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畫圓的教學反思5篇

教師文案 閱讀(3.32W)

作爲一名老師,大家肯定要不時地進行教學反思,教師通過寫教學反思是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畫圓的教學反思5篇,感謝您的參閱。

畫圓的教學反思5篇

畫圓的教學反思篇1

一堂課結束了,雖然丁主任、施主任,以及實小的黃兵老師客氣的只指出了幾個地方,我深知在課上最大問題是“課堂駕馭能力”。

上課前,我就一直擔心:怕課上出現我沒有預設的問題,而影響後面教學內容來不及授完、。所以,我特別緊張。在課上出現了這樣幾個不妥之處。

一、揭示周長概念時,應該讓學生對自己手中的物體指指周長在哪,明確周長是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度。以及後面讓學生指指我手中兩圓的周長的方法也沒有規範好。

二、接着在讓學生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係時,本來安排讓學生猜測後說說爲什麼,但是由於擔心這樣一提問,學生怕說後面的爲什麼而不舉手,這樣一來至少又要花上幾分鐘時間。所以在設計教案時被刪掉了。

三、讓學生說說測量直徑和圓的周長的辦法這一環節,我在課前一直思考怎麼在學生說出一種辦法後點評這種辦法的注意點,但是我忘了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卻沒有在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生成更多的方法。記得以前在實小聽陳健老師的《找規律》,學生想出的辦法越來越多,他在課件上也一個一個的出示。當時我和同去的倪冬燕驚訝得不得了,“他這課件是現在做成的嗎?”坐在我們前面的南通教研室主任轉過頭對我們說:“他在課前都已經預設了,學生想到的教師應該要想到。”而我現在表現的是擔心學生在這一環節想出越來越多的辦法而佔去很多的時間,所以我在課前也根本沒有多想測量直徑與圓的周長長度的更多辦法。

四、揭示圓周率的交流中,有學生呈現誤差,並且這張實驗單已經呈現在大屏幕上後,我應該及時讓這組同學拿出這個圓全班測量,否則很多同學即使知道了結論,都還在想剛纔這個圓是怎麼回事呢?或許又是擔心時間的問題吧。

五、再回到課始國王和阿凡提的賽跑路線,目的一是及時檢驗圓周長公式的利用,二是想滲透估算的思想,但在課上目的二的達到率可能不夠理想,或許是我的引導語與點評語的緣故。

雖然寫了這麼多,以及他們給我提出的建議都非常中肯,比如施偉主任提出了練習題要與生活接軌,書上練一練題目沒有使用好,丁主任提出的讓學生準備的圓要用硬紙片,這樣有利於實驗操作。但我知道自己最缺乏的還是數學教學基本功。就像他們在評價馬黎華老師的課“上得很有數學味”,我的課到底缺什麼呢?缺我對數學教學的底氣。

課結束了,但真正深省自己課堂的探究腳步纔剛剛開始。早晨特意爲這個打了電話給過去的同事姚新付,他說:“上數學課一定要把自己的語言定位好,特別是一些概念的揭示、思考方法的闡述,不能隨意。還有上課用別人的教案,如果自己沒有吃透,怎麼能在課上施展開呢?教學基本功不能看,要練的。你在課後試試把自己整堂課的話記錄下來,就發現有多少語言其實不用說,有多少話其實換一種表達會更準確……”

“心中有案、行中無案”是我對教學藝術一直不變的追求,有效的課堂也是教師教學工作最基本的職責

畫圓的教學反思篇2

圓的周長這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圓的周長的意義及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難點是理解掌握圓的周長公式及圓周率。根據這些目標和我的研究課題——在新舊知識銜接處設計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每個新知識點產生前,我都精心的設計了問題,以問激思、以問啓思、以問拓思。層層深入,循序漸進。課堂效果頗佳。

教學前爲了使學生能利用知識遷移規律總結出圓的周長的概念,探究新知前,設計複習問題:什麼是長方形的周長,什麼是正方形的周長?然後問:什麼是圓的周長?這時學生可利用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的概念,歸納總結出圓的周長的意義:即圍成圓的曲線的長。然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怎樣測量圓的周長?有幾種方法?我打破了教材有什麼教什麼的傳統做法,放手讓學生探索創造,學生帶着老師提出的問題,一邊思考,一邊動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這樣,學生有充裕的思考時間,有自由的活動空間, 有自我表現的機會,更有了一份創造的信心。同學們個個情緒高漲,躍躍欲試。通過動手操作,大膽實踐探索出“繞”“滾”“量”三種方法測量圓的周長,促進其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我肯定了他們的方法。當學生們嚐到成功的喜悅時,我又引出了甩小球的遊戲,讓學生觀察形成的虛圓,虛圓的周長還能用剛纔的方法測量嗎?這個問題打破了學生的認知平衡,使學生陷入冥思苦想之中,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圓是根本無法測量其周長的,這時我引導學生猜想,並在此觀察甩小球遊戲,最終使學生悟出圓的周長與它的半徑或直徑有關,爲什麼圓的周長僅與其半徑或直徑有關?這個問題教材裏未顯示有關內容,如果教師不設計這個問題,學生往往就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甩不同繩長的小球讓學生觀察、猜想。讓學生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感悟理解新知十分重要,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爲一個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這種過程突出學生自己探究知識,如何生成“結論”,突出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的訓練與培養。在驗證結論時,我又讓學生自主選擇驗證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十分感興趣,並且很快的得出了結論。由於新知識是學生自己猜想出來的,自己又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的,由此學生對新知理解得很好,在運用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體會了教師教是爲了不教,學會是爲了會學的真正含義。

通過本次課題研究,我更進一步感受到了,課堂教學中提問的重要性,理解到深挖教材的內涵是設計好問題的前提,根據教材的內涵,巧設問題可提高課堂效率。 如果我們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掘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能夠成爲學生一步步登上知識殿堂的橋樑和階梯,那麼我們的課堂提問就一定是有效的。今後我不僅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巧妙設計問題,在各個環節都精心設計靈巧的、新穎的、易於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讓我的課堂更精彩更高效。

畫圓的教學反思篇3

前幾日有幸聽了“圓的周長”一課讓我感受頗深。以人爲本,以學生髮展爲中心”這是當前全面推進實施素質教育最迫切的要求,尤其是作爲實施素質教育主陣地的課堂教學,更應該堅守“以人爲本,以學生髮展爲中心”的思想,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勇於提問、勇於探索、勇於爭論與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相互鼓勵的良好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樹立起“不唯書、不唯師、只唯實”的求真、求是精神,讓課堂煥發真正的生命活力,蘊涵着人文交融的和諧氛圍。

一、釋放自由,體驗學習經歷。

本節課的課前談話時進行情境故事,接着讓學生複習正方形的周長知識,再引導學生動手摸一摸、找一找身邊圓形物體的周長後揭示圓的周長概念,引導學生髮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在這基礎上提出問題: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什麼關係呢?在讓學生總結出測量圓的周長方法時,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繩測法、滾動法、軟皮測法、歸分法和化曲爲直等。

交流之後,使學生髮現這些方法並不能適用任何圓的周長測量,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明白只有通過實踐操作,親身體驗,才能找出更簡便的方法。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開放的、自由的,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體驗學習過程,而教師只起到了組織、引導的作用。

二、動手操作,注重學習方法

“聽會忘記,看能記住,做才能會。”這節課上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和充足的時間進行操作。在揭示“圓的周長”概念時,讓學生先拿着課前準備好的圓形紙片同桌互相指一指“什麼是圓的周長”,然後指名讓學生到前面指着黑板上的圓說一說,最後又通過課件動態演示圓的周長,從而讓學生建立表象,形成概念。

在讓學生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時更是捨得花時間,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去測量、計算。爲了讓學生的操作過程科學、合理,在學生動手操作之前,先讓學生交流操作中的注意點。如:繞圓法要注意捏緊線,滾動法要注意用直徑的一端對準0刻度,滾動時不能滑行。好方法成就好效果。學生掌握了正確方法自然也就很容易得出正確結論:一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在學生操作結束後,教師又追問:屏幕上的幾個商都有一定的誤差,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讓學生反思剛纔的操作過程,找出誤差的原因,感受結論的合理性

三、帶着問題,利於主動探索。

怎樣測量圓的周長,有幾種方法?上課老師打破了教材有什麼教什麼的傳統做法,放手讓學生探索創造,學生帶着老師提出的問題,一邊思考,一邊動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學生有充裕的思考時間,有自由的活動空間,有自我表現的機會,更有了一份創造的信心。同學們個個情緒高漲,躍躍欲試,課堂氣氛異常活躍。通過動手操作,大膽實踐,探索出用“繞”、“滾”、“截”等多種方法測量圓的周長,並歸納出它們的共同點:用“化曲爲直”的測量方法。這一過程改變了過去那種先告訴學生怎樣做,然後讓學生按要求做的被動測量方法,而是採用先給學生“材料”,放手讓學生在操作和觀察中發現規律,得出結論,使學生自覺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促進了其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當學生品嚐到成功的喜悅時,老師又引出了甩小球遊戲,讓學生觀察形成的“虛圓”,“虛圓”的周長還能用剛纔的這些方法測量嗎?這個問題,打破了學生的認知平衡,使學生陷入冥思苦想之中,日常生活中以各種形式存在的圓,用“化曲爲直”的測量方法不但麻煩,不精確,有的根本無法測量。

就在學生苦苦思索而不得其法時,教師引導學生由聯想到猜想,並再次觀察甩小球遊戲,最終使學生悟出:圓的周長與它的半徑或直徑有關。爲什麼圓的周長僅與其半徑或直徑有關。這個問題教材未呈現有關內容,許多教師教學時都不做解釋,學生往往也就不知其所以然。而老師則深挖教材內涵,採用“誘生深入,步步緊逼”的方法,通過聯想、猜想、觀察甩小球遊戲等邏輯嚴密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爲一個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這種過程突出學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識、如何生成“結論”,突出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的訓練與培養,突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的獲得,體現了“教是爲了不教,學會是爲了會學”的素質教育思想。

本節課的開始老師在創設情境時,讓學生比較圓的周長與正方形周長的大小,發現圓的周長現在不會求,無法解決問題,再導入新課。在學習完圓的周長公式後,她馬上讓學生回過頭解決“龜兔賽跑”中圓周長的計算,使學生髮現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重要性,並學會解決生活問題。

又比如:學生在測量圓的周長時,發現一些方法(滾動法、繩測法等)時,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所有圓的周長都可以這樣測量呢?教師出示甩小球遊戲,讓學生觀察形成的“虛圓”,“虛圓”的周長還能用剛纔的這些方法測量嗎?從而引導學生必須找到一種簡便、適合的方法,於是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當學生理解了圓的周長公式後,教師又馬上回過頭讓學生用所學的簡便方法解決“小球”轉動所形成的圓的周長,這樣凸顯知識應用的重要性。

總的說來,這節課生動、紮實、有效。

畫圓的教學反思篇4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有利於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探索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也就是說,本節課學生學圓的周長時並非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學生主體富有思考性的探索過程。

一、重視實踐操作,突出開放性和探索性

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是“圓的周長”,藉助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從“圓周長意義”的理解,立足於學生的親身體驗和自由表達;“圓周長公式”的建構先從學生動手測量圓的周長的方法上,再到探索圓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係,整個過程突出開放性和探索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始到終讓學生全方位參與;通過學生大膽猜想、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討論交流、統計分析,在充分的感知的基礎上,發現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係,認識圓周率的含義,得出計算圓的周長的公式,整個探究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及獲取知識得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精心設計導語,爲學生搭建交流平臺

課堂上,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可以給予學生創設良好的探究平臺;輕鬆生動的教師課堂語言可以爲學生營造開放寬鬆的課堂環境,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恰到好處的鼓舞激勵語言,可以抓住學生的心,使學生一步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各抒己見的思想交鋒,可以爲學生搭建平等交流的平臺;嚴謹數學推理,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人文精神。“同學們,昨天秋遊玩的開心嗎?現在老師繼續帶你去一個美麗的地方”“圓的周長就是什麼?誰能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在“請你大膽猜想,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呢?”“圓的周長是不是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呢?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要求圓周長,只要知道什麼就可以了?請舉例證明你的想法”等,精心設計每個環節間的導語,用質疑的方法引入每部分內容。

三、需要改進的地方

回味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情景的創設、問題的導入、活動研討、猜想驗證、鞏固應用、總結評價,學生合作學習的體現、學生思路的展示和最後知識的反饋。整節課中,學生都在自主學習,教師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學習、共同體驗了獲取知識的樂趣。當然,這節課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問題的導入過度得太長,老師牽得太死;猜想驗證這一環節可以更緊湊點,每組研究一個事物就可以了,12組就有12個例子了;這樣設計的話最後的練習時間就會更充裕一點可以把後面的解決問題的練習做練習一些;圓周長公式的導出,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得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是教師應利用學生的這一結論進行深入的追問:是不是這樣的呢?進而在課件上演示。我備課時備到的環節由於時間緊在上課時忘了,我覺得使這節課有點缺陷。

畫圓的教學反思篇5

我執教的“圓的認識”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課本第十一冊的內容。它是在低年級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此前雖然已經初步認識過圓,但對於建立正確的圓的概念以及掌握圓的特徵還是比較困難的。由認識平面的直線圖形到認識平面上的曲線圖形,是認識發展的又一次飛躍。由此我在教學中力求體現以下三方面理念:

1、體現主體與主導作用的統一。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在充分畫圓和折圓觀察後教師提出問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手中的圓,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先自己嘗試發現,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充分體會半徑和直徑的關係,而不是教師一味的講授,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感知,而不是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2、藉助活動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建構主義認爲,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不應是通過教師的傳授獲得,而應是學生在一定情境下,藉助教師的引導,通過自身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而主動獲得的。因此,在本節課中我先讓學生自己去創造一個圓,通過小組合作,利用他們原有的生活知識經驗,和多種工具創造圓,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探究新知識的活動中,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等實踐活動,使外部的學習活動逐步內化爲學生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通過全方位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協同發展。

3、體現數學聯繫生活。

?課標》指出:“人類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繫應當在數學課程中得到充分體現”,同樣這樣的聯繫也應當在數學教學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本課集中體現在兩個教學環節上:第一是“讓學生用各種不同的辦法創造圓”這個環節。因爲學生在認識圓之前,已經對圓有大量的生活經驗,所以讓學生想出各種辦法得到圓,就能使學生感受到圓其實離我們生活很近,它就在我們的身邊;第二個體現是在教學的最後,在學習了圓的相關知識後,讓學生來說說車輪爲什麼設計成圓形。此環節的意圖就是要讓學生在看到生活中的圓時能力所能及地對這些生活現象利用數學知識來作出解釋。這樣就更加深了對圓的認識,並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