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報告>

關於對無錫經濟社會發展的調查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6.54K)
關於對無錫經濟社會發展的調查報告

   關於對無錫經濟社會發展的調查報告
  
   無錫歷史悠久,是吳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近代資本主義民族民工業的發源地,也是當代鄉鎮工業的發源地,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區域*交通樞紐和著名旅遊勝地,是長江三角洲的特大城市之一。
  一、無錫市的基本經濟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無錫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至200X年底,全市GDP1901億,在全大中城市中排列第九位,人均GDP5200美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第六位。財政收入265億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第十位。全市協議註冊外資50億美元,到位註冊資金27億美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列第六。隨着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城鎮人均可支配收11647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9萬元,人均儲蓄存款2.4萬元。參照聯合國糧農組織標準,無錫市民的生活水平總體已由小康向富裕邁進。當前,全市人民正在實施富民強市戰略,規劃到200X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XX年,GDP在2000的基礎上翻兩翻,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美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000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二、無錫市的工業概況及鄉鎮經濟、個體私營經濟發展
   一是工業生產快速增長。200X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992.74億元,增長18.3%。其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790.61億元,增長24.1%。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0.36億元,增長14%;股份制企業增加值245.46億元,增長25.6%;集體企業增加值114.81億元,增長24.9%;股份合作制企業增加值85.83億元,增長17.1%;三資企業增加值210.77億元,增長29.2%。
   二是工業經濟運行質量繼續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3208.2億元,增長32.7%;工業產品產銷率爲97.67%;工業產品銷售收入3206.76億元,增長31.8%;實現利稅263.24億元,增長33.7%,其中利潤161.32億元,增長45%,增幅分別高於生產和銷售20.9和13.2個百分點;虧損總額下降14.4%,虧損面下降1.2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到157.4%,創歷史最好水平,較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三是工業經濟效益繼續提高。200X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2392.16億元,增長21.5%;工業產品產銷率爲97.8%,提高0.7個百分點;工業產品銷售收入2395.61億元,增長22.6%;實現利稅198.41億元,比上年增長20.1 %,其中利潤112.64億元,增長27.5%,增幅分別高於生產和銷售6.9和4.9個百分點;虧損總額比上年下降12.2%,虧損面比上年下降7.7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到145.2%,創歷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10.8個百分點。
   四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加速農村工業化。無錫是中國鄉鎮工業的發源地,鄉鎮工業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對實現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現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了歷史的貢獻。根據200X年資料統計,在全市的工業總量中,鄉鎮企業佔71%,有120萬個勞動力在鄉鎮企業中工作,佔農村總勞動力的72%,農民收入中來自工業和第三產業的收入3443元,佔農民純收入的74%,上交財政佔全市財政收入的60%。尤其是近幾年來,一部分鄉鎮企業的規模有了很大的發展。200X年,全市鄉鎮企業的上市公司達到12家,這些上市公司大部分集中在江陰市,形成了中國股市獨具魅力的“江陰板塊”,爲本地區經濟發民展融資近30億。
   五是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無錫的私營個體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實力迅速壯大。全市把發展私營經濟作爲推動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實行外資、國資、民資三輪驅動戰略,從市場準入、科技創新、融資擔保、財稅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並加快私營園區建設,培育骨幹企業。市私營個體經濟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強勁態勢,成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200X年,全市私營個體企業共計達到15.92萬戶,從業人員73.26萬人,註冊資金651.26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2087.67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1.71億元,上繳稅金52.2億元,分別佔全市總量的31.2%、47.7%、39.5%和19.7%,全市銷售收入超億元私企150個,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私營企業358個。
  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農村城鎮化進程
   一是農業結構調整有突破,糧經比例爲5:5。通過科技興農、科技興牧、科技興菜、建設農業示範園,增強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吸引三資發展龍頭企業,建立特色化、優質化、標準化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基本形成了以青梅、板栗、銀杏及優質茶葉、筍用林爲主的林特產業;以生豬、奶牛、肉鴨爲主的優質畜禽產業;以中華絨螯蟹、甲魚、青蝦爲主的特種水產業;以設施栽培爲主的精細蔬菜產業等爲五大主導產業。200X年,農業和非農業產值達到3755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達到81.44億元。
   二是繁榮農村,積極推進城鎮化。城鎮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200X年,無錫市的城市化率超過了60%,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爲42%,發達國家爲78%,我國平均爲40%。從無錫的實踐證明,富裕農民要減少農民,加強農業大發展非農業,繁榮農村要大力推進城鎮化。城鎮化對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城鎮化促進了工業化,爲工業發展提供了較高質量的人力資源、社會服務、市場環境等。
  四、無錫的經濟國際化進程
   無錫市在大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同時,也着力加快了經濟國際化進程。開放型經濟已成爲無錫的主體經濟,堅持把發展外向型經濟作爲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200X年,全市新批超億元項目就達15個,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43.8億美元,增長了47.6%,協議註冊外資50億美元,增長了72.6%,到位外資27億美元,居全國大中城市第六位。全市重點開放園區共完成協議註冊外資42.6億美元,增長80%,佔全市總量的85% ;到位註冊外資21.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58%,佔全市總量的79% ;自營出口44.4億美元,較上年增長58%,佔全市總量的60.6% ;固定資產投資449億元,較上年增長78%,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0% ;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30億元,較上年增長51%,佔全市GDP總量的33%;完成財政收入79.7億元,較上年增長56.9%,佔全市財政總收入的30%;完成稅收74億元,較上年增長65.5%,佔全市稅收總額的33.6%。至年底,全市累計批准超億美元重大項目32個,有31個集中在園區,其中當年新批的15個超億美元項目中有14個落戶在園區。全市累計興外辦外資企業70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中,有51家落戶無錫。
  五、無錫成功經驗的幾點體會
   遼陽,位於遼寧省中部,處於瀋陽、鞍山、大連經濟帶的中心位置。東依遼東山地,西望遼河平原,北距瀋陽70公里,哈大鐵路,沈大高速公路縱貫南北,遼溪鐵路橫跨東西,南界鋼都鞍山,北依省會瀋陽,東臨煤鐵之城本溪,西與遼河油田接壤。距大連港332公里,距鮁魚圈港162公里,距桃仙國際機場60公里。優越的地理位置及重要的戰略價值決定了她在古代東北地區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也今天遼陽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
   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都爲我市加快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多年擴大投入、調整結構的效應逐漸顯現,新型工業化、城市化和經濟國際化相互促進,以投資爲主拉動經濟增長,以消費結構變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使經濟發展進入市場推動和政府調控良性互動的新階段。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生活中的不確定因素增多,一些制約發展的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我們必須不斷解放思想,把握機遇,趨利避害,努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今後要集中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推動增長方式根本轉變。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面推進製造業信息化。,加快城鄉工業向工業園區集中,加速中心城區工業企業易地搬遷,最大限度發揮資源的綜合效益。切實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效率,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積極爭取新的國債項目,落實項目配套資金,提高國債資金使用效益。規範政府性投資項目立項程序,加強建設資金管理和審計。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引導外資、民資擴大投入,支持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放大全社會投資總量。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產業、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的信貸支持,充分發揮金融信貸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二是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增強經濟持續發展動力。放手發展民營經濟。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法規,推行開放平等的行業准入制度,允許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不禁入的行業和領域,在融資、稅收、用地和對外貿易等方面同等對待,鼓勵公衆創業,挖掘民智、民資潛力。加強產業導向,重點扶持民營高科技企業和大市場建設,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做大做強。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和資產重組,與外資企業合資合作。拓寬多元融資渠道,規範擔保基金運作,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全面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按照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原則,促進國有資本向先導性、基礎性和公益性領域集中,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帶動力和競爭力。  
   三是進一步協調城鄉發展,提升區域綜合競爭能力。努力實現城鄉共同發展。樹立新的城市發展理念,強化規劃龍頭作用,構築梯度分佈、有機聯繫的市域城市體系。積極引導農民向城鎮和非農產業有序轉移,合理調整鄉鎮區劃,進一步密切城鄉經濟、文化及交通等基礎設施聯繫,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實現共同發展。全面加快農村改革與發展,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強化農業生態環保、美化城市及產業經濟等功能。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建設,大力開發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基地。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切實改變農村環境面貌。   四是進一步統籌社會事業,大力推進社會全面進步。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大力推進人才興市。完善人才選拔任用、考覈評價和分配激勵機制,重點抓好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青年人才,重視高技能人才培育和人才二次開發。落實各項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積極引進經濟社會發展急需人才。
     五是進一步堅持富民優先,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積極增加居民收入,落實富民工程實施意見,營造鼓勵羣衆自主創業的社會環境和政策環境,加強創業服務,提高居民資產性、經營性收入比重,培育擴大中等收入羣體。大力開發就業崗位,鼓勵靈活就業,進一步落實促進就業再就業的各項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重點爲大齡下崗失業人員、雙下崗人員、特困人員及被徵地農民提供就業服務。  
   六是進一步強化以人爲本,促進“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大力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廣泛開展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面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力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強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塑造“誠信遼陽”。 
    七是進一步推進管理創新,全力踐行執政爲民宗旨。轉變行政管理職能,牢固樹立以人爲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切實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把工作精力更多地放在推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上。按照省統一部署,加快形成行爲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系。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加快發展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執政能力,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全面推進依法執政、民主執政、科學執政。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完善考覈體系和獎懲制度,創新用人機制。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200X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