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書信>申請書>

關於農牧業實用技術推廣工作的調研報告

申請書 閱讀(2.67W)

按照中共**委辦公室、**行署辦公室、**政協辦公室關於轉發《**2017年度政協協商計劃》的通知要求,11月中旬,盟政協趙生副主席帶隊組織盟農牧業局、科技局負責同志和部分政協委員先後赴**、**、**、**,通過召開座談會、深入種養殖基地、研發加工企業、進村(嘎查)入戶走訪等形式,就全盟農牧業實用技術推廣工作開展情況、存在的問題等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關於農牧業實用技術推廣工作的調研報告

一、農牧業實用技術推廣工作情況     

近年來,我盟緊緊圍繞實施現代農牧業發展戰略,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結合已形成的肉牛、肉羊、牧草、馬鈴薯、蔬菜、中藥材等產業佈局,依據農業部發布的年度主推技術和農牧民技術需求,積極開展農村牧區實用技術推廣,促進先進實用技術快速進嘎查(村)、入農牧戶、到田間草牧場。

畜牧業方面,重點推廣了綿羊人工授精、牛羊胚胎移植、同期發情、性控、多元雜交、種羊系統選育、牛羊標準化養殖管理、舍飼育肥、動物疫病防控及高產飼料種植、飼料青貯、氨化等技術;

種植業方面,推廣了水地高壟栽培、設施農業、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玉米“一增四改”、馬鈴薯“兩增五推”、蔬菜無公害標準化栽培等先進生產技術,農牧業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應用率達85%以上,有力地推動了農牧業和農村牧區經濟的發展。

(一)建立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推廣聯盟,農牧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大幅提升。近年來,圍繞農牧業實用技術,構建由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市場化服務組織、農牧業鄉土人才參與和分工協作的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的農技推廣聯盟,積極探索農牧業科技成果引進、推廣、轉化的運行機制和工作模式,解決了大量農牧業生產中的困難和問題。如:以企業爲主體的新型科技研發機構—**草原畜牧業工程研究院、**仁創沙漠資源利用研究院,承擔了自治區重大科技專項“優質特色肉羊、肉牛、馬品系培育及產業化示範”等項目,解決了**地方優良畜種保護和新品系培育的問題,在加速畜牧業優勢資源科技成果轉化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
如:**牧民與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合作建立的農畜產品科技創新中心,開展羊肥尾油脂產品、牛羊副產品和冷凍牛羊肉解凍、生鮮肉分割包裝等技術研發,延伸了產業鏈條,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二)通過農牧業科技示範服務平臺,推廣實用技術。農牧業科技示範基地和園區是新成果、新技術、新產品在農牧業生產中應用與轉化的服務載體,是農牧業科技支撐體系的核心。園區基地本着“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社會參與、農牧民受益”的原則,以“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爲抓手,遴選文化程度較高、種養能力較強、樂於助人的農牧戶或其他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作爲農牧業科技示範主體, 加大農作物新品種引進培育和良種畜引進與繁育,通過分戶指導、交流觀摩等措施,推廣應用農牧業先進實用技術。如**積極探索以牧業大戶爲單位建立農技推廣示範點,在各蘇木鎮分別建立了33個典型示範點,示範推廣了多肋骨烏珠穆沁羊人工輸精技術、肉牛冷配技術、肉牛同期發情技術、肉牛育肥技術,以示範點帶動農牧業技術推廣,反響良好。目前,全盟共建有國家、自治區、盟、旗、蘇木(鄉鎮)五級農牧業科技示範基地、園區104個。

(三)引進培育產業龍頭企業,引領農牧民在產業化進程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通過政策扶持,引進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利益聯結模式,帶動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如**大莊園肉業公司、阿巴嘎旗額爾敦肉業等企業,實施了以公司爲龍頭,合作社、協會爲載體,形成上連市場,下連牧戶,中間由龍頭企業帶動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企業對基地產品品種質量的要求,極大推動了農牧民科學種養殖的積極性,聯戶經營、合作經營也爲大規模實施新品種新技術和現代化機械作業提供了條件和可能。       

(四)加強農牧民科技培訓,提高農牧民素質,培養了大批農村牧區實用人才。通過實施國家級“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和盟級“農村牧區實用人才培養”項目,對農牧民進行實用技術、職業技能、經營管理等方面培訓。同時,各旗縣市(區)每年冬春季節都要組織農牧業科技大培訓,以集中培訓、以會代訓、田間學校、科技大集、入戶指導、發放明白紙等形式開展適用技術普及化培訓,全面提高農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據統計,每年開展的各類培訓約10萬人次,其中由農牧業局、就業局、扶貧辦牽頭培訓的農牧民有2萬人次,印發各類培訓教材、宣傳單、明白卡等近20萬份。      

(五)加強信息平臺建設,拓寬了農牧民獲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各地除利用報刊雜誌、電視宣傳片等傳統模式宣傳農技知識外,積極推廣電話、電視、電腦“三電合一”技術,APP、12396、12316、**蒙文科技信息等網絡平臺服務,拓寬了農牧民獲取科技信息的渠道。互聯網+畜牧業平臺已在**、正藍旗、太旗、西蘇旗等地進行了農村信息化試點,爲農牧戶通過互聯網獲取市場信息,直接進行畜產品交易提供了方便。

二、存在的問題

1、管理體制不順,工作不能形成合力。從調研結果看,全盟盟旗兩級技術推廣機構較爲健全,並有較強的專業技術力量。蘇木鄉鎮自2002年機構改革後,鄉鎮級原有農技推廣機構與其他部門合併成立了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成爲基層綜合辦事機構,人員人事任免、工資、原機構財產歸鄉鎮政府,上級農技推广部門只負責業務指導,對人員、財產不具備有效的管理。由於人員專業分工不明確,導致安排的業務工作執行不暢,配備的技術設備流失嚴重。

2、技術人員數量少、知識老化、結構不合理。基層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幾乎沒有專職從事技術推廣類業務的人員,人員多年不交流、不充實,年齡老化、知識老化現象嚴重,知識水平、專業結構早已不適應現代農牧業發展的需要。以牧區牲畜防疫和治療爲例,全盟79個蘇木鄉鎮畜牧獸醫站共有職工391人,其中302人爲官方獸醫,職業獸醫僅有8人,這與全盟近1400萬頭只牲畜的防疫治病工作極不相稱。我們調研的旗縣均反映基層急缺懂得牲畜防疫和治療、熟練配種和育肥以及指導農田病蟲害防治、配方施肥的專業技術人員。

3、實用技術推廣經費短缺,基礎設施、服務手段嚴重滯後。2014年—2016年,盟財政通過“農村牧區實用人才培養”項目三年共安排了220萬元專項資金。2017年,上級業務部門、盟本級和各旗縣市(區)財政均未安排與實用技術推廣有關的培訓和業務經費。我們調研走過的四個旗縣,除**農牧業局經政府協調暫時擁有一處試驗示範場地外,其他旗縣基層農技推广部門均沒有所屬試驗場地,無法履行“實驗—示範—推廣”的職責。基層技術推广部門經費短缺、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極大地影響了農牧業實用技術推廣工作的正常開展。

 

4、農牧業生產經營現狀制約實用技術的大面積推廣。農牧民居住分散,組織化程度低,聯戶經營、合作社規模化經營還未全面實現,小規模經營與機械化作業存在矛盾,一些組織配套技術、機械技術、工程技術等新型農牧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和使用受到限制。如,農牧業機械化裝備結構不合理,動力機械多、配套機械少,小中型機械多、大型機械少,低檔次機械多、高性能機械少,“三多三少”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
同時,地區和行業間機械化發展不平衡,種植業機械化水平高、養殖業低,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高、經濟作物低的“兩高兩低”矛盾依然存在。牧區機械化水平明顯滯後於農區,剪羊毛、藥浴、飼餵、清圈等機械化率不足10%,牲畜糞便處理設備基本空白。

5、生產經營者年齡老化、綜合素質低下制約了現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農牧區多數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在農牧區從事生產的絕大多數爲50—70歲人員,他們文化素質較低,創新意識薄弱,生產依然停留在傳統的觀念和模式上,對現代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市場信息接受較慢,新型的農牧業科技成果推廣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效果。

      三、幾點建議    

解決當前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      

(一)要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農牧業實用技術推廣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站在實施科教興農興牧戰略、抓好“三農三牧”工作的的高度,重視和加強農牧業實用技術推廣工作。建議盟委行署儘快組織編制我盟現代農牧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並高水準、前瞻性的制定支撐我盟現代農牧業加速發展的新時代農牧業科技發展意見;
農牧業主管部門和科技部門要堅持把科技創新融入到引種、育種、擴繁、育肥、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從而有效推動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 “減羊增牛”戰略的各項目標和任務;
盟旗兩級農牧業技術推广部門作爲專業站所要各有專長,至少每年確定一個課題,在關鍵技術上有所突破。要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經常深入基層,幫助農牧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推動科技成果變爲實實在在的生產活動;
各級政府要下大力氣解決基層技術推廣機構體制機制不順、基礎建設薄弱、經費無保障等困難,幫助解決科技人員的後顧之憂。

(二)把理順和健全基層農牧業科技服務體系作爲一項重點任務來抓。強化基層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要求,建議在蘇木鄉鎮建立農牧業科技推廣服務專門機構,明確編制,公開選拔和招錄農大、職業學院等專業院校畢業的大學生,靈活職稱評定、完善激勵機制,在選人才、留住人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嘎查村級農技服務點,以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爲技術支撐,依託嘎查村級農牧業技術人員、植保員、防疫員、科技示範戶、農牧業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等,建立開放運行的嘎查村級農技服務點。同時,採取政府購買、定向委託、獎勵補助等方式,鼓勵發展各種民營科技企業,興辦各類民間農牧業科技服務、研究組織,特別要積極扶持疫病防治、剪毛、打草、佩戴耳標、機耕、運輸、送水、設施維修等專業服務組織發展,爲農牧民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服務。通過健全隊伍,理順關係,上下貫通,逐步建立起“官民”合一的農牧業科技推廣體系。

(三)加強農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要強化對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指導和管理,依託各類培訓機構和試驗示範基地對現有農技推廣人員開展知識更新、實踐鍛鍊,努力改善他們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術水平。暢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引進科研尖端人才,吸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加盟、技術入股,提升基層實施科技專項能力。創新搞活人員流動和工作考評機制,通過實施“三支一扶”計劃、農技推廣特崗計劃、民生志願者服務計劃等,吸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農牧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

調研反映,**職業學院每年約有200餘名畜牧業專業畢業生,幾乎全部被我區各盟市和新疆、青海甚至蒙古國聘用,且呈供不應求態勢。而在我盟,一方面基層急需農牧業技術人才,一方面培養的人才不斷流失,這些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建議涉農涉牧、教育、人社、財政等部門建立完善協調溝通機制,切實從我盟農牧業長遠發展考慮,出臺培養、選拔、使用農牧業實用人才的規劃和相關優惠政策,重視發揮**職業學院在培養農牧業專業人才方面專業領先的獨特優勢。

     (四)突出農牧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重視並解決基層農技部門開展必要的科學研究、實踐創新和中間試驗、多點示範所需要的試驗場地。對現有以項目爲支撐的設施農業示範基地、優質良種畜繁育基地、農牧業新技術示範園等,要制定建設標準和管理辦法,統一掛牌命名,在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等方面給與扶持,力爭把這些基地建成高效農牧業展示園,優良品種、先進技術的示範園和引導羣衆科技致富的樣板園,進一步促進農牧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帶動農牧業結構調整和產品的優化升級。用科技武裝農牧民頭腦,使他們真正弄懂良種與良法配套、農牧機與農牧業結合、生產與生態協調,推動農牧業全面走上以科技創新爲支撐的內涵式發展軌道。

(五)加大農牧業科技資金投入。堅定不移地抓好現代農牧業發展,推動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經營。通過規範土地、草牧場流轉機制,推動企業和合作組織適度規模經營,爲集中連片推廣新產品、新技術提供可能。完善科技投入機制,通過向上級業務部門爭取、地方財政投入、金融部門支持等多種形式,建立以政府投入爲主導、金融貸款爲支撐、農牧民投資爲主體、社會籌資爲補充的多元化農牧業科技投入機制。聘請科研院所專家圍繞綠色生態農牧業搞好項目策劃與論證,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項目資金;
建立穩定增長的財政投入機制,增加農牧業科技推廣經費;
鼓勵羣衆興辦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產業協會等組織,並給與經濟補貼,充分調動羣衆對科技投入的積極性。         

(六)加大實用技術培訓,培養具備創新思維的職業農牧民。

  首先,充分發揮農牧民主體作用,根據農牧戶專業化種養殖類別、職業化分工等有針對性地多層次、多批次開展農村牧區實用技術培訓。面向生產、養殖、繁育等不同技術管理主體,精準制定菜單式培訓計劃,切實提高技術培訓的實效性和精準度,確保每個專業化家庭農牧場主都熟練掌握相應的關鍵技術。其次,積極發揮科技增效示範典型的作用,通過實地考察學習、效益對比等模式,發揮現場觀摩教學的作用,促進科學種養管理技術的普及推廣。

要積極鼓勵大學生和青年農牧民回鄉創業,對其中頭腦靈活,善於經營,熱愛農牧業生產的青年骨幹要在專業培訓、項目扶持、資金貸款等方面給與傾斜。積極推薦他們到職業學院、農大等專業院校繼續深造,走出去學習先進地區農牧業生產經營好的經驗和作法,創造機會讓他們與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協作聯盟,鼓勵他們創辦合作社或開展聯戶經營,努力培養更多的適應現代農牧業發展的職業農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