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國中語文七年級下教案優秀8篇

教師文案 閱讀(2.47W)

教案在擬訂的時候,老師務必要考慮聯繫實際,一份內容豐富的教案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國中語文七年級下教案優秀8篇,供大家參考。

國中語文七年級下教案優秀8篇

國中語文七年級下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以物喻人的寫法。

3、培養學生通過咀嚼詩歌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摯愛親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品味詩歌的語言,領會詩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學難點:

把握詩歌情感基調,通過誦讀揣摩逐步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首三分鐘說話訓練

一、導入

二、研讀《金色花》

1、介紹作者、金色花

泰戈爾[1861—1941]是印度的詩人、小說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一生創作了五十多部詩集,十二部中、長篇小說,一百多篇短篇小說,二十多個劇本,一千五百多幅畫,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學、哲學、政治方面的論著。一九一三年十一月,泰戈爾的《吉檀迦利》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金色花:印度聖樹,木蘭花屬植物,金黃色花。

2、初讀感知

1)、一首詩就像一幅畫,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呢?

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我”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與媽媽嬉戲的畫面。

2)、我從詩中讀到了一個xxxx的孩子。

我從詩中讀到了一個xxxxxxx的媽媽。

3、品讀詩歌

仔細品讀課文再結合語句與小組同學談一談。

文中的母子情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4、寫法研討

這首詩詩人想像“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來表達純真的母子之愛,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來抒發感情是本文一個巧妙的手法。即是託物寄情的寫法

5、小結

三、共同學習《荷葉母親》

1、導入

2、作者介紹、文體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人,我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兒童文學家,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她的詩以抒寫純真的童心和聖潔的母愛爲主,影響很大。

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體,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詩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現力。

3、檢測字詞

4、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後的直接感受是什麼?

5、合作研討

文中寫了幾次看紅蓮,當時的環境、心情、紅蓮的樣子?

6、品讀文章

找出詩中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較喜歡的一個語段,分析體會其中的情感!

7、拓展練習

發揮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語言寫一段獻給母親的詩句。

例如:母親啊!您是xxxxxxxxx,我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8、小結

四、作業

藉助一種形象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現對父母的愛。

板書設計:

散文詩兩首

金色花

泰戈爾

三次嬉戲——————————母子情

荷葉母親

冰心

國中語文七年級下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通過品讀課文,掌握對比、比喻、擬人的手法。

3.體會老舍對濟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審美情操。

設計理念:

強調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請大家積極打開思維的大門,在你們的印象中,冬天帶給我們一種怎樣的感受?請試着用一個描繪的詞來形容。(預設:大雪皚皚、冰天雪地、寒風凜凜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嗎?在咱們北中國的一個地方,它的冬天卻有一番風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下門我們帶着美好、愉悅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

二、整體感知

1.作者介紹

請同學們結合自身掌握的知識,談談對老舍的瞭解。

(預設: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被尊稱爲“人民藝術家”,小說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代表作有《龍鬚溝》、《茶館》。)

2.字詞積累

濟南(jǐ)澄清(chéng)髮髻(jì)貯蓄(zhù)鑲(xiāng)着落(zhuó)

着急(zháo)空靈:清靜透明。

先請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填空朗讀,接着全班齊讀,最後教師強調“髻”的寫法,上形下聲,以及“着”的多音讀法。

3.教師配樂範讀,學生解決以下問題:

(1)文章按照怎樣的結構來寫濟南的冬天?

(預設:總--分--總。總寫“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分寫部分,總的圍繞山和水展開,寫了陽光下的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城外的遠山、冬天的水色;最後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尾,照應開頭。)

學生在聽讀的基礎上,試着勾畫圈點,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再次深入文本,拉近與文本的距離,爲下面的研讀賞析打下基礎。

三、研讀賞析

1、研讀第一段:學生自讀,探究思考,完成以下問題。

(1)ppt顯示的一段話。如下:

首先把濟南與_____相比,突出濟南冬天_____特點,接着把濟南與_____相比,突出濟南冬天_____特點,最後把濟南與_____相比,突出濟南冬天_____特點,這主要運用了_____手法。

(預設:北平、沒有風聲的、倫敦、響晴、熱帶、溫晴、對比。)

“完成一段話”的設計,主要是要學生明確“對比”的手法。

(2)濟南總得特點是什麼?

(預設:溫晴。)

此處學生可體會幾個字詞:(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一句,能否把“聲”字刪去,爲什麼?--“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是說濟南冬天的風並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聲”字去掉,說成“沒有風”不切合實際。(2)“響晴”和“溫晴”有什麼區別?--“響晴”指天氣、陽光晴朗的刺眼,而“溫晴”有溫暖之意,給人一種溫暖的感受。

2、研讀第二段:指定學生朗讀,提示注意“溫晴”的特點,思考探究,完成以下問題。

(1)想想,文章怎樣由寫總特點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預設: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到寫冬天的山。)

(2)通過朗讀,比較體會下面兩組句子的表達效果。(體會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第一組:甲: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乙: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受着陽光的照射,暖和安適,真是個理想的境界。

(預設:甲句中有“曬”、“睡”“喚醒”等字,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老城人格化,帶有生命的感覺,形象地寫出了“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第二組: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着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預設:用比喻、擬人手法,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情。躺在搖籃裏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着搖籃曲,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

(3)生活在這樣的濟南,人們的心理感受怎樣,請用文中的話回答。

(預設:“面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並不着急”,體現了對濟南冬天的依戀,喜愛之情。)

學生通過品讀“陽光照射下的小山”部分,對作者的“熱愛,一往情深”的情感有了新的認識。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請同學有感情朗讀,以情感知,以情帶讀,以情悟理。從而達到“迴歸工具性,提升人文性”的目的。

3、自由賞析,合作交流

從第3、4、5自然段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優美句子進行細細品味,可結合以上方法,找出關鍵字詞,體會妙在何處?(有感情朗讀你喜歡的句子,思考體味,然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預設:

第三段:(1)“看護婦”是對雪後矮鬆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鬆寫出雪的形態。

(2)“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

(3)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爲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寫出雪色嬌美的情態;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豔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

(4)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鬆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第四段:(1)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相呼應。

第五段:(1)擬人手法,“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突出水的綠的特徵。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爲了水藻的綠,爲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綠和清亮,充滿着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

(2)比喻手法,“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徵。

文章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通過學生自己尋找優美的句子,結合以上方法加以揣摩,並大膽表達,這一設計是爲體現“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新理念,不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積極表達的能力,還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自主意識。

四、小結

請學生結合自己的所得,暢談“學習了《濟南的冬天》,我得到了什麼感受”。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雖然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但在一堂課的聽講之後,學生結合自身的知識背景,以及知識需要,會產生多元的心靈觸動。而那一點收穫,正是一堂課的成功之處。請學生談談他們新產生的認識,一方面能使教師清楚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檢測教師的教學情況,以做調整,及時反思。

教學反思:

本教學設計本想根據文章的特點,從工具性出發,如體會優美的語句,揣摩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而在字裏行間感受濟南的“溫晴”,以提升人文性的原則。亦即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基礎上,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最終完成新課標提出的三維目標。但由於教學內容過於充實,略微面面俱到的講析,整堂課的重難點不能較明顯突出,有點本末倒置。《濟南的冬天》是是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作者把景物當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而這種特點,需要通過不斷的朗讀揣摩加以突破,而本教案設計的“朗讀”環節,只停留於表面,學生不能從讀中體悟作者的情感。所以,本教學設計可以從兩方面加以修正,一是明確教學重點,二是務實朗讀環節。

國中語文七年級下教案篇3

教學目標:

體會詩中運用虛詞使語言委婉懇切的表達效果

感受杜甫憂國憂民,體恤下層百姓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反覆朗讀,理清說理的層次,學習勸諫的方法,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中運用虛詞使語言更委婉懇切的表達效果

教學流程:

一、 導入

1、在學習了《石壕吏》後,杜甫在你心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2、杜甫的仁慈寬厚、悲天憫人還通過這樣的一件小事體現出來(教師介紹《又呈吳郎》故事的“前奏”)

二、 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朗讀本詩,藉助工具書掌握陌生字詞

2、複述本詩的大致內容

3、杜甫這首詩是寫給誰的?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麼?

三、 學習感受虛詞的表達效果

1、杜甫想要說服吳郎任由貧苦的婦人撲棗並非易事,作者是怎樣做到即說服吳郎任由婦人撲棗,又不使吳郎產生反感牴觸的心理?

2、出示學習目標:

(1) 理清詩人說了幾層道理從而說服吳郎的?

(2) 圈出詩中表現語氣的虛詞,反覆朗讀感受其表達效果,分析這些虛詞在詩中起到的作用

3、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討論

四、 總結與實踐

1、朗讀詩歌,在朗讀中體會詩中虛詞的表達效果,感受作者體恤同情下層百姓的憂國憂民的情感。

2、課堂練習鞏固

國中語文七年級下教案篇4

教學目標:

本文是一篇富於詩情畫意的優美散文,文章運用生動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鶴羣飛行於空中的優美姿態,記錄了鶴鷹之戰的激烈場面,讚頌鶴的羣體精神。如何體會鶴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鶴羣精神,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對文中"鶴鷹之戰"開始時鶴羣的驚慌的理解是本文

教學重難點:

文章描寫細緻傳神,語言貼切富有表現力,可以藉此訓練學生的描寫能力以及語言領悟能力,在教學中宜注意加以引導。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二、介紹學習重點,交代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方向。

三、指導學生學習全文。

(一)初步瞭解文章內容。

1、快速閱讀全文,感受文章要點。

要求:給自然段標上序號。大致瞭解文章內容,如果有不理解的問題可以在書上標誌出來,也可以寫出來。

2、排除閱讀障礙,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詞句標出來,必要時查查工具書。

①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佇(zh)立綺q )麗湮(y n)沒剽悍(p )盤旋(x n)

②結合課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義:

佇立:長時間的站立。綺麗:鮮豔美麗。

輕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條,動作輕快。 剽悍:敏捷而勇猛。

寡不敵衆:人數少的抵擋不住多的。本文形容一隻鷹抵擋不住衆多鶴的攻擊。

無濟於事:濟,幫助。對事情沒有幫助,指解決不了問題。

盤旋:環繞着飛或走。本文指鶴羣環繞着飛。

(二)仔細閱讀文章,思考以下問題。

1、這篇文章是用第幾人稱寫的?

2、複述文章主要內容。

3、梳理文章寫作思路,劃分結構層次。

提示:

這篇文章是運用第一人稱來寫的。"我"是鶴羣翔空全過程的目擊者,又是文中情感抒發者。運用第一人稱,可以使"我"的所見和"我"的所感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沒有半點雕琢的痕跡。作者從南側羣山上空浮現一排小斑點寫起,一直寫到鶴羣向北飛去爲止,敘述了自己觀察到的鶴羣翔空的全過程。其中鶴鷹之戰是重點,戰前,戰鬥,戰後,是三個大層次。戰前又有兩個小的層次,前一層寫"一"字形模隊的飛翔貌,後一層寫變換方向。戰後,也分兩層,一層是護送,一層是遠飛。

(三)深人閱讀,完成以下閱讀任務。

1.找出文章表現鶴羣飛翔於空中的細節。

2.找出文章表現鶴羣搏擊蒼鷹的細節。

3.找出表現鶴羣救護同伴的細節。

(四)通讀,進一步思索以下問題,並從總體上體會全文的寫作風格和思想內涵。

1.作者描寫鶴悠然飛翔於空中的意圖是什麼?

2.在鶴鷹之戰中,一開始寫鶴羣"立即崩潰""驚恐萬分""陷入一片混亂",這些描寫是否破壞了鶴的形象?

3.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見到因車禍倒於血泊中的人,或看見寒風中沿路乞討的乞丐,或看見老人顫巍巍立於公共汽車中,人們~般作何反應。與鶴羣比較,體會鶴羣的可貴之處在什麼地方?

4.文章最主要的修辭方法是什麼?

5.討論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四、課文學習小結。

注意結合所學內容的主要點小結即可,突出學習收穫即可。

國中語文七年級下教案篇5

?再塑生命的人》

一、學習目標

1、認真揣摩文中重要語句,加深閱讀體驗。

2、學習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

二、重點:學習海倫凱勒好學敏思,堅忍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

難點:體會作爲盲聾啞人的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三、學法指導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突破重點和難點。

課外拓展延伸學習莎莉文老師引導我認識“愛”的部分-----《關於“愛”的含義》。

四、自主學習

1.下列對本文寫法特點的理解,恰當的一項是(a)。

a、從自己的進步、成長過程體現老師的辛勤培育,從側面烘托老師的形象。

b、直接描寫老師的外貌、動作,表達了自己對老師的思念之情。

c、運用形象化的比喻來說明抽象事物的本質。

d、憑藉觸覺去感受大自然,感受老師的關愛,接受老師的教導。

2.下列對本文主旨的理解,恰當的一項是(b)。

a、莎莉文小姐是一位充滿智慧的老師。

b、一位好的老師能決定自己的成長道路,甚至影響自己的一生。

c、莎莉文小姐把愛和歡樂帶給了“我”,給“我”的生活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d、由於莎莉文小姐的教育,“我”最終成功地掌握了學習語言的鑰匙,也最終成爲了一個作家。

3、“啊!世界上還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嗎?”是一種什麼表達方式?作者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抒情。因爲這一天她學了很多東西,而且我們能夠感受到,她對周圍的世界有了全新的認識。

4.作者說,井房的經歷“喚醒了我的靈魂,並給予我光明、快樂和自由”。聯繫全文內容和作者生平經歷,想一想:作者爲什麼這麼說?你小時候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海倫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甦醒過來,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那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進了痛苦的深淵。由於對外部世界無從知曉,脾氣也變得古怪,動輒大發雷霆。她經常撲倒在地上,發出陣陣尖叫;起牀後拒不洗臉;吃飯時調皮搗蛋,關於小時候的這段經歷,海倫寫道:那時,我彷彿感到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地抓着。於是,拼命想掙脫這種束縛。關於這一點,本文也有描述:“當時的我,經過數個星期的憤怒、苦惱,已經疲倦不堪了。”井房的經歷,不僅讓海倫懂得“水”這個字表達的具體內容──作者寫出了她當時的恍然大悟──“水”這個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過的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這是海倫首次獲得了事物的概念,這是思維的一次飛躍。所以,作者充滿深情地說:“井房的經歷使我求知的慾望油然而生。啊!原來宇宙萬物都各有名稱,每個名稱都能啓發我新的思想。我開始以充滿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樣東西。回到屋裏,碰到的東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個被我摔壞的洋娃娃,摸索着來到爐子跟前,撿起碎片,想把它們拼湊起來,但怎麼也拼不好。想起剛纔的所作所爲,我悔恨莫及,兩眼浸滿了淚水,這是生平第一次。”

五、合作探究

1.海倫凱勒這個奇蹟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1)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

(2)海倫凱勒本人的求知慾望。

2.海倫凱勒的一生給了你怎樣的啓示?

同學們請自由談。

參考答案。啓示:讀了課文我完全進入了她的世界,這個世界給予我的是無比的震撼,我,不,不止是我一個人,是所有的人都應該向海倫學習,學習她那無私奉獻、助人爲樂、精益求精的精神。“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對海倫很合適。讀書雖苦,但樂在其中。在人生的旅途上,儘管人人盼望歡樂,無人喜歡憂傷,但它們卻像孿生姐妹,永遠在生活的舞臺上相伴共生。我們學習知識也是如此,爲了那眼花繚亂的“數字迷宮”而嘔心瀝血,爲了那令人頭疼的作文而費盡心思。這些表面看來確實很辛苦,然而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們的則是一串快樂的音符。“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代價,沒有含辛茹苦的耕耘,哪能領會到甜入心田的收穫?知識的海洋原來不是風平浪靜的,要想獲得真知,就必須揚起奮發的風帆,努力拼搏,這一定是很苦的。在它面前,我們是畏難怯步,還是搏擊進取?前者當然不會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更不能領會到學習的樂趣:而後者則會領略到知識的芬芳,迎來“梅花撲鼻香”的豐碩成果。想一想你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吧,哪一點不是經過辛勤的勞動所獲得的!我們渴望的是獲得知識,付出點代價算得了什麼。

3.結合課文語段,簡要談談莎莉文老師的教育特點和形象特徵。

莎莉文熱愛海倫,講求教育方法藝術,做到因勢利導,循循善誘,而且善於抓住時機,開啓思維、智慧和情感。

4、通讀全文,把握文章,課外再蒐集海倫凱勒的有關資料,小組討論再交流:爲什麼海倫稱莎莉文老師爲“再塑生命的人”?

“再塑生命”從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來,“我在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裏,根本就不會有溫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下,“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這裏的“光明”一詞是用其比喻義)。是莎莉文老師讓“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師還教“我”懂得“什麼是愛”。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啓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說,莎莉文老師是“再塑生命的人”,從中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無比的敬愛和感激。

5.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像作者這樣的意志堅強與命運抗爭的傑出人士你知道哪些?請概括他們的事蹟,或寫出他們有代表性的名言警句。

國中語文七年級下教案篇6

?秋天的懷念》

教學目標

1、瞭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2、反覆朗讀,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體會人物形象。

3、領悟文章蘊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

說明:

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癱瘓時,懷着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地痛心與忍辱負重地照顧自己,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愧疚和懷念之情。史鐵生筆下對親情的回憶與感悟,讓人感覺親切而意味深長。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本文的主題並不難,但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激發感恩情懷呢?如何引導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呢?基於以上問題的思考,在教學中,應以反覆朗讀爲基本立足點,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讀出感悟、讀出體會,進一步聯繫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真切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深入文本,圈劃、朗讀、品味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神態、語言等語句,領悟文中蘊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

2、難點:仔細朗讀體會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瞭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雲淡,大雁南歸,楓葉似火,碩果累累,秋天的美別具一格,秋天的美實實在在,秋天的許多事物都會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也會讓我們產生某種懷念的情緒。

作家史鐵生就在秋天裏產生了懷念之情,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課文《秋天的懷念》。(板書課題)

解題:由秋天的故事引發的對母親的懷念。——《秋天的懷念》

二、感知課文

1、聽示範朗讀

2、聽完朗讀,你覺得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脾氣的人?

——性情暴躁、脾氣暴怒

3、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

——(第一段)

師:望着望着北歸的雁陣,他會——

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師: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他會——

生:猛地把東西摔向前面的牆壁

師:還有呢,媽媽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麼勁!

4、爲什麼,他的脾氣會這麼暴躁?

——雙腿癱瘓。是啊,原來生龍活虎,現在突然坐在輪椅上,自然會脾氣暴躁。

三、深入分析

1、面對這樣的兒子,他的母親又是怎樣做的呢?

——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我的動靜

——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

——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

——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悄悄地”——對兒子的理解、體貼

“偷偷地”——對兒子的牽掛、關切

“撲過來忍住哭”——堅強、堅韌

“好好兒活”——強忍着痛苦,勸兒子要堅強

“抓住我的手”——執??

2、品讀第二段,母親又是怎樣對待兒子、表達對兒子的愛?

“擋在窗前”——怕兒子觸景生情

“一會坐下,一會站起”——爲兒子願意看花而產生的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

“央求般的神色”——母親的執??

“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細心、體貼

3、母親此時,自己的情況是怎樣的?

——身患絕症兒子癱瘓

?拓展閱讀】:“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爲母親着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爲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兒子,可事實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着,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找到————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4、“深受苦楚”的母親:有沒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有沒有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有沒有大聲呼喊我活着什麼勁?

——自己做堅強的母親讓兒子成爲堅強的兒子

5、“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朗讀描寫菊花的句子,找出形容菊花的品質的詞語:

——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淡雅高潔——母親的寫照

熱烈而深沉——母愛的寫照

6、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親帶我看花,是對生命的熱愛

•——菊花的淡雅高潔,是母親品質的寫照

•——菊花熱烈深沉,是母愛的寫照

•——母親愛花,我看菊花是對母親的緬?

?歸納總結】: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拓展閱讀一】:“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合歡樹》

?拓展閱讀二】:“我一直有一個悽苦的夢……在夢中,我絕望得哭喊,心裏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麼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聽,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並不知道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地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有關廟的回憶》

?拓展閱讀三】:“搖着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着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裏只默唸着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捱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裏纔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我與地壇》

課文題目的內涵:

——懷念母親對兒子博大無私的愛

——懷念母親堅韌的性格

——以勇敢面對人生的決心,告慰母親在天之靈。

四、課後練習

1、文章最後自然段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學習這種寫作手法,試着寫一段景物描寫以抒發某種情感。

2、寫一段給母親的話,表達自己對母愛的深刻理解。

國中語文七年級下教案篇7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一. 教學目標與教學設想

1. 向爲革命事業獻身的先驅者學習,落實到在艱難困苦的厄運降臨時(或面對困難),仍充滿必勝的信念:站得高看得遠;愛得深看得清。

2. 通過本文的學習,瞭解h版教材單元編排的特點,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過渡與銜接。

3. 初步品味語言。(1)關鍵詞語的品味。(2)通過反覆朗讀,領會這些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二. 課時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作者簡介和題解,默讀朗讀課文,瞭解大意,解決下列問題:

1 課文共分五段,各段的主要意思是什麼?

2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的具體含義是什麼?3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之間有什麼聯繫?

教學步驟:

一. 由題解及作者簡介等導入新課

(一) 板書課題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提問

1 幾個詞(7)

2 幾個虛詞(2助1連)

3 幾個實詞(2形2名)

4 何種短語(並列)

5結構分析(見圖:框式圖解法)

(二) 猜猜h版高中語文第一冊開卷第一篇編者意圖

參考答案:

1 緬懷先烈

2 激勵奮進(艱難的求學之路與雄健的求學精神)

3 品味語言(早期黨務工作者都擅長演講宣傳,如列寧、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托洛茨基、斯大林,如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李大釗亦如是)

李大釗生平介紹:李大釗同志,字守常,一八_年十月二十九日生於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他在青年時代就確立了救國救民、“再造神州”的宏偉抱負和堅強決心,大力宣傳“共產主義在中國必將勝利”,“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黨成立以後,長期領導黨在北方的各地組織,開展反帝反封建軍閥的鬥爭。一九二二年七月在黨的二次代表大會上選爲中央委員。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不幸被捕,在獄中歷盡磨難,頑強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壯烈犧牲,時年僅三十八歲,表現了共產黨員英勇堅貞的崇高品質。

這裏錄一首李大釗留學日本時(一九一六年)作的《口占一絕》以志紀念:

壯別天涯未許愁,盡將離恨付東流。

何當痛飲黃龍府,高築神州風雨樓。

(詩歌大意):我們懷抱着救國救民的雄心壯志分別了,從此海角天涯,各自一方,但是祖國的前途,人民的命運,時局的艱辛,並不容許我們發愁啊,快把離愁別恨統統拋到滾滾東流的水中去吧!何日消滅了竊國大盜袁世凱,且讓我們盡情開懷暢飲,慶功祝捷,到那時候,我們一定會回想起今天小飲餞別時共同約定的諾言,高高地築起一座神州風雨樓來紀念這偉大的勝利。

聽寫練習(讓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銘記一段李大釗的話語: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爲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爲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

三年前,我執教此篇時正是李大釗就義七十年祭,當時我說,爲理想獻身的必是勇士,我的叔伯父(宜興官村人)也是殉道者中的一個,當時他任中共蘇維埃團中央書記。讓我們再次帶着對爲革命事業獻身的先驅者的崇敬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分段,概括段意。

1.默讀課文,達到熟悉課文的目的。

2.由學生分段讀並歸納各段大意。

課文各段的主要意思:

1總領全文,揭示題意,點明主旨。

2 自然現象

3從人生道路三個方面具體形象地闡發了險峻環境與雄健精神的關係。

4 民族史路

5用揚子江、黃河精神高度概括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和戰鬥風貌,號召民衆以雄健精神,用頑強鬥爭創造未來。

三.分組輪讀後,思考“艱難的國運”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1.相互討論,要求在原文中尋找答案。

(1) 指名朗讀課文第四節開頭的一句:中華民族現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

(2) 指名朗讀課文第五節中間的一句:目前的艱難境界,那能阻抑我們民族生命的前進。

(3) 掌握品味語言的第一環節:理解關鍵詞語的意義。

崎嶇:本義是“高低不平貌”,這裏借用了它的引申義“坎坷險惡”。

境界:本是指事物達到的程度,如理想境界,此指國運艱難程度。(將這些關鍵詞語加上着重號,再默讀一遍,是否有所領悟。)

2.討論歸納。

由此可見,“艱難的國運”有兩個方面,一是時代性,“現在”“目前”——1923年,是作者所處的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環境。軍閥混戰,帝國主義列強入侵,內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瘋狂鎮壓進步革命力量,國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時期,前途茫茫。

二是艱難國運的嚴重性——“崎嶇險阻”、“艱難境界”。

四.分組輪讀後,思考“雄健的國民” 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1.第一節第四節都提到“雄健的精神”,但具體展開則在第五節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據此是否可以看出“雄健的國民”應具備的品質呢?

2.學生尋找關鍵詞語

“高唱”——主動(被動)、積極(無奈):雄健的國民是以一個奮進者的姿態出現在崎嶇道路上的。

“悲壯”——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會有流血,會有犧牲。奮進本身就是壯烈的。正如李大釗所言,“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

“走過”——不用“要走”、“將走”,也不是“走着”,而是面對艱難險阻滿懷鬥爭信念,一定要走過這一段困苦的路,到達勝利的彼岸。

以上是第三句中顯示出的一種大無畏的鬥爭精神,而第四句中顯示出的則是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請問哪個詞語最能體現“雄健的國民”的樂觀主義精神?(參考答案:“趣味”,有情趣,有意味,有意義。既然是環境艱難險惡困苦,爲什麼還會覺得“有趣味”?而且是“最”有趣味?這當然是樂觀主義精神的最好寫照。這正是我們(學習上的苦行僧們所必須具備的品質),向先驅者學習的要點所在——在艱難困苦的厄運降臨時仍充滿必勝的信念!

五.將這些關鍵詞語加上着重號,再默讀一遍,是否有所領悟。

個別朗讀。

齊讀。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瞭解教材編排特點,瞭解語言品味的途徑。

教學步驟:

一. 領會單元閱讀提示要領。

可能同學們已經發現這冊新教材與以往的教材有着明顯的區別:

(一) 課文的編排不像過去那樣以文章的體裁歸類,而是一種新的面孔,如我們的第一冊安排有三個板塊——

語言的品味

思路的探究

主旨的把握

從語言角度來看,有現代文,也有文言文。

(二)是在每個單元前都寫有一段說明——“單元閱讀提示”。它的作用一是告訴我們這個單元的中心目標,二是告訴我們從哪幾

個角度入手去實現這個目標。

請學生朗讀“單元閱讀提示”。(同時請準備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提示”每一段意思。)

1. 什麼是語言的品味

2. 品味語言的幾個角度及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譬如“崎嶇”: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分析/ “走過”:“要走”“將走”“走着”同義詞的辨析)

3. 品味語言的基本方法(途徑)。(譬如“反覆朗讀”)

可以這樣簡單概括“提示”的三段話:1是什麼 2爲什麼 3怎麼樣

二. 解決思考和練習第四題

查字典,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有時流到很寬闊的境界……境地(選擇同義詞)

2.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時走到很艱難險阻的境界。進程(近義詞)境況,情況

3.老於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興興地向前走,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常常高低不平

4.中華民族現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

處境困難

5.旅途上的徵人所經過的地方,有時是坦蕩平原,……

走遠路的人

6.目前的艱難境界,那能阻抑我們民族生命的前進。

阻止,抑制

三. 重溫品味語言的三種途徑

反覆朗讀

比較異同

探究疑點

1.回答一/3“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之間有什麼聯繫?

答:只有雄健的國民才能扭轉艱難的國運;惟有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才更能鍛鍊、造就國民的雄健精神。

(換一種提問“假如有人以爲,課題中的兩個短語的次序更換一下,並不改變題意,你以爲如何?

答:是艱難國運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倘若把“雄健的國民“放到前面,因果關係就顛倒了。)

2.在理解了“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的具體含義之後,是不是再深入思考一下:作者爲什麼不開門見山點名這兩者的具體含義,而要先從長江大河,旅途上的徵人寫起,直到課文最後兩節才加以說明?

長江大河,有時流到……,有時流到……民族生命的進程,其經歷亦復如是。(前後兩者有相似之處)

旅途上的徵人,有時是……,有時是……

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樣。

(前後兩者有相似處)

上述接連類比比喻之後,爲下文進入題旨作了有力鋪陳。而層層推進的比喻推理則顯得形象具體也更有氣勢。

3.由以上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理解得深透多了。但從語言品味角度入手來感受語言的表現力,體會作者的情感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妨思考一下練習二:“艱難”與“雄健”的意思在課文中貫穿始終,舉例說說它們的豐富內涵在各段中是通過哪些詞語體現的。

(1)國運的艱難程度究竟如何?

第一段“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客觀判斷,側重在“不平坦”)

第二段“有時流到很逼狹的境界”(“逼狹”很特殊,“逼”有四個義項①逼迫②強索③迫近④狹窄、侷促。結合課文具體語境,

應取④,在這裏有到了十分險峻的地步,幾乎無路可走了)“迴環曲折” “險峻”

第三段“崎嶇險路”、“崎嶇的境界”

第四段“崎嶇險阻”

第五段“艱難境界”、“崎嶇險阻的道路”、“艱難的國運”

(2)“雄健”精神是由以下一些詞語來表現的——

第一段“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此處“全”與上一句不一樣,它強調的是無一例外,含有“必須依靠”的意思。“衝”是雄健精神的一種標誌,面對艱難,面對險峻,面對崎嶇,沒有“衝動”——這種雄健的精神,是過不了關的。

第二段“浩浩蕩蕩”“寬闊”“一瀉千里”

第三段“坦蕩平原”“老於旅途的人……”(“老”字義項有17中之多,此取“經常”、“往往”講。這樣就突出了不安於現狀,甘爲國家民族奮鬥的精神)

“愈……愈”(層進關係,點出了徵人即老於旅途的人的人生境界)

“美趣”“奇趣”(充分顯示了先驅者非同尋常的審美觀念)

第四段“奇絕壯絕”“壯美的趣味”

第五段“浩浩蕩蕩”“濁流滾滾” “一瀉千里”“高唱”“最有趣味”

四. 反覆朗讀課文,力求把文中磅礴的語勢體現出來。

五. 回家作業(討論一下) 完成練習三:課文末了三段強調了一個“趣”字,如“冒險的美趣”、“壯美的趣味”、“最有趣味的事”。這些詞語表現了怎樣的感情基調?

國中語文七年級下教案篇8

活動目標

瞭解“朋友”的,學會與別人交朋友。認清自我,讓別人願意與自己交朋友。

活動準備

1.學生課前蒐集有關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2.課前每位學生各剪三顆紅五角星,以便上課時做遊戲用。

3.教師準備本課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活動一:交流收穫,解讀“朋友”

導語設計:世界華人成功學激勵大師陳安之先生說:“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也就是說要和成功者交朋友。可見,我們要成功,交朋友很重要,交什麼樣的朋友更重要。爲了同學們現在和將來的成功,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叩響友誼的大門,努力尋找一把打開友誼之門的鑰匙。

1.交流收穫。同學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交友的格言、故事等,並談談自己的理解、啓示。

明確:(1)交友名句:①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②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③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2)交友故事:①管寧割席,道不同不以爲友;②藺相如和廉頗刎頸之交;③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2.解讀“朋友”。

(1)教師出示“友”字的小篆寫法,讓學生猜一猜它是個什麼字,並解釋其。

明確:這是“友”字的小篆寫法,它看起來像兩隻同時伸出來的右手,兩手相交表示握手。握手是爲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見,大家都伸出右手緊緊相握,以表達親密友好之情。所以“友”字本義是友好之意。

(2)教師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讓學生討論它看起來像什麼,並解釋其。

明確:“朋”字看起來像並列的兩串貝殼,這種並列的關係表達了“朋”字平等的。

小結:通過對“朋友”兩字的解讀,我們可以將“朋友”的理解爲平等而友好的人際關係。平等意味着重視而非歧視對方;友好則意味着我們的言行舉止不僅不會給他人帶來傷害,帶來痛苦,而且會給他人帶來快樂和益處。

活動二:聆聽故事,辨別朋友

1、請班同學以下說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在我______的時候(橫線上可填:考試、痛苦、生病、開心、獲獎、生日……),朋友———————(橫線上填寫朋友的表現。)

2、同學們聽完故事後,一起來思考:故事中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爲什麼?

3、教師個別提問,引導學生掌握辨別真假朋友的標準

教學提示:引導學生體驗交友經歷,並從一定的情境中學會辨別真假朋友,掌握甄別真假朋友的標準。爲下一個活動奠定基礎。

活動三、我評我選,體驗互動

1.教師教師活動規則:每位同學拿出三顆紅五星,在紅五星上寫上班中最喜歡的同學姓名及喜歡的理由。全班四組同學依次開展送星活動,每位同學要將手中的紅五星送給班裏最要好同學。活動過程中同時播放周華健演唱的歌曲《有一個朋友是你》

2.比一比:班裏哪位男、女同學得到的紅五星最多(即:有人氣),並請上講臺,在學生的掌聲中給予頒獎,最後對同學們在紅五星上寫出的理由進行歸納。

3.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思考:歡迎的同學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不受歡迎的同學有什麼品質?如何讓自己成爲受歡迎的人?

4.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結果和發言內容,進行小結,歸納以下結論:

友誼技巧:

(1)平等互惠,學會體諒朋友的難處,相互給予與分擔。

(2)寬容他人,尊重差異,加強溝通。

(3)坦誠相待,堅持原則,絕不能以犧牲原則爲代價,維持所謂的友情。

[教學提示]通過活動,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力、錘鍊語言的能力,可以檢驗學生對“朋友”一詞理解的廣度和深度。進而“朋友”這一。讓學生在活動中真實體驗受人歡迎的快樂,從活動中歸納總結出受人歡迎的品質,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避免了“滿堂灌”式的教學。

活動四:活學活用,自我反思

請你結合自身情況,思考一下,如何交到更多的好朋友,需要做哪些具體的改變?把這些具體的行爲改變寫在紙上,比如:“言行上應該變得更有禮貌”,並與大家分享。

總結:交友看起來很難,如果你真正明白了“朋友”的真諦,並積極得在生活中去實踐它,平等而友好的對待身邊的同學,想必會有很多同學願意與你爲友!正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人恆敬之。交友之道也就在於此,後祝大家儘快交到越來越多的好朋友。

教學提示:引導學生掌握交友的關鍵點,給涉世未深的學生提些改變一生的交友忠告。

活動五、自我認識

通過這次活動,同學瞭解了你,你對自己和同學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將活動中的自我介紹寫成一篇文章,或爲你的朋友寫一段介紹文字。不少於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