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國中語文狼教案8篇

教師文案 閱讀(2.51W)

對於教案的制定,大家一定要學會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教案在擬訂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與時俱進,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國中語文狼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中語文狼教案8篇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1

學習目標:

1、順暢翻譯全文,並能用現代漢語複述故事。

2、領悟故事情節所包含的積極意義:誠信是爲人處世的重要原則。

3、引導學生學習評價人物。

教學過程:

第一則《期行》)

一、自主學習:

1、學生朗讀課文,正音,辨形。譯重點詞、句。

期:(古義)約定、(今義)星期。不:現寫作“否”,表示不。

引:拉。過:超過。顧:回頭看。委:丟下、拋棄。

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去。(注意省略的成分)

二、合作交流

四人小組結合課文註譯進行翻譯,並派代表向其它小組質疑。

三、質疑討論

?1〉友人末到,陳大丘就獨自走了。你是陳大丘,你會怎麼做?

?2〉哪些言行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這個“時年七歲”的孩子?

?4〉“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爲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爲什麼?

?5〉假如第二天陳大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說些什麼?

第二則《乘船》)

一、自主學習:學生朗讀課文,正音,辨形。

俱:一起。幸:(古義:幸而、恰巧)、(今義:幸福)。尚:還。

輒:當即。可:肯、同意。舍:拋棄。守:難道。

所以:……的原因。邪:相當於“嗎”,表疑問。遂:於是,就。

本所以疑,正爲此耳:先前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因爲考慮到這種情況罷了。

二、合作交流:四人小組結合課文註釋進行翻譯,並派代表向其它小組質疑。

三、質疑討論

1、華歆與王朗的做法有什麼不同?你怎樣評價他們的優劣?

3、比較《期行》和《乘船》有什麼不同?

4、比較《期行》《乘船》的寫作特點:

(《期行》行文簡潔,故事情節緊湊,中心意思深刻,耐人尋味。)

(《乘船》行文簡潔,故事情節完整,通過對比,揭示了文章中心。

總結:

通過本文兩個小故事的學習,我們主要學到了什麼?

佈置作業。

圍繞對課文中所闡明的主旨——“誠信”,聯繫社會現實,結合生活實際以“誠信”爲題材寫一段話。

課堂檢測:

《世說新語》兩則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

1、《世說新語》是由組織編寫的。(2分)

2、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6分)

⑴俄而雪驟(俄而:)

⑵撒鹽空中差可擬(差可擬:)

⑶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捨去(捨去:)

⑸尊君在不(不:)

⑹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詠雪》中兩個比喻哪個更好?(4分)

4、《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4分)

5、"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爲哪個更好?爲什麼?你還能說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4分)

6、《陳太丘與友期》中,"友人慚,下車引之",而"元方入門不顧",怎樣理解元方的行爲?(4分)

第二部分:閱讀分析

(一)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7、這個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文章是怎樣刻畫主要人物的?(4分)

8、從故事主人的言談中可知,做人要。(3分)

9、釋詞:(4分)

日中:()捨去:()

無禮:()引之:()

10、當友人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時,元方是如何對答反駁的?(4分)

11、友人"下車引之"的用意是什麼?(4分)

12、"元方入門不顧"以表示。(3分)

13、元方入門後,友人會怎樣?(4分)

答案:

1、劉義慶

2、⑴俄而:不久,一會兒⑵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⑶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⑷捨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⑸不:通"否"⑹委:丟下,捨棄

3、"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4、"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猶今之"您"。"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5、略

6、略

7、元方,語言和行爲

8、守信用、講禮貌。

9、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沒有禮貌;拉元方

10、"君與家君期日中,……則是無禮。"

11、意識到自己錯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2、對友人不守信,說話不禮貌的行爲表示抗議和蔑視。

13、略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詞彙。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內容,從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寫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讀背誦。

教學重點: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詞彙。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內容,從而理解全篇。

3.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1、品味文章描寫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文言文知識,自主、合作、探究。

2、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過,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會驚喜地發現,有一條秀絕人寰的富春江,如綠色的飄帶索繞徜徉在同樣青翠的羣山間,她上面綴滿了無數眩目的珍寶,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古往今來,有多少遊客爲這山光水色所傾倒,留下了多少詩篇,多少畫卷,多少膾炙人口的美麗傳說……

課件展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吳桓贊)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唐韋莊)

三吳行盡于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 (宋蘇東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

無聲詩興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清劉嗣綰)

再看幾幅富春江的圖片,看後用最精煉的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美。)

這一節課,我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描寫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與朱元思書》。(.課件展示:課題)

二、作者作品簡介

課件展示:

吳均(469-520),一作吳筠,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人。他文章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文詞清拔有古氣,人稱“吳均體”,亦能詩。

本文選自《》,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話,寫的是浙江境內富春江的秋景。這看似隨興之所至而寫下的一段文字,可稱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三、範讀課文

1、學生邊看大屏幕邊聽課文範讀。有三個任務:注意字音、語速、語調。

2、檢查學生聽讀情況。.課件展示下列詞語,指名學生認讀後,再齊讀一遍。

韻柯飄蕩負勢軒邈 泠嚶縹碧橫柯窺谷 鳶和鳴 戾天息心經綸

四、學生自讀課文,有三個任務:

1、熟讀課文,爭取背下來。

2、對照課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

3、根據原文,用自己的話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五、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課件展示:古今對照,理解課文第一段。

(1)解釋紅色詞語:風煙 共色 從流飄蕩 許 獨絕

(2)齊讀本段後小結: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這部分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從富陽到桐廬一段的奇山異水。

(3)總結本段寫法,展示:本段有寫景、有敘事、有抒情。請指出來。

(4)對照板書,速背本段。

2、課件展示:古今對照,理解課文第二段。

(1)解釋紅色詞語:縹碧 直視無礙 急湍 奔

(2)齊讀本段後小結: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這部分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描寫富春江的異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異”之特點。

展示兩幅富春江的圖片,分別讓學生用原文描述。然後比較兩句描寫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寫法有什麼不同。

(3)齊讀並速背本段。

3、課件展示:古今對照理解課文第三段。

(1)解釋黃色詞語:寒樹 負勢競上 軒邈 泠泠 相鳴 戾天 息心 經綸 忘反 橫柯上蔽 交映 見

(2)小結二、三段寫法。學生根據板書速背本段。

(3)研讀最後四句。學生髮言後,教師歸納:

這四句猶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這是明與暗的辯證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貴中的人們自有他們的享受,但未必沒有煩惱;而遁跡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種種不便,但他們的快樂確實難以比擬的。

用這種方式來結束課文,餘味無窮。

六、欣賞圖片,鞏固課文內容:

1、從整體色彩看,最合適的原句是什麼?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2、請看圖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幾句描述最合適?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

4、請展開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

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七、學生質疑:

請同學們提出疑問。解決後,完成作業。

八、作業

1.下列畫線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縹碧piǎo無礙ài泠泠作響líng

b.飄蕩dàng急湍tuān嚶嚶成韻yīng

c.軒邈miǎo經綸lún鳶飛戾天yuān

d.橫柯kē窺谷kuī好鳥相鳴

⒉下列畫線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憑依)

b.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至)

c.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籌劃)

d.爭高直指,千百成峯()

⒊下列對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我泛着小船)隨着江流飄浮蕩漾,聽任它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流猛浪,比箭還飛得快,又像奔馬一樣。

c.好鳥相嗚,嚶嚶成韻。

美麗的鳥兒在相互對叫着,鳴聲嚶嚶,和諧動聽

d.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二、填空題

⒋《與朱元思書》選自《》,作者。本文是文,多處使用了對偶句。結構是式,總寫的一句是“”

⒌對偶這種修辭方法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3

教學目標:

通過反覆朗讀,體會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體會本詩語淡而味不薄的特點。

語文基礎知識積累目標:與孟浩然、 田園詩、 重陽日相關的文學、文化常識;具、黍、合、斜、軒、圃、桑麻等實詞解釋。

口語交際訓練設計目標:

在這四幅畫面中,你最喜歡哪一幅?讀一讀,告訴大家。

閱讀需要突破的核心問題目標:

爲什麼詩人臨走時要主動相約重陽再聚?

寫作訓練的借鑑目標:

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段。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導入,請學生回憶並簡單介紹作者。

二、沉浸文本,整體感知

1、多種形式的誦讀詩歌並正音。

2、請學生談談這首詩歌說了什麼事。注意:請學生結合具體詩句來談,將字、句的解釋穿插其中。

詩人應邀赴約欣賞田園風光享受農家情趣再約重陽歡聚

三、體驗文本、品味語句,理解課文

1、爲什麼詩人臨走時要主動相約重陽再聚?注意:在具體分析中體會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適時插入對田園詩和重陽節的簡單介紹。

2、你喜歡這樣的聚會嗎?你喜歡作者對這次聚會的記錄即這首詩嗎?具體喜歡哪句詩?注意:在學生的談論中引導學生體會本詩語淡而味不薄的特點,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段。

四、延伸體會、拓展閱讀

1、散讀、齊讀《讀過故人莊》

2、討論:這篇讀後感和原文有哪些共同點?(如熱愛田園生活、醉心田園風光等)

讀《過故人莊》

王愛民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引自孟浩然《過故人莊》

空氣甜甜的把鼻孔打??

泉水甜甜的把胃打??

山花甜甜的把衣衫上的圖案打??

我和一個村莊一起

被一聲聲鳥鳴一道道小溪

送出更遠我要生出翅??

不走名山大川

只在來過的這個村子的山坡下

作巢

用恬淡作磚用快樂作瓦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理解單元主題的含義

學習堅韌不拔、敢於犧牲、勇於創新等精神並深刻體會。

一、教學重點:學習堅韌不拔、敢於犧牲、勇於創新等精神。

二、教學難點:對錶現人物幸福與堅強的詞語或句子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交流你在閱讀中遇到的生字。

2.交流文中你認爲值得積累的詞語和句子。

(二)理解單元主題的含義:敢於成爲天下的先驅者

(三)導入

記得第一篇作文就是請大家寫“美麗的夢”。有好多同學都描述了自己的宇航夢。今天讓我們走出夢境,和宇航員、宇宙來一個親密接觸。

(四)《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

1.這個人是誰?

(美國星際航行員阿姆斯特朗)

2.在阿姆斯特朗說的那麼多話中,有一句話重複說了兩遍,請大家找到並朗讀。

⑴怎樣理解“對一個人來說是一小步——對人類說來卻是跳躍的一大步”這句話。

答:對於阿姆斯特朗來說,他邁出的只是一小步,但對於首次登月的人類(他的言行代表着人類)而言,這一步卻是航天史上的一大飛躍。

⑵從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的介紹中,你是否對月球有了不少認識?請你結合文中內容談談。

⑶文中一共寫了哪些人類宇航員之最?

答:阿姆斯特朗——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第一個在月球上行走的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聽到同類在月球上實地描述月球的環形山和岩石。

3.交流文中給你啓示的句子。

(五)《悲壯的兩小時》

1.朗讀全文

2.從課題中你讀到了什麼?

(從悲壯一詞中可以看出這可能是由於意外而引發的事故,從兩小時一詞看出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很短)

主人公科馬洛夫爲何而悲,爲何而壯呢?(導入)

默讀課文3——5小節,思考:

⑴科馬洛夫爲何見到親人後顯得很激動?

答:因爲他知道兩小時後,他將隨着宇宙飛船一起墜毀。

⑵但他還是控制住了自己,你認爲他是憑什麼控制住自己的?

答:他憑藉自己對祖國、對航天事業的高度責任感和對科學探索的執著精神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

⑶科馬洛夫爲何要急促和坦然的講述?兩個詞連用產生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答:表現他爲人類宇航事業獻身而無怨無悔的高尚品質。

⑷請找出他與親人告別時的神情,分析當時他的心情。

⑸通過你的學習與認識,你認爲科馬洛夫是個怎樣的人?(可以請學生到黑板上來寫)

3.小結:

科馬洛夫與“聯盟一號”宇宙飛船都將墜毀,生死訣別,此爲悲。他以祖國的利益爲重,臨危不懼,表現出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氣節,此爲壯。

(六)佈置回家作業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5

教學目標:1.瞭解神話傳說“夸父追日”“嫦娥奔月”。2.瞭解課文內容。 3.學習散文詩優美的語言,蘊含着哲理。4.理解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5.貫通理解兩篇短文的主題表達。6、 強化誦讀,體會巴金散文作品蘊含的美感

教學重點:(1)加強誦讀,培養感受能力、理解能力。(2)理解兩篇短文的精神實質及其時代意義。

教學難點:把握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嚦谷(yáng) 一撮灰(cuō) 皓月(hào )妲娥(héng)

2.解釋下列詞語。

皓月:明亮的月亮。露臺:曬臺。yang谷:古書上指日出的地方。yang,日出。 二、導入

二、導入:無數人詠歎太陽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詩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裏,對着這永恆的星球發出了自己的感嘆。在《日>中,作者顯然在飛蛾撲火、夸父逐日中寄託着深意;而寒夜裏面對如鏡的涼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種別樣的心情。

作者簡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__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早年在南京東南大學附中學習,後赴法國巴黎學習。回國後長期從事著譯。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建國後曾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散文集《隨想錄》。現代文學家,翻譯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中國現代文壇的巨匠。

三、朗讀課文,初步體會作品的主題

讓學生交流讀後心得。

四、精讀《日》

學生朗讀《日》一文。思考:文章按怎樣的思路展開的?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題?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這篇散文詩僅僅250餘字,卻濃縮着豐富的感情,它像一團火,炙烤着讀者的心靈。

開頭兩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讚美飛蛾,因爲它是爲追求光和熱而被燈火燒死的,接着又懷念夸父,因爲它是爲追趕日影而渴死暢谷的。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頌的是追求光和熱的執着態度,是爲了得到光和熱不怕粉身碎骨的獻身精神。飛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實寫照。

三、四兩段,對追求光和熱的獻身精神正面展開議論,指出了生命是可貴的,但爲了追求光和熱應該不怕犧牲,並且還指出追求光和熱的目的是爲了給人間爭得光明與溫暖。這裏滲透着進步的價值觀、生死觀的理論原則,言簡意賅,發人深思。

第五段,作者又進一步明確地表示自己的決心。自己願作人間飛蛾,爲了追求光和熱,飛向日球,失去知覺,化爲灰燼,在所不惜。這是作者莊嚴的宣言,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熱情洋溢、感情奔放是巴金作品的突出特色,《日》一文便是凝聚着熾烈的熱情的佳作。作者歌頌了不顧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爲真理而勇於獻身的思想,表達了爲國家、爲人民發光、發熱,直到燒成灰燼的決心和意志。它蘊含着哲理,奔涌着熱情,堪稱“字挾風霜”、“聲成金石”的藝術精品。五、指導學習《月》

學生以小組形式,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月》。學生自由朗讀,提出問題,共同解決。

提問:月亮在這裏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什麼?你是通過文章中的哪些描寫體會出來的?這裏所表現的意境,能使你聯想起古詩文中的哪些詩句?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月亮在文章這裏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寒冷。

相關的描寫句子有:

“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感覺。”

“我望着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確,月光冷得很”。

“月的光是死的光。”……

作者筆下的月給人的是寒冷、陰冷,讓人冷靜,不同於日帶來的熱情洋溢。

學生交流寫月的古詩文,進行整理歸類。

(一)月,呈現不同的形態。

“可憐九月九年級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范仲淹)

(二)月,撩撥滿腹的愁緒。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

(三)月,包含着瑰麗的想像。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六、小結

是巴金建國前創作的散文詩。它散發着作者憂鬱而熱情的青春氣息。 。

?日》表現作者熱情洋溢的一面,在那個“沒有了光和熱”,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願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日球”,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表現了作者對真理的追求。

?月》則表現作者細膩幽靜的一面,作者讚頌妲娥爲了一個不知名的理想而放棄原有的一切,“妄想”改變“月”這個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這兩篇短文都表現了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八、佈置作業

寫給巴金的頒獎詞:“穿越一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鉅變,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裏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的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他貫穿於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文學史冊中永遠閃耀着璀璨的光輝。”

1、寫給孔子的頒獎詞:“他是個大思想家,創立了儒家學派。首先,他提出“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學說後來成爲我國20__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對後世影響極大。他又是個大教育家。在只有貴族子弟能夠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壟斷了的情況下,他興辦私學,廣收門徒,突破官府的壟斷,擴大了教育對象的範圍。他主張“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學生:學習知識要經常複習,“溫故而知新”,學習態度要老實,“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要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他在晚年編訂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詩》、《書》等幾部書,還根據魯國的歷史材料編成《春秋》一書。這對古代文化的保存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他就是我們的文聖人——孔子”

2、寫給魯迅的頒獎詞:“把生命獻給中國,讓世界爲之景仰。矮矮的身軀,創造出崇高的事業,瘦削的肩膀,承載着千年的使命!從狂人的眼睛裏,我們讀出了歷史的沉重;從阿q的身影中,我們體會到變革的艱難;從墳頭的花環上,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從鐵屋的吶喊中,我們聽清了奮進的聲音!你在孤獨中吶喊,你在市聲裏彷徨,採一片朝花爲自己送行,荷一杆長戟向黑暗進攻!大星隕落,天地同悲;鉅著行世,千秋共仰——我們知道任何獎項也不足以涵蓋你的貢獻,但謹以此菲薄的禮品獻給你——世紀偉人魯迅。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積累語句,整體感知,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2、揣摩體會,對比描寫,瞭解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3、抓住關鍵,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4、瞭解作者布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反覆誦讀,語句賞析,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發表個人見解的習慣。

2、揣摩體會,對比描寫,瞭解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馬是人類忠誠而高貴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靈,法國博物學家布封的《馬》,用親切的感情、形象的語言、人格化的描寫,給這些“朋友”畫像,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大聲朗讀這篇優美的散文化的科學小品,去了解、關注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去感受被賦予了人性光彩的馬兒吧。

二、有情朗讀,整體感知:

1、有情朗讀:

①教室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

②全體學生有感情地大聲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

①你認爲課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

(家馬、野馬或人工馴養的馬、天然的馬)

②你能用簡潔的一句話來概括這兩種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點嗎?

(家馬:“馴良”、野馬:“自由奔放”)

③作者對兩種馬各持什麼態度?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馬,欣賞野馬,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二、三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1、合作探究:

①被征服之後的馬具有怎樣的品格?

勇毅。無論是在疆場上,還是在平時的射獵、演武、賽跑時,它們都精神抖擻、慷慨以赴,與主人同生死、共榮辱。

馴良。它們不但屈從人類的操縱,還會迎合別人的心意。它們“無保留地貢獻着自己”,爲人類做各種服務。自由豪邁的動物,成了低眉順目的工具。

(馬是人類的朋友,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人類對“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人類還用“銜鐵”“馬刺”“鐵釘”殘忍地禁錮它。更悲慘的是,許多人爲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把馬變成了自己的玩物。)

②馬原本是什麼樣的動物呢?

美質: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覺自豪而不屑於受人照顧。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氣”,被賦予“強壯、輕捷和遒勁”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

美德:天性絕不兇猛,熱愛和平;它們羣居行動,團結和睦;相互間沒有“妒忌”,從不爲己爭鬥。

美貌:在所有的動物中,馬“身材高大又最勻稱、最優美”,有高貴姿態。

③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討論明確:首先,“教育”是擬人化用法,指人類對馬的馴養。其次,“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顧,被人餵養,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尋找食物;“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包含兩層含義:

(1)指馬被套上繮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

(2)指馬從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

服從成爲馬的天性。

這句話概括了人類對馬所做的一切,表達了作者對馬的深切同情,寄託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④“給馬戴黃金鍊條”等是不是對馬的“侮辱”?

討論明確:是“侮辱”,因爲這些做法使馬失去了人的夥伴的平等地位,淪爲人類的奴隸和玩物,馬的特性喪失殆盡。精神的泯滅是最大的悲哀。

2、賞讀品味:

請同學用波浪線勾畫出文中最能說明兩種馬各自特點的詞句並加以賞讀品味,特別要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描寫的語句。

表現馴良的詞句:迎合別人、捨己從人、屈從,不拒絕任何使命,盡一切力量爲人服務……

表現自由奔放的詞句:奔馳、騰躍、不受拘束、沒有節制,自由地遊蕩、蹦跳……

(可從內容、語言、寫法等方面與同學一起分享你的賞讀感受。)

四、揣摩體會,對比描寫:

1、找出文中對比描寫的相關內容,並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來看,作者是將家馬與野馬作比,以家馬的馴良來襯托野馬的自由奔放,就最後一段來看,是以其他動物來襯托馬的美貌。)

2、文章在寫馬的美貌時,與其他動物作了對比,你認爲其他動物真的很醜嗎?說說你的看法。

(運用對比描寫,更能突出馬的美貌。但作者把馬與其他動物作比較時,態度是不很客觀的,因爲動物的外形是它們在漫長進化過程中爲適應環境自行演變的結果,無所謂優劣美醜。)

3、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寫一段話,描繪自己喜歡的動物,並在班級交流。

五、體驗拓展,互動釋疑:

1、體驗拓展:

①你認爲人工與天然究竟哪種更美?(可不侷限於有關馬的探討。)

②在你看來,家馬的馴良是天性的嗎?請聯繫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你是如何看待“馴良”的。

③在你看來,我們該不該馴化動物呢?

④我們身邊出現的野生動物園,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呢?

⑤假如你是一匹馬,你願意做哪一種馬呢?你會怎樣想呢?

是的,如果在對生命形式選擇時,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那麼我將懇求造物主賜我爲一匹野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麼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樑曉聲《如果我爲馬》中的片段)

(可各抒己見,可從不同的角度評說,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互動釋疑:在預習、美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還有什麼疑問?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六、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課文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文,也是一篇禮讚自由的優美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不僅給我們展示了兩種馬的特質,而且,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馬匹”的由衷讚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被奴役之馬的深切同情。

2、拓展延伸:

①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段),並寫好自己的感受。

②課外閱讀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寫動物的文章並作讀書摘記。

③用對比描寫的方法,描述一個自己養過或見過的小動物,不少於300字。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7

國中語文教案通用模版

我兒子一家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能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

2.理解並說出以兒子爲第一人稱寫作此文的好處。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進而領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和情趣。

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並學習本文富有情味的語言。

2.難點: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以及以兒子爲第一人稱寫作此文的好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指導

1.正確、清楚、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下列詞語,並注意加點字的音、形。

窺見(kui1):暗中看出來或覺察到。

諧音(xie2):字詞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聲(han1):打呼嚕的聲音。

唏噓(xi1xu1):哭泣後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乾澀(se4):又幹又澀。指水分很少,不滑潤。

揉碎(rou2):用手來回擦或援而使物體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內心很歡喜。

面面相覷(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說話。

磨磨贈蹲(ceng4ceng4):緩慢地向前行進,比喻做事動作遲緩。守株待兔:傳說

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他便放下手裏的農具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在萬一的僥倖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你覺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嗎?請二位同學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員之間相處的情況.(自由舉手,教師選擇)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一個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

作者簡介: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生,福建廈門市人。1969年到閩西山區插隊,後當工人。1981年調福建文聯工作。出版的詩集有《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其中《雙桅船》獲全國第一屆新詩詩集優秀獎,奠定了她以“朦朧詩”的身份入主詩壇的地位。她的詩有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有美麗雋永的意象。近年來,她的散文也頗受人們關注,今天我們要學的《我兒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課文

1.朗讀:全文共有18個自然段,我們請9位同學,每人各朗讀兩段,注意按平時要求的方法去讀。讓我們再次熟悉一下課文內容,同時請全班同學爲他們正音正字,並說說他們朗讀的優缺點。

評及正音:先請幾位評價,再抽查幾個注音.

2.思考:請簡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思考後提問,(對能說出一二的給予表揚和鼓勵)

歸納:這篇課文的內容很多,材料比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樣集中寫一件事,而是隨着“我”的思緒,從過去寫到現在,從未出生寫到五歲,把其間有趣的、有情的、有意義的事或詳或略地寫出來。從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實、美好、有趣的形象。我們大體上可以對本文的內容作以下的歸納: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從小成長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間的和膝關係。

第四部分(14-18):媽媽愛“我”;“我”也愛媽媽。3.思考: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請寫出中心思想。

思考討論提問並歸納:本文從兒子的視角寫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瑣事,表現了這個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和生動、健康的情趣。

4.討論:作者以兒子爲第一人稱來寫作此文,這樣有什麼好處?

學生思考後討論,教師給予點撥和提示:

參考:起碼有三點好處。第一,以孩子的視角來觀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現得特別單純、美好,使作品充滿純潔的重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來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語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讓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爲敘述者組織材料,結構的自由度更大。因爲讀者不會苛求一個孩子的思維要如何地嚴謹、完美,只要大體合順敘就可以了

由此可見,以孩子爲第一人稱來寫作是有許多好處的,許多成熟的作家都嘗試過用兒童爲第一人稱未構思和寫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獨特的視角和風格。我們都是健康純潔的少年兒童,我們寫作文更應該忠實於自己的心靈,寫自己認識的生活,說自己想說的話,堅決摒棄假話、套話。只要我們用自己一顆健康、活潑的童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我們就一定能寫出一篇篇活潑、生動,充滿童真童趣的好作文來的。

5.提問:感受理解體會這篇課文優美些語學生先找,並說明理由,教師適時給予肯定:

參考:語文學習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學習語言。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充滿情趣。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語句。

(1)“姨姨氣急:‘我姐姐千辛萬苦,哪怕養出個蟑螂來,你都該叫好極了!"—句中“哪怕養出個蟑螂來……”實屬有趣而可愛的誇張,表現

姨姨“氣急”的情狀,透露她對“我”媽媽的極端同情和對“我”爸爸的不滿和揶揄。句子充滿生活情趣。

(2)“…奶奶認不得,以一票否決。”

句中“一票否決”是個極富時代特色的政治術語,用在家庭生活中,顯得十分幽默,也表現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發佈新聞……”

明明只說一件小事,卻用“發佈新聞”這樣鄭重其事的詞語,名、實之間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時也表現奶奶爲兒孫的聰明、成就而有點沾沾自喜(當然,奶奶表現出的是人之常情,我們不能苛責於她)。

四、小結

舒婷是個詩人,她的詩美麗雋永,熱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詩一樣地熱情浪漫和美麗雋永,讓人讀了心生美麗,心生熱愛。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能如詩人舒婷那樣熱愛生活,領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種種情趣,對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麼,我們一定會成爲一個幸福的人。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8

設計思想

採用比較教學的方法教學本課

教學重點

理解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題,理清詩歌的抒情思路

教學難點

理解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題

教學手段

討論

教學過程

一、明確要求:

1、教師可把學生分爲5—7人爲一組的若干小組,協調分工:朗誦討論,記錄(有專人)

2、每個同學要有自己的體會,並能表達出來(1—2分鐘)

3、從主題、內容、寫法、情感等角度進行比較

4、教師巡查、指導,注意傾聽學生們發言,給予適當啓發誘導,充分肯定

5、討論情況記入平時成績

二、明確討論題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發詩人對自由的熱烈追求,意象雖不多樣,但卻負載着作者沉重熱烈的情感,應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充分討論理解詩歌中能突出表現大海特點的語句,並體會其中寄託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詩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海》是詩人把大海作爲一面鏡子來表現自己對社會人生的理解。

兩首詩在題材上有相同之處,都是詩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來表情達意的作品。這就成爲了比較教學的基礎。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比較兩首詩的異同點。

三、學生討論

四、討論發??

明確: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達詩人的思想,傳達詩人的心意,此課比較閱讀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結構:

普希金詩

舒婷的詩:

聯想—人們對大海的一席感觸

回憶—兒時的生活

思考—引入對現實之思考

抒情—積極向上,熱情洋溢。

意象及意象的象徵意義:

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徵。作者直接同大海對話,給人一種親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羈,它是天使頭上的光環,閃閃發光,不染纖塵。這是完美的海,夢中的海。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的讚美及憧憬。但現實使他傷心,他雖失望但不絕望,他要把大海永記心中,把自由傳播到四面八方。

舒所表達的是對生活的感悟,“大海——變幻的生活,生活——洶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變幻的生活。大海有漲有落,有風暴,有平靜;它多變,並不完美,但它真實。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觀望生活的戲——有悲有喜,包羅萬象。感受着大海的寬廣與靜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會,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則像海燕一樣,堅強地在生活風浪中自由飛翔,對生活充滿了自信,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表現手法及修辭:

普採用直抒胸意的表現手法。他所表現出的情感悲壯豪放。詩中多處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如將“波光”寫作“容光”,將海浪聲聲化爲“怨訴”,“呼喚”,“迴音”,使海更加人性化,便於作者與海對話,使海更像詩人的摯友,表達了作者對海——自由的熱愛之情。

舒採用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她的大海是對生活細膩的觀察,海邊的每一種風景都是生活的真實寫照。詩人將自己對生活的詮釋融入對大海的描寫當中。詩中多處運用了排比,反覆。

寫作背景及寫作目的:

普希金是傑出的俄國民族詩人,19世紀積極浪漫文學代表,是自由戰士。他一生嚮往自由,卻被沙皇流放遠方,加上拜倫的去世,普希金心情鬱悶。他要借大海讚頌自由!

舒婷是朦朧派的代表詩人,她以大海寫出對生活的感悟,啓發人們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