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最新有關《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1.77W)

讀後感顧名思義就是把看書之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認真閱讀纔會寫出優秀的讀後感,你有寫讀後感的經歷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最新有關《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有關《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三篇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1

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學類的書籍。讀起來有很多的道理。從生命的意義到心靈與身體,又或是自卑與優越。而需要了解一個人,一定要去了解他的早期記憶。夢境於我們而言也許並不像弗洛伊德那樣的與現實相反或相關。

人類的各種行爲會受到家庭、學校、青春期、工作、個體與社會、愛情與婚姻等多方面的影響。在作者的觀點裏,被寵壞的孩子總是更容易犯錯或性格難以同別人合作。又或是那些從小沒有被培養如何同他人協作的人,更難以適應社會生活。這兩類人更容易抑鬱或犯罪,心裏的承受能力特別的弱。但我以爲內向與外向是很早以前就決定在基因當中了的,作者告訴我們,在家中的排位也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性格也會完全不一樣,兩個孩子的年齡差也是會有影響的,最好的狀況是3歲的差距,既不會因爲第二個孩子的出生感到失去寵愛,也不會過於獨立不懂得與別人合作。

當看了這本書以後,感覺更加喜歡心理學了。我想以後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但又不想成爲一個銷售,是真的很想治癒人們的內心。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2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線都有三個重要的聯繫,這些聯繫是每個人必須銘記於心的。他們的現實由這些聯繫構成,他們所面臨的問題都是這些聯繫造成的。由於這些問題總是不停的纏繞着人類,人類就必須不斷地回答這些問題,並表現出每個人對生命意義的個人概念。

第一:我們並非人類種族的唯一成員,必然要和他人發生聯繫。爲自己的幸福,爲人類的福利,每個人都要和別人發生關聯。個人的脆弱性和種種限制,使得他無法單獨達到自己的目標。只憑個人的力量來應付自己的問題,它必然無法保持自己的生命,也無法將人類的生命延續下去。因此,生活問題的每一種答案都必須把這種聯繫考慮在內,即必須慮及“我們生活於和他人的聯繫之中,假使我們變得孤獨,我們必將滅亡”這件事實。我們的最大目標就是: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上,和我們的同類合作,以延續我們的生命。

第二:我們居住於地球這個貧瘠星球的表面,並借其所提供的資源而得以成長。因此,我們如何發展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以保證人類的未來得以延續?這是一個向每個人索取答案的問題,沒有人能夠逃避它的挑戰。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我們的行爲都是對人類生活情境的解答:他們顯現出我們的心目中認爲那些事情是必要的,合適的,可能的,有價值的。而所有的解答又都被“我們屬於人類”以及“人類居住於地球”等事實限制。

當我們慮及人類肉體的脆弱性以及居住環境的不安全性時,爲了我們的生命和全人類的幸福,我們必須拿出毅力來確定答案,這就像面對一個數學問題而必須努力解答一樣。我們不能單憑猜測,也不能希圖僥倖,而必須用盡各種方法,堅定地探尋答案。我們雖然不能發現絕對完美的永恆答案,但是卻能竭盡所能來找出近似的答案,並通過不停的奮鬥,以求更爲完善的解答。這個解答能針對“我們被束縛於地球這個貧瘠星球的表面上”這個事實,以及環境所帶來的種種利害關係。

第三:我們還被另一種聯繫所束縛。人類有兩種性別,愛情和婚姻即屬於這種關係。個人和團體共同生命的保存都必須顧及到這個事實,每一個男人和女人都不能對此問題避而不答。人類面臨這些問題的所作所爲就是答案。

上述三種聯繫構成三個問題:如何謀求一種職業,使我們在地球的天然限制之下得以生存?如何在我們的同類之中獲得地位,以便我們能相互合作並享受合作的利益?如何調整我們的自卑,以適應“人類存在有兩種性別”和“人類的延續擴展,有賴於我們的愛情生活”等事實。

個體心理學發現,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幾乎都可以歸納在職業、社會和性這三個主要問題之下。每個人對這三個問題的反應,都明白的表現出他對生活意義的最深層的感受。舉例來說,假如有一人他的愛情生活很不完美,他對職業也不盡心竭力,他的朋友很少,他又發現和同伴接觸是件痛苦的事,那麼,憑他的生活中的這些約束和限制,我們可以斷定:他一定會感到“活下去”是件艱苦而危險的事,他擁有的機會太少,而承受的挫折太多。他的活動範圍狹窄,可以用他的判斷來加以解釋,即“生活的意義是保護我自己以免受到傷害,把自己圈圍起來,避免別人接觸”。反過來說,假如有一個人,他的愛情、生活的各方面都非常甜蜜而融洽,他的工作獲得可喜的成就,他的.朋友很多,他交遊廣闊而且成果豐碩,那麼我們能斷定:這個人必然感到生活是屬於創造性的歷程,它提供了許多機會,並克服各種困難。憑他應付生活的多種問題的勇氣,即可作出如下斷言:生活的意義是對同伴發生興趣,作爲團體的一份子,要對人類幸福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3

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終於把《自卑與超越》這本書給看完了。《自卑與超越》是阿德勒從個體心理學觀點出發,闡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義的通俗性讀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極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學術價值。在本書中,作者提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爲沒有一個人對其現時的地位感到滿意;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關鍵在於正確對待職業、社會和性,在於正確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嬌縱、被忽視的兒童,以後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家長和教師應培養他們對別人、對社會的興趣,使他們真正認識"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這樣,他們就能夠從自卑走向超越。本書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論的精神分析觀,開闢了精神分析的新階段。

生的意義在於奮鬥,我贊成這一觀點。多少次生命處於低潮,是這一信念解救了我。於是埋頭苦幹,當我無意間擡起頭時,卻發現周圍的人漸離自己遠去了,自己竟到了形影相弔的地步,同學越來越疏遠,舍友越來越隔閡。回顧三年前剛剛踏入大學校門時,我們以何等的熱情要建築一個溫暖的大家啊!結果與願望竟有如此差距,只因我們把奮鬥的目標定格爲個人成就了,各自作自己的繭,而非大家共築一個巢。

當朝夕相處的同學處於困境之中時,我們熟視無睹或輕描淡寫的寬慰幾句;當同學取得一點點成績時,我們置若罔聞或冷嘲熱諷。沒有周圍人的關懷認可,我們感到孤獨迷茫,無所適從了,即而對生活的意義提出質疑。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怎麼可能保持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對生活充滿信心呢?大家都渴求溫暖的集體,融洽的關係,但有幾人爲建築這氣氛而努力過呢?只想索取不肯付出,終究是行不通的。

阿德勒告訴我們:生活的意義在於奉獻,在於與他人的團結合作之中獲得滿足。奉獻的意義是廣泛的,在班級之中,我們與同學團結合作,爲建築一個溫暖的集體奉獻力量;在單位之中,我們與同事團結合作,爲單位的生存發展奉獻力量;作爲一國公民,我們爲祖國的繁榮昌盛奉獻青春;作爲人類一員,我們爲人類的進步發展奉獻生活。奉獻就意味着犧牲,這犧牲換取的是大家的團結合作,從而產生更加巨大的力量。

人其實是很軟弱的,如果人類不合作,那麼自然界中許多生物可以輕易的置人於死地,人卻成了世界的主宰,因爲人是羣居且懂得合作。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已不再需要團結合作來維持基本生存,但團結合作依然是非常必要的,因爲人是社會的人,需要精神支柱,沒有團體社會的認可,人會失去一切支柱和自尊,只有融入集體之中,融入社會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實現自我價值。

當然,阿德勒對生活意義的詮釋,只是從精神分析家的角度作出的,爲的是使他的病人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從而走出空虛孤獨的旋渦。人活着僅靠積極的態度是不夠的,還應有正確的目標,遠大的理想,但從構建健康人生的角度講,阿德勒的觀點是科學的。

這本書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引導我們在以後的人生旅途中能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樹立信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