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二上雪孩子教學反思8篇

教師文案 閱讀(2.62W)

編寫教學反思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實踐反思的一種文字載體,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二上雪孩子教學反思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二上雪孩子教學反思8篇

二上雪孩子教學反思篇1

?雪孩子》是一篇童話,講述一個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快樂,爲小白兔解除災禍,最後自己變成了雲朵的故事。課文將水的變化常識融於故事之中,易於激發興趣。

學生按照要求進行了預習,我預設學生可能說不清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但沒想到,在讀了兩遍課文之後,有的學生就能講清楚: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變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課文卻讀得很不流利,這說明學生的表達能力要強於朗讀能力,原因就是在讀明白故事情節之後,就懶得再讀了。

爲了再次激發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學文時採用情景導入的方法: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大雪覆蓋山川、房屋、田野的情境。學生觀察後回答:看到什麼景物?(天上下着紛紛揚揚的大雪,地面上、房屋上、樹上覆蓋着一層厚厚的白雪。)兔媽媽在堆什麼?(堆雪孩子)這麼漂亮的雪孩子你喜歡嗎?(喜歡)不僅你們喜歡,小白兔也很喜歡,快去看看雪孩子跟小白兔是怎麼玩耍的吧!然後引導學生邊讀書邊理解,在讀中感悟雪孩子捨己救人的品質。課文結尾“他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從“很美很美”一詞中體會到什麼?有的學生說:這朵白雲很亮。“對,這種美是外在的。”學生從我的評價中馬上反應過來:“這裏的很美很美是說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心靈美。”這是我沒想到的,沒想到在我的點撥下學生能說出心靈美這個詞語,我想這與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是分不開的。

二上雪孩子教學反思篇2

?數星星的孩子》是國小語文第四冊的一篇文章。這—單元的課文一般都是介紹一些自然科學常識的。《數星星的孩子》雖然也提到有關這方面的知識,但我認爲更確切地說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而且又是寫小孩子的,對學生來說確確實實是一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我們知道,寫人的文章一般通過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品質。這篇文章也不例外。第—節寫張衡怎樣數星星,通過對張衡數星星的樣子及具體如何去數來反映張衡的認真態度。第二節通過奶奶認爲張衡“傻”從側面來反映張衡的刻苦。第三節通過張衡說:“能看得見,就能數得清,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來反映張衡觀察的仔細及決心。第四節通過爺爺的話來告訴張衡北斗星總是繞着北極星轉。這跟第五節張衡幾次起來看星星又有直接的關係,第六節是對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實際上都是通過言行來表現張衡刻苦鑽研、認真思考的品質的。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有許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如“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撤在碧玉盤裏。”許多人習慣地認爲這句話寫出了星星的美,引起小張衡極大的興趣,這當然不錯。但我認爲僅僅這樣理解還不夠,還沒有真正體會作者的意圖,還沒有真正理解作者寫這句話的匠心所在。那就是通過“無數、滿天、撤”等詞從另一個角度反映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閃一閃,星星分佈的不規則。這給張衡數星星帶來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這爲表現人物形象埋下了很好的伏筆。憑着對教材的理解,再從低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考慮,我認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生字,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張衡小時候如何喜歡、認真、刻苦地觀察星星,難點是比喻句的理解。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思路時,我從概括到具體,從最後一段着手,先展示結果,再推導原因,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課堂教學有起有伏。

根據大綱的要求及本年級教材、學生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1.學會7個生字,理解有關詞語;2.讀懂1、6兩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爲了達到上述教學目的,在教學時,我就緊緊圍繞着“以識字爲基礎,訓練爲主線,培養能力爲目標”而步步展開。

一、以識字爲基礎,採用三步識字法,設計第一課時的識字教學。

?大綱》指出,閱讀教學“是識字的基本途徑”。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依據《大綱》制定的識字教學原則,在這節課中,我從識字着手,隨識字一步一步地理解課文,把識字教學與理解內容、領會感情三者融爲一體。第一步,讀準字音與讀通課文相結合。讓學生藉助拼音據詞讀音,然後在檢查預習時,根據這篇課文生字在讀音上的特點,分成平舌音、翹舌音、前鼻音、後鼻音等幾組,這樣,爲突破字音的難點,幫助學生讀準字音起到積極作用,然後,通過指名認讀、男女分讀、開火車讀、分組讀、自由讀等方式加以檢查、正音及鞏固。第二步,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語言環境進行字義教學。利用近義詞來理解新詞,利用插圖幫助理解,通過造句學會運用,從模仿表演中識字,讓學生通過做一做體會字義:再是利用字形來理解字義,如“研”字的教學。第三步是在總結課文以後,設立一個突破字形的環節解決字形上的問題,以強化對字形的記憶。二下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定的識記字形的能力,我就利用學生學過的偏旁部首、熟字、猜字謎、做遊戲、分辨書寫的正誤等來分析生字的字形。這樣,使音、義、形有機結合,形成整體,達到會讀、會講、會寫、會用、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訓練爲主線,設計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因爲知識在訓練中鞏固。能力在訓練中形成,思維在訓練中發展,習慣在訓練中培養,情感在訓練中陶冶。在教學時,我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原則,組織課堂教學。如教學張衡怎樣數星星這幾個動詞時,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坐、*、仰、指、數”等幾個動詞後,沒有“紙上談兵”講意思,而是讓學生自己讀讀、自己做做、自己數數。這樣,有動有靜,動靜搭配,既使學生學得快樂,又通過訓練代替了教師的千言萬語。

老師們,我始終認爲,教書不是教知識的本身,而是教獲得知識的方法,重視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的指導,重視學生思維過程的引導。所以,我在句子的教學時進行了紮紮實實的訓練。如教學“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裏”這個句子時,我先讓學生讀讀,談談你知道了什麼?然後從喻體着手,讓學生理解“珍珠”是怎樣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樣?“碧玉盤”是怎樣的,在文中“碧玉盤”指什麼?然後通過教師生動的描述,讓學生體會夜空的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樣,通過抓住比喻句的喻體去理解本體,使學生具體地感受到天空景色的美。值得一提的是,爲了避免打破整體美,突出星空的美,在教這個比喻句時,我沒有安排“撒”字的教學,爲什麼?這裏暫且不提。

再如在教“一顆,兩顆,一直數到幾百顆”這個句子時,我從朗讀着手,引發學生思考張衡數星星的艱難。怎樣使學生有這種感受?我聯繫課文第一句,讓學生明白星星的多,星星的一閃一閃給張衡數星星帶來困難。更主要的是,在這裏我精心設計“撒”字的教學。通過“撒”字形象、直觀的演示,使學生知道星星分佈的不均勻,又給張衡數星星帶來了更大的困難,然後通過學生親身感受,從感性上體會到數星星的難,從而對張衡刻苦、認真的態度產生敬佩之情。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讀好句子,進一步體會句子蘊含的情感。

三、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我精選媒體,系統設計,寓教於樂,樂中求學。

這節課,幻燈成了我的好幫手,利用幻燈,檢查自學;利用幻燈,品讀句子;利用幻燈,再現生活;利用幻燈,複述課文;利用幻燈;學會概括;在第二課時的安排中,我還想用幻燈來解決“北斗星總是繞着北極星轉”的這個難點。這樣,通過媒體化抽象爲形象,既突破了,重難點,又使學生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同時,我還利用音樂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激發感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了電化教學的經濟、必要、準確。

四、文以載道、文道結臺,體現低年級語思合科的特點,發揮其德育功能。

?數星星的孩子》是——篇思想教育較濃的文章。新人綱指出,要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中,注意思想內容與語言文字的內在聯繫,正確地進行思想教育。所以,在教學時,我隨時隨處都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去體會張衡的刻苦、認真、仔細,同時,在遊戲過程中,針對學生實際,滲透了思想教育,這樣,文以載“道”.文“道”結合,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更何況,在第二課時、第三課時,我還要作進—步的滲透。

老師們,通過教學實踐,我覺得這節課的目標明確、難。易適度、內容具體、方法得當、思路清晰、組織嚴格、過程完整、密度合理、手段多樣、負擔合理、效果顯著。在規定的時間裏,出色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本課規定的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並且不同程序的學生都能受到訓練,有所收穫。當然,這節課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如果內有限的時間與課文內容豐富之間的矛盾,上好課必須要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但由於時間短,學生情況不熟悉,或許我還沒有充分地發揮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讀的訓練中,我則按照“自讀課文,感知內容;導讀課文,加深理解;仿讀課文,體會感情;讀讀課文、激發興趣”的程序進行,使這幾個環節互相聯繫、互相依存,由此構成了講讀課文第一課時的宏觀整體。這節課,我還通過範讀、齊讀、朗讀、分段讀、小聲自由讀、聽錄音讀、指名讀、分組讀、重點句段反覆讀、男女同學對比讀等十多種讀的形式,使學生參與讀書的機會在十五次以上,真正收到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

二上雪孩子教學反思篇3

在很多別開生面的國小教學課堂上,我們經常會看到老師準備了許多精美的小禮品,在上課時會承諾學生:誰表現好,就會獎勵誰。這一方法對於天性好奇,愛玩的小孩來說的確起到了一些效果,課堂在開始的時候,學生們都能積極踊躍地回答問題,但是後來呢?不知您有沒有注意到:只要得到禮物的學生,就會被禮物深深地吸引了,忘記了自己應該做什麼,後面老師提的問題也不動腦思考了;沒有得到禮物的同學呢,一旦禮物發完了,或者老師不叫他回答問題,就嘟嘟囔囔,怨聲載道,不想再學習了……這就是我在聽課時常遇到的。課堂中到底應不應該準備禮物?究竟我們又應該獎勵什麼?在聽了何老師的這節《品德與生活》課之後,我有所思考……

我的想法是課堂當中不應該準備物質上的禮品來求得學生配合,孩子們應明確學習目的不是爲了得到禮物。難道沒有禮物就不學習了嗎?在來看看現在很多家庭教育的模式,也存在這一方面的問題,孩子考第一名給什麼,作業寫完了玩什麼,孩子在家只要做一點點小事就得要報酬等等……我們不否認,這些壞毛病有些是社會風氣薰染的。然而作爲一名教師我們也間接成了這些毛病養成的幫兇。課堂上的獎勵不正是助長了孩子們那“無利不做”的思想嗎?課堂上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我認爲這是我們作爲教師應該認真去思考的問題。要讓學生自主主動地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地對待學習,必須要求我們在課堂中全身心地投入,用親切的話語,睿智的思維,真摯的表情,溫暖的笑臉來啓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孩子正確的言行,讓學生在教師充滿愛與關懷的話語中淡化“禮品”的誘惑,重視情感的積累,使學生真正有效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健康地成長。

二上雪孩子教學反思篇4

?山溝裏的孩子》這篇課文短小而充滿情感,但是它的內容又與城市孩子們的生活有較遠的距離。

爲了提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開課時就引出一個問題,“山溝裏的孩子是怎樣尋找這把神奇的金鑰匙?”讓孩子帶着這個問題進行課文學習。教學時注意帶着孩子抓住重點詞、句談體會,在體會的基礎上讀句子。通過品味語言文字,來充分感悟山溝裏的孩子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情感。爲了使孩子能深刻地體會孩子們讀書的艱辛,在教學時讓孩子聯繫自己的學習條件與山裏的孩子學習條件進行對比,在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時再讀課文,孩子們讀起來就比較投入。在教學中,我還藉助媒體,把自己蒐集的邊遠山區孩子們艱苦學習條件的圖片,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了解山溝的窮面貌,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來引發學生的思考,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生充分體會山溝裏的孩子這樣艱辛的學習就是爲了尋找傳說中的金鑰匙時,也使得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山溝裏的孩子爲了自己的家鄉能夠改變窮面貌,爲了實現他們的理想而刻苦學習的精神。最後讓孩子說說山溝裏燦爛的黎明將是什麼樣的。這個環節是希望再次強化知識就是力量,只有知識才能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

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思路比較清晰,教學的重難點也被解決。學生學的很認真,很主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教學活動也進行的很順利。但是不足的是:在抓重點詞體會上學道路遠和難走時,還不夠深入,挖掘地不夠。以至於孩子們在談“要改變山溝哪些窮面貌”時,只停留在表面,只想到要裝上路燈。同時在暢想未來的時候,學生沒有大膽設想,語言顯得很蒼白,沒有形象感。在學生交流閱讀體會的時候,沒有放手讓學生說,有牽着學生走的嫌疑,沒有出現精彩的生成。還有問題的提法有些還不夠準確,語言不夠精煉。以後的課堂中,應該多注意學生語文基本功的全方位訓練,同時還要繼續提高自身教師素質,提高教學水平。

二上雪孩子教學反思篇5

?數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寫人物、科學知識、思想品德教育爲一體的優秀教材。課文語言生動、簡潔、優美,處處透着童趣,顯着童真,又蘊含着豐富的科學知識,對孩子們充滿着無窮的吸引力。要讓孩子們真正地走進文本,體會星空的美,感受張衡勤於觀察,樂於思考的品質,需要教師引導下的深入地閱讀,讓孩子們自讀、自悟、自得。

本節課我採用變序法進行教學。先學習課文的最後一段,讓學生了解張衡由於刻苦鑽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那麼,他小時侯是怎樣數星星的呢?再學習前面的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教學。充分運用課件,演示星空圖,讓學生直觀感知星空的美麗,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有助於學生的感情朗讀。

一、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樂學,並積極投入其中 於永正老師的格言裏有這麼一句話: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本節課我力爭創設愉悅的氛圍,讓學生樂學,並積極投入其中。整個課堂教學從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讓學生在輕鬆、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主動探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積累語言,通過學生分角色朗讀,發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薰陶,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二、以“讀”爲主線,落實“讀-品-悟”的語言實踐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爲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如:教學“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灑在碧玉盤裏。”時,我先請孩子們看圖感

受星空的美,融入孩子們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觀察、說話,紮紮實實進行句子訓練。接着讓學生讀讀,談談你感受了什麼?讓學生理解“珍珠”是怎樣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樣?“碧玉盤”是怎樣的,在文中“碧玉盤”指什麼?然後通過生動的描述,讓學生體會夜空的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們在朗讀中體驗,又將體驗融入朗讀中,將這句讀美了,讀出感情了。

三、讓課堂充滿人文性,激勵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決心。 這是最後的昇華部分,學完課文,進一步瞭解張衡的成就,學生們對張衡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紛紛說出了,也要像張衡一樣愛好科學知識,學習科學知識。

但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缺少有張有弛的課堂張力,不能靈活處理課堂上生成的問題等,這都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多多揣摩,多多鍛鍊。

二上雪孩子教學反思篇6

臨近期末了,是該總結一下自己這半個學期以來的學習與實踐的時候了!學校要求我們新老師上一堂彙報課。一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雖然早有心裏準備可依然好緊張,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我正式上彙報課前。奇怪吧,爲什麼是上彙報課前呢是啊,這是我要表揚自己的地方,在要緊關頭我似乎能保持比較好的狀態!這次不是巧合,上一次上公開課也是這樣的,不管上課上得怎麼樣吧,這一點還是比較好的,而且應該一直保持下去!

我選好上的課文內容是《雪孩子》,因爲早有準備所以把課文留出了,就等着教務科通知決定新老師是否上彙報課。也因此,我已經在爲彙報課要用的課件找資料並動手製作。所以時間雖然緊,但我還是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來準備這堂課。

在上課前一天,我在師傅班裏試教了一下,試教的結果很糟糕居然多出10分鐘,着實讓人汗顏啊!幸虧師傅提醒了我讓我先試一下,不然真是糗大了!因爲有了師傅的指點與幫助,到了正式上公開課的時候,我比較合理地分配了一下時間,整個教學流程進行得還是蠻順的!只是其中的弊病依然不少!

紀律似乎依然是個不小的問題。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這顯然是我的教學還不夠精彩,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還有一點,我發現我在課堂上對學生作出的一些學習要求還不夠明確。就說我在讓

學生邊讀課文邊圈出課文裏的生字這一環節。我說的是邊讀邊圈,可學生只顧着圈了!看到這個現象,我也沒有及時指出,連忙接了下一環節。這不僅無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有了一個很大的失誤,那就是我剝奪了學生讀的時間。在進行這一環節教學的時候,很明顯,課堂出現了一次短暫的混亂。這是我以後教學中所應該注意並處理好的,試着多說一遍自己分配下去的任務,試着多給學生一些自主學習的時間,也許這樣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另外一個不得不讓我重視的是教學語言的問題。我發現自己的教學語言太過於貧乏,以致於學生聽到我的評價不但不能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反而覺得枯燥無味。針對[這個問題,我想只能在課外多去積累,多去翻閱一些教學實踐的書籍,纔能有所提高。

此外,我覺得自己很不謙虛,很不求上進。按理上完公開課後我就多應該向聽課的老師請教,多請他們提些意見的,可是我好像只向師傅去請教了一下,其他老師那裏不是羞於出口就是煩於出口。這實在不該,以後得改一改!

上完《雪孩子》心裏很開心:似乎比第一次上公開課好了一些。加油吧,繼續努力!

二上雪孩子教學反思篇7

?槐鄉的孩子》是國小三年級上冊的第一篇略讀課文。雖是略讀,但文章語言優美,文風淳樸。課文字裏行間處處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絲絲縷縷,清淡不絕。文風之美,又如槐鄉孩子們身上透現的勤勞、質樸、善良的品德之美。

但是,文中所寫的生活環境、勞動場景,距離我們的學生是那麼遙遠。他們不知道槐樹是什麼樹,不知道槐米可不可以熬八寶粥,不知道雞熱了幹嗎耷拉翅膀,更未體驗過槐鄉孩子們那種勞動之樂。所以,讀過課文之後,他們有那麼多的疑問。而當時我班教室電腦正在修理,不能找相關圖片資料稍爲解惑。於是在課堂上,我把自己設置要提問的問題暫置一旁,把提問的空間留給孩子們。質疑時,孩子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滿腦袋“爲什麼”的郭巖鬆首先發問:“槐鄉的孩子採了槐米上哪裏換錢?”

聽到問題,孩子們馬上低頭瀏覽課文,一向反應靈敏的董曉說:“我知道!賣給藥店!因爲書上說槐米可以入藥”“還可以賣給染料店!”不等董曉說完,急性子趙小龍搶着說,顯然他是得到了董曉的提示。這是別的孩子們也找到了文中的證據,紛紛附和,再問巖鬆是否滿意這個回答,他表示很滿意,於是這個問題我們解決了,又藉機把相關的第二自然段的朗讀完成了。

李增增接着問:“八月那麼熱,可是槐鄉的孩子們爲什麼不怕熱啊?”增增這個問題,包含了我設置的一個問題,於是我先問:“八月有多熱?”增增說不上來,白世玉說:“八月我在家裏熱得光想吃冰糕!”牛樂順說:“我在我姥姥家看見狗把舌頭吐得這麼長!”他邊說邊用手比劃,這一來,孩子們都想起了暑假裏自己經歷的炎熱,在底下說起來。於是我又問:“槐鄉熱成什麼樣?”他們一齊端起書朗讀起來:八月,天多熱。雞熱得耷拉着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生性活潑的劉建元還邊讀邊做動作,一會兒學雞耷拉翅膀,一會兒學小狗吐舌頭。

“八月的槐鄉這麼熱!那麼孩子們怎麼不怕熱呢?”我又提示了一遍增增的疑問。

柏梅說:“因爲他們在山上,山上有樹木檔陽光。

她說完,同學們有的搖頭,有的皺眉,覺得不太合適。

張慶燁這時站起來:“我們軍訓時候也在陰涼地兒,可我們還喊熱哪!是槐鄉的孩子很懂事,想多采槐米多賺錢好孝敬父母。”聽了慶燁的話大家紛紛表示贊同,我也趁機誇慶燁是個體諒父母的孩子。

在理解詞語上,李俊蓉提出不明白“滿載而歸”,我要求她把含有這個詞語的句子讀出來,而這段話正好是描寫孩子們如何勞動的,於是大家一起朗讀了這段,剛剛讀完,劉嘉琦就高高舉起了手:“滿載而歸就是槐鄉的孩子們經過一天勞動,到了晚上,揹着滿滿一筐槐米回家去。”雖說解釋的繁長一點,但是這個孩子結合前文,把這個詞語融合到課文中去作了解釋,我馬上肯定了她的做法:“嘉琦剛纔用的方法是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同學們在以後的閱讀理解中可以借鑑。”

這時李鴻菲說:“我看了前文,也看了後文,還是不明白‘月落柳梢’這個詞。”大家一看,這是最後一個自然段的首詞,原文是“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着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對啊,這是個言簡義豐的詞,前後文語境解釋都不明顯,孩子們思考起來。我正在琢磨如何解釋,一向愛鎖眉頭的張慶燁此時又發話了:“春天我們觀察過柳樹,柳梢長長的垂到地上,月亮和柳梢一樣低,說明很晚很晚了。”話音剛落,噼裏啪啦,掌聲響起。我趁機問:“剛纔慶燁是聯繫什麼理解這個詞語的?”白紹磊終於發話了:“我們的生活!”

最後,大家在理解、體會的基礎上,重讀課文,聽得出來,他們充滿了對槐鄉寧靜生活的嚮往,也跟着槐鄉的孩子一起體驗着勞動的快樂。而我,也在孩子們的快樂中體會着教育的幸福。

二上雪孩子教學反思篇8

?雪孩子》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人在20xx年12月教學了這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講述一個可愛的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歡樂,爲小白兔解除災禍,最後自己變成了雲朵的故事。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將水的變化常識融於故事之中,易於激發學習興趣。以下是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反思:

一、尊重學生獨特感受,朗讀感悟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這教學片斷中,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對同一篇課文,或同一個人物,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會產生不盡相同的感受。走進新課程,我們的課堂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的教學方式,點然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想法,每個孩子們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讓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教學,多一些形式,讓每個孩子都得到發展。不能像以前那樣根據教參,給予學生一個統一的答案。而應該在教學中,努力給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寬容、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

例如在最後一段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去練讀,說: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請小朋友自由讀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讀出什麼樣的語氣呢?有一位學生說:我覺得應該讀出高興的語氣。因爲雪孩子雖然已經變成了白雲,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覺得很高興,所以要讀出高興的語氣。第二位學生說:我覺得要讀出傷心的語氣。因爲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小白兔覺得很傷心,所以要讀出傷心的語氣。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答案該如何選擇呢,我順勢引導所有的孩子來參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這段話。一邊的小朋友在讀“很美很美”時,讀得比較慢,可以看出這時她很傷心。在讀“飛到了空中”時,也讀得較慢,可以看出這時她很傷心。另一方的小朋友在讀到“很美很美”時,語調比較高,也讀得比較快,讀出了高興的語氣。在這教學片斷中,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會產生不盡相同的感受。學生在朗讀中,體驗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後的高興心情;而從另一角度,學生們也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後的悲傷之情。此時,情感的體驗就像我們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最後我也只是說了一句中肯的話,發表我的意見:我認爲從“美”這個詞,還能看出雪孩子的心靈美。

二、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在理解課文後安排了四人小組討論“雪孩子會回來嗎?”的話題。讓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畢竟是低年級的學生,所以要深入到各組,適時地加以引導和點撥,使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雪孩子還會回來嗎?”這是孩子們最想知道的問題,但是老師不告訴學生答案,而是通過課件引導學生理解“雪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以培養孩子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最後再通過演示課件理解“雲變成雨和雲變成雪的過程”,讓孩子們體會去了學習的樂趣、成長的快樂。“雪孩子回來以後,你會對它說些什麼呢?”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來說,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有創意的表達。這部分內容主要培養學生的求證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新課標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重閱讀積累方法的指導,又要注重課內外知識積累的運用、延伸與拓展,爲學生提供運用知識、創新思維及實踐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有效培養學生積累知識的意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