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角的度量二教學反思5篇

教師文案 閱讀(1.21W)

優秀的教師應該都會寫好相關的教學反思,編寫教學反思可以提升教師的自我指導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角的度量二教學反思5篇,供大家參考。

角的度量二教學反思5篇

角的度量二教學反思篇1

教學片段:

小故事:阿凡提智鬥惡財主 阿凡提辛辛苦苦在財主家幹了一年,大年三十這一天,他冒着風雪到財主家領工錢,貪心的財主想刁難阿凡提,就說:“阿凡提,聽說你很聰明,這是我家祖傳的一塊三角形玉佩,可惜缺了一個角,你得給我量出這個缺角的度數,量對了,我給你工錢,要是量不出來,哼哼,我就扣你一半的工錢!”

師:財主真夠壞的,竟然叫阿凡提去量斷角的度數,你們願意幫幫他嗎?這個角的度數能量嗎?(生思考片刻)

生1:不能。因爲這個角斷了,連頂點都沒了,當然量不出來了。

生2:能(一時卻又想不出方法)。

生3:能。我們只要量出另外兩個角的度數,然後用180°去減,就能知道這個斷角的度數了。 師:真夠聰明的!

生4:不對,這樣不算。因爲財主是要阿凡提量出而不是想辦法算出這個角的度數。

師:也有道理啊!那可怎麼辦呢?

生:(衆生)沒有角怎麼量啊!

師:對呀,要量角先得有角啊,再想想,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幫阿凡提想出辦法來。

生5:有了!我們只要把這塊玉佩斷了角的兩條邊延長並相交,就能找出這個角,並量出角的度數。

師:終於和聰明的阿凡提想到一塊去了。這樣,阿凡提就可以領到工錢了。但是,狡猾的財主並沒有善罷甘休,他又想出了一個新花招,我們來聽一聽。

財主:第一次不算,你得用我的量角器,量出這個角的度數,這次量對了,我就給你工錢。

師:財主想讓阿凡提量哪個角呢?(提示學生看畫在黑板上的一個小角,一個學生上去“一試身手”,但折騰了半天終因角被量角器的邊蓋住而變得“無計可施”。)

師:快想辦法啊!

生:有了,只要把這個小角的兩條邊延長,一直延長到用這把量角器能量出這個角的度數爲止。

師:你們和阿凡提一樣聰明!正是用這種辦法,阿凡提再一次戰勝了狡猾的財主,最終取回了自己的工錢!

反思:

“人的思維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考。”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爲前提”。沒有問題就無以研究,本課我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不協調”,並把學生引入與所提問題有關的情境之中,巧妙地將練習的內容蘊涵於情境中,這不僅使原先枯燥、機械的練習不見了蹤影,更使練習的過程成爲學生幫助阿凡提與狡猾的財主“鬥智”的過程,學生經歷了直覺猜測、思考實驗、質疑追究的過程,讓他們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整個過程學生的智慧不斷涌現,積極的情感也在豐富的體驗中實實在在地產生。

角的度量二教學反思篇2

角的度量,一直是許多教師感到頭痛的一個知識點。數學概念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任何舊知識作鋪墊(除非學生有豐富有課外知識),操作程序複雜。尤其對於動作還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更是一次關於手與腦的挑戰。由於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還只是一個靜態的、完整的角,並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因此對於讀度數也常常會覺得茫茫然。固此,本人對教材進行了刪改,嘗試引導學生以一種動態的眼光去看待角和量角器上的度數,加以整合後,從而讓學生在實踐和探索中掌握好的方法。

一、覺得做的好的方面

1、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本課教學,我給予了學生大量時間進行思考、探索和實踐,儘可能多地爲他們提供從事數學活動及交流的機會。只要是學生能夠解決問題,我都會反拋給學生,讓他們自行解決,比如:量角器中心點的用處;角的單位“度”;量角的方法等等。

認識量角器時,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研究、自主發現等探究方式,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不只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識性的靜態知識點上,更是讓他們能以一種動態的眼光看待量角器上度數。

量角的方法也是由學生自己去探索和發現,而不由教師直接傳授。皮亞傑指出:每次過早地教給一些兒童自己日後能夠發現的東西,這樣會使他不能有所創造,結果也不能對這種東西有真正的理解。所以採用了讓學生自我發現的方法,結果效果很顯明。

2、用“非科學的語言”化解數學

量角的方法,學生不僅應該會,而且要能說,但每個學生又可能會有不同理解,所以我淡化了純文字敘述,注重實質,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量角的方法,從而化解難點。

二、不足之處

當第一個角出現60°和120°兩種情況時,馬上就有幾位同學認爲是60°,而他們的判斷方法就:因爲這個角是銳角,所以是60°,如果是鈍角的就選擇120°。當時我聽到了這樣的方法,除了一味肯定就沒再強調別的什麼了,而其實這是一種失誤。因爲當碰到量角器上沒有標出數據時,該怎麼辦?

三、建議

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生過程(知識的源頭)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識性的靜止狀態,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性去指導量角行爲的連貫性,“量角器爲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爲此,我建議讓學生不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後一個環節指導量角——有了以上的鋪墊,在量角時,學生自然會自覺將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對齊,讀數時也會順着旋轉方向不難找到對應刻度,也避免刻意區分內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覺中掌握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只有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等主體性品質,無形中也教會了他們學習的方法。

角的度量二教學反思篇3

在《角的度量》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發現:要上好一堂課,瞭解學生的學習起點非常重要。布魯納說過:影響學生學習的最重要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因此我認爲在數學的教學設計中更應該先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及掌握新知識的能力水平。我在執教《角的度量》這一課時,力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教學過程。

一、引領自主學習,捕捉觀察亮點。

學習過程是學習環境主體與學習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應當爲學生主體的主動參與創設必要的環境和條件,使得學生能夠利用這些環境和條件主動學習獲取知識。認識量角器是學習讀數和量角的基礎,而量角器對學生來說是較爲陌生的。他們對它充滿了好奇心和新鮮感。在此我讓學生先自己觀察量角器,給學生一個初步的感知,學生極易發現上面有很多的刻度和刻度線。但中心點學生髮現較難。可在課上有一學生髮現:“老師我的量角器上有一個小洞”。又有一個學生髮現:“我的量角器上沒有小洞,中間有一個相交的點”。此時我及時捕捉學生觀察中的亮點,順着學生的思維及時引導學生認識了這個小洞、相交點就是量角器的中心點。

二、利用直觀教具,突破知識難點。

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兩組角讓學生來比較它們的大小,學生很容易看出第一組角的大小關係,而第二組角的大小很接近,學生出現了不同意見,我藉此機會引入上邊介紹的新課教學,學生掌握了測量方法以後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第一組角的度數,再讓學生算一算兩個角相差多少度,以此來鞏固測量方法。

在測量第二組角的時候,因爲這組角邊的長度懸殊大開口方向不同,也就出現不同的測量方法,目的是讓學生靈活掌握角的測量方法。經測量學生髮現這組角的大小是相等的,在此我設計了思考填空:角的大小與()無關。學生小組討論後彙報: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爲了加深學生對此結論的印象,我拿出自己用電視天線做成的“活動角”,先延長角的一條邊問學生角的大小怎樣,再使另一條邊更長讓學生再次觀察,然後又依此縮短兩條邊,使學生更直觀的體會到: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不僅如此,我通過追問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爲什麼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提示學生從角的定義考慮。學生茅塞頓開:角的兩條邊不就是兩條射線嗎,它是可以無限延長的。當學生正處於發現的快樂當中時,我又問學生:那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呢?這一問題又引起學生的沉思,學生利用“活動角”這個教具很快就發現了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老師的問題環環相扣,使學生的思維開闊了、思考深入了,完全沉浸在探索新知的樂趣中,難點被不知不覺地突破了。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有了很多收穫,還找到了自身的不足。

一、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孩子比較拘謹。沒有平時上課表現那麼活躍,原因有二,一是到了四年級,學生沒有了在低段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精神。敢說的他們變得害怕說錯。課後和孩子們聊天,我開玩笑地說,你們今天在課上怎麼沒有平時那麼“瘋狂”啊?小a說:老師,我的後面就坐着王健老師,本來我很想說,可是我怕說錯。小b說:我看見陸老師走來走去看我們的草稿紙,我以爲我們都寫錯了,所以我都不敢大聲說。小才說:王老師,你今天的笑容沒有平時那麼好,我們以爲自己表現不夠好……孩子們的表述可以看出,他們沒有放開,可能我的設計沒有充分、渲染氣氛,導致孩子們太拘謹,沒有放開,沒有做到敢說敢做。公開課主題彰顯力度不夠。

二、本節課涉及到的數學概念比較多,作爲老師,擔心學生沒有充分掌握,擔心學生不會量角,擔心學生不會總結量角的方法太多的“不放心”促使老師始終“扶着”學生走,學生沒有自由學習空間。

三、在以後的課堂上,作爲老師,我要始終提醒自己,這羣學生很棒,相信他們吧!他們會有超強的自學能力,老師可以“省省心”了。老師更多的思考如何讓自己的語言更受學生歡迎?將深奧難懂的知識分解在有趣輕鬆的談話中。

角的度量二教學反思篇4

?角的度量》是操作性比較強的一個單元,這一單元分“直線、射線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畫角”這四部分內容,其中角的度量和畫角是本單元的難點。通過教學要讓學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技能,根據國小生動作協調性不強、對角的抽象思維不夠深刻、空間想象能力不高的特點,學會動手式的讀成爲這一節課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核心。在學生自學認識量角器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量角,通過使用量角器進一步認識量角器,通過小組交流彙報量得的角度,在不斷調整提高測量精確度中引導學生感悟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意識。 怎麼看量角器的刻度是一個難點,什麼時候從內圈看,什麼時候看外圈是學生容易混淆的地方。教學中的數學概念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圈刻度線、外圈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複雜,尤其是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一次關於手與腦的挑戰。爲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點,教學中,我爲學生提供了動手、動腦、動口“做中學”的機會。

認識量角器這一環節,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量角器,在量角器上你發現了什麼?同桌討論,全班交流,新鮮的事物總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學生的觀察是認真的,仔細的,彙報發現也很積極,我給予肯定和表揚,然後引導歸納小結,這個環節學生自主探究學完,從中體驗了探索的樂趣。緊接着提出怎樣用量角器去量一個角呢?激發學生往下學習的慾望。

學生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自然讀角的刻度時很茫然,弄不明白什麼情況看外刻度線上的數或內刻度線上的數,儘管有的同學會量,也不知所措,說不出理由,因爲學生的理解抽象思維遠遜於對形象的記憶,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去尋找量角的方法並總結歸納爲:1、對準,將量角器的中心對準角的頂點;2、重合,壓住中心不動,轉動量角器,讓角的一邊與量角器的零刻度線重合;3、讀數,讀出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量角器的刻度,“0”在哪邊就讀哪圈的刻度。教學時發現學生比較容易認錯刻度,因爲每條長刻度線上都有兩個數,而且他們的量角器標度數的方式不一樣,這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我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有什麼好方法來突破這個難點,之後請學生髮言。有的說:“看看角的開口方向對着那一邊的0刻度線,就從哪邊的刻度開始讀起。”還有的說:“我先判斷畫的角如果是銳角就認刻度線上的小數,如果是鈍角就認刻度線上的大數。”在這個時機引導總結出量角的方法:“中心對頂點,0度對一邊,要知角度數,分清內外圈。”這樣給學生留出思考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得出的結論,比教師一一講授要好。

由於四年級的國小生動作協調性不強,不能很好地控制尺子,在量五角星時角的邊不夠長,難找刻度線,需延長角的邊,這時學生延長不好,總會歪了一點,畫角的時候也是找對了刻度卻畫不準,我應該讓學生討論: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應該如何解決?從而得知:在延長角的邊時尺子的邊不要完全和角的邊重合,畫角時,尺子的邊不要完全和要過的點完全重合,因爲畫線時筆尖與尺子之間有一定空隙。

角的度量二教學反思篇5

角的度量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角的基本知識以後,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量角器的原理,區分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讀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

教學過程設計中用三個層次來進行引導。第一層是課題的引入。一開始出示兩個角,讓學生比較大小,引出比較的方法是先要知道角的大小。然後質疑:怎樣才能知道這兩個角有多大?從而引出課題。

第二層是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這裏又分認識量角器、認識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個層次進行教學。認識量角器時,採用“學生自主觀察、認識、發現”的方法,研究量角器的特點。課堂中學生的回答非常活躍。

在量並說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時,又分以下層次來學習的:

(1)在量角器上讀出一個角的度數。

(2)在量角器上讀出兩個角的度數。

因爲讀角時學生容易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學生通過這兩個角的認讀,深有體會地說:讀角時要注意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我發現學生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找錯的概率就小了,讀角的度數也較容易了。

第三個層次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學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我用嘗試的方法讓學生自己來探求量角的方法。但是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並沒有我想象的那樣好,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量角的過程上也沒有講在關鍵點上。在此過程中,我感覺到學生學的並不透徹,還有部分學生不懂。

讓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這樣通過互助互動環節,大部分學生學會量角了,輔以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形象的演示讓孩子們的印象很深,也更容易掌握其中的要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