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小數的初步識的教學反思6篇

教師文案 閱讀(2.69W)

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撰寫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小數的初步識的教學反思6篇,供大家參考。

小數的初步識的教學反思6篇

小數的初步識的教學反思篇1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新教材三年級下冊的內容,這部分內容雖然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但是由於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大多數的孩子對於小數並不陌生,鑑於此,我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小數的讀法及聯繫生活實際表示小數意義的教學上,基於這一理念,在設計本課時,我注重讓學生經歷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整節課下來,感覺學生對於表示價格的小數的實際意義和用小數表示身高這兩方面掌握得不錯,孩子們參與積極性高,學得輕鬆,也掌握得較好,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做:

貼近生活,調動積極性。

在課的一開始就讓孩子們說印象中的小數、找身邊的小數,得出要研究的素材,這樣一開始孩子們就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他們必須去搜索知識庫中與本課知識有關的所有認知,爲學習做好了必要的知識準備,同時能讓他們很深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這種做法讓學生很愉快的進入了學習的角色中。

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我充分利用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創設了較爲豐富的、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的購物場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強對小數的認識,感悟以元爲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使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生活的氣息。在教學以米爲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實際含義時,我讓學生通過自己在自學教材、提出解決問題、動手操作觀察這一學習觀察這一學習過程,實現了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主動建構知識,獲得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這一做法讓大部分學生都能認識分數。

積極引導,鞏固新知。

無論如何把課堂放給孩子們,老師在其中穿針引線的作用還是必不可少的,在課堂上,我舉出不同的例子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到小數可以用來表示長度、價格。同時我在孩子們容易出錯的地方設計了有挑戰性的、有思考性的問題,促使孩子們去比較、去觀察、去思考、去表達,然後再加以引導。我認爲這一環節做得很好,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正確、快速地讀出小數。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學的積極主動,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不斷地探索與老師的引導下獲得新知識,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小數的初步識的教學反思篇2

今年三月份參加市骨幹教師培訓時,史紅桃老師帶領我們數學班學員開展《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專題研修,先由兩位老師講《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之後老師們互相交流評議。大家都覺得小數概念的引入不夠理想。回來後我也積極進行了探索,覺得以名字引入效果較好。

教學內容:義教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七冊p117—118的例1、例2及相關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⒈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小數,體會小數的含義;初步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法。

⒉通過自學嘗試、合作討論的形式展開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⒊注意培養學生喜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具準備:

⒈教具:投影儀、若干明膠片、米尺;

⒉學具:仿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人民幣學具若干,直尺一把。

案例分析:

⒈複習鋪墊,啓發思維。

⑴說一說以下各圖陰影部分用什麼分數表示。(出示陰影圖)

⑵1米=()分米1分米=()釐米1元=()角

評析:複習分數的知識,爲蒐集、準備有效的信息,誘發知識間的正遷移,溝通分數與小數之間的內在聯繫,做好鋪墊。

⒉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你在家時媽媽怎麼喊你?(小名××),在學校大家又怎麼喊你呢?那你有幾個名字?(兩個)同學們,在我們的數學王國裏也有像×××同學這樣的現象,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數學王國裏的新“朋友”,板書課題:小數。

評析:聯繫學生的實際,由學生身邊的事情引出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幾乎每一位學生在家中都有小名,因此,引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全體學生都踊躍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真實性和現實感。

3認識小數。

(⒈)教師出示1米長的尺子,問: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幾分米?如果用米作單位,用分數表示,應是多少米?(板書1/10米)。在生活中爲了便於使用,又把1/10米,寫成0.1米(板書)讀作零點一米。就像×××同學,你在家媽媽叫你××,在學校大家又叫×××一樣,實際上還是同一個你。

評析:由直觀引入小數的概念,讓學生認識到小數產生於生活之中。

(⒉)自學嘗試,分組討論。如果是5分米,你能不能用與上題相同的方法說一說?學生思考後分組討論,各組組長召集小組同學討論,並推選出代表說一說本組的想法,通過全班討論,引導學生學會說“5分米,用米作單位,用分數表示是5/10米,用小數表示是0.5米”。

評析:學生的嘗試,不僅僅是對小數的進一步認識,更重要的是學生運用數學思維的一次再創造行爲,讓學生主動地探索,類推出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希望大家予以指導!

小數的初步識的教學反思篇3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孩子們在第二冊認識人民幣一單元中已經見過了表示價格的一位小數,再加上孩子們平時逛超市的購物經驗,所以孩子們對小數尤其是表示價格的小數並不陌生,讀寫小數也相對簡單,因此我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表示價格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

一、聯繫兒童的生活實際認識小數,促進知識經驗的遷移。

小數在現實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充分利用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創設較爲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數的含義。使每一個知識點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本有一個教學設想,是在課的一開始就出示一些數,讓孩子們去分類,再引到新課的教學上,後總感覺這樣教的痕跡太明顯。而且浪費時間。於是,在課的一開始就直接出示幾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整數和分數以及今天要學習的小數,得出要研究的素材,這樣一開始孩子們就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他們必須去搜索知識庫中與本課知識有關的所有認知,爲學習做好了必要的知識準備,同時能讓他們很深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而沒有把學生當作容器,沒有把學生對於小數的已有認識當作學習新知的障礙,而是把這種累積的經驗作爲進一步學習的資源。正如奧蘇伯爾所言:“讓新知之舟泊在舊知的錨樁上”。

二、採用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

小數的認識是學生認數領域上的一次飛躍。關於小數各部分的名稱和讀寫方法、整數與自然數的描述性定義等數學事實和規定的學習,其實是屬於知識領域中的所謂“陳述性知識”(另一類是“程序性知識”),無法也無必要進行探究式學習。於是我適時地採用了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討論交流,再配以教師的適度講解,符合知識的類型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並且我結合生活中的元角分的數字讓學生來讀寫,使學生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識。在此基礎上,我就直接把本課時的重點也放在了從“元、角、分”中來得出分數,小數之間的關係。通過形象的一元硬幣和十張一角的紙幣。讓學生說其中的一角是十張一角的幾分之幾,也就是一元的幾分之幾。讓學生建立起了小數的模型。

三、困惑

課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節課還有哪些不足之處?還用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教學流程方面還是比較簡單、比較流暢的,但總感覺缺少點什麼,感覺挖的深度還不夠,特別是在分數與小數的關係這一塊上,學生還沒有思考出來我便迫不及待地把結果告訴他們,他們只是被動的接受而不是經過充分思考得出來的,所以對兩者的關係沒有達到真正的領會。我覺得我可以把分數引出小數時多強調一點轉換的過程以及讓學生建立起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小數來表示,也就是說10角的十分之一和0.1元的十分之一就是1角。接着,學生應該可以說出一位小數與分母是10的分數的關係: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零點幾。並且,在出示分數時必須強調出示分數後的單位是什麼!一定要讓學生看清是哪個單位在分成幾份。我在想,是不是在這裏讓學生比較一下1/10元和1/10角的不同點會更好一點。然後再來學習0.3元進行鞏固,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接着在通過認識百分之幾的數就可以用0.01來表示,最後深入進行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分別可以用什麼小數來表示的探討。在學習0.18元表示多少時,我可以讓學生說一說0,1,8分別表示什麼,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米,分米,釐米之間的轉換時更輕鬆地接受小數哪位上是多少分米還是多少釐米或者多少米。當然整個過程就是需要加強學生的說的過程,學生通過說這兩個知識的聯繫,學生對知識就有整體的認識並且轉化爲自己的認知。在以後的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並需要巧妙地設計一些問題進行引導,儘量把一些難點通過合理的方法進行指導學生主動學習並獲得新知,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另外,要時刻提醒自己教師在課堂上不是“主體”,而是“主導”。 誠然,隨堂課也好,公開課也好,上課之後我們都會有一些收穫,成功抑或失敗。如果平時多積累一些這樣的感悟,那麼,對於提高自己駕御課堂教學的能力非常重要。

小數的初步識的教學反思篇4

?認識小數》是人教版人教板三年級下冊p88-89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數,初步認識了分數,並且學會了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習這部分知識既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又能爲今後系統地學習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雖然是第一次學習這個內容,但對於學生來說,在生活中,學生已經接觸過了,對小數有一定地瞭解,會認識部分小數,只需要再稍微講解一下。我把課的重點放在了理解小數的含義上,在教學中主要抓住了分數和小數的含義。

一,從生活入手,學生學的順其自然。

超市是學生常去的地方,對於物品所標明的價格,學生也是比較熟悉的。從生活中的數學入手,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極力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從學生熟悉的商品價格中的小數入手,使生活素材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使學生初次學習小數並不感覺陌生,將教學難點在不知不覺中解化。

二,在用形象支撐學生對小數的感知過程後,預防思維定勢的產生。

教材遵循着用具體可感、可知的形象爲支撐的原則,設計了先通過商品價格來認識小數每一位,又通過長度單位間的化聚揭示分數和小數之間的本質聯繫,最後再結合自己的身高說明怎樣用小數的三個環節。以往教學中,部分學生常常形成只能用小數表示價格和長度的思維定勢,因此在最後的練習中我收集了一些小數的其他用途並展示給學生,有效的防止了部分學生的思維定勢。

小數的初步識的教學反思篇5

?小數的初步認識》,初看覺得很簡單,但細細地去思考,會引發很多的困惑,促使我深深地去思索,去實踐,去反思,啓發頗多感想,有柳暗花明後的飛躍。下面談一點反思。

1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小數的引入是因爲在生活實際中經常會遇到“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米數,物品的價格不是整分數”這樣的問題而產生。因此教學中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小數的現實生活作用。於是我一開始結合幫助小紅解決問題,去超市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所學的內容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非常有趣、富有親切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他們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帶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2實施有效遷移 建立小數的數感。

數感是一種重要的數學素養,初步建立小數的概念,建立小數的數感,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是本節課的重點,那麼如何建立呢?要通過知識間的有效遷移去達成。這個遷移點首先就是分數的知識,分數的學習對小數的學習特點是小數意義的理解有直接、顯著的影響。在例1中“1分米是幾分之幾米”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只要通過提問,引起學生的回憶和思考,就不難解決,然後不妨直接告訴學生:“米還可以寫成0.1米。”使小數和分數建立起直接的聯繫,讓學生對小數的數感在分數這個平臺上建立。

3豐富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關於學習方式,應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特點,去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方式。本節課中,例1的教學選用了嘗試講述法,把小數直接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經歷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同時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作爲新知識的切入點,引導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觀察、操作、交流、討論,以直觀到抽象,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同時還伴有同桌、小組內的生生互動,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去優勢互補,充實認知。你來報釐米數或者分米數,然後由同桌說出它們的分數以及小數。也充分調動課堂的活躍氣氛,使學生學的輕鬆,學得有趣。

4合理設計習題,最大限度發揮習題的功能(我的困惑)

課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節課還有哪些不足之處?還用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教學流程方面還是比較簡單、比較流暢的,但總感覺缺少點什麼,感覺挖的深度還不夠,特別是在分數與小數的關係這一塊上,雖然在自學問題中提及了,但在課上並沒有去解決它,因爲教材在四年級還安排了一節《小數的意義和產生》,是把分數與小數的關係在這一課中溝通呢?還是把這一知識點安排在以後再研究呢?對於這一目標的定位總是舉棋不定,還值得深入思考。正因爲如此,我發現學生在我第二節小數的初步認識練習課上就出現了困難。1元=10角。7角是多少元,還可以寫成多少元。1元是100分。7分是多少元,還可以寫成多少元。造成這原因除了前面提及的情況外,令一種是這一課時包括的新課內容很多: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小數的現實意義,懂得以元爲單位、以米爲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2)初步感知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會讀、寫小數。

(3)培養主動探索的意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正因爲如此,一節課沒來得及讓學生做一些基礎練習加深學生的理解。

本節課課本上的習題編排其實非常巧妙,一個習題一個要求,教學時應該儘量節省出時間善於利用,好好挖掘,發揮更大的價值。如對口令、猜謎語遊戲,既活躍氣氛,又更好地建立了小數的概念,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在讀一讀中進一步感受到小數與我們密切相關;判斷各是什麼數,試圖讓學生在辨析中更加清晰整數、分數、小數的內涵。從而練習中也應該引導學生細細體悟,實現有效遷移。如“想想做做”第3題,類似的圖在分數的學習中也見過,只是當時的圖更一般化,平均分成的份數不一定是10份,到這裏,圖被特殊化爲一位小數也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數的模型。“想想做做”第5題有同樣的作用,只是這條數軸曾經是認識整數時常用的模型,而現在又拓展到了小數。深入地去挖掘,引導學生去理解,幫助學生建立關於小數的數感。

小數的初步識的教學反思篇6

(一)、情景導入,學讀、寫分數。

課始從本班學生人數入手(48),以增加的一點(4和8之間加上小數點)爲突破口,明確新產生的數與以前學的整數的區別,問學生認不認識這樣的數,以喚起學生對小數的感知,讓學生說在什麼地方見到過小數,以及讀情景圖,不但使學習素材變得豐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效的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在讀數和寫數的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本着學生已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的原則,順利完成小數的讀法和寫法的教學。

(二)、操作感知,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儘管學生在此前研究的數學知識中的數據均爲整數,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0.5已經有了一定的感受:1米的一半就是0.5或0.5米是50釐米。在研究一位小數時,就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平均分成10份的1米長的紙條爲工具,以0.5米的理解爲基點和突破口,再去解決0.3米、0.4米等多長,從而使整個探究過程顯得順暢、自然、紮實、有效。

認識一位小數之後,讓學生繼續利用紙條進行實際測量兩根毛線的長度(一根長0.2米,另一根長0.7米),方式是先估後量,然後再來測量課本的寬度(0.17米,用紙條不能直接量出)。這樣做既鞏固了對一位小數的理解和運用,還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又爲兩位小數的探究埋下伏筆,讓學生在實際測量中切實感受探究兩位小數甚至多位小數的必要性。

本環節的教學注重了實踐操作,學生的手、口、耳、腦、眼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使他們在“經歷、體驗、探索”過程中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這裏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之所在,備課時我精心設計,授課時靈活運用,使學生在思考、討論、觀察、操作、交流活動中自然而然的收穫知識。

(三)、實踐應用,鞏固認識

教育學認爲,適度的練習是鞏固學生知識,培養學生技能,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本節課的練習設計突出三個方面。一是對新知識的鞏固和練習,二是突出本節課內容設計的完整性和層次性(從開始的信息圖引入到結束的進一步理解信息數據的意義),三是通過開放的題目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給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索和創造的機會,使其靈活掌握知識。但由於我沒能準確地掌握時間,課堂調控能力差導致開放題沒能得到訓練。

(四)、課外調查,拓展延伸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學生在課外學習的時間是無限的,本節的學習已經結束,但學生的探究活動並沒有結束,課外調查的佈置,將學生的探究領域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從學校延伸到社會,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拓寬學生的探究視野,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也爲下一節課的小數大小的比較的學習提供了研究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