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國中語文狼教案推薦5篇

教師文案 閱讀(1.52W)

教案在擬訂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與時俱進,保證了教案的質量之後,我們的教學效率就會得到明顯提升,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國中語文狼教案推薦5篇,感謝您的參閱。

國中語文狼教案推薦5篇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1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

教學目標:

1.把握演講詞的內容特點。

2.品析演講詞的語言技巧。

3.演練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重點:把握演講詞的內容特點。

教學難點:品析演講詞的語言技巧。

教學環節:

一、感知——瞭解演講詞

(一)演講詞的概念和特點

演講詞,是指在重要場合或羣衆集會上發表講話的文稿。它的特點有:

1.內容上,鮮明的觀點、具體的事例和清晰的思路;

2.語言上,運用說話的技巧使語言風趣幽默,魅力四射。

(二)文章內容梳理

完成表格

二、品講——欣賞風趣幽默的語??

1.我知道自己是一個下午四、五點鐘的太陽;各位呢,上午八、九點鐘的太陽,這是本科生;碩士生呢,九、十點鐘的太陽;博士生呢,十點、十一點鐘,如日中天的太陽。

2.我覺得人們把我看成的錯誤在什麼地方呢,是把時態弄錯了,明明是一個過去時態,大家誤以爲是現在時態,甚至於以爲是能主導將來方向的一個將來時態。

3.名人和凡人差別在什麼地方呢?名人用過的東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過的就是廢物;名人做一點錯事,寫起來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強詞奪理,叫作雄辯,凡人就是狡猾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結別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邊幅,叫真有藝術家的氣質,凡人呢,就是流裏流氣的;名人喝酒,叫豪飲,凡人就叫貪杯;名人老了,稱呼變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4.所以多數情況下,瞭解我的人還相信我,還能說服他,對我不太瞭解的人我很難說服他,我也懶得去說服他,就採取陽奉陰違的辦法,一旦幹到具體的活兒,他根本不清楚裏頭怎麼回事。

……可是我已經脫離第一線,高峯過去了,不幹什麼事情,已經墮落到了賣狗皮膏藥爲生的時候,卻說我是。

……事業需要,有時候就去賣狗皮膏藥,做點招搖撞騙的事情。

5.我覺得我是“努力奮鬥,曾經取得過成績,現在高峯已過,跟不上新技術發展的一個過時的科學家。”

三、演練——運用富有表現力的語??

運用“設問+排比+對比”的組合手法仿寫一段話來表達你的一個觀點,並嘗試着講出來。

四、小結

演講詞的特點。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

2.理解大同社會的特徵。

3.抓住“天下爲公”這個關鍵詞,理清課文的層次。

過程與方法

1.要求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當堂成誦。

2.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解先賢聖哲關於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2.感受古人敢於衝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寫作背景

?大道之行也》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裏的一段話,主旨是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原文此前還有一段文字記述孔子說這番話的來由,照錄如下:

昔者仲尼與蠟賓(參加國君在年終舉行的祭典,蠟讀作zhà),事畢,出遊於觀(宮門外兩旁的樓臺)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意思是魯國已經喪失了古禮)。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學生)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夏、商、週三代的英賢),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趕上),而有志焉。”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爲生活在動亂紛呈的春秋末期,而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所以纔有這番言論。

讀準字音

嘉餚(yáo)弗食(fú)

自強(qiǎnɡ)教學相長(zhǎng)

兌命(yuè)學(xiào)學(xué)半

選賢與(jǔ)能講信修睦(mù)

矜(ɡuān)貨惡(wù)其棄於地也

幼有所長(zhǎnɡ)男有分(fèn)

謀閉而不興(xīnɡ)

通假字

?兌命》曰(同“說”,指的是殷商時的賢相傅說,音“yuè”)

選賢與能(同“舉”,選拔)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同“鰥”,指老而無妻)

詞類活用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意動用法,以……爲親,以……爲子,)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形容詞作名詞,老年人,壯年人)

文言句式

判斷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也”表判斷)

倒裝句:“之謂”的用法

其此之謂乎(“之謂”是文言文中一種比較固定的用法,是將賓語提前的倒裝句,譯爲“說的是”。作用:賓語用代詞“之”復指一下,強調賓語。)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介賓短語後置句,應爲“於己藏”)

雖有佳餚

?講析課文,疏通文句】

着重講解如下句子,並採取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方式解決文言知識。

1.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然有美味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2.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所以,人必須上學讀書,才能知道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教師必須親身經歷教學的過程,纔會深感自己學問的孤陋和淺薄。

3.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求學者知不足,纔會反省自己,更加努力地學習。

4.學學半——教人是學習的一半。

5.其此之謂乎?——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全文翻譯參考: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所以學習以後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後就會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不足之處,然後才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後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兌命》中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重難點把握】

1.“之謂”的用法?

明確:“之謂”是文言文中一種比較固定的用法,是將賓語提前的倒裝句,譯爲:“說的是”。如:“其此之謂乎”。作用:賓語用代詞“之”復指一下,強調賓語。

2.思考:本段主要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論述了什麼道理?

明確:本段主要採用了比喻論證和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論述了教學相長的規律。

?問題探究】

怎樣看待“教學相長”的道理?

明確:(1)“教學相長”是文中表達的觀點,在指導我們如何看待教與學的關係以及教與學的效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鑑意義。(2)“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只有在不斷地學習中,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授別人的時候,才能發現自己知識的短缺。也只有這樣,才能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自己得到提升。“教學相長”告訴了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啓發我們注重實踐,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大道之行也

?朗讀課文,翻譯重點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參考譯文:

1.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2.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的?

(1)滿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說的是每個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養父母、撫育兒女的責任、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各個年齡段的人或者說人一生中的各個階段都能受到應有的照顧,得到合適的安排;“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需要特別關愛的人都能得到應有的生活保障。

(2)滿足發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有分”就是有穩定的職業,能安心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

(3)滿足精神愉悅的需要,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是說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爲恥,都能盡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並快樂着,把共同勞動看作是分享快樂。

任何想象都是植根於現實土壤的,文中有無當時現實社會的影子?

文章第三層選擇了一種特殊的總括方式,拿現實社會跟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從而順理成章地指出,現實社會中諸多現象如搞陰謀、盜竊財物、作亂等在“大同”社會中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興的將是一個“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這其中已經摺射出現實社會的真實情形:社會變亂紛呈,動盪不安;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盜賊橫行,混亂不堪。

?再讀課文,梳理結構】

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特徵的?

第一層:“大道之行也……講信修睦”,這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大道之行也”——總述,以下分述:“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爲己”,這一層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可以歸納爲三個方面:

①“故人不獨親其親……廢疾者皆有所養”——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

②“男有分,女有歸”——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③“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爲己”——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這一層是全文的總括句。

?課堂討論,拓展延伸】

1.文中“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2.請說一段話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這是兩道開放性的題目。第一題,要啓發學生透過“桃源”中的生活現象來認識這個社會,例如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極其幸福、快樂,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由此還可以推知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同樣受到全社會的關愛。

第二題重在激發學生進行大膽新奇的聯想和想象,營造一種暢遊理想未來的熱烈氣氛。

?把握文章主旨】

仔細閱讀課文,理解文章主旨。

?雖有嘉餚》:本文論述了教與學的關係問題,說明了教和學是相輔相成的,是互相促進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本文通過對理想中的社會特徵的描述,闡明瞭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表達了作者對這個理想社會的嚮往,同時,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寫作方法運用【深入研讀,探究方法】

?雖有嘉餚》

1.運用類比手法。

文章開頭運用類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餚,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類比“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

2.邏輯嚴密,有條有理。

文中開頭先講學習的重要性,接着講到教與學的關係,最後提出教學相長的結論,邏輯嚴密,有條有理。

?大道之行也》

1.結構嚴謹,說理透徹。

文章第一層首先對“大同”社會進行綱領性說明,然後從三個方面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最後總括並定名爲“大同”。全面具體地展現了古人關於人類美好社會的構想。

2.闡述道理,條理清晰。

文章在闡明“大同”社會政治綱領的內容時,按邏輯關係,由政權歸屬談到政權所屬的條件,最後談到在德才兼備的的管理下,所呈現的和諧、平等的人際關係。在闡明之後,很自然地闡述了在這些綱領維護下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分三個方面展開,從物質生活談到了理想觀念。既全面又有條理,清晰地反映了作者的思路。

佈置作業:教師引導學生課後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並預習下一課時內容。

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已達到,把握好了重難點。針對學生的情況我設計了兩點目標,一是要求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本課;二是要求學生能瞭解“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並知道本文是從哪些方面闡述的。首先,重視文言文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接着,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要求同學們憑藉課文下面的註釋,結合語境翻譯課文,然後小組自主探究,最後根據小組提出的疑難點,教師在班上引導學生解決。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3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遊記的特點,理清文章的脈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壯美,感悟長江源頭的神異不凡。

3.抓住關鍵句,品味文章的語言魅力,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

4.領會文章蘊含着的深刻意義——自然的偉力,民族精神的源頭。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看紀錄片《再說長江》第二集《重上江源》。“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聽着這熟悉的旋律,令人浮想聯翩,歌詞中的“雪山”就是長江的源頭——各拉丹冬雪山,它位於東經91度07分,北緯33度29分。現在請同學們結合觀看的紀錄片,說一說各拉丹冬爲什麼會成爲長江的源頭呢。

今天我們學習馬麗華的遊記散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揭開各拉丹冬神祕的面紗,感受雪域高原的壯美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細膩而豐富的情感。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整理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請同學通讀全文,從文中找出關於時間推移、地點轉換的詞語。

1.第1自然段寫到“各拉丹冬有陰陽二坡,西北陰坡盡是冰雪,景色單調,東南陽坡纔好看”。你認爲“我”遊覽的是哪裏呢?

明確:“我”遊覽的是東南陽坡。從第3自然段“在各拉丹冬以東幾公里處有牛糞可撿的草壩子上”可知遊覽的是東南陽坡。

2.本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組織材料的?找出第一天遊覽中體現這一順序的詞語。

明確:按照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來組織材料(也是以“我”的遊蹤爲線索組織材料的)。敘述了“我”遊覽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見所感。詞語有:草壩子——冰河礫石堆上——走下礫石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過六千米。

目標導學二:品讀課文,感受雪山壯美

請同學們品讀第5—6自然段。

1.從文中找出描寫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語句。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的?從中感受到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遠處全景:晶瑩連綿的冰峯;平坦遼闊的冰河;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領着冰雪勁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風,精雕細刻着各種圖案;冰塔林就由許多冰的莊園冰的院落組成。作者是按由遠至近的順序來描繪的。感受:天地間浩浩蒼蒼;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

請同學們品讀第10—11自然段。

2.思考作者是從什麼角度描寫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麼特點,從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觸覺:寫冰窟。特點:溫暖。

讓學生反覆有感情地朗讀句子,通過反覆朗讀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及對作者的情感的把握。聽覺:寫風。特點:聲音大(呼嘯);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掃蕩)。

視覺:冰體。特點:晶瑩潔白;漂亮,千姿百態(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掛冰的流蘇,像長髮披肩);熠熠爍爍,光彩奪目。

感受:是瓊瑤仙境;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

3.作者分兩次集中描寫雪山,這兩次描寫有什麼不同?爲什麼在寫第二次之前,還要寫第一次來觀看雪山的感受?

明確:第5—6自然段是從低處觀賞描寫,第10—11自然段是從高處觀賞描寫,這樣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韻。兩次寫觀賞雪山的感受,表現了作者對雪山認識逐漸加深,對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強。也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請同學們品讀第12—14自然段。

4.這幾段描寫的重點是什麼?作者從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描寫了礫石堆和堅冰之下的流水。感悟:一刻不停,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異壯美,我們也感受到了造物主的偉力,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這篇文章語言的魅力,以及作者面對如此的美景,內心所生髮出的怎樣的情感震撼。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賞析句子,感受語言魅力

聯繫上下文,品味下面的語句的妙處。

(1)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變化多端:融雪處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與層次畢現,富有雕塑感。

明確: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將白雪覆蓋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賦予雪山以生命,“變化多端”一詞,又寫出了這裏自然環境嚴酷,天氣惡劣。

(2)頻頻小震醞釀着某一兩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得不敢活動,連夜高燒,不思飲食,……活動時只能以極輕極慢動作進行,猶如霹靂舞的“太空步”。

明確: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把身體不適應高山氣候比作“地震”,“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比作小震,“連夜高燒”比作大震;把“動作的緩慢”比作“太空步”,寫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氣候條件的嚴酷。

(3)我雙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嚴的雪峯行了跪拜大禮。

明確:“行了跪拜大禮”這一動作描寫,傳神地寫出了“我”的虔誠及對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

(4)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領着冰雪勁旅,天地間浩浩蒼蒼。

明確:“白色金字塔”,暗示雪山猶如帝王一般,“統領”一詞又賦予雪山以帝王的行爲,表現了各拉丹冬雪山的高大威嚴,令人敬畏。

目標導學二:品味寫景,體會作者情感

作者在寫景時,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聯想想象,讓學生品讀課文,標畫聯想想象的句子。

1.作者在觀賞雪山時,產生了哪些聯想和想象?

明確:(1)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裏盡情賣弄着它的無所不能的創造力。

(2)端詳着冰山上縱橫的裂紋,環繞冰山的波狀皺褶,想象着在漫長的時光裏,冰川的前進和後退,冰山的高低消長,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

(3)那是堅冰之下的流水之聲,它一刻不停,從這千山之巔、萬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2.這些聯想和想象中分別蘊含着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第(1)句,“眩暈”的意思是“感到本身或周圍的東西旋轉”,這裏是被眼前的奇偉的景象所折服。讚美造物主的偉大神奇的創造力,長江源頭的各拉丹冬雪山就是大自然的傑作。

第(2)句,由冰山的裂紋和波狀皺褶聯想到樹的年輪,賦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讚頌雪山的神奇,歷史久遠,如同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一般。

第(3)句,“演繹”是“鋪陳,發揮”的意思,這裏是說堅冰之下的流水,是聖潔的,是長江的生命源頭,從這裏開啓了長江的生命之旅,長江從此開啓了孕育生命,造福人類之旅,這流水,也是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源,中華民族的歷史也同長江一樣源遠流長。

小結: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寫景,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描繪了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麗,並賦予雪山以生命,寫景中蘊含着作者對雪山的崇敬和讚美之情。作者又通過聯想和想象,抒發了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讚美。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小說內容,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科幻小說的魅力

2、把握小說主要情節,瞭解小說主要寫作手法,懸念的設置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3、領略小姑娘的崇高精神,感悟文章主旨。

教學重難點:

領略小姑娘的崇高精神,感悟文章主旨。

一、導入:

上週六,我們班組織了一次旅遊——文成九溪一日遊,大家都說說看,我們都帶了什麼去旅遊?(防曬用品、零食、相機、錢等)可是有人去旅遊卻帶了別人的眼睛,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請大家翻開課文23課《帶上她的眼睛》,一探究竟。

二、概括大意,梳理情節,瞭解懸念技法。

1、誰能解答老師剛纔的問題。

2、剛纔我們將故事大概說了一遍,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條理很清晰。作者有沒有按照這個順序來寫?這樣處理有什麼好處?

明確:設置懸念,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讓讀者閱讀時充滿期待。

3課文作者劉慈欣,乃懸念大師,文章在許多地方尤其是小姑娘言行舉止上種下懸念,請找到一處,揭曉謎底。

三、瞭解小姑娘的精神品質,感受人物的偉大

1、過渡:當所有謎底都揭曉,懸念都解決後,再來回顧這個故事,此時涌上你心頭的是什麼感受?並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你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例如:沉重壓抑,如此年輕美好的生命,被永久地禁閉在地心,一輩子無法與外界聯繫。孤獨到極致,也殘忍到極致。

感動敬佩,最後的留言沒有訴苦,沒有絕望的嚎啕,只有平靜的敘述,勇敢的承擔。這份堅強,勇敢,和爲科學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人肅然起敬。(魯迅: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小結: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曾說過,思想形成人的偉大,正是這份勇敢堅強樂觀,願爲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才鑄就了小姑娘的崇高。

2、請同學們帶着這份感動敬佩再來讀一讀小姑娘最後的留言“……今後,我會按照研究計劃努力工作的。將來,也許會有地心飛船找到“落日六號”並同它對接,但願那時我留下的資料會有用。請你們放心,我現在已適應這裏,不再覺得狹窄和封閉了,整個世界都圍着我呀,我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上面的大草原,還可以清楚地看見那裏的每一朵小花呢……”

四、從“我”和小姑娘的對比中感悟主旨

1、過渡:同學們剛纔的感受都是圍繞小姑娘來談的,但是卻忽略了文章中另外一個重要的人物,誰?“我”,小說以“我”的視角敘述故事,“我”是參與者,我是見證者,我也是改變者。有人說,表面上看,是“落日六號”內部的小姑娘被圍困了,然而實際上是“我”被激活了。你贊同這個觀點嗎?

明確:贊同,小姑娘雖然身體被困地心,心靈卻是詩意的自由的,“我”雖然身體是自由的,心靈卻是麻木封閉的。小說的末尾,“我”覺得地球變得透明瞭,“我”能感受到她的心跳,聽到她的歌聲,“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離她都不會再遠了”,說明兩個主人公已經交融在一起了,“我”被激活了,真正地打開了被世俗封閉已久的心靈,重新擁有了對生活的熱愛和詩意。小說通過“我”和小姑娘的對比以及“我”前後變化,凸顯了主旨。

2、運用對比詞,寫下感悟。

五、總結:

這個故事發生在未來,卻能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身影,當我們汲汲於名利,忙碌工作,執着於眼前的苟且時,不要忘了尋找生活裏的詩意,不要忘了帶上她的眼睛,讓心靈去旅行。

六、板書設計

帶上她的眼睛劉慈欣

讓心靈去旅行。

國中語文狼教案篇5

?鄧稼先》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生字新詞。

2、瞭解楊振寧、鄧稼先兩位科學家的有關情況及一些相關的背景材料,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3、學習鄧稼先把一切獻給科學、獻給祖國,不計較個人名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過程

一、作者,楊振寧,1922年出生於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二、整體感知課文

(一)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想一想,哪些句段讓你最感動?反覆細讀後,再想想這些內容是否最能體現全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2、找出文中表現奧本海默與鄧稼先兩人不同個性、品質的詞語及細節,思考作者爲什麼要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得出了怎樣的結論。(把奧本海默與鄧稼先對比着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他們最本質的區別在於性格和爲人。奧本海默鋒芒畢露,而鄧稼先卻忠厚平實,從不驕傲。)

三、精讀課文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五部分,想一想:這部分開頭引用《弔古戰場文》,有什麼作用?結尾處又引用兒時學到的“‘五四’時代的一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第五部分開頭引用《弔古戰場文》,借古詩文來描繪鄧稼先工作地點的荒涼,並由此揣測鄧稼先在這樣的環境中率領部下奮鬥犧牲時的心情,從而突出他的堅強意志,甘爲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結尾處引用兒時學到的“‘五四’時代的一首歌”,說明了鄧稼先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男兒,他有着爲祖國而獻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質。)

(二)課文最後一段寫道:“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結合課文,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爲中華民族的崛起,爲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

(三)本文分段較多,有時一兩句就是一段,簡潔精煉,鏗鏘有力。試找一些例子,反覆誦讀,體會這些語言的表現力。(本文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長句與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運用服從於感情表達的需要。例如,在“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作者用了四個短句分段列舉了1898年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表現力強。)

(四)作者說:”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奉獻精神的兒子。“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爲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有自己的氣質和品格。)

(五)小組合作,蒐集並整理我國”兩彈一星“科學家的資料。任選其中一位科學家,由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