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最新熱門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2.5W)

要想寫好一篇讀後感,前提是你認真讀懂了文章並且有屬於自己的理解,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熱門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最新熱門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最新熱門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自卑與超越讀完有快半年了,一直計劃寫一篇讀後感,但是一直也沒有下筆。今天感謝馬校長定的“正面管教學校講師課程”的報名要求,讓自己定下心來把讀後感寫下來。

網上看過很多人的評價,我發現評價並不高,與我自己對這本書的評價嚴重不符。我細想了原因,人生處在不同的階段,讀這本書能領悟到的知識點可能會完全不同。

當今社會太過於浮躁,阿德勒在開篇提到人生目標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世界更美好,奉獻與合作是人生的真諦,可能是讓很多人覺得不合胃口的原因之一吧。我個人是非常喜歡《自卑和超越》這本書的,首先,他開篇明確了正確的人生目標和人生的真諦,有的人可能認爲這是老生常談。

但我認爲,阿德勒在這裏有兩點與他人不同:首先開篇明確目標,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接下來,阿德勒用了很多的心理分析案例,論證了這一論題:正確的人生目標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世界更美好;合作與奉獻,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備要素。

接下來,阿德勒開始向我們講述,家庭、學校在一個人的發展中扮演者何等重要的角色。爲人父母,分別應該給予孩子哪些方面的合作機會。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書中阿德勒認爲的母親角色,與現代社會女性解放的的思想不太契合,但是我覺得這本身並沒有問題。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母親操持家務並不代表地位卑微,應該受到同樣的尊重。很多的全職母親對於經營家庭做的不好,原因不在於她們自身,而在於她們沒有受到該有的訓練,她們對於成爲全職媽媽會面臨什麼,完全沒有概念,沒人提供知識的普及,更沒有提供科學的訓練。

對於學校,阿德勒還是從辦學的目的入手,很快就揭開了各種辦學亂象的面紗。接着阿德勒描述了他認爲的理想的辦學目標:讓每一個人都成爲爲人類的發展爭取共同利益的夥伴。以這一目標爲導向,阿德勒開始梳理教師的角色,師生關係的處理,如何培養孩子的合作與奉獻精神。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能,因材施教,發掘潛能,教師將能收穫教學帶來的巨大的樂趣。

不恰當的評價與負面標籤可能會對孩子的發展設限。接着阿德勒對青春期這一人生重要時期進行的分析,這一時期不應是父母逐漸退席的時候。早期養育的不當留下的性格缺陷,有待於在青春期逐步發現並進行修補。

關於擇業、社交和建立家庭,阿德勒也給出了建議。關於宗教,阿德勒的理解也很有啓示。因此,我認爲,《自卑與超越》是爲人父母必讀的一本書。

最新熱門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假期裏,每週聽樊登老師講書已成習慣。《自卑與超越》也是聽完書後感覺到全身經脈被打通一般,趕緊去圖書城找紙質版的“武功祕籍”。在寫這些文字時,我還只是第一次粗略地看完它。《自卑與超越》是阿德勒從個體心理學觀點出發,闡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義的讀物。其中,本書主要論述了自卑感的形成,自卑感對人的影響,以及人們如何消除自卑感以達到自我超越的目的。

生活中大部分人對自己所處地位或從事的工作有所不滿,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此,我們想要追求更加優越的待遇或地位,以此獲得優越感,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從心理學角度看,童年對人的影響極其深遠。如果童年時期常常被父母忽略,得不到應有的愛與關心,這些孩子長大後會很內向,很自卑。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父母必須有所改變,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心,欣賞他鼓勵他,從而增強他的自信心。相反,過於寵愛孩子會讓孩子十分依賴父母或其他最親密的照顧他日常生活的人。我們都知道,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更容易以自我爲中心。父母不是隨便當的,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在影響着孩子的身心發展。

作者在書中用大量的篇幅講述了家庭、父母尤其是母親對孩子的巨大影響。一個母親如果不合格,那麼她的孩子也不大可能心理健康地成長。作爲一名母親,我還要更加深入地學習兒童心理,分析自己當下的各種行爲以及面對兒子的行爲所作出的反饋,以便更好地教育孩子。例如:我一直認爲小孩子睡不好,是缺鈣或身體不舒服導致的結果,卻從來不知道過渡的關注和溺愛也會導致孩子用這些不良行爲來綁架成人的關愛!“愛"是一門深奧而又漫長的課程,不是所有的“愛”都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除去父母親的影響、家庭的影響,老師們也在孩子的生命道路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無孔不入的媒體也時常報道出一件又一件令人震驚或惋惜的校園事件:因學業壓力大而輕生的;因老師的責罰而做出過激行爲的;甚至還有學生與老師大打出手的現象。媒體每次報道這樣的新聞,無論過錯在誰,都將老師推至風口浪尖。然而,我們應該知道,走向極端的過程必然積壓着大量的負面情緒。

如果我們不能從根本上了解孩子不良行爲背後隱藏着的動機或者說心理需求,那麼“愛”與“責任心”在他們的眼裏可能一文不值,甚至成爲催化他們與老師、與學校、與社會對抗的增強劑。書中的幾個例子很鮮明地表現了部分“懶孩子”與“搗蛋分子”的心理。我回想了自己的學生,也有幾個經常被我以責任心的名義加以“關照”的,而自己上學年對他們的教育方式可能會讓他們走向“更懶”、“更搗蛋”,因爲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找到特有的優越感,而尋找這種變質優越感的本源正是他們某一方面引起的深深自卑感。因此,目前此書對我最大的幫助是:從心理上找到學困生的問題所在,再去解決學習問題,或許能事半功倍。

最新熱門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今天閱讀家庭的影響章節中關於父親和母親作用的陳述。雖然前述章節對於心理的分析,作爲一個讀書不多的人看來足夠振聾發聵了,但是這一章節就完全暴露了他的邏輯不嚴密以及偏見,非常遺憾。

作者對於母親職能的理解和武志紅老師觀點中常用的“承接”“看見“有一些相似,不過他過分誇大了母親對於孩子心理的作用,其他因素也是通過影響母親來影響孩子。

這裏還有一些明顯有偏頗的預設觀點和無法成立的推論。預設養育以及一切附帶條件都是女性的責任,預設女性就應該做家務,並且通過“潛能是通過社會責任感得到發揮的”來美化之。

“母親常常將孩子看作自己的一部分,有了孩子,她纔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整體,纔會感受到主宰生命的力量。”諸如此類。

我沒有孩子,和父母談過,將來生育也不是必選項,對這個發表觀點未免有些外行指揮內行,但是仍然要說一句,母親爲什麼會這樣?爲什麼需要孩子才能夠完整人生?爲什麼需要家務才能夠體現“社會責任”?如果是一個經濟基礎與社會職能都健全的女性,作者的觀點根本立不住腳。

他的確強調了女性地位平等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但是這個目的是爲了讓女性更好地心平氣和地履行職責,做家務撫養孩子,而沒有提到二人的分擔。實際職務的不平等,那麼口頭平等就是空談,不過是哄騙罷了。

倘若我這樣說是過分追求形式上的平等,那麼從作者當時社會環境來考慮,幾十年前女性的社會地位尚不如現在,將女主內男主外作爲一種平等,那他是否像認爲女性應該承擔家務一樣,認爲父親應該負起家庭的經濟責任呢?不,他是這樣說的:“妻子沒有理由強迫丈夫承擔家庭中的全部開支。”可見一斑。

作者將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象誤認爲本質,在根本性的概念錯誤上,是無法建立真正平等的觀點的,頂多提供表面上的平等名頭罷了。

我建議這一章應當把對父親的期待作爲對家庭雙方的期待,作者認爲父親應當“走出家庭過自己的生活“,應當“將人生的三大問題——事業、友情、愛情處理得當”,實際上這纔是對一個完整的人應有的期待,他對母親的期待不過是如何更好地成爲家庭附屬物,一個“第二性”。

不得不說這一章讓我對作者相當失望。

又及:另外,作者這裏有一個用詞,“遺傳性格”。遺傳對基因與解剖結構的影響顯然存在,基因與解剖結構與人的性格乃至病理徵的相關性也是現代醫學已經證實了的,那麼遺傳和性格就可以放在一起了嗎?“遺傳性格”這個詞兒就可以成立嗎?

而且相關性的證實方法也存疑。這是我的知識盲區,無法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