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負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6篇 負數探究:教學反思與啓示

其他文案 閱讀(1.04W)

本文將從教學角度出發,探討負數的認識對學生的影響及教學方法的反思。通過深入剖析負數概念的本質,結合生動的例子和實際案例,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負數。同時,我們將探討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和挑戰,並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促進負數的教學效果。

負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6篇 負數探究:教學反思與啓示

第1篇

?負數》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瞭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的讀法、寫法。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通過教學,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負數”這一單元的內容,是學生在國小階段所學的範圍的第一次擴充,是“小中”數學的銜接與過渡,因此教學的側重點、教學的方式非常重要。

第一節課的重點是在現實情景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難點是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的現象。在設計預案與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這也成爲此次教學實踐留給我的最大收穫。

在預習中,學生對課本上的零上4攝氏度記作+4℃,零下4攝氏度記作—4℃,這樣的問題理解很容易,但在練習中很多孩子都不會寫出溫度計上的溫度,詢問原因,原來他們根本就不會看溫度計,所以課堂上我就重點指導認識溫度計,然後再指導根據溫度在溫度計上表示認識負數,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使學生真正在生活實際背景中學習和感受正負數的意義。

通過例2的教學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明白用正負數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從而讓學生體驗負數產生的原因。我接着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正負數應用的實例。如:收入5000元用+5000元來表示,支出5000元則用—5000來表示;小紅向東走了20米用+20米來表示,向西走20米則用—20米來表示。再次讓學生體會引進負數的必要性,理解負數的意義,建立正數和負數的數感。這種生活化、經驗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體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激發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這節課的思路是清晰的,大量的生活中的問題,強有力的吸引住了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負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6篇 負數探究:教學反思與啓示 第2張

第2篇

本堂課是認識負數的第二教時,主要教學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理解用正負數表示一些相反方向的量,從而進一步理解和體驗負數的意義。本堂課我在幾個環節的處理上感覺挺不錯:

教學例3後學生已經理解了盈利用正數表示,虧損用負數表示,我又適時把p5練一練數據呈現給大家,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負數、正數的意義。引導學生比較盈利、虧損是一對反義詞,收入支出是一對反義詞,正負數也是一對反義詞。“那你還能舉出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嗎?”同學們受到鼓舞,說到例如“上升、下降”,“存入、支出”,“上漲、下跌”等常見的生活現象,體驗了負數在生活中的運用,理解了正負數在生活中表示一組相反意義的量。

“上升,盈利等可用正數,也就是+〈 〉,下降、虧損用—〈 〉表示,一種是用文字表示,一種是用符號表示,你認爲那種方法更簡單明瞭。突出符號簡化的思想。

學生在學習正負數後,上升用正數表示,下降用負數表示的方法已掌握,這種概念性的理解產生了負遷移,有一部分的同學認爲—5cm就是下降—5cm。於是我還得從負數的意義跟學生進行糾正,—5cm表示什麼意思?下降5cm,那麼下降—5cm便成了下降下降5cm,這種說法正確嗎?大家都笑了,有同學說:不正確,犯了重複的毛病。在後來的練一練中很少有同學再犯這樣的錯誤。

用正負數表示方向問題是我這堂課的敗筆,需要好好再思考一下。

第3篇

“認識負數”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瞭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的讀法、寫法。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海拔高度等。通過教學,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向學生滲透“對立統一”、“實踐第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在設計預案與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這也成爲此次教學實踐留給我的最大收穫。

“負數”這一概念雖然是第一次出現且比較抽象,但學生對此並不是一無所知。通過天氣預報節目,學生對它已有了認知基礎。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豐富多彩、貼近生活的素材,不但方便了教師,還指引了教學方向。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天氣預報節目中引入負數,以現實生活中的溫度和海拔高度作爲教學起點,讓學生在生活實際背景中學習和感受正負數的意義。又通過設計大量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練習活動,讓學生學會用正負數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再從尋找生活中的正負數的活動中,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列舉生活中正負數應用的實例,體會引進負數的必要性,理解負數的意義,建立正數和負數的數感。這種生活化、經驗化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本課力求較好的處理探索式學習和接受式學習的關係,做到能將體現學習過程發揮學生主動探索的內容,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學習效果好的內容則通過講授學習,使自主學習和教師講授相輔相成,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正數、負數、0之間的關係時,注意引導學生從觀察溫度計入手,通過觀察比較,自主歸納得出“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結論。在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引入負數後,用講授法直接告訴學生,“人們規定零上3攝氏度記做+3℃,零下3攝氏度記做—3℃”,用講授法教學正負數的讀寫。在試教時,我們也嘗試着讓學生通過自主創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表示和區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但效果不理想。於是,我們嘗試在這個環節中運用“有意義的接受學習”這個教學方法。這樣做既避免了形式主義的“自主探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讓學生知道了數學上還有一些“規定”。知道規定一種量爲“正”,那麼與它相反的量就爲“負”,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正負數的意義。

我們知道,接受學習應該是有意義地接受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機械地接受學習。教學過程是一個演繹的過程,也就是由一般到個別的過程,有的時候,這個過程是不完整的,這就要求人爲補充,教師要爲這個過程做好各種必要的準備。這個準備越充分,學生接受知識地就越容易。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應着力培養學生好的思維方式。包括正確的學習方式等。因此,判斷此時的接受學習,是否有意義,關鍵在於學生能否將這個內容具體化,運用於實踐,最終構成知識網絡。當然,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應與自主探究學習相結合,兩者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一方面自主探究學習要以接受式學習爲知識基礎,另一方面探究式學習也成爲促進接受式學習的重要條件。

因此,在這節課中,不同的教學方法相結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而爲學生形成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遷移的認知策略提供可能,使學生的記憶具有豐富的再生力。

練習設計要注重情景,講究實效。本課圍繞教學重點,提供了許多具有現實背景的學習材料,安排了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填一填、連一連等多種形式的練習,以鞏固新知,內化對負數的認識。與最初呈現方式單一、只是少部分人蔘與的練習設計相比,前者將教學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實處。

實踐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的真境界應是“樸實無華、真實有效”的。它是真實、真效、真智慧的生動過程,是師生智慧共生的樂園!

第4篇

今天上了第二節課,對教材的理解可能更深了一點,第二節課與第一節課的區別應該在於,第一節課中有比較明確的“0”,正負表示的量相對較固定,而第二節課的“0”可能並不確定,同時正負表示的量是人爲規定的,可以規定向東走爲正,也可以規定向西走爲正,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並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只有在準確理解正負的相對關係的基礎上才能進行運用。因此在課始又強調了“零度”、“海拔”等。還有特別重要的0。不論是數軸上的0還是溫度計上的0,甚至是海拔上的“0”,都要讓學生充分理解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線。這樣學生纔不至於犯錯。

在教學中有這個一節細節,練習一第10題,表示上下車人數時,有學生回答,上車+8人,下車—3人,是否說明他們並沒有真正理解正負數表示的意義呢?+8的正實際上就表示了上車的意思,他們理解了嗎?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首先讓他們觀察哪些數據表示上車人數,哪些表示下車人數,再讓他們說說怎麼看出來的,結果細心的學生髮現起點站+21人肯定是上車的,終點站—21人肯定是下車的,得出了正數表示上車的人數,負數表示下車的人數,這樣再做下面的題目就會好一點。從後面的效果來看還可以。

另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學生的負擔越減越重,是否也與數學課堂中其他的知識太多有關?例如這部分內容剛開始就出示溫度計(只有攝氏度),讓學生自己讀讀,說說表示的意義,學生是否會學得輕鬆一點。在練習中所接觸的那些具體的情境,究竟有多少教師能記得:月球表面的最低氣溫是—183攝氏度,又何況學生呢?現在的數學課對數學老師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不僅要有紮實的數學基本功還要有紮實的語文功底。

第5篇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自然數、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有利於豐富學生對數概念的認識,有利於中國小的銜接,爲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和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1.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負數,加深對負數意義的理解。在教學中,首先出示一組短語或句子,讓學生用意義相反的量進行表述。例如:向前走200米;電梯上升15層;我在銀行存入500元。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表示的數來表示,當表示意義相反的量時,原來所學的數無法進行表述,由此引入負數。然後通過不同城市的氣溫對比感受生活中出現負數的必要性。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負數的意義,體會正數和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2.重點介紹溫度計和海平面的的分界點,使學生明確正數和負數的表示方法。在教學中,首先介紹溫度計的單位°c和°f,0刻度線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從0°c往上數的刻度爲零上度數,從0°c往下數的刻度爲零下度數。然後明確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爲0m,把高於海平面的高度記爲正數,低於海平面的高度爲負數。

3.拓展數的範圍,便於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在教學中,首先把整數的概念拓展爲正整數、0和負整數;數拓展爲正數、0和負數。這樣教學利於學生把在國小階段所學的數進行歸類、構建。

由於課件內容量大,導致習題的處理不及時,沒有完成當堂的任務。

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6篇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要源之於生活,悟之於生活。因此我在備課時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資源,又和生活緊密聯繫,設計了讓學生熟悉而又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們樂學、善學。

“負數”這一概念雖然是第一次出現且比較抽象,但學生對此並不是一無所知。通過天氣預報節目,學生對它已有了認知基礎。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天氣預報節目中引入負數,又通過存摺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於海平面和低於海平面,商場的樓層等讓學生在生活實際背景中學習和感受正負數的意義,讓學生充分理解用正負數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建立正數和負數的數感。這種生活化、經驗化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本節課我力求處理好探索式學習和接受式學習的關係,做到能將體現學習過程發揮學生主動探索的內容,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學習效果好的內容則通過講授學習,使自主學習和教師講授相輔相成,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引入負數後,用講授法直接告訴學生,“人們規定零上16攝氏度記做+16℃,零下16攝氏度記做—16℃”,用講授法教學正負數的讀寫。在教學正數、負數、0之間的關係時,注意引導學生從觀察溫度計入手,通過觀察比較,學生自主歸納得出“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結論。因此,在這節課中,不同的教學方法相結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教學重點,提供了許多具有現實背景的學習材料,安排了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填一填、連一連等多種形式的練習,以鞏固新知,加強對負數的認識,將教學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