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精選關於通用《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1.93W)

一篇優秀的讀後感是可以引起讀者的共鳴的,因此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真實感悟去寫作,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關於通用《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精選關於通用《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精選關於通用《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這兩天在讀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所著的《自卑與超越》,快讀完了,感觸頗深,引人深思,怕邊讀邊忘,速速記下,日後勉之!

我們一生都走在自我追求路上,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尤其那些被自己定義爲失敗者的人們,皆是在這個追逐的過程中沒有得到良好的自我修繕。

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是問題“兒童”,我自己也不例外,我已經在逐漸地瞭解到自身從原生家庭中產生的諸多問題,延伸到後來的校園生涯,再延伸到社會,接着又延伸到婚姻……有了這種漸漸深入的自我瞭解,可謂是細思極恐!我渴望自我修繕,在自我修繕的過程中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想想在這之前我是多麼的幼稚,拿婚姻舉例,我不斷試圖改變丈夫來適應我自己,並認爲這樣我的生活纔會不那麼糟糕,我的失落,我的傷心,我一切不好的情緒都與那個讓我不滿意的丈夫脫不了干係。事實證明這是錯誤的,在沒有得到自我修繕的前提下,可能我的觀點都是有誤的,無論我怎樣從外界改變生活也不會走向正軌,就算我換一位丈夫,或者不婚,我想生活也依然不會讓我滿意。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溝通和合作都是雙向的,只有自身是健康的,那反饋回來的纔有可能是正確的。反之將是一個惡性循環。

想要改變身邊人、改變生活,首先要改變的是自己,想要改變自己就要認識自我,個人認爲“認識自我”是人生塔樓的基石,它會影響人對事物的看法和判斷,影響整個人生道路的方向,它會指引我們走向救贖或是滅亡。

精選關於通用《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好久沒有靜心讀書了,當《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跳入我的眼,竟感到有一種莫名的力量涌起。阿德勒通俗地從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寫起,尊重個體心理學觀點,向讀者闡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義。

曾經,我以爲老爸重男輕女,因爲自己是女孩而自卑;曾經,看到同窗被高等學府錄取而自卑;曾經,因爲自己出生在鄉村而自卑;曾經,因爲自己身材矮小而自卑。儘管我外在樂觀,但骨子裏的自卑,一直困擾着我……

在不斷的成長過程中,有些自卑能被我正確認識、正確對待了。比如,我能成爲老爸老有所養的依靠;比如,我通過努力每天都在超越昨天的自己,比如,我因爲有了在農村的生活經歷而更加珍惜生活,比如,當我看到身體有缺陷的生命。阿德勒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要正確認識自卑,用適當的方式超越自卑。每每找到一處自卑的根源,你就會有一次超越。

當你爲自己的不優秀而自卑時,你就會開始有了努力的鬥志。在努力的過程中,你首先會把讓你產生自卑的人或事當做你的奮鬥目標,在追求這個目標蛻變的過程中,必然經歷無限痛苦與折磨,就像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老鷹。它一生的年齡可達七十歲。當老鷹活到四十歲時,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啄變得又長又彎,羽毛長得又濃又厚,它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

歷經一個十分痛苦的蛻變過程——一百五十天漫長的磨鍊。如果老鷹不進行蛻變,只是一味自卑,不超越自我,不超越自卑,就不會有後來神鷹一般的三十年歲月!鳥類都能如此,偉大的人類應該更勇敢!“人生就像激流,不遇着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波浪!”只有經歷蛻變,才能展現更優秀的自己。

自卑可以有,超越自卑必須有!能夠超越自卑的你,會讓優秀成爲一種習慣。

精選關於通用《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讀到這個標題,您先別疑惑,請先跟隨我體驗一場別樣的人生:假如你從小可以“聽見”別人聽不見的聲音,“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你想同別人分享這小小的奇特能力,可他們都認爲你是怪物,紛紛驚恐地遠離你,你會怎樣?

會孤獨?會自卑?會消沉?

從出生起,草間彌生一直扮演着“你”的角色。少見的幻聽、幻視病症讓她被迫遠離人羣,獨自承受多種壓力。她的世界很少有與普通人重合的時候,這少之又少的機會,便是她凝視、創作波點的時候。穿波點的衣服,創作佈滿波點的《南瓜》,時而在高雅的藝術展出展,時而在精神病院中掙扎。旁人愛她的作品,更愛她藝術家背面精神病患者的身份。

心理學家阿德勒著有一作——《自卑與超越》,此書內容詳實豐富,尤其是其中專業的心理學分析對生活十分具有指導意義。同樣不得不注意的還有作者的自身情況和創作歷程。雖然筆者對書中寫的生命意義、宗教等方面內容也有興趣,但是爲了避免出現“追二兔者,不得一兔”的問題,選擇只分享一點。

阿德勒自幼羸弱,患有佝僂症,行動笨拙,喉部也有毛病。和草間彌生一樣,可以說是不幸之人,想必因自身缺陷也有過不愉快的經歷。在書中他分析很多消極情緒的產生時,都有提到人體缺陷的原因,但是我們明顯能感受到他釋懷了,接納了自己的“與衆不同”。

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心理或者生理上有缺陷的人,我願稱這類羣體爲“維納斯”。魯迅先生認爲:“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一定程度上是這樣的,當我們對探討“愛情、生命、夢想”等人類避不開的母題感到厭煩時,殊不知對殘障人士而言這些詞分量有多重。看過一場盲人足球賽,幾乎熱淚盈眶。場上共十位運動員,只允許兩位守門員有部分視力,其餘八人公平起見,一律帶上眼罩。傳球、搶球、射門,普通球場上普通發生着的動作在這裏表現得有些怪異,甚至醜陋扭曲。可是衝破自體缺陷,他們堅韌拼搏的身資着實令人動容。

我曾以爲盲人的夢想無非是看見彩色的世界,普通平靜地過完一生而已。但膚淺的思想境界實在無法揣測精彩的靈魂。聽到盲足運動員回答央視記者自己的夢想是“拿盲足世界盃冠軍!”時,我才發現自己過於傲慢和愚昧。

應該把“依米花”獻給每個不屈的“維納斯”,它生長在戈壁,狀似野草,乍看下平平無奇。爲了兩天的花期,需要五年時間來完成向下紮根汲水的準備工作,然後在第六年春天的某一個清晨綻放出美麗的四色花瓣。

“維納斯”們渴望燦爛的精神和依米花一樣強烈,異於常人,他們勇往直前的蟄伏歲月都更漫長,一生美麗一次更需要努力與堅持。生物界還在爭論依米花是否爲杜撰出的植物,但是就算是一場夢,只要足夠美麗,在困頓時做一做又何妨?

標題選詞時筆者糾結過要用“成爲”還是“親吻”,細思後選了後者。用“成爲”的話,內容是要寫給“維納斯”們的,而我有什麼權利去要求他們,沒有深刻了解和體驗,以一個健康者的身份指手畫腳難免顯得傲慢無禮。而用“親吻”的話,內容就是寫給普通人的,當渺小試圖要證明自己的偉大的時候,挫折就已經註定了。

對於那些飽受困難挑戰的人,我們除了瞭解、幫助但不過分關注外,還應有一份敬畏心存在。就像面對斷臂的維納斯——美與殘缺完美共存的神明,會有親吻以示尊敬的衝動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