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教學反思8篇

教師文案 閱讀(1.67W)

撰寫教學反思可以提高老師的自我指導能力,作爲一名教師,我們一定要經常性地進行教學反思,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教學反思8篇,感謝您的參閱。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教學反思8篇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教學反思篇1

“圓柱的表面積”歷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觀察發現,難點一: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探索側面積的計算過程,有一個“化曲爲直”的過程。這是理解的難點;難點二:在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涉及到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以及圓的周長與面積等概念,學生容易混淆;難點三:計算難度大,無論是圓的周長和麪積計算中都涉及圓周率(∏);難點四:類似製作煙囪、水桶之類,很多學生由於缺少生活經驗,不能靈活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如何有效組織教學,談談自己的粗淺的看法。

一抓住特徵,建立表象。在六年級上學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學生對錶面積的概念並不陌生。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重點是通過製作圓柱模型、觀察圓柱展開圖,讓學生理解圓柱的表面積是由一個曲面和兩個完全相同的圓圍成的。通過操作,真正建立圓柱側面的表象。

二突破難點,緊抓聯繫。探索並理解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是這部分教學的難點。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結合具體情境,展示了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沿着高將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化曲爲直”過程中,教學重點要抓二者之間的聯繫,即展開後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是圓柱的高。通過“展”、“圍”的反覆操作,讓學生切實建立這兩者之間的聯繫,有利於突破難點。

三抓住本質,理清思路。圓柱的表面積包括一個側面和兩個底面。計算圓柱的側面積時要用圓柱的底面周長乘高,而圓柱的底面積則需用到圓的面積公式。在同一題裏,周長公式與面積公式混淆也是計算圓柱表面積出錯的原因之一。怎樣能更好的理清思路,靈活的進行計算呢?我認爲,儘量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以不變應萬變。即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計算側面積的直接條件是底面周長和高;圓柱的底面是圓形,計算圓的面積的直接條件是半徑。當然,涉及到解決具體的問題,我們就要聯繫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本單元的學習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的有序性,有利於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提高學生靈活應用能力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教學反思篇2

著名數學家、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辯論澄清的過程,就是自己發現或創造的過程。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關鍵在於通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教材中只介紹了把圓柱沿着高將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通過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但爲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興趣,我將圓柱側面積的教學大膽改革,讓學生試先準備好各種圓柱形的紙盒,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圓柱體的側面展開情況及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整節課,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收到了好的教學效果,也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反思如下:

一、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除了長方形,還可能是什麼圖形?發現、創新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在基本知識理解掌握之後,他們對於書本上沒有的方式方法有更高的興奮點與關注點。學生自己準備的圓柱,沿高展開後還可能得到正方形,這是一種特殊現象。學生自己得出了與書上不一樣的結果,覺得很興奮。趁着學生髮現探索的積極性,讓學生思考還可以將圓柱的側面怎樣展開。有的說橫着從中間剪一刀,立刻有人反對說那還是兩個圓柱。橫剪不行,豎剪過了,還能怎麼剪?同學們犯起了愁。在一陣思考之後有人冒出一句:“斜剪!”“展開之後是什麼圖形?”有人猜是三角形,有人說是梯形,有人說平行四邊形,帶着種種可能同學們又開始給圓柱穿上一層衣服,然後沿着斜線剪開,結論不用說,平行四邊形展現在同學們面前。繼續用平行四邊形推導側面積公式,平行四邊形的底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高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的斜邊?經過一番爭論之後,得出高需要重新做垂線。

二、展開之後的圖形可以怎樣還原成圓柱?數學課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果會展開那只是順向思維,展開後會還原才能培養他們的逆向思維。“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兩種還原方法,那平行四邊形是否也有兩種還原方法?”問題拋出又產生了分歧,很多同學只會按剪開之後的形狀還原,再換個方向豎起來就不行了,總是上下各有兩個尖角,其實這是學生拿平行四邊形的方式有問題,讓他們把平行四邊形的斜邊貼到桌子上再還原,這樣就有很多人展開了笑臉。“找竅門,怎樣不貼到桌子上也能正確還原?”細心的同學發現只要捏住相鄰的兩個角就能輕鬆還原了,一句話——角對角。得到結論:只要是平行四邊形一定可以圍成圓柱。

通過圓柱側面展開圖的深入研究,同學們打開了探索、創新的思維,知道了學習不能只停留在書面的內容,應深入探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實踐也使我們體會到,創建“生活課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的平臺,讓學生髮現數學問題,並激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個性得以發展。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教學反思篇3

“圓柱的表面積”一課,教材先提出“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什麼”,讓學生在交流中逐步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然後安排了讓學生將圓柱模型展開,看一看展開的面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把它們標出來等探究活動,目的是讓學生經歷實驗研究,建立數學模型的抽象思維過程,發現圓柱的表面積與已經學過的圖形面積之間的聯繫,從而得到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對於圓柱表面積的知識,學生不是一張“白紙”。有的學生可能已經從數學課本上了解了一些,加之在“圓柱的認識”中也有了一些體驗和感悟,個別學生在課外學習中已經知道一些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但是即使學生知道方法,卻不一定真正理解。所以,教學中教師注重通過出示學習材料、提問、讓學生操作和演示等活動,幫助學生獲得圓柱的表面積與圓面積、長方形面積之間的聯繫。對於圓柱體側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要遵循主體性原則,讓學生動手操作,在觀察、推理中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掌握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原理和方法,即通過“等積變形”將圓柱的側面轉化爲長方形。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並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調整教學思路。

我認爲。數學建模活動要有利於學生的數學理解。數學教學活動要促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數學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理解數學。本節課的教學,要讓學生明確圓柱表面積的含義,知道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用表面積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圓柱表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遵循由“觀察物體——建立表象——抽象圖形——建立模型(空間觀念)”的認知規律,通過實踐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課開始,教師從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入手,提出兩個綜合性問題,喚醒學生對有關表面積計算的回憶,這是順利開展數學活動、理解圓柱體表面積的重要基礎。接着提出:“圓柱的表面積指的又是什麼?”爲後來的操作和豐富直觀表象起到了導向作用,從而爲學生經歷建模過程,達成數學理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節課我安排了自己製作、剪開、展開側面、觀察圖形等活動。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領悟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柱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圓柱的高,從而逐步歸納出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由此可見,藉助實踐操作活動建立豐富的直觀表象,可以爲學生的數學理解提供支撐,更重要的是在操作過程中學生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奠定了良好的數學理解基礎。

我給學生留出了較爲充裕的思考與實踐操作的時間,在得出結果後,教師儘可能全面把握學生的情況,及時捕捉課堂資源,提出:“說一說,在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應注意些什麼?”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和討論中,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促進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

在練習中,我首先出示一組基本練習題,使學生熟練掌握求一般的圓柱體表面積的方法,加深對圓柱體表面積公式內涵的理解和把握。接着進一步聯繫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讓學生解決,體驗運用知識成功解決問題的愉悅。最後,通過讓學生再次回想計算圓柱體表面積的公式,進而加深對新知識的掌握。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教學反思篇4

因爲疫情遲遲沒有好轉,離開學時間還是遙遙無期,所以培育國小秉着“停課不停學”的理念,開始了網課教學。

我今天教學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圓柱的表面積》,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於通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公式,重點是靈活運用側面積、表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本節課的教學,從始至終貫穿着“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思維爲主線”的原則,在各個環節中讓學生自己去解決,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學習。

一、激情導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複習開始時,我問“同學們,老師今天把你們剛認識的新朋友帶來了,你們猜,他是誰?”就在學生們的猜測下,我拿出了課前藏好的圓柱。我繼續發問“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新朋友?你們還想知道它的什麼?”然後,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手中的圓柱體,“誰能告訴大家你摸到了什麼?”形成圓柱表面積的表象,從而很輕鬆的得出: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之和。

二、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合理利用教材。

“圓柱表面積”這節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以及用“進一法”取近似值。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但在教學中,我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爲教學難點來突破,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爲重點來教學,將用“近一法”取似值作爲一個知識點。再結合學生的實際,巧妙的把他們聯繫成一個整體,做到收中有放,放中有收。

三、教學方法上,採用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相結合。

新課開始,教師通過圓柱教具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複習圓柱體的特徵,進而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在教學側面積的計算時,精心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想一想,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爲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思考和發現它的側面積該怎樣計算呢?在老師的啓發下,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用圓柱形紙筒進行實際操作。讓學生自己展開圓柱體模型,觀察到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從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自然推導出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

再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觀察、發現,思考怎樣求圓柱體的表面積? 討論:求圓柱體的表面積需要知道哪些數據? 從而得出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充分利用了學生現有的學具和準備的圓柱體實物,讓學生自己去動手、觀察,推導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的計算公式,並運用幻燈片輔助教學,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掌握。

四、練習題的設計上由易到難,講練結合。

在練習題的設計中,遵循了從易到難的原則,先是已知周長、半徑和直徑求圓柱的側面積,在此基礎上再想一想已知這三個條件怎樣求出圓柱的表面積。採用分步口答的方法,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達到熟練掌握求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例4主動放手讓學生獨立解答,鍛鍊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當然,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學生對圓周長和麪積的計算不夠熟練;另外,在練習題的設計上都是隻列式不計算的方法,沒有讓學生真正計算出側面積和表面積;小組合作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卻沒有達到預期的要求。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多吸取教訓,彌補自己的不足,用更好的教學方法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教學反思篇5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合理靈活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求知識的學習品質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圓柱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圓柱體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法運用:本節課採用操作和演示、講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求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使新授與練習有機地融爲一體,做到講練結合,較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學法指導:採取引導 放手 引導的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運用化曲爲平的方法推理髮現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具:圓柱體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圓柱形紙筒、茶葉桶。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引入新課

(複習圓柱體的特徵)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幾何形體——圓柱。知道它是由平面和曲面圍成的立體圖形。

問:圓柱上下兩個圓形的平面叫圓柱的什麼?它們的關係怎樣?兩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什麼?這個曲面叫什麼?

引入:兩個底面和側面合在一起就是圓柱的表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圓柱的表面積。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教學圓柱表面積的意義

設疑:長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哪些面的總面積是圓柱體的表面積呢?

板書:底面積×2+側面積=表面積

要求圓柱的表面積,首先應該計算它的底面積和側面積。

(二)根據條件,計算圓柱的底面積。

圓柱的底面是圓形,同學們會求它的面積嗎?

(多媒體逐一出示圓柱及條件,求它的底面積,並記錄結果。)

條件:(釐米) r=3 d=4 c=6.28

底面積(平方釐米) 28.26 12.56 3.14

(三)教學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

1、引導探究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1)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

想一想,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思考發現它的側面積該怎樣計算呢?

(2)小組合作探究。(剪圓柱形紙筒)

(3)彙報交流研究結果,多媒體課件展示。

(4)小結:同學們會動腦,會思考,巧妙地運用了把曲面轉化爲平面的方法,探討發現了圓柱體側面積正好等於它的底面周長與高的乘積。

2、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

多媒體回到前面三個圓柱,逐一給出三個圓柱的高,求它的側面積。並把結果記錄下來。

條件(釐米) h=5 h=8 h=10

側面積(平方釐米) 94.2 100.48 62.8

(四)教學求圓柱的表面積。

1、設疑:學會了計算圓柱的底面積和側面積,怎樣計算它的表面積?

2、學生根據數據進行計算?

3、彙報計算方法及結果,媒體出示結果進行驗證。

表面積(平方釐米) 150.72 125.6 69.08

(五)小結: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三、練習鞏固,靈活運用

(一)多媒體出示圓柱形的油漆桶,無蓋水桶、煙筒實物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計算製作這些物體所用的鐵皮的面積,各是求哪些面的總面積?

指出:圓柱表面積在實際計算中的意義。

(二)根據要求練習。

1、用鐵皮製作圓柱形的通風管10節,每節長8分米,底面周長是3.4分米。至少需要鐵皮多少平方分米?(只列式不計算)

2、砌一個圓柱形的水池,底面直徑2米,深3米,在池的周圍與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部分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只列式不計算)

3、用鐵皮製一個圓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徑3分米,高12分米。制這個油桶至少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數保留整十平方分米)

根據學生的計算結果,教學用“進一法”取近似值。

小結: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合理靈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操作練習。

根據練習要求,小組合作測量計算製作所帶的圓柱形實物的用料面積。

練習要求:(多媒體出示)

討論:要計算製作這個圓柱形物體用料的面積,是求哪些面的總面積?需要知道哪些條件?怎樣測量這些數據?

測量:藉助工具測量出需要的數據(取整釐米數),並做好記錄。

計算:根據量得的數據,列出相應的算式並算出結果。

反思:

一、合理靈活地組織和利用教材

“圓柱的表面積”這部分教學內容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表面積在實際計算中的應用以及用進一步取近似值。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題,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教學時,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程序,將這些內容重新組織,合理靈活地利用教材在一課時內完成了兩課時的教學任務。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爲教學的難點來突破;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爲重點來教學;將表面積的實際應用作爲重點來練習;將用進一法取近似值作爲一個知識點在練習中理解和掌握。四者有機結合、相互聯繫,多而不亂。教學設計和安排既源於教材,又不同於教材。三道例題沒有做專門的教學,但其指導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別在練習過程中得以體現。整個一節課,增加容量但又學得輕鬆,極大提高了調堂教學效率。

二、較好地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統一。

本節課在教學上採用了引導、放手、引導的方法,通過教師的“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

1、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相結合

新課開始,教師通過圓柱教具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複習圓柱體的特徵,進而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在教學側面積的計算時,精心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想一想,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爲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思考和發現它的側面積該怎樣計算呢?在老師的啓發下,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用圓柱形紙筒進行實際操作最後探究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講練結合。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教學反思篇6

1.教學要引起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意識是一種探索意識,是創造的起點。學生有了問題,纔會思考和探索,有探索纔會有發展。所以我讓學生去發現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在課堂中和生活中的區別,使他們意識到課堂中的數學是經過提煉總結出來的。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如算出茶葉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釐米的鐵皮,由此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促進探究向深層次推進。

2.教學要激發學生的過程意識。

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再創造”。數學的學習過程不是讓學生被動的吸收教材和教師給出的現成結論,而是由一個學生親自參與的、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節課圍繞“製作一個圓柱”展開活動,探究的脈絡清楚。學生經歷了“實踐——失敗——總結——再實踐——成功”的探究過程。如:學生在失敗後說:“我們忽視了側面與底面的關係,計算時我們都知道圓柱的底面周長就是側面展開後長方形的長、正方形的邊長或者平行四邊形的底。但製作時就忘記了這些知識。”“學生在經歷了失敗才引起了思考,在對與錯、應該與不應該的鬥爭中撞擊智慧的火花,課堂的生命力由此顯現。在總結之後的再一次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體現出來了,這種情不自禁的創造來源於感悟和體驗。只有經歷了這樣的感悟、體驗的過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錘鍊,智慧的昇華。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教學反思篇7

圓柱圓錐是國小階段幾何教學最後一部分內容,圓柱表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非常適合學生自主探究。結合我校開展的“提綱導學、自主探究”活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做了積極的嘗試,效果非常不錯。

首先,在新授課之前,我在去年設計的道學提綱基礎上稍作修改,形成了自己的導學提綱:

1、找一個圓柱形的物體,測量出它的底面直徑和高(儘可能取整數,最多保留一位小數)

2、你能動手用彩色紙給這個圓柱形的物品穿上漂亮的“外衣”嗎?動手試一試

“穿衣”之前先思考:圓柱形物品有哪幾個面?這些面都是什麼形狀?

3、把圓柱體的漂亮外衣脫下來,展開鋪在桌面上觀察:圓柱的外衣包含哪幾部分?都是什麼形狀的?

4、你能算出用了多少彩色紙嗎?注意觀察:計算每部分的面積所需要的數據,就是圓柱的什麼?

5、將你的計算過程試着寫在反面。

把這個提綱發給學生,作爲晚上的作業。因爲學生有了圓的周長、圓的面積提綱導學探究經歷和體驗,對這次的探究比較有興趣,加之家長的大力支持,全班同學都很認真很用心的進行了探究實踐,不及給圓柱體穿的外衣漂亮、精緻,而且認真按提綱的要求進行了觀察、思考。

課堂上,學生饒有興趣的互相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實踐過程和操作中的樂事。在此基礎上,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舉手發言,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發現。他們通過動手實踐發現:給圓柱穿上外衣需要一塊長方形的彩紙和兩個同樣大小的圓形,長方形那個彩紙的長等於圓柱地面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而兩個圓形就是圓柱的底面。孩子們互相交流,互相補充,很自然很直觀地得到了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老師在這其中只起到了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學的輕鬆愉快而且紮實。

不足的是,課後練習時,學生計算時由於數字不好算,常有爲難思想,計算失誤較多。還有的學生,列式時容易丟三落四。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以後會注意以下問題:

一、提綱導學法是很不錯的方法,以後會根據課題繼續嘗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種作業學生比較喜歡,並且各種能力都會得到鍛鍊和提高;讓學生能夠按提綱步驟探究,避免了上課探究時小組活動中部分孩子的“觀衆、聽衆”角色,每個人都要自己親手去做,提高了學生參與意識;家長參與了孩子的活動過程,關注了孩子的發展過程,有助於瞭解孩子的情況;

二、探究不能只重過程忽視結果

在學生探究得到結果後,更要重視知識的靈活運用,要注意不能讓學生重過程輕結果,更要重視培養和發展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時,比較複雜的問題,不要列綜合算式,以免把本來會做的題弄錯,提高正確率。

本節課的教學採用操作和演示,講解和嘗試練習相結合的方法,使新課教學與練習鞏固有機地融爲一體,使學生做到動手與動腦相結合,使課堂做到講與練相結合。爲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本節教學內容,我認真地分析了教材的教學三維目標要求與學生的實際數學水平之後,並結合學生現有的數學基礎,在教學時,着重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教學反思篇8

教學《圓柱的表面積》重點在於通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公式,難點是靈活運用側面積、表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始至終貫穿着“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思維訓練爲主線”的原則,篩選了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和靈活應用爲關鍵要素,搭建了多向度、多角度的學生合作平臺,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以遊戲闖關的形式愉悅地完成本課教學。課下回顧整節課的教學同時又和同年組的老師進行了交流,反思如下:

一、激情導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複習開始前,我問“同學們,老師今天把你們剛認識的新朋友帶來了,你們猜,他是誰?”就在學生們的猜測下,我拿出了課前藏好的圓柱。我繼續發問“你們認識它嗎,是怎樣認識的?你們還想知道它的什麼?”由此展開圓柱的表面展開圖。複習引入——提出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導出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

二、探究新知,搭建平臺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本課教學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學圓柱表面積的概念和側面積的計算。探究新知時,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發現,通過小組的討論、交流,呈現出不同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體現多向度、多角度的合作平臺,從而進一步明確圓柱側面沿高打開是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相當於圓柱的高。由此導出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學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以後,設疑:你會計算這圓柱的表面積嗎?(第二部分開始)學生在充分練習鋪墊的基礎上,合理自然地就計算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地進行了“進一法”的教學。最後一部分是練習階段,以生活中的圓柱物體爲例求出所需要的材料,要求學生說出要計算哪幾個面,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的思想。

三、把握重、難點,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和教學資源。

“圓柱表面積”這節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以及用“進一法”取近似值。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題,但在教學中,我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爲教學難點來突破,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爲重點來教學,將用“進一法”取似值作爲一個知識點。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精心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用圓柱形紙筒進行實際操作,最後探究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學會計算圓柱的底面積和側面積以後,設疑:你會計算這圓柱的表面積嗎?學生在充分練習鋪墊的基礎上,合理自然地就計算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四、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呈現梯度形態。 在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摸一摸,自己觀察、發現,形成圓柱表面積的表象。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之和。教學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時,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通過觀察、操作推導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調集多種要素讓學生親身實踐了,記憶一定就會更加深刻。這樣充分利用了學生現有的學具和準備的圓柱體實物,讓學生自己去動手、觀察,推導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的計算公式,並運用幻燈片輔助教學,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掌握。

當然,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實踐操作展示得不夠。在動手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小部分同學的學具較小,展示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其次,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待加強,在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時顯得費時費力。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多吸取經驗,彌補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