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優選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1.52W)

爲了銘記自己的收穫,讓我們將自己的收穫記錄下來寫成一篇讀後感吧,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優選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優選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優選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第一次開豆瓣,第一寫讀書感受,以前也讀書,但是從來沒有寫過讀後感,以至於讀完之後也就完了,沒有過多的去思考。由於學的工科,也有好多年沒有寫過文章了,感覺自己的寫作能力退化的厲害。希望以後可以多讀書,多寫書評,多練習。

《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花了5天的時間讀完,當然,讀的也很粗糙,裏面的好多東西理解的也不透徹。這本書講人類個體心理學,是我讀的第一本有關心理學的書。感覺是一本心理學的科普書,它講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活的意義、記憶、夢、家庭的影響,學校的影響、青春期的引導、職業問題、愛情與婚姻等方面。

在剛開始讀的時候,作者說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與合作,剛開始對於這個觀點是不贊同的,也是有疑問的,然後抱着這個疑問繼續讀下去,發現確實不管是我們的生活還是工作,處處離不開合作,我們與同事的合作,與學生的合作,與父母的合作,與愛人的合作,以及在社會的中與陌生人的合作。而之前對於奉獻的理解過於狹隘,奉獻不僅僅是偉人爲人民、爲國家做的大事兒才叫貢獻,我們的祖先爲我們創造的如此優越的生存條件何嘗不是一種貢獻,而我們的父母爲我們的成長所付出的又何嘗不是一種貢獻,我們對身邊的環境的愛護更何嘗不是一種貢獻。

在書中作者講述爲什麼我們會做這樣或者那樣的夢,是因爲現實生活滿足不了我們的需求,這個觀點我還是抱有懷疑的態度。

還有家庭、學校對於每個小孩成長的影響,這對於以後的育兒還是有一些幫助的,但是不可照搬,有些觀點還是不能認同,可能這本書也比較久遠了,裏面的一些觀點比較老舊。學校的影響可以幫助我作爲一個老師去理解學生的心理,可以更方便的去管理班級。

在對於愛情和婚姻的描述我還是比較認同的,婚姻是一種合作關係,沒有地位之分,確實如此,在兩個人的婚姻世界裏應該是平等,互相尊重對方的。

總的來說,《自卑與超越》這個本講的反而不是講什麼是自卑,怎樣去克服自卑。而是一本講述了生活的各方面,讓我們知道,爲什麼人有時候會有這樣或那樣讓人不理解的行爲,講的不是很深入(估計太深入我也會看不懂),對於我們以後爲人父母,與人相處會有幫助,當然裏面的一些觀點我們還是要自己去深入思考。

優選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自卑與超越讀完有快半年了。一直計劃寫一篇讀後感,但是一直也沒有下筆。今天感謝馬校長定的“正面管教學校講師課程”的報名要求,讓自己定下心來把讀後感寫下來。

網上看過很多人的評價,我發現評價並不高,與我自己對這本書的評價嚴重不符。我細想了原因,人生處在不同的階段,讀這本書能get到的知識點可能會完全不同。當今社會太過於浮躁,阿德勒在開篇提到人生目標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世界更美好,奉獻與合作是人生的真諦,可能是讓很多人覺得不合胃口的原因之一吧。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自卑和超越》這本書的。

首先,他開篇明確了正確的人生目標和人生的真諦。有的人可能認爲這是老生常談。但我認爲,阿德勒在這裏有兩點與他人不同:首先開篇明確目標,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接下來,阿德勒用了很多的心理分析案例,論證了這一論題:正確的人生目標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世界更美好;合作與奉獻,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備要素。

接下來,阿德勒開始向我們講述,家庭、學校在一個人的發展中扮演者何等重要的角色。

爲人父母,分別應該給予孩子哪些方面的合作機會。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書中阿德勒認爲的母親角色,與現代社會女性解放的的思想不太契合,但是我覺得這本身並沒有問題。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母親操持家務並不代表地位卑微,應該受到同樣的尊重。

很多的全職母親對於經營家庭做的不好,原因不在於她們自身,而在於她們沒有受到該有的訓練,她們對於成爲全職媽媽會面臨什麼,完全沒有概念,沒人提供知識的普及,更沒有提供科學的訓練。

對於學校,阿德勒還是從辦學的目的入手,很快就揭開了各種辦學亂象的面紗。

接着阿德勒描述了他認爲的理想的辦學目標:讓每一個人都成爲爲人類的發展爭取共同利益的夥伴。

以這一目標爲導向,阿德勒開始梳理教師的角色,師生關係的處理,如何培養孩子的合作與奉獻精神。

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能,因材施教,發掘潛能,教師將能收穫教學帶來的巨大的樂趣。

不恰當的評價與負面標籤可能會對孩子的發展設限。

接着阿德勒對青春期這一人生重要時期進行的分析。

這一時期不應是父母逐漸退席的時候。

早期養育的不當留下的性格缺陷,有待於在青春期逐步發現並進行修補。

關於擇業、社交和建立家庭,阿德勒也給出了建議。關於宗教,阿德勒的理解也很有啓示。

因此,我認爲,《自卑與超越》是爲人父母必讀的一本書。

培養孩子是長期的過程。

沒有目標,我們就會在這條路上迷失自己。

而我們自己的迷失可能還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可會在他人生的初期就走錯了路。

前幾年開始流行的一句話: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我覺得需要重新省視。

這句話有很大的迷惑性,很多人把結果與目標混起來了,包括我自己。

於是,我們在過程中,逐漸喪失了目標,迷失了方向。

通過讀《自卑與超越》,我重新找回了:目標永遠是最重要的。

有了目標,才能制定方案,逐步實施,階段性回顧,調整方案。

結果與目標有差距是正常的,接受現在的結果,對標目標,調整方案,繼續前行。

優選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最初知道《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是因爲一篇公衆號文章,文章作者在文中推薦大家去看。當時我看到這個書名,特別好奇,對於一個深知自己有自卑情結的人需要如何超越呢?於是,我翻開了這厚厚的200多頁。

整體看下來,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本書的內容不復雜,但是思想還是到了一定的高度,認真讀下來,心胸會變得豁然開朗起來,不會再糾結於一點不放。這於我的確是有幫助的。

但要說超越,我也說不上來。因爲整本書並沒有什麼體系可言,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比較鬆散。我在讀每一個方面的時候會將書中的理論往自己或身邊的人身上套,似乎如書中所說,似乎又不完全是這樣。

比如說童年記憶,我想來想去也想不到很多有分析意義的童年記憶。或許有部分人童年記憶深刻,很有參考意義,可是對於記憶沒那麼深刻的人又該如何解析呢?

書中還列舉了很多被慣壞的孩子的例子,我也想到了親戚家不願讀書不願出門的孩子。父母的嬌慣和放縱,學校老師的忽視,使得孩子的社會興趣和合作精神極度缺乏,從而變得不那麼正常。當然,一個人的人格形成,並不僅僅只有這些,阿德勒還列舉了青春期的影響,社會環境的影響等。

由於年代久遠,阿德勒的一些思想與現代的思想必定存在差異,但是把這本書當成現代某些雞湯文的集錦是萬萬不可取的。就拿他提出的男女在婚姻中需合作,互助互愛的觀點來說,這在現代也是不過時的。

其實總體看來,阿德勒是想把自卑當作一個核心,然後用設法去補償,但書中提到自卑的地方並不多,對一些個體的分析也不是那麼嚴謹。不過整本書的思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很多觀點都具有啓發性,方法論也總是積極向上的,應當算得上是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