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點和圓的位置關係教學反思5篇

教師文案 閱讀(5.72K)

編寫教學反思可以提升教師的自我指導能力,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過程分析的一種應用文種,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點和圓的位置關係教學反思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點和圓的位置關係教學反思5篇

點和圓的位置關係教學反思篇1

對於今天的課,同行們褒貶不一,我也有自己的想法。

從前講過多次研究課,都沒有及時寫出課後反思,今天卻例外,因爲我感到,在教學多年以後,需要思考的東西卻更多了。

一、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之間的關係

最近兩年一直給普通班的學生授課,其中也有幾個數學尖子,可是這個學期,由於畢業升學考試的需要,按照總體成績排隊,這樣我的學生就是純粹的學習落後生了。爲了讓學生能夠在最後的一年裏提高對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習的自信,我放慢進度,給學生創造條件,讓他們親身經歷探索的過程,瞭解數學的真諦,對基本概念、定理等有深入的研究,知道他們從哪裏來,怎麼來的,又要用到哪裏去。有時候爲了讓學生能夠自己去觀察、猜想、驗證、歸納和總結,一節課不行,我就用兩節課。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驚喜地發現,原來從不及格幾乎放棄學習數學的學生,在課堂上流露出自信的微笑,眼中放射出爲自己驕傲的光芒。就在期會考試後,有四名學生的成績達到103分以上,在全年級明列前茅,有兩名學生被提高班錄取。也正是他們,讓我感到做一名教師的分量有多重。這也許就是大家所說的教師的主導作用吧。

我想,教師的主導作用應當體現在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更應該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以當我面對這樣一批學生的時候,全然不顧大約40位老師的觀摩,時間一點點過去了,在學生終於得出結論的時候,下課的時間到了,預設的練習題沒有做,於是顯得這節課不夠完整。

同行們針對這節課的前鬆後緊,而歸結爲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點值得我去思考,如何把握這個度,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還應該努力去探索。

二、要加強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實效性

由於學校的條件有限,使用投影布,就遮住了大部分黑板,而且還要關燈,拉窗簾,感覺像是看電影,也容易讓學生感覺睏倦、壓抑。所以平時用的時候,都是不得以才用。今天有攝像,又有那麼多老師聽課,這些瑣事都不好做了,於是我的課間作的很精細,卻讓我感覺施展不開,很是彆扭。

聽過武春蘭老師講過運用幾何畫板作圖形的迭代,很漂亮,可是沒有機會去學習,平時也沒有特別的研究,基本的演示可以做,更多細節完善的地方就不會了。所以今天的課,我使用了ppt和幾何畫板的超級鏈接,在切換的過程中有點浪費時間,也顯得銜接的不自然。

到了晚上,我又一次打開幾何畫板,仔細打開每一個菜單,還真的弄明白了幾個問題,看來以後要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只有加強各方面的技能,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三、合理設計情境,發揮教學資源的作用

我選用的日食圖片及其形成過程,還有套圈遊戲的圖片,只是起到了欣賞、直觀感受的作用,當老師們提到,對於探索能力差的學生來說,如果讓他們在套圈遊戲中尋找圓和圓的位置關係,可能比自己畫圖、擺圖形更節省時間。一個直觀,一個抽象,當然直觀圖形要易於學生掌握。當時在設計的時候,我是想讓學生通過兩圓相對運動來發現各種位置關係,從而體現運動變化的觀點和體會分類的思想,這樣對於一批學習落後的學生來說,有助於他們日後思維能力的形成,學會觀察,學會思考,能夠用辯證的觀點對待學習和生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所以我感覺我的目的還是達到了,同學們都在積極地思維,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儘管不夠完美,但畢竟是自己研究的成果,這個過程我認爲是最重要的,也體現了課標的要求,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的過程,獲得愉悅的體驗。

是“綠耕”讓我停下教育的腳步,認真反思過去多年來在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樣還是“綠耕”,給我一個提高的機會,讓我站在理論的高度,去展望更好的教育前景。……我想了很多,以後的路還長,需要實踐的東西也太多,不斷努力吧!

點和圓的位置關係教學反思篇2

本節課的中心問題就是點與圓的位置關係,日常生活中圓是較常見的圖形,但有關圓具體的性質還需進一步研究,本節是在理解圓的定義的基礎上展開的,通過圓的定義我們都知道:

(1)圓內各點到圓心的距離都小於半徑。

(2)圓上各點到圓心的距離都等於半徑。

(3)圓外各點到圓心的距離都大於半徑。

由此可知,每一個圓都把平面上的點分成三部分,即圓內的點,圓上的點和圓外的點。對學生來說這樣較易理解,並通過代數關係表述幾何問題,使學生深化理解代數與幾何之間的聯繫,爲後面接觸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係做下鋪墊。

本節課的得:

(1) 從問題情境入手,建立模型,設下懸念,然後讓學生探究兩個問題,將探究的結論應用於實際問題,本節的一個關鍵點就是圍繞着學生活動來展開,由學生身邊的事所引出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和諧的關係。樸素的問題情境自然對學生產生了一種情感上的親和力和感召力,增強了學生自主參與性,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解釋,合作等教學活動過程,使學生體會到了創造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還能感受到教學與自我生存的關係。

(2) 通過直觀的試驗演示來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思維和積極性,在認知結構中,直觀形象具有的鮮明性和強烈性,往往給抽象思維提供較多的感性認識經驗。

(3) 利用多媒體,深化了本節課,增強了學生對本節課的理解,同時加大課堂容量,與會考題型接軌。

本節課的失:

面對暫差生的問題,始終是教育教學的工作重點,在這兩個班中,程度和基礎都不一樣,面對不同的班級應該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成績。

教學措施: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多反思,面對暫差生,應該多一份寬容,多一份耐心,換一種心態看他們 、去幫助他們,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點和圓的位置關係教學反思篇3

?圓和圓的位置關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二十四章第二節的內容。本節重點是探索並瞭解圓和圓的位置關係,難點是探索圓和圓的位置關係中兩圓圓心距與兩圓半徑間的數量關係,特別是兩圓相交時的數量關係。

首先通過簡單動態演示覆習前面學過的點與圓的位置關係及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然後爲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本節課的興趣,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日環食的形成過程引入新課,極大的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在實踐中探索感知兩圓的位置關係,歸納圓與圓的五種位置關係。同時以圖形運動的手段向學生直觀展現知識發生過程,培養學生動態思維能力。在研究兩圓的圓心距、兩圓的半徑之間的數量關係時,通過幾何畫板中的動態演示來啓發學生思維,讓他們通過圖形的變換,觀察出兩圓圓心距與兩圓半徑間的數量關係,解決兩圓相交這個難點是抽象的轉換到一個三角形當中,通過三角形三邊關係來記憶理解圓相交時圓心距與兩半徑之間的數量關係。

上完這堂課,通過聽課老師的提議及學生的練習反饋,也感覺到本節課的設計有不妥之處,主要有以下三點:

1. 在推出圓和圓的五種位置關係時,在課件中可以設置一個可操作的動態演示,可由學生觀察下定義,既可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又可以共同討論的形式給學生以思維想象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實現自主探究。

2。雖然本節課的難點主要通過動態演示來探索圓和圓五種位置關係所對應的數量關係,但仍有部分學生難以把“形”轉爲“數”,所以在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索、交流的時間上有所欠缺。

3。課件的大容量雖是優點但學生的接受能力卻是有所差異,一堂課共有三個探究及兩個練習,難點被分散,卻是講而不透,反覆小練習缺乏,這也是公開課難以取捨的問題。總之,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要讓學生作爲課堂教學的主體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養成勇於探索、敢於實踐的個性品質。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在保證完成教學大綱的同時給學生的學習創造探究的環境,師生共同進步纔是目的。

點和圓的位置關係教學反思篇4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在發生着深刻的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逐漸被廣大教師所擯棄,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爲主體,關注師生情感互動的“主體性教學”模式。數學課堂教學要作爲一種活動過程來進行,必須自始至終要有學生參與的機會,不斷滿足學生的探索慾望,並及時給學生創設問題情景,提供探索指導,使學生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經歷與前人發現這些知識時大體相同的智力活動,真正使學生在長知識的同時又長了智慧。

案例1在教《多邊形的內角和》時,教師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多邊形內角和的計算公式,而是把形式結論的思維過程貫穿於教學活動中。因此,教師設計瞭如下的問題。

1、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的頂點a作對角線,可把多邊形分成若干個三角形?

2、a點與哪幾點不能再添輔助線構成三角形?

3、分成三角形的個數與多邊形的邊數有什麼關係?

4、n邊形從某一頂點作對角線可構成幾個三角形?內角和怎樣求?爲什麼?

5、你能得出多邊形內角和的公式嗎?

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積極思維,主動獲取了知識,同時也提高了探索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繫,利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求新知,發現新規律。這對學生加深理解舊知識、掌握新知識、培養學習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課堂教學是一個富於變化的過程,記得一位教師在講解“圓是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所有點的集合”時,學生對一個圖形可以看作是符合某個條件的點的集合所要求的兩點要求理解並不十分深刻,反覆舉出角平分線、線段垂直平分線等集合來說明,學生還是似懂非懂。這時,提出瞭如下問題:

師:同學們,現在教室裏可以看作是全體同學的集合嗎?

學生一愣,但馬上笑着回答:不是,您不符合條件。

教師拉起前排一位同學一起走出教室,再一次讓學生理解“教室裏是否可以看作全體同學的集合”這一要求。教師精心設計並出其不意打破了正常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思維進入活躍狀態,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2假設有若干杯甜度(濃度)相同的糖水,經過以下操作後糖水的甜度(濃度)是否改變?

1、將所有糖水到在一起;

2、將任意多杯糖水到在一起。

問題提出後(稍後),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說:“不變”。

教師肯定了學生的說法後,又給出了一個問題:若將a/b、c/d……m/n均視爲到前糖水的濃度,且分子爲糖的質量,分母爲糖水的質量,則它們有何關係?

生:a/b=c/d=……=m/n

師:那麼到後糖水的甜度呢?

生:(a+c+……+m)/(b+d+……+n)

師:兩式有怎樣的因果關係?

生;若a/b=c/d=……=m/n則(a+c+……+m)/(b+d+……+n)=a/b

師:若a、b、c、d……m、n是單純的數字,那麼上式一定成立嗎?

生:(沉默,欲言又止,處於困惑中)

師:憑以上的直覺與我們的勇氣,猜測一下可否?

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課堂氣氛活躍,達到見仁見智,最後得到完整的等比性質。讓學生親歷了定理的發生、發展過程,爲其順利掌握知識結構奠定了良好的直觀思維基礎。知識是不能傳遞的,教師傳遞的是信息,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建構,信息才能變成其認知結構的知識,教師要想方設法在教學的各

個環節,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學生能夠主動建構知識的前提。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可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還可看到另一種現象:在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交往互動的活動中,教師爲了體現學生爲主體,合作討論似乎成了教學過程的必經之路。講究合作沒有錯,關鍵是討論的問題、方法和教師課堂處理方面有值得商榷之處頗多。

如教師在組織探究活動時,學生的討論剛剛開始就被教師打斷,然後教師詳細講解探究步驟和方法,講述自己的心得體會;或教師詳細講解探究理論,說明注意事項,一堂課足足將了三十多分鐘,還幾分鐘時間讓學生再討論、再探究,走過場了事,讓我們看下例:

案例3(某數學公開課正在進行中,一學生提出一個問題……)

師:(興高采烈地)這位同學很會動腦筋,請四人小組討論這個問題。

學生高興地自覺分組,情緒高漲,討論積極,不到2分鐘。

師:(不停拍手,作手勢)停一停!停!誰來彙報剛纔小組討論的情況。

學生鴉雀無聲,無人舉手。

還有當一些學生未能及時回答,便馬上找優秀生代替。這些現象在公開課、研究課中經常出現。讓學生合作學習適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對數學來講,想象的空間是廣闊的,思維是開放的,在教學中,應多些耐心,不要讓課堂成爲教師和優秀生的獨白,變成教師執行教案的生硬的操作。

歸結起來,教學中出現這種緊急“剎車”往往有以下幾種原因:

1.形式主義。新課程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怎能沒有合作學習呢?不然,課怎麼評?“假合作”也是“合作”。有比沒有強。

2.教師的思維定勢。老師覺得學生智力不佳,學習成績不理想,定然說不出所以然,不會是什麼好答案。

3.教師覺得自己課時緊,等學生討論、回答,回耽擱教學時間,甚至打斷教學思路,弄不好還會完不了教學任務。

在新課改中,我們既要堅決改變“獨霸課堂”的習慣,又要反對搞形式,談“講”色變。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一個極端,而應從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出發,好好研究“講”,正確把握“講”的作用,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點和圓的位置關係教學反思篇5

在本節課的授課中,我感覺以下幾點比較滿意:

1、課件教學中在探索圓和圓的位置關係、探索兩圓相切時的對稱性、探索兩圓相切時圓心距d和兩圓半徑r和r的數量關係時多次運用flash動畫展示,給學生以直觀感受,便於學生理解,同時,增加上課的生動性。

2、授課方式採用分組教學,對課程內容提出問題後先要學生在小組內動手交流並整理所獲得的信息內容,然後在課堂上展示組內成果,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對練習題的設計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突出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4、授課中貫穿了觀察、猜想、驗證等過程,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探索過程,“過程與方法”的目標落實比較好。

但在本節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1、在學生分組活動中,個別學生不能參與進來,今後教學應該多加關注學困生。

2、教學語言應該注意更加規範。

3、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不應該只關注回答結果,也應該關注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用恰當的語言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成功體驗,從而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本節課應該再加大練習量,進一步落實“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本次課初備時,我校全體數學教師在一起研討,楊玉芬老師對我的授課過程中,學生作品展示提出很好的建議:在沒有實物投影的情況下,讓學生通過粘貼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申衛青教師對我的授課程序進行調節指導。李秀捧老師對學生的探討問題進行進一步設計……

初備方案發佈於網上,又得到教研員王老師、風帆郝老師、列電張老師、我校楊老師、馬坊楊老師等多位老師的指導點評,我又在此基礎上對方案進一步加工。

授課後,各位教師直述己見,讓我認識到自己需要繼續努力.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更注意到學生的活動和參與情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只是課程的設計者,在授課時適時引導,使盡可能多的學生真正參與進來,可以採取小組之間競爭評比打分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合作交流、積極發言等各方面的參與情況。當學生回答問題後,無論回答的結果如何,要進行不同程度的關注:對回答結果清晰、正確者給予鼓勵;對回答不準確或不正確者,在其他學生糾正的同時也要給予積極參與、回答問題積極方面的鼓勵,使不同層次的同學都體會成功的喜悅、參與的必要。

在問題的設計上,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問題,問題難度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既要有梯度又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二要考慮到題量的適度,加大練習量,更好地落實知識與技能目標。

在授課時,更要注重數學語言的規範運用,加強學習,進一步充實自己的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