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報告>

關於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調查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5.98K)
關於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調查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發展實力,既是黨中央讓廣大農村老百姓享受經濟發展成果的一項戰略舉措,又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等理念在農村工作中的集中體現,關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社會穩定和黨的執政地位。根據民權縣縣委組織部的統一部署,在林七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於今年9月下旬通過走訪農戶及查閱有關檔案資料等方式對XX村關於新農村建設方面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整理如下:
  一、xx村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XX村概況
  XX村座落在民權縣縣城的東北部,與縣城相連,距縣城22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1公里,公路從村中穿過,地理條件優越,全村總面積爲13.5平方公里,轄8個自然村13村民小組,713戶人,全村可用耕地3024畝,水面面積50畝,20XX年人均純收入42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6萬元,全村共有65名黨員,設一個黨總支,二個黨支部,下設11個黨小組,村級組織健全。
  (二)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1、精心謀劃,科學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羣衆參與,科學編制,堅持標準,逐步到位”的原則,設定好新農村建設的規劃。
  2、理清思路,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利用X村地處城郊的地理優勢,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加強集體資產的管理,着力抓好經濟發展,農村經濟和村級集體經濟穩步發展。一是發展特色農業,現代農業和效益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積極引導村民發展優質糧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豬等農產品,並不斷擴大大棚蔬菜種植和家禽家畜養殖規模,如司莊、梅山、黃村、仰村八個村民小組利用毗鄰城區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建立了佔地800畝的大棚蔬菜基地,爲城區居民提供新鮮蔬菜,菜農收入穩步提高。二是積極發展種植草莓、甘蔗基地400畝和農村種類中介服務組織,扶優做強農村經濟發展思路,帶動村民積極發展生產,增加收入。三是積極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輸出工作,增加勞力經濟收入。
  3、整合資源,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X村堅持把廣大農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農民生產生活中最緊迫的實際問題入手,面對農村行路難,飲水難,灌溉難、看病難等“熱點難點”實際問題,村兩委幹部積極爭取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村民也自願捐款,多渠道籌措資金,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4、建立機制,切實加強新農村建設領導。
  按照林七鄉黨委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成立了新農村建設領導組,X村總支書記王繼思爲組長、村委會主任王繼祥爲副組長,兩委村幹部爲成員,村文書爲信息報道員。並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專題研究新農村建設工作,真正形成了“市指導、縣組織、鄉鎮主抓、村實施”的良好氛圍。
  二、X村新農村建設的一點成效
  1、實事求是,量力而行。
  從X村的實際出發,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和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制定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措施時,既按照新農村的標準嚴格要求,又切合村情實際、切實可行,不增加農民負擔,不做形象工程和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正確處理階段性目標和長遠性目標的關係,既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爲,打好基礎,分步實施。
  2、整體推進,突出重點。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X村下轄8個自然村,一方面既按照統一部署,統一規劃,整體推進;另一方面,又從解決好農民關心的具體問題入手,找準突破口,根據當前的資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個階段的工作重點,分步實施。
  3、幹羣關係得到一定改善。
  以前鄉鎮幹部及村幹部下農村入農戶時,是“要錢要命”,而現在是“送錢送物”。
  三、X村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啓示
  1、徐村黨員幹部和農民中尚有較爲嚴重的“等、靠、要”思想。
  該村黨員幹部雖然對新農村建設的20字方針很清楚,但是說起如何結合實際推進工作,多數人卻表示要等上面佈置;多數農民也沒有把自己擺進去,表示“上面要幹啥就幹啥”。部分村幹部認爲提不提新農村建設,對抓建設促發展沒有區別。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以農村爲載體、以農民爲主體來進行的,這表明X村部分農村黨員幹部還存在思想不夠解放,不夠開拓性,創新性地去開展工作。如此看來,X村兩委領導班子尤其是村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的素質高低,一定程度上決定着該村新農村建設行動的成敗。
  2、農村小型基礎設施投入少問題。
  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實行一事一議制度,但由於各種原因,一事一議較難統一農民的意見,使得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爲目前農業投入方面的一個薄弱環節。
  3、村民文化素質不高,對科技應用的不夠
  實踐告訴我們,要想使農民富起來,使他們成爲新型農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農村的衛生事業、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沒有高素質的有文化、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的農民,增加農民收入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我認爲要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用5—10年的時間,建立培訓示範基地,培養一些精通種植業、水產養殖業、畜牧特產業等技術能人,讓每一個農戶至少要有一個懂技術的明白人,要以鄉、村爲單位做好非農業的專業技術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