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國中語文八年級教案6篇

教師文案 閱讀(5.99K)

爲了更好的傳授給孩子們知識,教師們必須提前寫好教案,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教學任務,我們都要提前制定好一份教案,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國中語文八年級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國中語文八年級教案6篇

國中語文八年級教案篇1

?大雁歸來》

?教學目標】

1、學習細緻的觀察;

2、細味抒情的筆法;

3、領略深沉的意蘊。

?教學重點】細味抒情的筆法

?教學難點】領略深沉的意蘊

?課時安排】1課時

1、激趣導入

一月,他會在雪融時追蹤一隻冬眠乍醒跑出洞穴去探險的臭鼬;

二月,他劈開一根有八十多歲、被雷擊倒的橡木,生火取暖;

四月,他在每一個晚上到樹林空地上觀賞鷸炫技的空中求偶舞蹈;

五月,他聆聽從阿根廷歸來的高地鴴鳥的飛行之歌;

六月,他到深潭游泳,在溪邊釣鱒魚;

七月,他會注意草原上普遍爲人所忽視而自生自滅的所有野花的生日;

八月,他經常隨興到沙洲上看河流作畫;

……(屏顯)

師:大家猜到這個人是誰了嗎?(利奧波德)這是其觀察筆記《沙鄉年鑑》中記錄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者每天都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着,思索着自然的奧祕。同學們再細看一看,發現有什麼問題?(沒有三月)三月份,利奧波德究竟在做什麼呢?我們一起到《大雁歸來》中找找答案。

(設計意圖:用詩意的形式羅列《沙鄉年鑑》中作者的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作者和《沙鄉年鑑》。羅列中故意缺少“三月”,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也在課前留足了懸念——作者三月在做什麼呢?進而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2、初讀文本——談發現

學生自讀課文,談一談閱讀後的感受與發現。

預設:細緻的觀察

抒情的筆法

深沉的意蘊

……

師:我們本堂課,就圍繞“細緻的觀察”“抒情的筆法”“深沉的意蘊”三點來展開探究。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讀課文談發現,既給學生一個自由感知文本的空間,又通過學生的發現來確立本課的探究點。這樣既肯定了學生的發現,激發他們自主探究的慾望,同時也搭建起本課的基本框架。)

一、細讀,學習細緻的觀察

探究一:作者細緻的觀察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髮言後歸納)明確:

①記錄雁羣數量的精確;

②能分辨大雁歸來、覓食、集會以及孤雁鳴叫的區別;

③發現大雁聚散時間以及地點的不同;

④觀察大雁時間之久(對春雁的觀察:從3月到5月),且不分晝夜(晚上去聽大雁集會時的鳴叫)

(師引導:作者3月觀察大雁歸來和覓食,4月觀察大雁的集會,5月發現大雁集會逐漸減少,由此可見,本文大致按照什麼順序來說明?——時間順序)

⑤發現春雁與秋雁行爲的不同

⑥對孤雁的觀察、推測並求證(對孤雁觀察達6年之久)

……

(設計意圖:通過搜尋作者細緻的觀察,讓學生梳理、提取、分析並整合課文的內容,同時發現本文的說明順序。)

探究二:作者細緻的觀察說明了什麼?

明確:作者堅韌的毅力、求真務實的精神、對自身從事的事業的熱愛……

師小結:作者細緻入微的觀察中,我們看到了他作爲科學觀察者所具有的令人敬佩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新聞和說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劇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閱讀科技作品,還應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在作者細膩的觀察中,去感受作者身上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過渡語:作者如此細緻地觀察大雁,除了作爲科學觀察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是因爲什麼?(對大雁的喜愛)

二、賞讀,細味抒情的筆法

探究三:勾畫本文有情味的語言,品一品,析一析,讀一讀。

品一品,這些句子表現了大雁怎樣的形象?

析一析,這些句子運用了怎樣的手法?

讀一讀,這些句子滲透着作者哪些情感?

(同桌合作研讀)

①“當一羣大雁衝破了3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到了。”

——“衝破”用詞精妙

——勇敢、報春的使者

——讀出盼望與欣喜之情,“衝破”重讀

②“……而一隻定期遷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裏飛行200英里的賭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麼容易了”

——對比、擬人

——堅定執??

——讀出讚美與擔憂之情

③“它們的飛行和鳴叫很頻繁,而且聲調憂鬱……它們是喪失了親人的倖存者”

——擬人

——重感情

——讀出感傷悲憫之情

④“……每次出發之前,都有一場高聲而有趣的辯論,而每次返回之前的爭論則更爲響亮。……而像凋零的楓葉一樣,搖晃着從空中落下來,並向下面歡呼的鳥兒們伸出雙腳……那接着而來的低語,是它們在論述食物的價值。”

“然後,突然間,刺耳的雁叫聲出現了……混亂的回聲……拍打聲,有蹼的划動而發出來的聲音,還有觀戰者們激烈的辯論所發出的呼叫聲。隨後,一個深沉的聲音算是最後發言,喧鬧聲也漸漸低沉下去……”

“它們順着彎曲的河流拐來拐去,……向每個沙灘低語着,如同向久別的朋友低語一樣……向每個剛剛融化的水窪和池塘問好。”

“在我們的沼澤上空做了幾次試探性的盤旋之後,……終於慢慢扇動着黑色的翅膀,靜靜地向池塘滑翔下來。”

“一觸到水,我們剛到來的客人就會叫起來,似乎它們濺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們的大雁又回來了。”

——比喻、擬人、用詞精妙

——自由、無拘無束、充滿野性

——讀出欣賞、喜愛之情

……

師小結:在作者眼中,大雁不只是大雁,它更有人的情感與品質。它們充滿野性、勇敢無畏、充滿靈性、堅定執着、熱情活潑、重情重義……而作者的心也緊緊追隨着大雁,作者因大雁的歸來欣喜盼望,對大雁自由的飛翔欣賞讚美,對大雁的種種鳴叫由衷喜愛,對孤雁的不幸遭遇感傷不已,對大雁的美好品質由衷欽佩。“愛”飽蘸在每一個字裏行間!

(設計意圖:賞讀中,教師尤其注重對學生的朗讀指導,抓住充滿情味的語言,通過三個層面的賞讀,賞析出文本的形象美、手法美與情感美。)

過渡語:作者對大雁的愛,不是輕快的,而是深沉的,隱約中會讓我們的心也隱隱作痛。

三、悟讀,領略深沉的意蘊

探究四:在充滿深摯的感情的句子中,有哪些隱含着對大雁命運的關切?

(學生髮現表達,教師點撥:)

①“大雁知道,從黎明到夜幕降臨,在每個沼澤地和池塘邊,都有瞄準它們的獵槍。”——看似在讚揚的機警,實則是譴責人們的偷獵

②“雁羣是一些家庭,或者說是一些家庭的聚合體,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們先前所提出來的那種想象,它們是喪失了親人的倖存者。”(“家庭”、“親人”、“倖存者”表達了什麼?)

③“……而一隻定期遷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裏飛行200英里的賭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麼容易了。”

④“每年3月,它們都要用自己的生命來爲實現這個基本的信念做賭注。”

師:定期遷徙本來是大雁習性使然,作者爲什麼要用“賭注”來形容呢?

討論後明確:“賭注”是賭博時所押的錢物,或是博取成功的代價,這個代價在大雁這裏甚至是生命。(因爲可能遇到各種危險,如自然天氣、天敵,或者人類的獵殺),前後“賭注”隱含着作者對大雁深深的同情和對他們命運的關注。

師(啓思):大雁的遷徙的動力是什麼?作者說是“基本信念”使然,這讓我們想到了我們中國人臨近春節的什麼行爲?

學生回答後屏顯春運回鄉潮的圖片(火車站人頭攢動的場面、行駛在返鄉路上的摩托車騎行隊伍、單獨的個體回鄉),三幅圖片與大雁遷徙的畫面同時屏顯。

師:看完這些圖片,你有怎樣的感受?

預設:大雁在歸來的路上,人類在回鄉的路上;

大雁遷徙是出於“基本信念”,人們返鄉是出於強烈的願望。

……

師(總結式闡發):通過這幾幅圖片,特別是作者充滿情味的語言,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作者事實上是把大雁放在與人同等的地位上來對待,他愛其所愛,悲其所悲……他雖然沒有明言,但我們從字裏行間分明感到:大雁和我們人類同屬於一個家庭,他是我們人類的親人——人和動物是命運共同體。這就是他的生態倫理觀。

(設計意圖:作者的沉思是隱藏於文字背後不易發現的,抓住文本中作者情感的線索,由作者情感的痛處向思想的深處開掘。同時將大雁的遷徙與人類春運回鄉潮並舉,讓學生感受到大雁與人類驚人的相似性,大雁與人類是平等的。)

資料助讀:

資料助讀1:人不僅要處理好跟人的關係,跟社會的關係,還要用道德的觀念,對待山、水、草和一切生物,這就是大地倫理學,即敬畏生命、關愛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資料助讀2:人和山川、河流、森林、草地等萬物和諧相處的時候,我們的大地纔是完整的,這樣的完整的大地纔是產生夢想的大地。(屏顯)

四、結束語

感謝利奧波德,是他,讓我們停下腳步,去體味這些天空中優美、自在的生命;是他,讓我們反觀人類自身,觸摸到自私而功利的靈魂;是他,讓我們明白了:每一樣生命都應該值得被尊重。世界正是因爲它們的存在,大地纔有瞭如此的生機和情趣。

國中語文八年級教案篇2

?海燕》

教學目標:

1、在朗讀的基礎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內涵。

2、體會、揣摩和學習抒情性語言和多種手法。

3、體驗和培養樂觀精神。

教學重點:

1、賞析海燕形象,領會作品的象徵內涵。

2、在反覆誦讀中,揣摩作品的語言和手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疏通文意,通過誦讀初步感知課文。

2、蒐集高爾基的有關資料。

3.教師準備錄音帶,錄音機,投影儀或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整體感悟,賞析海燕形象。

教學步驟:

一、導入美文。

介紹《海燕》的深遠影響,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它是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高爾基所寫的一首散文詩。它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自問世以來,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衆多讀者的喜愛。它的讀者,超越國界、超越時代,超越年齡、性別、種族。它屬於過去、屬於未來、屬於全世界。它是美的典範之作。

二、整體感悟。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或者播放課文錄音。

要求:學生聽讀時不看書,凝神細聽。

2、學生交流聽後感受,談自己在聽讀時候的所感所想。

3、學生再進一步自由朗讀課文,並思考和討論:這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散文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節律和流動感的畫。以時間爲序,文章着重刻畫了幾個場面?在不同的場面中海燕都有些什麼樣的表現?

討論明確:(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出示三幅場景畫面以及相關文字)

課文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爲線索,按海面景象的發展變化可分爲三個大的場景畫面:暴風雨“將來”——“逼近”——“即臨”。

暴風雨將要來臨,海燕“高傲地飛翔”,渴望着暴風雨的到來。

暴風雨逼近之時,海燕搏風擊浪,迎接暴風雨。

暴風雨即臨之時,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姿態呼喚暴風雨的到來。

三、品味探究,賞析海燕形象。

1、自主品味,進行個性化解讀。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讀了此文後,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麼樣的形象?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讓學生深入接觸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

2、聯繫時代背景,瞭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內涵。師生共同明確: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這本是自然現象。因此“海燕”一詞在俄文中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高爾基在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這個“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精靈”般的藝術形象,旨在呼喚即將到來的革命風暴,爲登高一呼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高唱讚歌。

3、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讀、勾畫、體會和品味其形象給人帶來的美感。師生共同評析。

預期成果示例一:“黑色的閃電”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給人一種足以體現海燕的矯健、勇猛之美,“閃電”使人眼前閃出亮光,看到光明。

示例二:“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擲地有聲,這是海燕的戰鬥宣言,體現一種豪情與力量之美,是全詩豪壯之美的最高點。

示例三:海鷗的“呻吟、飛竄、恐懼、掩藏”、海鴨的“呻吟、嚇壞”、企鵝的“膽怯、躲藏”與文中海燕的“高傲的飛翔、歡樂的叫喊”形成鮮明對比,突出海燕的英勇樂觀之美;寫大海,寫風、雲、雷、電,是渲染一種激烈的鬥爭環境,烘托出海燕形象的高大之美。

4、學生齊讀課文,深入體會。

四、佈置作業。

1、反覆誦讀課文,體會文中形象和作者感情。

2、寫話“海燕的宣言”(結合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朗讀課文,揣摩和學習抒情性語言和寫作手法。

教學步驟:

二、朗讀課文,揣摩和學習抒情性語言和寫作手法。

1、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分類總結自己在文中所勾畫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徵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討論明確:關鍵詞句的使用,使大自然人格化了,各種景物具有不同人的動作、感情,也就是說,擬人化使象徵體具備了被象徵體的特點。總的來說,“海燕”象徵英勇善戰、大智大勇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暴風雨”象徵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一觸即發的革命形勢,一場醞釀中的推翻沙皇獨裁統治的無產階級革命;“大海”象徵廣大人民羣衆的力量。“海鷗”、“海鴨”、“企鵝”這一組意象羣象徵害怕革命會破壞他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

2、精讀第三個場面,探究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

着重啓發學生理解和體會比喻、擬人、反覆等修辭手法在表情達意,增強文章語言抒情性色彩方面的作用。挑出典型例句反覆品讀、深入分析,鼓勵學生敢於發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預期成果示例:“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裏。”用擬人的手法,“抓住”、“熄滅”突出了大海巨大的聲勢和強大的力量。“——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用反覆的手法,以強烈的感情表現了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和呼喚,強調了革命暴風雨已近在眼前,歷史潮流已不可逆轉。

3、朗讀課文。

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朗誦語調的處理,共同編注朗讀腳本。教師要尊重學生對課文的獨特理解與編注,善加引導。

腳本示例一:“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着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表示很短的停頓,不換氣。“·”表示語氣加強。)

腳本示例二:“——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是全文之高潮所在,全詩的最強音,應蓄積力量以最豪壯的語氣,最強烈的感情,一字一頓讀完這個感情十分強烈的祈使句,並嘎然而止。)

然後,學生用個人表情朗讀、小組讀和全班齊讀等方式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品感情及抒情性色彩。同時,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朗讀評點。

三、拓展延伸。

結合練習四,以“面臨生活的暴風雨”爲話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探討。

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充分肯定“與困難作鬥爭,其樂無窮”的勇於鬥爭、敢於勝利的樂觀精神和生活態度,鼓勵學生積極追求勇者風範。

四、小結:

我們在美的享受中解讀了作品,感受到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的情感態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時空的壯美。作品運用多種手法,使全詩集詩情、畫意、理趣爲一體,成爲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瑰麗明珠,其產生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是無比巨大的。同學們,讓我們在生活的暴風雨中也做那勇敢飛翔、搏擊長空的海燕吧!

五、佈置作業。

1、繼續誦讀課文,爲參加本單元散文詩朗誦表演比賽作準備。

2、模仿本文象徵手法的運用,寫一首散文詩,字數不定。

點評

本教案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突出了對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同時,還注重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

教學設計由《海燕》的深遠影響導入,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教學過程以朗讀教學貫穿始終,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揣摩感悟詩情、畫意和理趣,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評,評中讀。在賞析海燕形象時,注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既尊重學生對海燕形象的感性認識,又結合背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把握海燕的特定內涵。在延伸拓展中,將學習本課的現實意義與學生的口語交際有機結合,鼓勵學生面對生活的暴風雨時也像海燕那樣勇於鬥爭,敢於勝利,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國中語文八年級教案篇3

?夢迴繁華》

教學目標:

1.學習使用瀏覽和細讀相結合的閱讀方法,養成圈點勾畫批註的習慣。

2.理清課文思路,弄清說明順序。

3.通過學習說明方法及作用,體會準確而典雅的語言特點。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指導學生採用瀏覽和細讀相結合的方法,理清課文思路,弄清說明順序。

2. 指導學生細讀課文,結合說明方法的學習體會準確而典雅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恰當使用說明方法使說明更準確,以及說明方法對於語言特色的影響。

教學創意:

1.學生自己討論學習目標和方法,確定學習方案。

2.反覆使用瀏覽加細讀的方法,隨時進行勾畫批註。

3.通過說明方法的學習來體會說明語言的特色。

教學流程:

一、欣賞圖畫,選擇畫作局部,口頭說明內容。

(一)教師展示圖畫,介紹經歷。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是我國繪畫的無價之寶。在它問世以後的800多年裏,曾被無數收藏家和鑑賞家把玩欣賞,也是後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飄零,歷經劫難,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演繹出了許多傳奇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宋代社會,體會一下《清明上河圖》展現的宋代生活。

(二)學生選擇局部,口頭說明。

現在讓我們來仔細看一下這幅圖上有什麼?選擇一個局部,用自己的話對你看到的景象做出說明。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用圖片將學生引入情境,讓學生試圖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畫作內容,可以和後面學習本文語言特點的時候作比較,讓學生體會這篇文章語言的特點:準確典雅,條理清楚。)

二、閱讀“提示”,討論學習目標,確定學習方法。

(一)學生瀏覽課文,明確說明對象特徵,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的主要特徵是什麼?用跳讀法在文中篩選出主要信息。

(二)結合“閱讀提示”和前面三課的學習經驗,分組討論,確定本課學習目標和方法。

明確:1.學習目標:弄清本文說明順序,注意到說明方法的使用,注意作者的遣詞造句即說明語言的特點;2.學習方法:瀏覽全文和細讀課文;抓關鍵語句。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學生用快速瀏覽和勾畫關鍵詞句的方法,對說明對象有了整體把握,隨後教師不必急着進入學習,建議首先引導學生閱讀“閱讀提示”,回憶過去三篇課文的學習,自己來確定學習目標和方法,這樣有利於形成說明文成熟的閱讀策略。)

三、瀏覽課文,明確文章內容,理清說明順序。

(一)學生用瀏覽的方法,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各段主要意思,進而理清說明順序。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2:作者介紹了這幅畫哪些方面的信息?在文中勾畫批註: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主要意思。

學生勾畫各段中心句及主要意思後將文章分爲三個部分:第一段介紹這幅畫作的創作背景,引出本文說明對象。第二段介紹了作者張擇端及其創作動機,強調了畫作“夢迴繁華”的主題。第三到五段,具體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內容、藝術特點和社會價值。

(二)學生判定全文說明順序,並細讀第四段,判斷局部說明順序。

學生明確:全文采用邏輯順序介紹《清明上河圖》各方面的情況,第四段採用空間順序介紹畫作的主要內容。條理清楚,結構嚴謹。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學生用瀏覽全文和勾畫中心句的方法,對課文內容有了全局印象就能夠理清說明順序。由於第四段說明順序的特殊性,學生對課文重點也有了關注意識,爲下面提出細讀任務作鋪墊。)

四、細讀課文,學習說明方法,品味說明語言。

(一)瀏覽全文,勾連文題,理解本文中心,確定閱讀重點。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3:哪些內容是作者介紹的重點?作者是根據什麼確定說明的重點的?讀題,在文中勾畫批註,找出與題目相呼應的句子。

學生明確:畫面的內容是作者介紹的重點,即第四段。“夢迴繁華”的意思是指這幅畫表現了作者夢迴故土,懷念繁華生活的心情,“繁華”即是這幅畫的內容所表現的主題,也是本文說明畫作的重點和靈魂。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教師繼續提出任務,學生採用瀏覽課文和勾畫關鍵句的方法,理解題目含義,明確課文重點,爲下面的細讀課文做準備。)

(二)細讀課文第四段,辨別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4:在書上批註第四段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學生明確:第四段主要用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着力描摹畫面的整體和細節,再現了它所描繪的社會生活,使說明更形象更清楚。

教師點撥:在《中國石拱橋》一文中也接觸到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麼?爲什麼兩文都選擇了摹狀貌這一方法?

學生明確:1.在說明盧溝橋的時候,也用到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通過描摹盧溝橋欄杆上千態萬狀的獅子,說明中國石拱橋“造型優美”的特點。2.恰當使用說明方法纔會使說明更準確更清楚。無論是中國石拱橋造型的優美,還是《清明上河圖》畫面的繁華,用摹狀貌才能使說明更形象清楚,所以說明方法的選擇是由說明對象的特點決定的。3.摹狀貌的方法給說明語言增添了生動性。

(三)瀏覽全文,辨別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5:瀏覽全文,在文中勾畫批註,結合例句辨析課文中還用到哪些說明方法?具體有什麼作用?

學生明確:課文還用到了多種說明方法,如列數字使說明穩妥準確,給讀者以明確的印象;引用使說明更有性更可信;打比方使說明更通俗更形象。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判斷說明方法及作用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同時爲體味說明語言的生動性作鋪墊。前面幾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方法,讓學生結合具體句子進行練習不是難事。)

(四)瀏覽全文,細讀第四段,體會本文語言風格的不同,總結語言特色。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6:查看自己在書上關於說明方法的勾畫批註,思考不同

的說明方法使語言呈現出怎樣不同的特色。

學生明確:本文語言既平實準確又生動典雅。例如列數據使說明更準確穩妥,使語言顯得更準確、平實;打比方、引用和摹狀貌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性,引用更使文章語言有底蘊有文氣。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7:重點品讀第四段,勾畫:哪些詞句讓你體會到了內容的“繁華”和語言的典雅?對照學習課文之前同學們介紹畫面內容的語言體會。

學生明確:1.本文語言具有一般說明文的特點,即準確平實。例如用列數據舉等說明方法使說明更準確具體;2、本文語言也體現了說明語言的多樣性,如生動典雅。這主要體現在摹狀貌和引用、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使用上。打比方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引用古典文獻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特別是第四段爲了說明畫作內容表現的“繁華”,大量使用四字詞語描摹畫面內容,再現北宋時代的繁榮生活景象,更使得文章的語言生動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氣息。而我們自己的語言一是缺乏條理,二是缺乏文氣。

教師點撥:對於一幅中外聞名的古名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用富有古典文化氣息的語言不僅增強了文章生動性,更是與說明對象相契合。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對學生來說,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結合說明方法的學習來體味語言的不同特點,學生學習語言就是由表及裏,既直觀又深刻的。既從表面上結合具體句子看到語言特色的不同,也從內在體會到爲什麼語言會呈現出這種不同,避免學生機械地記憶語言特點,不能學以致用。)

五、課堂小結,佈置閱讀任務,進行課外拓展。

最後和學生一起總結本課所得:

1.本文扣住“繁華”,採用邏輯順序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創作背景、作品內涵、整體情況和畫面內容、藝術手法及文化價值。重點在於運用生動形象的摹狀貌的說明方法,以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氣息的說明語言爲我們再現這幅畫所表現的北宋時期空前繁榮的城市生活。

2.使用瀏覽和細讀相結合的方法閱讀類文。通過抓關鍵句來理清文章內容和思路,弄清說明順序;結合具體例句判斷說明方法及作用,同時注意到不同的說明方法帶來語言的不同風格;

3.隨時勾畫批註,養成習慣。特別是要把自己的思考和認識批註在書上相應位置,以供日後檢索,常讀常新。

?清明上河圖》還有很多值得探究之處。建議學生課外閱讀關於《清明上河圖》的更多其它作品,如《的故事》《解讀》《謎一樣的》等書,進一步瞭解這幅名畫。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通過小結反覆強化說明文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就是幫助學生形成成熟的說明文閱讀策略。課外閱讀拓展既是對課的內容進行拓展,也可以對課的方法進行檢驗。)

國中語文八年級教案篇4

?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週年》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瞭解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與價值。

2.抓住關鍵句,理清課文的思路,把握演講的語言特點。

3.熱愛體育,用體育精神來激發自己生活、學習的激情。

一、導入新課

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是豐富的。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其就任宣言中指出:“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奧林匹克精神讓我們振奮,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顧拜旦先生。傾聽他對現代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與價值的闡述。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瞭解作者,熟悉背景知識

1.背景知識介紹。

顧拜旦在爲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立與發展的奮鬥生涯中,發表了1200多篇著作和演說,內容涉及教育學、社會學、醫學、心理學和美學等方面,其中閃爍着他的體育思想。《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週年》是顧拜旦於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慶祝奧林匹克運動恢復25週年紀念會上的演說,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文獻,顧拜旦用詩歌般的語言闡述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與價值。

2.作者介紹。

顧拜旦,法國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少年時代酷愛體育,對古希臘燦爛文化饒有興趣。1896年創辦現代奧運會,開始了體育活動家的生涯。他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之職長達28年之久,終生倡導奧林匹克精神,被譽爲“奧林匹克之父”。

目標導學二:整體感知,把握文章內容

1.“5年前”具體是哪一年?這一年有什麼重大的事件發生?

明確:具體指1914年,這一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2.第1自然段中提到了“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原因是什麼呢?

明確:主要體現在第5自然段中。一是:現在,我們正處在歷史的轉折關頭。人類渴望進步,但又常常誤入歧途。二是:青少年開始爲呆板而複雜的教育枷鎖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縱和不明智的嚴厲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說教以及拙劣膚淺的世界觀所束縛。

3.顧拜旦認爲奧林匹克主義與一般的體育運動有什麼區別?

明確:奧林匹克主義包括但又超越了一般的體育運動。一是運動員非常享受努力拼搏的樂趣,二是體育帶給人的是美感,三是體育能振奮人心。

4.“奧林匹克主義的完美實現”具體指什麼而言?

明確:必須要面向大衆,讓社會底層的人們接觸到現代工業所塑造的各種鍛鍊形式,達到強身健體的樂趣。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奧林匹克精神。

5.請你用一句話,結合全文概括一下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

明確:奧林匹克精神包括又超越了一般的體育運動,它可以給人帶來愉悅感,帶來美感和榮譽感,它可以讓大衆參與,促進社會和平、公平,推動社會的進步。

目標導學三:理清思路,體會語言特色

1.這篇演講稿思路清晰,結構嚴謹,請你梳理文章的思路。

明確:第1自然段,總領全文,指出奧林匹克主義在經歷戰爭後即將扮演嶄新的角色。第2—3自然段,指出平和與自信是奧林匹克精神的有力支撐;第4—5自然段,說明奧林匹克主義與一般體育運動的不同之處及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原因;第6—7自然段指出如何將奧林匹克精神變成現實——大衆參與;第8—10自然段,暢想美好前景,確信奧林匹克精神必將如陽光普照大地,必將擁有沉甸甸的收穫。

2.演講稿的語言特點有哪些?

明確:①準確性。演講使用的語言一定要確切、清晰地表現出所要講述的事實和思想。②簡潔性。以最少的語言表達出最多的內容。③通俗性。演講的語言要口語化;演講的語言要個性化;要說自己的話。④語言要生動感人。好的演講稿,語言應該是生動感人的。要使語言生動感人,必須做到用形象化的語言。⑤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打動聽衆,富有感召力。

3.請學生再朗讀課文,說說本文的語言有什麼特色。試舉例說明。

明確:①用詞準確。如第1自然段,“這凸顯了它即將扮演的嶄新角色的意義”,“嶄新角色”把“奧林匹克”當作人來寫,準確闡明瞭奧林匹克主義在當今的意義與以往不同。

②表達生動感人,富有感召力。如:第4自然段描述奧林匹克主義帶給參與者的快樂,“請想象一下,當這種愉悅向外噴涌……會是怎樣的情景”,最後一段,暢想奧林匹克運動的美好未來:“待到中午時分,湛藍的天空必將萬里無雲;收穫者的雙臂,捧滿沉甸甸的金黃麥穗。”

4.嘗試演講,揣摩下面的句子,應用怎樣的語氣演講呢?

(1)“奧林匹克精神開始爲漸趨平和而又充滿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應用怎樣的語氣朗讀呢?

明確:用讚頌的語氣,喜悅的語氣。

(2)“奧林匹克主義包括但又遠遠超越了一般的體育運動”,找出應重讀的關鍵詞語。

明確:“包括”“超越”這幾個關鍵詞語需要重讀。

(3)“請允許我詳細闡述一下二者的區別”應用怎樣的語調朗讀呢?

明確:運用平和的語調。

(4)“待到中午時分,湛藍的天空必將萬里無雲;收穫者的雙臂,捧滿沉甸甸的金黃麥穗”應用怎樣的語調語氣朗讀呢?

明確:語調逐漸上揚,用讚美的語氣。

三、板書設計(略)

國中語文八年級教案篇5

?桃花源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文言字詞;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誦讀的基礎上,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繪桃花源的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對“桃花源”的理想社會的描述,認識其對美好社會的嚮往和追求。

教學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繪桃花源的美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及作者寄託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看ppt欣賞圖片。同學們,當你們看到這樣的美景時,腦海中會想到哪個成語?(引出“世外桃源”這個成語)“世外桃源”這個成語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現在我們一起跟着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分享交流——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陶淵明,東晉詩人,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先生,因其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本文大約寫於宋永八年級年(421年),陶淵明約57歲。他既拒絕過東晉政權的徵召,又復拒絕同劉裕的宋政權合作,而以《桃花源詩並記》寄託了自己的社會理想。

2、字詞正音

豁然開朗huò屋舍儼然shè yǎn阡陌qiān mò

黃髮垂髫tiáo便要還家yāo詣太守yì

3、朗讀感知

範讀課文,清楚、流暢。

清楚:句讀分明,節奏合理,語速適中。

流暢:語句流利,音韻鏗鏘。

4、瞭解文章

文章是的敘事線索是什麼?

明確: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尋找桃花源

三、細讀課文,質疑探究

第一節:發現桃花源

1、漁人怎樣發現桃花源的?

2、桃花林裏的自然景色如何?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明確:爲寫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神祕氣氛,也爲寫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鋪墊

3、如此奇異幽雅的環境,假如你來到這裏,你會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斷呢?

明確:有山有水,人傑地靈。或,心情舒暢、愉快、愜意。

推斷:a、有人。b、那麼,這裏的人的生活又如何呢?

第二節:進入桃花源

1、漁人入山後,看到了怎樣的圖景?

2、這裏的人生活的好嗎?何以見得?

3、討論:如此之美的環境,在現實生活中能找到嗎?

第三節:訪問桃花源

1、桃花源的人見到漁人有何反應?說明什麼?

明確:大驚——顯示出桃花源與外界隔絕久遠。

設酒殺雞作食;鹹來問訊——熱情、好客,民風淳樸

2、桃花源人來到這個地方的原因?

3、討論:漁人一一爲具言所聞,桃源人爲何“皆嘆惋”?

明確:a.陶淵明所處時代。b.作者寄託的美好理想社會。

4、爲什麼“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

明確:怕世人找到,破壞他們安寧的生活。

第四、五節:離開桃花源,尋找桃花源

1、漁人離開桃花源怎麼做的?

2、他爲何沒有答應桃源里人的要求?

明確:桃花源是理想的社會,漁人也想讓大家都能過上這樣的好生活。

3、結果如何?作者爲何這樣寫?

明確:遂迷,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境界,同時增加文章的神祕色彩。

四、研讀課文,深入探討

爲什麼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麼評價?

明確: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實社會相對照的。這裏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裏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五、課堂小結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再一次感受桃花源的美麗與神奇。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閱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詩》《歸園田居》《飲酒》等作品。

3、寫一寫或者畫一畫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國中語文八年級教案篇6

?三峽》

教學目標:

1、朗讀並嘗試背誦課文

2、積累文言詞彙

3、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4、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激情

教學重點:

1、深入解讀文章內容,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2、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激情

教學難點:

1、理解和掌握大量的文言語彙

2、圍繞課文內容展開想象直至當堂成誦

教學構思:

充分突出主體性教學,通過讓學生主動去探究、討論、辨析,發表自己的見解,來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求知慾;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教師的點評與小結,使學生完成由掌握知識到發展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的過渡。通過朗讀品味,培養學生賞析文章的方法以及良好的審美趣味,力求把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及素質教育的思想融入課堂教學中。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由李白詩《早發白帝城》導入。簡單瞭解三峽知識。

作者介紹: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遊記。

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懂得重點字詞意思,讀通讀順文章。

1、學生自由通讀,選一名同學試讀,其他幫助正音。黑板上補充:

闕(quē)

疊嶂(zhàng)

襄(xiāng)陵

2、選出一名同學,說一說文章意思,其他幫助糾正。黑板上補充:

自非:如果阻絕:斷或:有時雖:即使良:實在肅:寂靜絕:極

久絕:消失

3、學生再次自由通讀,讀通讀順課文,選一名同學試讀,老師和同學一起對關鍵句劃出節奏。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學生自由讀,加以鞏固,然後齊讀。

三、再讀課文------體會文章情感

教師伴音樂範讀。同學嘗試朗讀,請一名同學伴音樂讀,學生評點。教師指點:在朗讀中學習處理語速、語調、重音的方法,達到讀準字音,讀順節奏,讀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節略快,讀出氣勢;第三節讀慢,讀出清幽之氣;第四節略慢,讀出悽美之氣。

四、析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

1、問:文章主要寫了三峽的哪些景色?山、水

2、請男生找出三峽山的特點,以三峽的山是說句子。

三峽的山是高峻的、連綿的、怪異的、幽寂的……

3、請女生找出三峽水的特點,以三峽的水是說句子。

三峽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盪的、淒寒的……

五、探究閱讀------瞭解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1、這篇文章雖然既寫了山又寫了水,但從文章寫作目的和內容來說,側重於寫什麼?水

2、有一個順序嗎?

寫山是爲了寫水蓄勢,寫水是從最主要的特徵寫起:三個時間: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悽婉。

3、請學生說一說家鄉橫山和姑溪河不同季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徵,課後編一本集子——《家鄉美》

六、背讀——嘗試單堂背誦(可採用小組競賽的形式)

七、延伸閱讀——培養熱愛祖國的激情

請同學說說三峽大壩竣工後景色會有什麼變化?如:

大壩建成以後,在一定流域內水位會有所升高,“兩岸連山,略無闋處”這一景觀會有所變化,三峽上游會出現又一個秀麗的千島湖。

大壩建成以後,“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的情況就不會出現了,有大壩來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證水道的暢通,無論是豐水還是枯水的季節,航運都不受影響。

大壩建成以後,“迴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爲大壩蓄水會導致污染。

大壩建成之後,遊客可以到達以前難以到達的山林深處,會嚇走猿猴,“高猿常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的景象就會消失了。

問:三峽即將發生許多變化,那麼,這個新的三峽和酈道元筆下的三峽相比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結語:其實,它們各有各的美。遠去了的,是一個古老而神祕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個現代而又更加壯美的三峽。雖然,美麗不會永遠,但文明總要進步,當眷戀之手告別千年的風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恆的讚美。但願同學們能多學一些知識,能有機會直接參與到對三峽的建設和管理中去,將三峽打扮得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