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關於優選《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1.38W)

大家在寫讀後感時,要注意如實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纔是有價值的,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優選《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優選《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關於優選《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這本書所提出的一些觀點我認爲很有趣,作者和我的想法有所不同因此開闊了我的視野。

我最開始對作者所提到的合作的重要性嗤之以鼻。後來我瞭解到,這裏的合作,是比較廣義的。我對此的理解是,比如我現在點了一份外賣,那其中至少牽扯了我、送外賣人員、廚師、程序員等人的合作。因此也可以說,在社會中扮演好自己的職責,就是合作。

後來作者提到了自卑情結與優越感的概念。我認同人類的不少目標,其本質就是追尋優越感。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優越感不足或缺失的時候,就會開始自卑,開始懷疑。書中提到,我們需要了解到人採取的方法(原文其實是選用某種病症,但我不是很認可)與優越感目標的關聯。作者隨後提出,方法無可厚非,需要改變的是目標。目標改變後,心靈的習慣和態度也會隨之改變。他不必再用他舊有的習慣和態度,適於他的新目標的態度會取代它們。

作者很強調一個人在社會中,要奉獻,要合作,這令我感到自己是個極其格格不入的人,讀這樣的文字,讓我覺得特別扯淡。後來我覺得作者漸漸自圓其說了,不過我還是覺得與我的觀念有衝突,只不過是知道了作者的思路。他有提到個人的目標與社會的目標,當兩者不一致時,就會有不良影響;比如當事人變得狹隘,走向反社會道路等。我覺得這個是挺真實的,與社會主流不一致,確實會活的艱難。目標不與大衆一致,也會很累。

作者還提到了早期記憶對人後期的影響,舉了一些例子,有些看着還挺觸動的,好像有所感,但又不知怎麼表達。我比較認可作者的一點是,家庭之中的關係要平等。我想做到這一點的中國家庭很少吧?當然啊,這一點的實現,聽上去很理想化,也着實讓人羨慕。

讀完這本書還是花了很多天,導致對一些內容有所遺忘,難以進行整體的理解。這也是本挖煤的個人閱讀理解能力不足的體現,以後還需繼續努力。

關於優選《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文:阿愚;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派的創始人,我曾不止一次從他人口中聽說過他的大名,於是在友人的推薦下我拜讀了這部作品。這本書我讀到一半就讀不下去了。總感覺邏輯上不太順,似乎是作者想到哪裏就說到哪裏的。

最重要的是,文不扣題。在書中我的確看到了阿德勒對於【自卑】成因的各種解讀,但【超越】我並沒有get到。或許是我理解力不強,只能說這本書與我的預期相差太多。

整本書下來,阿德勒一直在強調合作他人和奉獻他人的重要性。似乎唯有做到這兩點才能解決自卑帶來的問題。可我卻覺得他對於自卑並不是那麼的瞭解。

他童年時期因爲身體不健康也曾內心自卑過,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他成功的克服並在自己的領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績。當然,那些曾經諷刺挖苦過他的人算是他前進的動力。

對此,我只能說,他,並不曾經歷過自卑。真正自卑的.人,是不會因爲他人過分的言語和行爲而奮發圖強的,相反,他們會認同這樣的觀點,即使這些觀點與實際情況不符,但自卑的人會無底線的全盤接受並且還深以爲然。

自卑的人是無法和人合作的嗎?是不願意對他人奉獻的嗎?並不是的。越是自卑的人越是想盡辦法融入社會融入自己所處的團體,他們渴望成爲其中的一員,但結果往往不太盡如人意。

爲什麼?因爲周圍的人並沒有那麼多的耐心和寬容。很多時候,自卑的人並不是能力有所欠缺,舉個例子,如果一個自卑人在某方面的能力爲10,讀後感.因爲自卑的心理他往往發揮出來的只有2,落在他人眼裏這就是無能的體現,他無法得到認可和信任,再加上他會毫不猶豫的相信別人對於他的不客觀的評價,就這樣循環往復最終成了死循環。

不能否認的是,凡是與神經官能症扯上關係的人都與童年不太愉快的經歷有關。心理學發展至今,還是有大部分停留在對結果成因的分析,很少有人會去做預防工作。而對於急於擺脫過去傷痛的人來說,渴望的並不是我爲什麼得病,而是我應該如何自我治療。畢竟神經官能症與身體上的疾病很不同,各種醫學手段只能作爲輔助,真正的關節在於患者自身的覺醒。

關於優選《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每個人其實都會自卑,因爲每個人都對自己不滿,而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的原因就是,自卑之後,你是否會努力去改變現狀提升自己的滿意度還是,爲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覺拒絕嘗試任何改變。

《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書中作者他告訴我們,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過去入手,而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則是與他對於過去經驗的認識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作者從每個人的童年不同的經歷和成長環境去分析個體心理的變化以及對生活的看法。

本書主要由兩部分來敘述,認識自卑和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最終意義。“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自卑感,因爲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對優越感的追求是人的通性,作者將理論與例子結合,把自卑與超越自卑進行深度的剖析

其實每個人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都會有自己的不足和弱點,與他人的優點進行比較時自然就會有自卑的情緒。但是自卑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自卑給人帶來影響也是根據個人的認知來決定。對於心態樂觀的人來說,自卑會讓他認清自己的缺點,從而激勵他去克服自己的短板挖掘自己的潛能。對於消極的人來說,會在意識形態上造成打擊,讓其失去對個人和家庭的希望,不利於發展。

書中還有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奉獻。阿德勒告訴我們:生活的意義在於奉獻,在於與他人的團隊合作之中獲得滿足。人只有融入集體之中,融入社會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實現自我價值。

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引導我們在人生的旅途的道路上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樹立自信。這本書詳細分析了自卑這一情感,同時提出了與以往不同的觀念和看法。自卑與超越相互影響相互轉換,構成生活意義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