”材料,因此,學生對新的學習方式依然不能“習慣成自然”,平時更多地還是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傳授,而不是同伴之間的合作與探究。

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恆的事情,有反思纔有進步,有失敗才能吸取教訓,希望在往後的教學當中不斷吸取經驗並應用於教學,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