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七年級語文2023版教案8篇

教師文案 閱讀(3.35W)

寫好一份教案,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爲了寫出優秀的教案,我們一定要認真分析教學目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七年級語文2023版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七年級語文2023版教案8篇

七年級語文2023版教案篇1

教學目標:

本文是一篇富於詩情畫意的優美散文,文章運用生動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鶴羣飛行於空中的優美姿態,記錄了鶴鷹之戰的激烈場面,讚頌鶴的羣體精神。如何體會鶴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鶴羣精神,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對文中"鶴鷹之戰"開始時鶴羣的驚慌的理解是本文

教學重難點:

文章描寫細緻傳神,語言貼切富有表現力,可以藉此訓練學生的描寫能力以及語言領悟能力,在教學中宜注意加以引導。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二、介紹學習重點,交代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方向。

三、指導學生學習全文。

(一)初步瞭解文章內容。

1、快速閱讀全文,感受文章要點。

要求:給自然段標上序號。大致瞭解文章內容,如果有不理解的問題可以在書上標誌出來,也可以寫出來。

2、排除閱讀障礙,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詞句標出來,必要時查查工具書。

①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佇(zh)立綺q )麗湮(y n)沒剽悍(p )盤旋(x n)

②結合課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義:

佇立:長時間的站立。綺麗:鮮豔美麗。

輕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條,動作輕快。 剽悍:敏捷而勇猛。

寡不敵衆:人數少的抵擋不住多的。本文形容一隻鷹抵擋不住衆多鶴的攻擊。

無濟於事:濟,幫助。對事情沒有幫助,指解決不了問題。

盤旋:環繞着飛或走。本文指鶴羣環繞着飛。

(二)仔細閱讀文章,思考以下問題。

1、這篇文章是用第幾人稱寫的?

2、複述文章主要內容。

3、梳理文章寫作思路,劃分結構層次。

提示:

這篇文章是運用第一人稱來寫的。"我"是鶴羣翔空全過程的目擊者,又是文中情感抒發者。運用第一人稱,可以使"我"的所見和"我"的所感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沒有半點雕琢的痕跡。作者從南側羣山上空浮現一排小斑點寫起,一直寫到鶴羣向北飛去爲止,敘述了自己觀察到的鶴羣翔空的全過程。其中鶴鷹之戰是重點,戰前,戰鬥,戰後,是三個大層次。戰前又有兩個小的層次,前一層寫"一"字形模隊的飛翔貌,後一層寫變換方向。戰後,也分兩層,一層是護送,一層是遠飛。

(三)深人閱讀,完成以下閱讀任務。

1.找出文章表現鶴羣飛翔於空中的細節。

2.找出文章表現鶴羣搏擊蒼鷹的細節。

3.找出表現鶴羣救護同伴的細節。

(四)通讀,進一步思索以下問題,並從總體上體會全文的寫作風格和思想內涵。

1.作者描寫鶴悠然飛翔於空中的意圖是什麼?

2.在鶴鷹之戰中,一開始寫鶴羣"立即崩潰""驚恐萬分""陷入一片混亂",這些描寫是否破壞了鶴的形象?

3.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見到因車禍倒於血泊中的人,或看見寒風中沿路乞討的乞丐,或看見老人顫巍巍立於公共汽車中,人們~般作何反應。與鶴羣比較,體會鶴羣的可貴之處在什麼地方?

4.文章最主要的修辭方法是什麼?

5.討論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四、課文學習小結。

注意結合所學內容的主要點小結即可,突出學習收穫即可。

七年級語文2023版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①通過複述故事情節,理解本文聯想與想像手法的運用,並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慾望,七年級語文上冊《女媧造人》教案設計。

②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③初步瞭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二、教學重點。

①大膽而新奇的想像。

②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三、課前準備。

1、學生:熟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

2、教師: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在奇幻的神話世界裏,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織女,有對月流珠的在岸鮫人……那麼,人,是從哪裏來的?對這個有趣的話題,今天我們再看看遠古時代的人們是如何理解的。

2、複述故事情節,理解本文聯想與想像手法的運用。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熟悉情節。

(2)投影出示《風俗通》裏的兩則短文,然後讓學生複述課文故事情節,其他學生邊聽邊在課文中劃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沒有的內容。待複述完後,討論整理歸納,看看課文中豐富了哪幾個情節。

這個環節一要靠學生課前預習,熟悉課文內容。二是鍛鍊學生上課專注地聽別人說,學習篩選信息,並鍛鍊歸納、概括能力。實施前要做好指導,學生討論的結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師可提示補充。如果複述的學生對課文情節有遺漏,也可提醒學生補充。

(3)討論:

①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是真的嗎?你怎樣理解這種寫法?

②你也發揮自己的想像,對女媧造人的動機、經過做另一種推測,說給大家聽聽。

女媧造人的情節顯然是想像的,要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明白,神話是在科學水平不發達的遠古時代產生的,那時的人們無法對人的誕生做出科學的準確的解釋。但是,人類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藉助於想像來解決這個問題了,而這種大膽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試想,沒有了這種想像,還有神話故事的存在嗎?這種想像體現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今天的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達,但仍有廣闊的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尋,去研究,所以,這種想像力、創造意識,都是我們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個討論題,是讓學生鍛鍊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組討論,選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4)探究品味,感受課文中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①討論:說說你對女媧的認識。

②跳讀課文,劃出文中表現對人類誕生的喜悅心情的句子,討論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對女媧這個形象的認識,應該是這節課探究的一個要點。討論時要提醒學生緊扣課文語句分析認識。教師最後明確:

女媧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廣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獨感,國中一年級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上冊《女媧造人》教案設計》。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什麼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纔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會笑,她會假裝生氣,她甚至會靈機一動,“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爲什麼不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呢?”就是她的這種創造力,世上誕生了人類。她得到了做母親的天倫之樂,她忙忙碌碌,像母親一般勤勞智慧。她哪裏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態,人的智慧,人的生活體驗。從她身上,我們看到神話的情節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實的,是合乎現實生活的情理的。

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這也是本課體現合理豐富想像力的地方。對課文中有關語句,教師可從兩方面提示,一是女媧在造出人之後,不由得滿心歡喜,眉開眼笑,這生命是她一手創造出來的,她的笑,體現了人類創造成功的喜悅感。二是這種喜悅感,還體現在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如人類落地後開口就喊“媽媽”;許多小人的歡呼跳躍等。而學生對這種喜悅感的感受則可引導學生扣住“喜”來談,如有了人類,大自然纔有了生氣,蓬勃起來;有了人類,女媧不再寂寞、孤獨;有了人類,世間也就有了溫馨,有了愛,更重要的是,有了創造……也可以從另外角度引導學生感受,如人類生命的可貴,人類生命與自然的關係,要珍愛生命等。

③比較《女媧造人》與《伊甸園裏》,拓展思維空間。

討論:在我們中國,有女媧造人的美麗神話;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話(教材綜合性學習“追尋人類起源”中的參考資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話《伊甸園裏》)。這兩篇神話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歡哪一篇?說說理由。

討論這個問題,學生可以拓寬思維角度,從文章情節的想像、文章結構、語言、思想感情等諸方面去分析。教師不要限制在只應該喜歡哪一篇上,但是最後教師可以讓學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話、傳說,表現遠古時代人們對未知領域的探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等。這都屬於人類文化寶庫的一部分,而我們往往也可以從閱讀這類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教師總結:

女媧造人,體現了人類可貴的創造力與探求精神,也使我們感受到生而爲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大世界,依然有許多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種創造成功的喜悅。

佈置作業:

①摘抄課文中優美的詞語。

②閱讀綜合性學習中,關於人類起源的資料。

七年級語文2023版教案篇3

教學目標

①反覆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③聯繫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

反覆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佈置

學生去搜集關於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①導入

新課

(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畫面,打亂次序。)

屏幕上這一幅幅的畫面,讓我們在美麗的春光中陶醉,爲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爲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麗的,當我們帶着對美好景物的熱愛、讚美之情的時候,我們思想的河流會跳動出充滿對生命熱愛的美妙無比的浪花;我們感情的波瀾也會在秀美迤邐的景色的雲海中起伏飄蕩。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繪的景物就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春》,瞭解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②感知內容

a.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朗讀中教師正音,學生圈點。

b.感知性朗讀,朗讀時記住課文內容,並將大屏幕上的畫面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重新排列,從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輪廓

春草圖草報春

春花圖花爭春

盼春繪春{春風圖風唱春}頌春

春雨圖雨潤春

迎春圖人迎春

研讀與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於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於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①潛心精讀:

[問題組]

a.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b.說說你爲什麼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c、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回答,明確上述問題。

說說你爲什麼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明確]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鑽字用得好,鑽表現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而出的擠勁。偷偷地寫出了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偷偷地要輕讀,將鑽換成長或躥就平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嫩嫩的,綠綠的本該在小草的前面,爲什麼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爲了強調,突出了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個字重讀,後兩字要輕。將嫩嫩的,綠綠的放回原來應在的位置,作比較朗讀,體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撫摸是一種溫暖、親切、慈愛、幸春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覺。

課文最後三段的三個比喻句,總寫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春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麼殷切。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腳步近了賦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

春風是無形的,是難以描繪的。作者嫺熟地從觸覺、聽覺、嗅覺的角度,把無形、無味、五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

學生還可以找出多處去理解、品味、鑑賞、朗讀。

[教師小結]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後,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的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文章開頭寫盼春,以腳步近了始,以領着我們上前去終,起於擬人,終於擬人,體現了結構的美妙和嚴謹。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出作者嚮往春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讓我們追隨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調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讚美之情去朗讀全文。

②聲情並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讚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看畫面朗讀,背誦。

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閱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麼?

面對着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麼?

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後,可以向老師質疑,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明確]作者筆下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緻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緻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蒐集的關於春的詩文互相交流。

[作業]

?我看秋天》,仿照《春》寫一篇文章,字數不限。

整理所收集的關於春的詩文。

(注:此教案的課時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一課時或兩課時。)

七年級語文2023版教案篇4

?學習目標】

① 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② 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感受文藝性說明文語言的作用。

③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學習重點】

培養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學習方法】自主、合作

?導入新課】

1、音樂導入激發學生對昆蟲的興趣。

?課前預習】

1作者介紹

亨利.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昆蟲記》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爲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然後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鉅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這部鉅著所表述的是昆蟲爲生存而鬥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 《昆蟲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鉅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昆蟲記》作者被當時法國與國際學術界譽爲“動物心理學的創導人”。文學界尊稱他爲“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昆蟲記》被譯成許多種文字出版。他被譽爲“昆蟲詩人”,我國也翻譯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2、檢查預習:課後生字詞。

擾亂 哀鳴 狩獵 哀號 喧囂 沉寂

(mì) (cuàn) (jié luè) (kù) (gōu) (yīn yǎ) (fēn) (zhōng) (wōjǜ) (zhuó)

靜謐 篡奪 劫掠 酷愛 弱肉強食 篝火 喑啞 氣氛 螽斯 萵苣 啄

(qián) (shǔn) (huì) (kuī) (tú) (tuò)

鉗子 吮取 喙 盔甲 屠夫 唾液

3、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思考:快速閱讀全文,找找看:文章介紹了蟈蟈哪些方面的特點?(外表、習性)

4、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綠色蟈蟈有哪些習性?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方面的習性?

(外表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教師明確速讀方法:找中心句,抓關鍵詞。

板書: 特徵:漂亮、嫩綠、苗條、勻稱

習性:叫聲---柔和,食性--- 蟬

2、請根據蟈蟈外形、色彩、聲音、食性等方面的特點合作編寫一個以“蟈蟈”爲謎底的謎語。

?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本文雖是一篇介紹蟈蟈的科普文章,卻不顯絲毫的機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說明文那樣平實,而是靈活生動,不拘一格。既有對昆蟲形象的描繪,又有個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對昆蟲蟈蟈充滿了喜愛之情,語言顯得生動感人。學生再讀課文,自由質疑,四人一組討論:

a.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爲什麼?

b.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爲什麼?

請用“我喜歡 ,因爲 。”句式回答。

(也許有的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親切自然的形象生動的感受;也許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2、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說說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稱呼,這樣寫有什麼效果。

夜間捕蟬的蟈蟈--夜間狂熱的狩獵者

入夜鳴唱的蟈蟈--夜晚的藝術家 歌手

入籠餵養的蟈蟈--“我”籠裏的囚犯

飽餐蟬肉的蟈蟈--蟬的屠夫

(作者不斷變換稱呼,使行文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3、作者在介紹蟈蟈的特點時,用了些什麼方法?你覺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借鑑?

板書:

蟈蟈--蟬(叫聲)

對比 蟈蟈--鷹(捕食) 突出特徵

蟈蟈--螳螂(食性)

“竊竊私語”、“津津有味”

擬人 “身材優美、苗條勻稱” 形象生動

“酷愛甜食”、“寬容”、“妒忌”

4、教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徵。

?拓展延伸】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說說你從這篇課文學到了什麼?

2、請同學們靈活運用對比、擬人手法,生動地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來抓住其特徵。

?板書設計】

蟈蟈--蟬(叫聲)

對比 蟈蟈--鷹(捕食) 突出特徵

蟈蟈--螳螂(食性)

“竊竊私語”、“津津有味”

擬人 “身材優美、苗條勻稱” 形象生動

“酷愛甜食”、“寬容”、“妒忌”

寫作特點:

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徵。

?備課小資料】

蟈蟈的趣名

蟈蟈是我國南北各地男女老幼都十分喜愛的鳴蟲。北方人叫它蟈蟈,南方人叫它“叫哥哥”、“叫蚰子”,古人叫它“蛞蛞”、“聒聒”、“螽斯”,在春秋時代就被人們飼養了。因它能繁殖衆多的子孫,故被古人視爲興旺的吉祥物。至今,民間在小兒搖籃邊還掛着蟈蟈的籠子。

蟈蟈由於生長環境不同,體色也各不相同。體色翠綠者,稱爲“綠哥”、“翠哥”或“三青蟈蟈”;體色黃中帶白者,稱爲“糙白”、“白哥”或“草白蟈蟈”;體色紫紅如鐵鏽者稱爲“鐵哥”或“鐵皮蟈蟈”。從體色價值來說,有“黃不如綠”“綠不如黑”之說。

蟈蟈如按眼睛的顏色來分,綠眼又稱翠眼;黑眼又稱墨眼、烏眼;紅眼又稱赤眼、朱眼、珊瑚眼。以眼色價值來講,也有“綠不如黑,黑不如赤”之說,其中尤以“紅眼翠哥”與“黑眼鐵哥”爲好,因爲它們顏色豔麗,色彩調和,令人青睞。

此外,在端午節後出現的蟈蟈稱“夏叫”“夏哥”,聲音低弱;在立秋後十天出現的蟈蟈稱“早叫”、“秋哥”,叫聲洪亮;在晚秋後出現的蟈蟈稱“冬蟲”、|冬哥“,叫聲柔弱。

?課後反思】

七年級語文2023版教案篇5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夏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文中形象的描繪,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3.培養熱愛勞動的感情及審美能力、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夏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文中形象的描繪,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有關夏季風景的畫面。

讓學生說一說對夏季的感受,導入課題並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夏的特點,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文中形象的描繪,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3.培養熱愛勞動的感情及審美、鑑賞能力。

三、作者簡介。(多媒體出示)

樑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縣人。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

指名朗讀。

四、檢查預習。

1.讀準字詞的音。

2.解釋詞語。

五、初讀感知。

1.聽讀課文,思考問題。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點?

②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夏天景緻的?

③文中突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現的?

2.討論交流。

3.初步理解最後一自然段。

六、研討賞析。

重點研討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從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夏天的緊張旋律來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1.讓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2.師生討論交流,在讀書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七、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在讀書中感受到了夏季景色的熱烈、奔放以及農民們的辛勞,夏季確實是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季節,是個值得讚美的季節。

八、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最喜愛的夏天的景象。

九、佈置作業。

1.仿照句式,結合課文或發揮想象,寫一寫“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爲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期望之情。

秋之色爲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着事物的終極。

2.收集有關夏的詩句及散文。

附:板書設計。

自然景色

13 夏感 金黃色彩 景美 人勤

緊張旋律

七年級語文2023版教案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瞭解作者梁實秋及其作品;

2、瞭解欲揚先抑的寫法;

3、學會複述,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程與方法

連讀課文,抓住關鍵詞語,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故事。圈點批註課文,體會“我”的複雜的心理感受。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課文對動物“母愛”的歌頌,從而培養自己關愛動物,關注它們生存狀態的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

1、學習比較式思維閱讀文章的方法;

2、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把握文章主題;

教學難點:

1、學習用比較的思維方式進行閱讀;

2、學習本文充滿諧趣的語言特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在第一單元中,我們學習了沉河的《生命》,生命是什麼?

“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熱愛生命,關注生命,歌頌生命,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反思自己行爲而發出的真誠呼喚,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著名現代散文家,學者梁實秋寫的《貓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1、在三分鐘內默讀完全文,然後複述故事的主要內容,看誰遺漏的關鍵情節最少,保留的主要詞語最多。

2、連讀課文,圈畫疑難詞語和句子,小組交流解答。

3、檢查預習,用幻燈片展示生字和解詞,要求學生搶答,激發學生積極性,掃清文字障礙。

4、概括課文內容:

明確:

通過記敘一隻母貓所慘遭不幸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充滿憐惜和歉疚之意。這種歉疚不僅僅是對動物的歉疚,而且是對生合的珍惜,表現了人類愛心和善良。

三、深入研討

1、圈點“我”對貓的感情變化過程的語句和詞語,揣摩”我“的感情變化和對生命的思考。

學生默讀課文,圈點批註,小組交流補充。

2、總結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我“的情感變化:

厭惡-憎恨-同情-痛恨-讚美

3、本文以時間和事情的發展爲順序,請以貓爲線索,爲文劃分結構層次。

(見板書)

四、重點語段研讀

1、本文的情節相對較多,你認爲期中最精彩的情節有哪些?

學生討論歸納,明確

a、廚師懲罰貓的惡作劇;

b、結尾貓不顧一切回來餵奶,及我的感情變化。

2、閱讀”廚師懲罰貓的惡作劇“文段,回答問題:

a、找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並說說這個比喻的表達效果;

b、文中一些語言用在貓身上合適嗎?有什麼特殊的表達效果嗎?

c、你認同廚師的做法嗎?

d、如果是你,你地怎樣對待這隻貓?

五、能力提升

結合”我“的感情變化,抓住關鍵詞語,用自己的語言再次複述故事;

六、作業設計

寫一段自己和小動物之間的故事,字數200左右;

七年級語文2023版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 在反覆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

2 、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瞭解文章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和寫景層次,從而發現它獨特的美。

3 、通過品味語言,欣賞並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它美在景物美,情感美,作者善於從美的景物中發現美,並能用美的語言飽含深情地表現出來。學習這篇文章,要引導學生學習抓住景物的特徵寫景的方法和寫景的層次;要引導學生去欣賞散文優美的語言,學習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教學設想:

好的詩文往往是教者言不可盡傳,必須經過欣賞者自己的品味、體悟,才能獲得其藝術美的真諦。欣賞優美的散文,貴在多讀,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學習寫景狀物的散文,學生要能說出景物的特點,通過問題解決教學法, 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瞭解文章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和寫景層次,從而發現它獨特的美;美的事物和情感需要美的語言表現,學生通過品味語言,從修辭的運用、用詞的講究、虛實結合等方面欣賞並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老舍先生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在作者的筆下,濟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詩如畫,別具情致。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學習《濟南的冬天》。

二、檢查預習

1、學生介紹老舍及其作品

參考: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被譽爲“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應召回國。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鬚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2、學生展示重點字詞的讀音,自由朗讀,掌握字詞

濟南(jǐ) 倫敦(dūn) 鑲(xiāng) 水藻(zǎo) 貯蓄(zhù)

髮髻(jì) 澄清(chéng) 看護(kān)着落(zhuó)着急(zháo)

三、朗讀感悟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傾聽,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及朗讀的處理相比較,作好點評的準備。

2、學生點評教師的朗讀。

3、學生聽讀朗讀錄音。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①用溫和、親切、喜愛的語氣語調朗讀。

②感受濟南冬天的特點,注意文中抓住了濟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來描寫它冬天的特點的。

明確② 主要抓住濟南冬天的山、水、陽光、雪來寫的。

5、學生選讀課文任一自然段並說出選讀這一自然段的理由。

四、問題解決

(一)學生代表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思考問題,多媒體顯示要求:

1、在文中找出一個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嗎?

2、濟南不僅是個“寶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筆下“理想的境界”是怎樣的?

3、作者用三個自然段寫濟南的山,每一段各側重於哪個方面?

4、作者寫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點?

(二)學生思考後相互交流上述問題,教師做適當地追問並作必要板書

1、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是“溫晴”。

教師追問:作者是從什麼角度,運用了什麼方法來突出濟南冬天的“溫晴”。明確:文章開頭,作者從自己的親身感受,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把北平冬天的風多與濟南冬天“沒有風聲”對比,把倫敦冬天的多霧,不見陽光和濟南冬天的“響晴”對比,把熱帶的毒日、響亮的天氣和濟南冬天的“溫晴”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美景,讚賞它是個“寶地”。

教師板書:總特點:溫晴(寶地)——對比

2、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作者筆下“理想的境界”。“曬”“睡”“醒”這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創造了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教師追問:文章主要抓住濟南冬天的山、水來寫,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明確:“有山有水”一句起着總起課文第二部分的作用。

3、第2自然段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側重寫濟南冬天氣候溫暖晴朗,小山的可愛,給人溫存、體貼、慈祥之感;第3自然段寫薄雪覆蓋下的山,着重寫小雪後濟南小山的秀美;第4自然段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着重寫小山的遠景,略寫。

老師板書:山 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美

教師追問:第2自然段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從哪些方面來寫的?第3自然段寫薄雪覆蓋下的山,按照怎樣的空間順序來寫的?

明確:第2自然段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是:①從濟南的地理環境來寫。“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交代濟南冬天溫晴的原因。②從濟南人的表情、感受、幻想和心情來寫。表情是是“面上含笑”;人們感覺“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產生“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的幻想就是這點幻想;心情“ 並不着急”。這些描寫洋溢着人們對濟南溫晴冬天的喜愛和感激之情。

第3自然段寫薄雪覆蓋下的山,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間順序層層鋪寫,吧各個細部的色、態、光一一展現出來。山上寫矮鬆,山尖寫山和藍天的色彩,山坡上寫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和由此產生的聯想,山腰着重寫光和色。

4、第5自然段作者寫水,突出了水的綠,水的溫暖,水的清亮。

老師板書:水:溫暖、清亮

小結:文章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先總寫老城全貌,有山有水(第2自然段),然後再飽覽一城山色,雪後斜陽(第3、4自然段),最後再到垂柳岸邊領略“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的水上景色(第5自然段),由大到小地寫來,從山到水地寫去,層次分明。

五、品味語言

學生再次細細品味課文,找出欣賞的語言並說明欣賞的理由。

1、學生讀課文,作批註。

2、學生交流,教師據實際情況點評,突出本文表現美的技巧。(針對相同的表現技巧,學生展示2到3句)

參考材料:

第1自然段“沒有風聲”並不是沒有風,只是沒有那種發出呼嘯之聲的北風,如果說成“沒有風”,那就不符合實際情況。(用詞準確)

第2自然段“曬”“睡”“醒”這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把濟南擬人化,寫得很有溫情,創造了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擬人修辭的運用)

第2自然段“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全安靜不動的低聲的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小搖籃”的比喻和“安靜不動”、“低聲”的擬人的語言將一圈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體貼、慈祥,賦予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比喻、擬人修辭的運用)

第2自然段“慈善”通常形容人的態度仁慈謙和,這裏把濟南的冬天當做人來寫,表現濟南冬天給人的感覺是充滿溫情、暖和的。(用詞準確)

第3自然段“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頂”準確地表現了樹尖上一髻兒白花的位置和形狀:只有樹尖上積了一小堆白雪。(用詞準確)“好像日本看護婦”這個比喻貼切地表現了小雪後矮鬆的秀美形態。(比喻的修辭)

“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穿”準確表現了雪、草覆蓋的狀態,又引起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的比喻。把山坡上雪色和草色斑相間斑駁的色彩,說成是“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秀美動人;(用詞準確)

“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用擬人的手法,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爲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寫出了夕陽斜照下雪色的嬌美。(擬人修辭的運用)

3、加以總結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用詞的準確;運用生動的修辭手法。

4、賞析語言還可以從哪些方面着手?

從①虛實結合,聯想豐富②直抒胸臆③創設意境,流露深情④ 對比烘托等方面。

六、創設情境,仿作練習。

當你被濟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時候,也許你沉睡的關於冬天的記憶在被喚醒,也許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話般浮現在你的腦海裏,那麼就讓我們也拿起筆,抓住一個最有代表性的景象,運用你剛剛學到的語言技巧,寫下你心中最美的一處冬天。(習作交流,作恰當點評。)

七、佈置作業:

1、從課文中找出運用①虛實結合,聯想豐富②直抒胸臆③創設意境,流露深情④ 對比烘托等寫法的句子各一個。

2、修改課堂小習作,謄寫在練筆本上。

3、讀課文2遍,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推薦課外閱讀:老舍《濟南的秋天》、《駱駝祥子》、《茶館》

附:板書設計

總特點:溫晴(寶地)——對比

山: 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濟南的冬天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美 比喻、擬人 冬天的濟南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水: 溫暖、清亮

七年級語文2023版教案篇8

教學目標:

知識儲備點:

1.理解文言文實詞的意義。

2.掌握文言文的誦讀方法。

能力培養點:

1.學會仔細觀察事物,發揮聯想和想象。

2.圍繞中心,選取富有表現力的同類材料進行表述。

情感體驗點:

體驗生活,愛惜生靈,感悟物外之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言字詞,掌握誦讀方法。

背誦全文。

課型:朗讀課

教學方法:採用四輪誦讀的方法,層層推進不斷提高閱讀要求,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感悟,在感悟的基礎上進行背誦。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具準備:生字投影片、卡片。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正音、指導朗讀、反覆朗讀。

2.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內容,體會作者兒時觀察昆蟲的童趣。

3.體會作者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

教學步驟及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自己最近的所見所聞。

2.抽一學生從內容、儀態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於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作適當的點撥。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2分鐘)

教師:同學們,你們的童年生活如何的呢?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請一學生講講。

(備學生)沒有學生回答,教師可以講講自己童年時的快樂時光。

三、指導朗讀,瞭解文意。(目標1)(15分鐘)

1.教師正音。

藐( )小項爲之強( )鶴唳( )怡( )然

土礫( ) 壑( ) 蝦( )蟆( )

2.教師提示、正確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見 /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昂首/觀之,項/爲之強。

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

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

3.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四、翻譯課文。(目標2)(23分鐘)

1.幻燈顯示,先根據課文註釋完成練習提綱,再翻譯全文。

(1).弄清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①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空(自己)

②又留蚊子素帳中,徐噴以煙(慢慢地)

③鞭數十驅之別院(用鞭子打)

④以蟲蚊爲獸(把……當作……)

(2).弄清加點的代詞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細察其紋理(代藐小微物)

②昂首觀之(代夏蚊)

③使之衝煙飛鳴(代蚊子)

④常蹲其身(代自己)

⑤觀之正濃(代二蟲)

⑤驅之別院(代蝦蟆)

(3)聯繫上下文,揣摩下列語句,想一想該怎樣翻譯。

①心之所向,則或幹或百果然鶴也。(用心地想象,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了鶴。)

②常蹲其身(常蹲下身子),使與臺齊(使身子與花臺平齊)。

③神遊其中,恰然自得。(全神貫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悅,自覺是一種滿足。)

④見二蟲鬥草間。(看見二隻蟲子在草間爭鬥。)

2.講解聯繫答案。

(備學生)有個別詞語較難或教重要,教師板書而且要求學生進行識記。

3.根據剛纔的練習,學生獨立試譯。

4.學生糾正或修改,教師補充。

五、小結(1分鐘)

這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從文章裏,我們看出了作者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確實,我們跟作者的年代比較,現在的生活不知好多少,那麼我們是否要更珍惜現在的生活呢?

六、佈置作業(1分鐘)

1.用“明察秋毫”、“藐小”、“怡然自得”等詞語造句。(a)

2.翻譯全文。(b)

3.找出課文當中你喜歡的句子,並說說原因。(c)

七、說課精要: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設計一系列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熟悉並理解文言詞語,自主翻譯課文。

八、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口頭翻譯課文,在熟悉文句的基礎上,複述課文內容。

2.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並且思考這種"物外之趣"是怎麼來的。

3.學習作者發揮創造性想象。

教學步驟及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自己最近的所見所聞。

2.抽一學生從內容、儀態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於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作適當的點撥。

二、以舊聯新,複習導入。(2分鐘)

1.請一學生回憶上界課的內容。

2.教師明確今節課的學習目標。(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並且思考這種“物外之趣”是怎麼來的。)

三、複述課文內容,先擬出複述提綱。(目標1)(15分鐘)

1.教師提出問題:作者記敘了兒時哪幾件"物外之趣"?

2.請學生先列好提綱,再根據提綱複述課文內容,訓練口頭表達能力。

①擬夏蟻爲“羣鶴舞空”。

②把草、蟲、土礫擬作森林、野獸、丘壑。

③懲治蝦蟆,爲小蟲打抱不平。

(備學生)這一步要讓中下生有發言的機會,教師要給予鼓勵和指導,讓學生敢說、樂說。

四、討論理解文章中?"物外之趣"。(目標2)(23分鐘)

1.教師設計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解決。

(1)作者所說的"物外之趣"指什麼?這種物外之趣是怎麼產生的?

(指根據事物的特點,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從中得到的樂趣。)

(2)這種"物外之趣"是藉助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創造出來的?如:

夏蚊成(想象成)羣鶴舞空。

衝煙飛鳴(想象成)青雲白鶴

叢草——森林 蟲蚊——獸類 土礫——丘壑

(富有創造性)

(3)你小時候有沒有類似的經歷,試展示自己的創造力。

(備學生)這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教師並不需要太多的講解。

五、小結(1分鐘)

文章這種“物外之趣”是通過創造性的想象而得來的。想象出事物超出了原事物所具有的特性,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體現了作者小時候知識豐富,想象力的豐富。

六、佈置作業:(1分鐘)

1.熟讀、翻譯全文。(a) 2.《掌握語文》練習。(b)

3.把你童年的趣事,在小組或班上說給同學聽。(c)

七、說課精要:本節課主要通過複述文章內容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務求能夠讓中下生有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還專門設計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八、教學後記:

九、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