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我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5篇

教師文案 閱讀(1.96W)

撰寫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科研意識,作爲一名教師,大家絕對要習慣性地進行教學反思,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我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5篇,供大家參考。

我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5篇

我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篇1

?畫家鄉》是一篇十分能激起孩子學習慾望的課文,浩瀚的大海,美麗的山裏,寬廣的平原,遼闊的草原,繁華的城市,這一處處風景給了我們美的感受。

“畫家鄉”是本課的課題,雖然課題比較簡單明瞭,但存在着一個難點:什麼叫做“家鄉”?這個概念比較抽象模糊,一年級的孩子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安排了一個對話:什麼是家鄉?從而讓學生明白,“家鄉”就是這個概念,並通過師生談話,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家鄉在哪兒,有些什麼東西,爲第2課時的拓展學習做一個鋪墊。

作爲第一課時,字詞句教學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初讀課文後,反覆多次的讀生字、讀詞語。由於課文中出現了許多長句子,我把這些難讀的句子出示,安排了一些時間讓學生來讀句子,希望爲後面的課文教學做一個鋪墊。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但每一個自然段都可以獨立成文,所以在學習時,我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但是遺憾的事,由於時間安排的不是很恰當,“那麼……那麼……”的句式訓練和生字鞏固認讀環節未能完成。另一個遺憾之處就是沒有課件向學生展示無邊的大海等這些生動的畫面。如果有這些畫面,學生一能更深刻地理解課文。

一年級的學生的特點是不穩定的,集中注意的時間短,持久性較差,注意範圍也有侷限性。在課堂進行到快要結束時,有些學生開始注意力分散,學習狀態不佳。爲了抓緊時間,我沒有很好地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這樣的學習效果反而不理想。在今後我一定注意這一點,及時關注學生學習情緒,及時調整。我覺得遊戲教學應該是最有效的方式,能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爲有意注意,激發學生人人想參與,人人想表現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課堂教學越有效。

我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篇2

?家鄉的橋》是本學期一篇課文,也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懷鄉之作。作者懷着真摯淳樸的感情,回憶了故鄉江南小橋的特點及小橋給自己童年生活帶來的情趣,表達了作者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每一節的內容清晰,層次分明,都圍繞小橋的一個方面來說,中心突出,意境深遠,讀起來很有一種古色古香的韻味。

在教這篇課文時,我花的時間最多的是第三節的教學。第三節主要是通過對“過戶橋”和“單拱橋”的描寫,突出了“家鄉的橋都是石橋,造型卻千姿百態”這句話。描寫得最爲生動的是“單拱橋”,但學生卻無法體會到。更不能理解的是最後一句話的描寫:夜裏,你撐條小船穿梭其間,那光景,會使你懷疑是不是進了月亮婆婆的家呢!這麼美的意境,學生竟然說不出心中的感受。我覺得當時自己費盡口舌,也似乎無法讓學生體會這“單拱橋”的漂亮和氣派。現在想想,其實是教學上有些問題,如果換一種教學方法,可能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首先可以讓學生根據書中的描寫,自己進行想象作畫;其次進行交流,暢所欲談自己畫的橋;接着出示幾幅在網上找到的和課文中意境非常相似的單拱橋,讓學生體會單拱橋的美。最後理解上面的一句話,我想學生就能說出一大摞心中想說的話了。

看似簡單的步驟,從中卻體現出教師的獨具匠心,要比前面的反覆說教肯定強得多。所以說“教無教法”,只有最適合學生的,纔是最好的教學方法。如果我按照上面的幾步去教,既讓學生頭腦動起來,又讓學生手動起來,還能讓學生產生興趣,通過電腦所出現的美麗的畫面,體會單拱橋的美,一潭死水可能就復活了,學生的思維一調動起來,就可能摩擦出各種想不到的火花來,所以,教師的備課至關重要。

通過這篇課文對一個小節的教學設想,還使我感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只有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才能體現它的價值。

我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篇3

?家鄉的橋》主要通過描寫家鄉橋的形狀多姿多彩、橋名的趣和橋所帶來的樂趣這三方面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在設計教學時,我力圖使傳統與創新走向融合,既抓重點詞的教學,體現對語文優秀傳統的迴歸,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精神世界也得到豐富,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迴歸傳統,重生字詞的教學

認真而又紮實地教學生字和詞語,進行語言運用的訓練,是國小>語文教學最基本的任務,它應貫穿國小語文教學的各個階段。然而到了中高年級,我卻往往淡化了這一方面的教學,總認爲幾年下來,學生應具備了識字的能力,不如把有限的教學時間花在課文的理解上,結果發現學生的抄寫、默寫中常常出現錯誤,事後的彌補又費時間,學生也不太容易接受,更何況許多詞語的理解上如存在欠缺,也勢必影響了其對課文的理解。

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強調了學生忽視的“當作”中的“當”字。“綴、擷取、剛勁有力、飄逸瀟灑”這幾個詞較難理解,我根據不同的語言環境做了不同的設計,如“綴”我是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在教學“擷取”時,我則是出示了王維的整首詩,學生自然而然也就明白了詞的意思,爲了理解“剛勁有力、飄逸瀟灑”這兩個詞,我讓學生逐一欣賞了篆、隸、楷、草四種不同的字體,然後再讓他們親身去體會、去感悟。

這樣的教學我發現在課堂中所花的時間其實並不多,很多時候只是需要你老師稍加點撥,對學生卻幫助很大。關鍵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關注這一點,要做一個有心人。

二、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努力與新課程接軌

語文教學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語文課改倡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受到思維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本課語言優美,意境也很美,但沒有>故事情節,學生很難產生閱讀興趣,更別說產生情感體驗。因此在教學中,我試圖通過感受、表情朗讀等方式幫助學生完成對課文的體驗,共同去感受美、表達美。

課文的第四節主要寫橋不但美在多姿多彩,更是美在橋名的趣和橋名字體的各具特色上。爲了幫助學生體會橋名的趣,我給學生講述了有關於“震龍橋”的故事。果然,學生在學習時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在感受橋名字體的特色時,我則出示在《怎樣學語文》上找到的“如意”二字的篆、隸、楷、草四種不同的字體的寫法,邊讀句子邊欣賞字體,學生彷彿親身經歷般,邊讀邊讚歎,充分表現出對家鄉那些橋的喜愛。

在學習“樂園”一節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讀出自己的快樂,然後師生合作,通過引讀,幫助體會“先概括後具體”的寫法,這樣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同時又讓學生感悟了課文描繪的美景,體驗了課文的語言之美。

記得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改革是要拋棄以往不合理的東西,但決不是全盤地“自我否定”,新與舊,傳統與現代,不是截然對立的。因此,我在設計這一課時,始終力圖將傳統的語文教育經驗和新課改的要求緊密結合,努力做到既迴歸傳統,又能超越傳統,使繼承和創新相互包容。

但在教學中,還是有問題出現的,對於反映“橋多”這節的學習花了太多的時間,在學習“造型千姿百態”這節中的一個練習“教師引讀文中描寫橋名的句子”,再“換一種形式念文中描寫橋名的句子”的設計不合適,應該可以先讓學生完成填空:家鄉橋千姿百態,數不勝數,而名稱也非常有趣,美極了。(千歲橋、如意橋、震龍橋、元寶橋、娘娘橋、駱駝橋??)大人告訴我,元寶橋、駱駝橋是(人們根據它們不同形狀叫出來的)而震龍橋、娘娘橋就跟(民間傳說有關了),至於如意橋是從(唐朝詩人王維的詩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中擷取來的)。然後讓學生通過想象來了解由傳說命名的橋,讓學生欣賞圖片來說說由造型命名的橋。這樣,學生學得更豐富,體驗更真切。另外,自己在時間控制上還得把握得更準一些。

我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篇4

?我愛家鄉的柿子》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語文第七冊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記敘文,作者在文中讚美了家鄉的大柿子,記敘了跟小夥伴一起摘柿子的快樂情景,表達了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爲了上好這節課,我認真閱讀了教材及參考,幵多次迚行了復備。在執教這一課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1、繼續學習帶着問題默讀課文。感受摘柿子時的歡樂,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能夠說出第5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設計的教學重點是瞭解柿子的可愛之處和感受摘柿子時的歡樂,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是學習歸納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現以此課爲例,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 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1、整節課,我都能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導他們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直接迚入本課要解決的教學重點,即課後第一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愛家鄉的大柿子?學生在讀課文時,找出了許多重點的語句。我抓住學生的發言迚行提問,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關鍵詞正確、深入地理解課文,從而達到體會課文內容的目的。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自己感悟的基礎上談出理解。

2、注重了朗讀的指導與訓練。

很多學生對於課文中描寫柿子樣子的語句體會比較深,爲了體會作者語言的優美,我多次引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在這不斷地“練習”與“展示”的過程中,學生讀得越來越好了,對於本文思想感情的領會也越來越準確了!

3、能夠結合教材的特點,對學生迚行語文基本功的訓練。

本篇課文在描寫摘柿子的過程中,運用了一系列的動詞來表現爬樹高手敏捷而又嫺熟的動作。在學習這一部分時,我讓學生在乢上把所有動詞都圈了出來,然後引導他們體會這樣寫的好處,提示學生在自己寫作時也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使文章更加具體、生動。

(二) 需要改迚的地方:

1、對教學策略的研究不夠。

本篇課文共有六個自然段,在引導學生學習時,我分配的時間幾乎是均等的,這就使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幵不突出。而且,在分析課文時,我總是讓學生按照“讀課文——找重點語句——談體會——練習朗讀”的順序和模式來學習,教學策略很是單一。如果能夠結合每個自然段的寫作特點迚行教學,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會更加深刻,收穫會更大,課堂的學習氣氛也將更加活躍。

2、缺少學法的滲透與訓練。

這節課的學習,主要側重在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方面,每個教學環節都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家鄉大柿子的喜愛”,而忽視了對學生閱讀方法的培養與訓練。如果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可以抓住“黃燦燦”這個詞引導學生複習abb式詞語、抓住“猶如童話王國中的金色皇冠”體會比喻句的好處,學生的收穫會更多。

3、問題過多、過碎,缺少整合。

本節課,在理解“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愛家鄉的大柿子?”時,爲了使學生對文中重點語句迚行深入體會,我接二連三地提出了很多的問題。這一情況的出現,一方面說明自己的備課還缺少一份精心,另一方面也使我意識到自己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還缺少培養和指導。應該教會他們怎樣抓住重點詞句迚行彙報以及正確的彙報順序,教師僅僅給予適當的點撥就可以了。只有這樣,加以時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纔會逐步提高。

4、對年段教學目標缺少了解。

在引導學生概括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時,我把“抓重點句”的方法作爲了新知識教給了學生。殊不知,這一知識早在三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學過了。正是由於對各個年段的教學目標不甚瞭解,致使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缺少了實效。爲了避免這一情況的再次出現,我會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對各年段提出的要求,幵多與組內的張彤、楊愛靜兩位老師迚行交流,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實效。

面對自己在教學方面上存在的問題,我會用心向組裏老師學習、請教,幵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努力改迚,紮紮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課,積累經驗、鍛鍊能力,使自己的業務水平逐步提高!

我家鄉的喜與憂教學反思篇5

?給家鄉孩子的信》是一封書信,是巴金,一個遠離了故土很久的遊子,一個在中國乃至世界也很有影響的作家,一個把一生的愛和熱情奉獻給文學的老人,在87歲的時候,在收到家鄉孩子的來信後,克服着年老體衰,給孩子們的回信。他的言語從容而舒緩,娓娓道來,一個仁者的風範從他的文字間瀰漫開來,一種恬淡和溫情洋溢出來,一份美好的祝願和希冀流淌出來。“讓生命開花結果”,是巴金老人一生的美好心願,也是對孩子們最殷切的希望。文字質樸感人,散發着濃濃的愛意和樸素的情懷。這樣一位走過一個世紀的老人的心願,這樣一份用一生感悟到的人生哲理,讓國小生來理解感悟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備課時我上網查閱了大量的巴金“信息”:《巴金百歲年譜》、《巴金二十一世紀中國的良心》、《巴金的人格精神與文學品位》、《巴金箴言》《巴金語錄》等,從這些信息中我瞭解了巴金老人從出生到百歲一個世紀來所經歷的重大事件,感受到巴金老人那崇高的人格精神與文學品位。巴金震撼着我,感動着我,我的心中涌動着一股激情――巴金老人真了不起!此時再來讀課文,每一句話都有深意,每一句話都讓我感動。突然之間我找到了學生親近文本的橋樑——感受巴金,結合着語文課標對高年段學生所提出的具有初步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的要求,課前我就讓學生廣泛蒐集巴金的資料,去感受巴金奉獻的一生、勤勉的一生、博愛的一生,爲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作了知識和情感的鋪墊。

本文的文體是一封書信,讀一封信要明白寫信人爲什麼寫這封信,寫這封信想表達怎樣的意思?信中的語言是帶有情感的,是帶有溫度的。根據課文的特點,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樸素的文字中包含的感情;(2)通過反覆品讀重點句子,走近巴金的內心,明白生命開花的意義。(3)體會巴金爺爺對孩子們的殷切希望,激發學生讓生命開花的願望。根據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一、抓“巴金爺爺爲什麼要給孩子們寫信?”引導學生品析詞句、想象體會,通過感情朗讀感受文字背後的那份濃濃愛意。重點抓住“終於”和“千金重”兩個詞,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其表達的感情。通過讓學生感受巴金爺爺寫信很吃力,由於愛孩子,還是提起了筆,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拉近和巴金爺爺的情感距離,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讓孩子對巴金產生了愛,產生了感情,纔會自覺地去聆聽這位老人的教導。

二、以“你讀懂這封信了嗎?”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和巴金爺爺對話,在有感悟的地方留下思考的足跡。信中的語言並不難懂,高年級的學生通過靜靜地與文本對話,聯繫課前蒐集的信息,應該都能從信中讀懂些什麼,或是巴金對祖國人民的愛,或是如何寫作,或是關於奉獻的道理,或是如何對待活着的每一天,希望通過這樣的一次心靈的交流,去讀懂巴金的心,去感受樸素話語中的真情和真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的作用就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感受文字背後的心語,變他語爲己語,化文境爲心境。課堂上我努力營造一個交流場,在學生需要幫助時及時給予點撥(如寫作:聽老師讀,談對句子新的體會),在學生情感呼之欲出時及時加點助推劑(老師的過渡語、小結語、頒獎辭),在學生理解還不夠深入時及時引向更深的方向(引:巴金的生命開花了嗎?學生交流巴金相關的信息,要求用簡潔的語言,對學生來說是對課外蒐集信息的一次整合和運用,巴金鮮活的例子讓學生更深地感悟了生命的意義),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反覆朗讀中加深對文本的體會,學生培養了語感,發展了思維,語文素養得到了提高。

三、“情動而辭發”,在一步步走近文本,一步步走近巴金時,巴金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越發清晰起來,巴金對生命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強烈地觸動着孩子的心靈,從信中孩子們讀懂了許多許多,這個時候設計給巴金爺爺寫話的環節,意在給予學生一個傾吐心聲的機會,在寫話中再次和巴金爺爺對話,提升認識,昇華情感,而寫話又讓學生在應用中學會如何正確地使用語文,如何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

課堂上我努力營造一種氛圍,如自己充滿感情的過渡語,如巴金創作《家》的心靈獨白、感動中國的頒獎辭、巴金的語錄摘選,都希望營造一個濃濃的情感場,讓學生在情感的磁場中不自覺地被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很多不能言傳只能意會的感受便會在這情感場中蔓延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