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報告>

名師工程赴京考察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2.06W)

觀察 思考 收穫

名師工程赴京考察報告

——赴北京學習考察報告

文德路國小 宋麗峯

今年4月有幸參加了廣州市百千萬名師工程赴京考察的活動,爲期三天的學習給我帶來不少的衝擊。

這一行,我們36位學員一起走進了一所學院——北京教育學院;認識了三位大師——李方院長、李晶教授和陳琳教授;三所國小——方家衚衕國小、首師大附小、海淀區民族國小。通過參觀學校,我們感受到各校不同的特色、風格和孩子們不同的氣質表現。北京,的確有它獨特的一面。

在教育學院的一天半時間裏,我們認真聆聽了李方院長和李晶教授的講座,又與人文學院的陳琳教授進行了坦誠地交流。

第一位——李方院長

李院長的講座題爲“教育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他主要從時代對教師的要求以及關於教育創新的思考,談自己對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的思考,重點就“多元智能——從心理學到教育科學的實踐和應用”談了自己在國外收集的一些案例,從而提出要在學情分析中確定智能因素,在教學設計中的體現智能軌跡,更倡導教師要爲理解而教,談到多元智能的切入、啓發與深度思考以及對個性化學習與多樣化教學達到教與學的契合的方式。

李方院長的講座中談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認爲,當今的教師個體要成爲終身學習者,能夠進行復雜的思維,做有思想的人。讓我想到最近讀到的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這本書,書中也要求我們教師要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的確,只有教師的思想獨立了,才能教會學生用智慧去懷疑,去判斷,去立論,去創新!“只有用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師的思想光明才能燭照出學生的精神燦爛,只有教師的情感高尚才能薰陶出學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學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師的人格偉岸與厚重,纔不會導致學生的人格猥瑣與淺薄。”

就教學而言,我們的目標就是發展學生的智能,那麼究竟智能包含哪些內容經常沒有正面的給以回答.所以對智能的界定成爲我們從事教學的起點。李院長的講座講述了多元智能理論,同時通過大量的國內外案例,分析了基於多元智能培養的教學策略。給我的啓發很大,對我們提高教學設計的針對性有很大幫助。通過學習,使我自己對提高學生的多元智能的培從下意識變爲了有意識.今後可以用這一理論審視自己的教學設計.檢查自己設置的問題,設置的環節是否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多元智能的開發。

第二位——李晶教授

李教授的講座題爲“中國小教師教學能力要點”,她的講座結合一個個具體生動的生活實例和教學實例,詳細解讀了教學設計方面四條標準和教學實施方面七條標準。重點對正確理解教材和實證分析學生情況進行了剖析,並給出了具體可行的策略,使教師們對一些綜合、模糊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認識。李教授豐富的知識內涵、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老師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感悟,引發了教師對課程改革的深入思考。

在聽完李晶老師的講座後,我收穫良多。整個講座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對我感觸比較深的是在講有詳細案例的那幾條結果指標的時候,尤其是在講要實證的分析學生的情況下的兩個結果指標的時候。一條是:分析學生學習新知遇原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關係。另一條是: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其中說到皮亞傑的“同化”“順因”理論時講了一個故事,就是魚,青蛙和牛的故事。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像是青蛙老師,雖然對知識的講解和表達非常的清晰和正確,但學生依然會形成錯誤的偏離事實的認知或技能,這就是我們對具體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特點缺乏足夠的瞭解。還有我們經常在自己講的很清楚學生卻不能正確掌握時總容易把原因歸結爲學生的原因,常說,我都講的這麼清楚了,你們還是不會,真是笨死了。其實是自己對學生的認識沒有具體化。說到底還是教學設計的問題。

關於教學目標的表述,李教授也爲我們做了詳盡的標準解讀。一邊聽着講座,我一邊在思考,我們學校的各科的課時目標的制定,有時候的表述的確是很不清晰的,李教授指出的例子:“學生(主體)能夠運用地圖和資料(條件),準確(標準)說出(行爲)世界人口增長和分佈的特點。”這個例子具體說明的表述的方法,很有實際指導意義。老師們如果可以長期這樣制定教學目標,不僅可以對教學評價有指向,也對自己的教學有了更具體的要求。

另外,李教授對課堂教學中的“強化”的科學解讀也使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要在不同時段、場合將相同的內容進行四次以上的重複,纔是強化。這就回答了我們教學中常常提出的一個問題:爲什麼我們講過的知識,孩子們卻很容易淡忘?

“2+2”的評課形式也很值得我們借鑑,找到兩個美麗的瞬間,進行分析和深入的聯想;找到兩個遺憾的地方進行分析、思考,提高自己的觀察水平……李教授的講座帶給我不少新的收穫,我會力求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更科學地設計教學的流程,採用更加有效地教學方式,從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第三位——陳琳教授

在與北京教育學院教師教育人文學院副院長陳琳教授的交流中,我們發現陳教授是一位真誠、熱情、謙遜、樸實又開朗的老師,她與我們的交流沒有特別的準備,而是與我們就語文的教學展開平等的對話與交流,她不是隻顧自己的言論演說,而是更多地傾聽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的心聲,爲我們答疑解惑。

在與陳教授長達兩個半小時的交流中,大家面對面對語文教學展開對話交流,你一言我一語,讓我們不得不對語文教學的實質進行深層的剖析與反思。語文教學到底該如何教?每一節語文課到底要交給孩子們什麼?情感重要還是知識點更有用?什麼才能給孩子們留下終身受益的知識?平時的教學、比賽的課例應該是一致的嗎?你是有個性的語文教師嗎?……

讓我深深感受到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吾輩一定要上下而求索,找到一條帶領孩子們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的道路……

從三位教授的講座與談話中,我看到了他們對教育的熱愛與責任。他們的執着深深令我感動,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教學信念與信心。

考察期間,參觀的三所國小各具特色,匆匆的一天半,每所學校半天時間的停留,回到廣州纔有時間細細品味——

第一所——方家衚衕國小

這是一所擁有106年悠久歷史的老校,它坐落在北京的東城區方家衚衕裏,老舍先生曾是該校的第三任校長。佔地不大,現用的校牌是老舍的夫人胡潔青女士題字的。這裏原來是偱郡王府。學校的格局還是古香古色的王府建築,學生就在大殿裏面上課,大殿前有兩棵茂盛的海棠花,體育課時,孩子們就在海棠花下圍坐、排球、活動,很有特色。我們在方家國小觀課兩節,兩節課是各有特色。一年級的古詩教學,以讀爲主要教學手段,帶領孩子一次次走入詩境,感受詩情。教師流暢的語言,耐心、紮實的朗讀指導、寫字訓練,教師對語文學習習慣的細緻培養,都讓我深深感動。六年級沈淮老師執教的《跨越百年的美麗》也很有教師獨特的設計風格,沈老師精煉的語言,包括小結語、過渡語的精心設計,讓我不得不佩服教師的語言功底。教師的評價語言更是精到,對每一位學生的回答都有點睛的評價,這些評價起到了指導、點撥、提拔的作用,幫助學生養成自覺、自我學習的意識。兩節課的教學,教師都及其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從情感入手,培養學生關注語言現象,課堂上看到孩子們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確是充滿生命力的真實課堂。還有一點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沈淮老師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孩子們靜靜閱讀了將近8分鐘,從這兒我看到了教師的教學的踏實、紮實,在這8分鐘裏,沈老師是投入到孩子們的自學討論中的,他在小組中,適時進行與學生的個別交流,看到他耐心的點撥和引導,這樣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我覺得纔是真正有效、真正到位、真正有意義的。

第二所——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國小

這所學校與方家衚衕國小,就好似大家閨秀與小家碧玉。在學校門口牆壁上,我們看到一行親切的問候“孩子們,你們好!”走進校園,剛纔問候語的牆壁背後原來是“孩子們,祝你們一路平安!”好溫暖的話語。這所學校在1957年建校,現有教學班42個,學生1600人。學校佔地2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擁有五棟教學樓,(設施齊全,設備先進,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物質保障),建有300米環形運動場一個,三個籃球場,500平方米餐廳。學校以“童心教育”爲辦學理念,追求“人的發展”,關注“學生的成長”,觀照“孩子的心靈”,以童心管理、童心德育、童心教學爲策略,讓學生在童心課程中自由成長,在童心活動中自主成長,在童心評價中自發成長。

首師附小的兩節課都是以分組教學的形式進行的,一開始看六年級的送別詩教學時,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小組的彙報時一早排練好的嗎?怎麼還有做好的ppt?這些彙報的孩子都像老師一樣,完全不用教了啊!”在觀完第二節一年級的小詩教學後,我纔不得不承認,我剛纔的推測是多麼狹隘的認識!看看這些一年級的孩子吧!他們才入學大半年,就已經完全具有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彙報的能力了,他們與其他小組成員的交流技巧已經如此嫺熟,更何況剛纔那些六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呢!?

後來,在聽了王校長對學校生本教學、真美課堂的介紹後,瞭解了學生的前置性學習的內容,我真的感覺很震撼,這樣的課堂長此以往對學生的訓練,孩子們的能力還怕不會提升嗎?

第三所——海淀區民族國小

這是一所公辦的有民族特色的學校。校園面積廣闊又保留着老北京建築的特色,顯得格外清靜優雅。由於我們提早了半個小時到校,接待的老師指引我們在禮堂聽課,那是一節數學課,雖然是外行,還是漸漸被老師設計的實驗所吸引,原來模糊的數學概念漸漸清晰起來,是一節開拓學生思維的好課。

接下來,我們又觀課兩節,一節是四年級的《跳水》,另一節是六年級的《大自然的祕密》(北師大版本,實際就是人教版四年級的《自然之道》,但不少文句還是有所不同,北師大版的更接近原文,詞句理解的難度比較大)。兩節課的教學,我們都可以看到教師紮實的基本功和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探索,小組合作學習比較落實,對文本的把握也很到位。

兩節課中間的大課間活動更是讓我們打開眼界,這個大課間活動從9:30-10:20足足有50分鐘!孩子們先是自由地活動——打球、跳格、跳繩、散步……接着跟着“江南style”的音樂,孩子們陸續來到各班的集合地點準備進行課間操鍛鍊,音樂聲中孩子們歡快地跳着騎馬舞,我們的情緒也跟着輕快起來。早操的動作,孩子們完成地認真到位,接下來的自由活動還是那麼井然有序,孩子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與鍛鍊。我們也趁着這個時間參觀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園。

觀課兩節後,我們再會議室進行了評課交流,老師們樸實的設計,真實的課堂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也就教學中的一些細節進行了探討,交流和諧而引人思考。從談話中,我們也瞭解到,這所國小從20XX年就開展了小班化教學實驗,每個班人數控制在30人以下,爲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教育服務。我們再觀課中葉的確感受到小班教學的明顯優勢,寬闊的課室,獨特的板報,作品的展示,門口便櫃的使用,很有家的溫馨啊!

感謝廣州第二師範學院,組織了這次北京考察培訓活動,本次活動既有講座學習又有課堂觀摩,爲我們建立了同行與同行交流的平臺,對我們是一次新教學理念的學習與舊教學理念碰撞、融合的機會。身爲老師,我們理應把握新課改的動態、瞭解新理念的內涵、掌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最終成爲一名名教師,就要不斷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培訓是短暫的,但是留給我的記憶與思考是永恆的,我們將帶着收穫、帶着感悟、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銳意創新,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