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國中生物魚的教案精選8篇

教師文案 閱讀(2.57W)

我們在寫好教案之後都是可以調動學生們積極性的,教師在上課之前,通常都會準備好自己的教學教案,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國中生物魚的教案精選8篇,感謝您的參閱。

國中生物魚的教案精選8篇

國中生物魚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複述的概念

2、通過錄像、vcd的演示、老師的講述,使學生掌握體循環、肺循環的途徑、血液成分的變化及意義

3、通過實際測量,使學生了解血壓和脈搏的基本知識。

4、通過觀察出血狀況的錄像,使學生了解出血護理的基礎知識。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歸納、總結的思維能力。

2、通過分析的血液成分變化,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血壓、脈搏,學會用血壓計給同學測量血壓及自己會測量脈搏,培養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

4、通過對出血的初步護理方法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緊急救護的一些方法。

5、查閱有關冠心病的知識,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對科學史的學習,瞭解科學方法。

2、介紹最新醫學動態,培養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3、通過出血的初步處理這部分教學,對學生進行自我救護和互愛的教育。

4、通過對“切脈”診病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5、通過小組測量血壓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人體需要的氧氣和養料必須及時運來,二氧化碳等廢物必須運走,人體才能正常進行生命活動,這些物質的運輸靠來實現,所以本節成爲本章重點內容的核心。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是本節的教學重點,在循環途徑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及血壓是本節的難點。解決辦法: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哺乳動物的入手;從感性入手——讓學生觀察的錄像及vcd獲得感性知識,再結合掛圖講解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法建議

關於:

1、課上結合的錄像、vcd和掛圖,從感性認識入手,識記途徑。先安排學生觀察錄像,在觀察錄像時,採用分步觀察,先觀察體循環,再觀察肺循環,爲了使觀察針對性強,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時,列出觀察提綱:(1)、體循環的起點、止點、大致路徑?(2)、體循環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及發生變化的地點?(3)、肺循環的起點、止點及大致路徑?(4)、在肺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又有哪些變化?在何處發生的變化?使觀察明確具體,並且每觀察一步都及時進行反饋,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再結合掛圖歸納並板書途徑(見板書設計 )。

2、分析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在分析體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時,採用教師引導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毛細血管壁的特點、血紅蛋白、動脈血的特點來分析,而肺循環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可讓學生自己分析,以鍛鍊學生舉一反三及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完後,教師在板書結構裏,把流動脈血的結構用紅粉筆來表示(如體循環中的動脈和肺循環中的肺靜脈),流靜脈血的結構用蘭色粉筆來表示 (如體循環中的靜脈和肺循環中的肺動脈)。這樣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並不是動脈血管裏一定流動脈血,靜脈血管並不一定流靜脈血。

3、 最後教師用投影寫出下列圖解並配合錄像來使學生獲得:體循環和肺循環是同時進行的,它們的起止點都是心臟,二者在心臟處匯合,組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的原動力來自心臟。

關於《血壓》:

聯繫有關醫學知識,有條件的學校安排幾人一臺血壓計讓學生分組實驗——親自用血壓計來相互測量血壓,學會血壓計的使用方法,同時加深學生對血壓的理解。

在用血壓計測量血壓的實驗教學時:教師要先介紹血壓計的結構,並找幾個學生上講臺來示範,演示測量血壓的完整步驟及介紹如何讀數,如果是老式血壓計,教師要介紹毫米汞柱和千帕的換算關係:

1mmhg=0.133千帕

1千帕=7.5mmhg

學生在測量時,首先是血壓計的擺放:如果兩人一臺,將血壓計擺放在實驗桌的兩個同學的中央,若四人一臺,則讓前面的兩個同學和後面的兩人爲一組;血壓計帶有水銀柱刻度的朝向學生,不要倒放。

測量前讓學生不要太興奮,不要參加劇烈運動,因爲在興奮和劇烈運動後會使血壓升高,從而使測量的數值不真實。 測量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保持安靜,不要有任何聲音,否則聽不清動脈的聲音。每次測量血壓在半分鐘內完成,第二次測時相隔1--2分鐘,以免被測量者有不舒服的感覺。如果被測量者心理緊張,應暫時停止測量,等他恢復正常後再測,否則測量的血壓不準確。冬季測量血壓時脫下棉衣,如果把長袖捲起來會壓緊上臂,影響聽音。

爲了減少測量誤差,每人重複測量三次,記錄數值,求平均值。

血壓計用畢後,讓學生立刻將其右傾45℃,把水銀放回壺中,然後關閉貯汞閥,以防水銀泄漏。

測量後對全班的測量結果進行分析討論:本班是否有高血壓和低血壓?計算男生和女生的平均值,比較男女血壓是否有差異?

關於《脈搏》

課上安排學生測量自己安靜時的脈搏和下蹲運動後的脈搏,使學生學會脈搏的測量方法,通過不同人脈搏數據的比較,加深學生對脈搏的理解。對於“切脈”還可以結合我國古代醫生最早應用於診斷疾病,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脈搏與運動的關係建議採用探究式方法進行: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如 :不同的運動量對脈搏的影響相同嗎?

然後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做假設及根據假設設計實驗。如:在一定範圍內運動量越大,使脈搏增加得越多

設計實驗要考慮:①運動量遞進的關係,②實驗可操作性,且一節課內能完成。

具體教學過程 :

1.指導學生測脈搏,先找準橈動脈的位置(位於橈骨的內側),測量安靜狀態下的脈搏在教室內進行,爲了減少實驗誤差,每個人測3次,記錄數值,求平均值。爲了節約時間,每次可以測30秒鐘,把測得的脈搏數值乘以2得每分脈搏次數。

2.測運動後的心率:運動結束後,立即測運動狀態的脈搏。每一個運動完成後,要恢復到平靜狀態下才能進行下一個運動。

3.運動地點:若到操場去測量: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並提醒學生帶好筆和紙做記錄,注意:因體質差不能參加劇烈運動的學生要考慮運動項目。如果學校條件有困難,可在教室測量,運動項目可以採用深度下蹲。

4.教學生如何設計表格(可參考書上的):

5.教給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的方法,對實驗數據進行正確處理的方法:教學生如何畫脈搏變化曲線圖,如何統計全班的數據,畫出全班平均脈搏變化曲線圖。

6.實驗結束後,教師應及時組織評比,作爲本次實驗的一次昇華。評比的內容包括:①實驗設計方案的優缺點 ②各自記錄的實驗數據是否準確 ③分析實驗結果的方法是否正確 ④結論的推導是否恰當。 評比可以採用小組討論與全班講評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討論達到互相交流和學習的作用。

7.除按書上探索不同的運動量對脈搏的影響外,有條件的學校還可探索劇烈運動對身體素質不同的人的脈搏的影響:選學校田徑隊的、球隊的學生或經常參加運動的學生5-6名,平時運動不多的學生5-6名,平時常不運動的學生5-6名做對比實驗,先測安靜狀態下的脈搏3次,求個人平均值,小組平均值;再讓他們分別跑300米後,立即測運動後的脈搏,與安靜狀態下的脈搏做對比,統計個人脈搏的變化和不同身體素質的人的平均脈搏的變化情況,分析數值得出結論。

關於《出血的初步處理》:

用總結三種血管的血流速度、血的顏色來學習出血的初步處理。課上可安排學生一些演習活動:由老師給出出血現象,讓學生判斷是哪種血管出血?並當場練習護理方法。

課時安排:

本節內容較多,又有兩個實驗,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建議用三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複習提問:心臟的結構:四個腔名稱及與它們相連的血管

導入 :我們已學習了血液、血管、心臟,心臟和全身的血管組成一個密閉的管道系統,血液就在這個管道中循環地流動。

板書 第三節

一、

(一)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身的血管所組成的密閉的管道系統內循環地流動叫做。

提問:血液在心臟內如何流動?(回答:從心房à心室à動脈)

過渡:那麼血液在血管內按什麼方向流動?

板書:(二)途徑

1.提問:哺乳動物家兔途徑有幾條?哪幾條?

學生回答:有兩條;體循環和肺循環。

講述:人的也分體循環和肺循環。下面我們通過錄像來了解人的途徑。

2.演示錄像瞭解人的途徑:

先觀察體循環:指導觀察:

(1) 體循環的起點、止點及大致路徑(或體循環是由心臟的哪一腔開始?血液流經何處?最後流回心臟的哪一腔?)

(2) 在體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變化?在何處發生的變化?

反饋觀察情況。

繼續觀察錄像——肺循環

指導觀察:

(3) 肺循環的起點、止點及大致路徑(或肺循環是由心臟的哪一腔開始?血液流經何處?最後流回心臟的哪一腔?)

(4) 在肺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變化?在何處發生的變化?

反饋觀察情況

3.演示光盤進一步瞭解人的途徑

4.利用掛圖總結並板書人的途徑(見板書設計 )

5.分析體循環中的血液成分的變化:(師生一同分析)

(1)提問:a動脈血的特點?b毛細血管壁有何特點?c血紅蛋白有何特點?思考血液成分在哪發生變化?

(2)教師講述:大家知道:從左心室射到全身各器官去的是鮮紅色的動脈血,它含有很多的氧氣,當流經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時,在毛細血管周圍有許多的組織細胞,細胞生命活動消耗了大量的氧氣,產生許多的二氧化碳,因此這個部位的氧氣的濃度低,根據血紅蛋白的特性和毛細血管壁的特點,這時,血液裏紅細胞的血紅蛋白便會和結合的氧分離,氧氣透過毛細血管壁擴散到組織細胞,供其利用,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會擴散入血液,一部分由紅細胞運輸,大部分由血漿運輸而帶走。

在進行氣體交換的同時,由於毛細血管含有大量的營養,這些營養來自消化系統(在下一章消化和吸收中將詳細介紹)細胞生命活動產生大量含氮廢物,因此,在這裏還會進行物質交換:毛細血管的營養物質透過血管壁進入細胞供其利用,細胞產生的廢物進入血液被血漿帶走。

所以,血液流經身體各部的毛細血管網時,與組織細胞即進行氣體交換,又進行物質交換,經過氣體交換後,這時,由於血紅蛋白與氧氣分離,血液變成了暗紅色的靜脈血。

這種靜脈血經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完成體循環。

因此,體循環中血液成分的變化是:動脈血→ 靜脈??

變化部位:全身毛細血管與組織細胞處。

我們常用紅色來代表動脈血,用藍色來代表靜脈血。

(3) 紅藍箭頭標出體循環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6.分析肺循環中的血液成分的變化

(1)學生舉一反三地分析:從右心室射入肺動脈的是來自右心房的血,因此,它是靜脈血,它收集了全身各器官產生的二氧化碳,當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時,肺部毛細血管緊貼肺泡,肺泡裏有大量的氧氣,肺毛細血管的血液裏二氧化碳濃度很高,這二者的壁都很薄,氣體很容易透過,遵循物質(氣體)總是從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的原理,血液裏的二氧化碳便會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擴散進入肺泡,隨呼氣排出體外,肺泡裏的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氧氣進入血液後又和紅細胞的血紅蛋白結合,這樣血液又變成鮮紅色的動脈血。

因此,在肺循環中,血液成分的變化是:靜脈血→ 動脈??

變化部位:肺部毛細血管與肺泡處

(2)用紅藍箭頭標出肺循環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判斷:動脈血管裏流的一定是動脈血,靜脈血管裏流的一定是靜脈血。( )

學生:不對,因爲肺靜脈裏流的是動脈血,而肺動脈裏流的卻是靜脈血。

教師強調:我們說的動脈血和靜脈血是以血紅蛋白含氧多少來區分的,而不是以所在的血管來區分。

教師提問:體循環和肺循環哪個路線長?

投影資料:有人曾做過測定:安靜時,一滴血通過這條完整的路線約需20秒鐘,而其中16秒在體循環,4秒在肺循環,因此,有些書又把體循環叫大循環,肺循環叫小循環。

聯繫我們上一節課觀察心臟的結構,它的左右心室壁哪一個厚,有什麼意義?

回答:左心室壁爲右心室壁的三倍厚,它收縮有力,適於把血壓到身體較遠及位置較高的頭部血管,與完成大循環功能相適應。這體現結構與功能的高度適應。

教師再次演示錄像讓學生觀察後,提問:血循環的兩條途徑是一先一後進行嗎?爲什麼?

學生回答:兩條途徑是同時進行的。因爲當心髒收縮時,血液會同時從左、右心室射出,因此兩條途徑是同時進行的,而且又在心臟匯合爲一條完整的途徑。

教師提問:有什麼意義?

學生回答:爲人體不斷地運來養料和氧,又不斷運走co2等廢物

板書:

(三)的意義

探究活動

調查:心臟病發病原因心

髒病發病原因很複雜。同學們可查閱有關心臟病的資料:心臟病與哪些因素有關。然後選一個發病原因,進行社會調查,去收集數據,然後對數據整理、統計、分析比較,得出調查結論,並撰寫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的基本格式如下:

題目: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調查報告

摘要:簡介報告內容

正文:調查的目的

調查的方法

調查過程

調查的結論

作者的建議

參考資料:列舉主要的。

附 抽菸與心臟病的調查報告

摘要:心臟病發病原因很複雜。與遺傳、飲食等有關。通過我們從計算機網上查閱的資料,得知與心臟病有關的內容有多種,如:體重與心臟病,年齡與心臟病,性別與心臟病,攝入糖的量與心臟病,攝入脂肪的量與心臟病,飲酒與心臟病,抽菸與心臟病,心臟病的遺傳,攝入纖維素的量與心臟病等等,爲此,我們班同學就抽菸與心臟病一題進行社會調查。

調查的目的:通過調查心臟病患者有無抽菸的嗜好,使人們瞭解抽菸有害於心臟,從而自覺養成不吸菸的好習慣,學會保健。

調查的方法:調查訪問。

調查過程:

1.收據數據:全班同學分成10個組,分別到不同的地段去進行社會調查:有的到幾個心臟病醫院或到某幾個大醫院的心血管科去調查訪問:記錄本醫院有多少心臟病患者,有多少人有吸菸的歷史。有的到社區、街道去調查訪問有心臟病的患者,是否有吸菸的嗜好。(調查的人數越多,誤差越小)

2.數據的整理:回學校各組彙報調查數據,用計算機對全班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和整理,用柱狀圖表表示結果。

3.數據的比較和分析:比較有吸菸嗜好的心臟病患者的人數與無吸菸史的心臟病患者的人數的多少。(可直接看兩個柱狀圖的高低。)

得出調查的結論:吸菸與心臟病有一定的關係。

作者的建議:全班同學可向全校同學乃至全社會發出倡議:爲了自己的健康,請不要吸菸。

列舉主要的參考資料。

探究活動

血壓與運動的關係

[提出問題]劇烈運動後會引起血壓的變化嗎?

[做出假設]

如果劇烈運動後使血壓升高,那麼,測一個人運動後的血壓會比他安靜時的血壓數值增加。

[設計並完成實驗]

設計:對比實驗

對照組:安靜時的血壓

實驗組:劇烈運動後的血壓

方法步驟:

1. 測安靜時的血壓:爲了減少實驗誤差,測三次,記錄數值,求平均值。

2. 到操場劇烈運動10分鐘(可以跑步,打籃球,跳繩等)

3. 運動完畢後立即測量血壓,記錄數值。

4. 整理血壓計:用畢後,立刻右傾45℃,把水銀放回壺中,然後關閉貯汞閥,以防水銀泄漏

5. 把數值填寫在下面表格中並進行數據的整理,求平均值。

血壓統計表

被測的

同學

測量值 收縮壓/舒張壓(千帕)

安靜時的血壓

劇烈運動後的血壓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同學a

同學b

同學c

同學d

同學e

┅┅

總平均值 千帕

6. 比較個人安靜時的血壓和劇烈運動後的血壓數值,並比較小組安靜時的平均血壓和劇烈運動後的平均血壓數值,分析實驗結果的原因。

得出結論:支持假設,運動會使血壓升高。

國中生物魚的教案篇2

1、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親自實踐,從而使書本知識遷移深化爲一定的能力、素養,同時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情感價值觀。

①知識目標:正確說明顯微鏡的結構與功能

②能力目標:能獨立、規範地使用顯微鏡,能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認識、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

③情感目標:認同顯微鏡的規範操作方法,養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①教學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②教學難點規範使用顯微鏡,並觀察到物象。

2、教學策略

作爲本冊教材中第一個技能性的操作實驗,該課內容寓理論與實際於一體,是非常基礎和重要的一節內容。但由於顯微鏡較昂貴,學生之前又沒接觸過顯微鏡。過去教師在教學微鏡使用時總是把顯微鏡的結構、功能、使用方法、步驟、注意事項講的十分詳細,然後才讓學生動手,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也不符合新課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結合本校學生生源較好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我試着把本節課設計成自學+講授+探究課,給學生創設情境,將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爲中心,整個學習過程以此爲出發點,及時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因難在課堂中解決。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和部分探究,讓學生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功能及使用方法。學生通過手腦並用的探究與合作在教師引導下,獲得新知與能力的提高,同時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顯微鏡,並逐個檢查(準備兩個不同倍數的目鏡);三種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寫有數字的透明紙;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擦鏡紙,紗布,顯微鏡的使用錄像帶或課件;課前每班培訓幾名學生,以便課上幫助教師輔導其他學生。

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並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閱讀課後的顯微鏡發展史。

4、教學程序

4、1走進新單元指導學生閱讀二單元開語,觀察書上細胞彩圖,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

4、2導入新課(展示圖片)讓學生了解細胞非常小(提示圖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狀各異。提問,引出觀察細胞的工具──顯微鏡。

鞏固練習

1.寫有“上”字的玻片標本,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字。

2.顯微鏡的目鏡5×,物鏡10×,放大倍數是( );目鏡10×,物鏡10×,放大倍數是();目鏡10×,物鏡40×,放大倍數是()。

3.如果物像偏左,你應將標本向()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課後反思

上好本節課的關鍵是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和操作,教師最好課前培訓幾位學生作助手,這樣看似麻煩,實際在上課時解決了不少問題,以後的學習中還會用到顯微鏡,所以在開始就要強調規範操作,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國中生物魚的教案篇3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瞭解性染色體類型,理解xy型性別決定。

2.理解伴性遺傳的概念。

3.掌握色盲致病基因的遺傳方式,色盲遺傳的特點。

4.瞭解近親結婚的危害。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對人類男女染色體組型示意圖的對比、觀察,xy型性別決定圖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遺傳圖解的分析,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同時獲得研究生物學問題的方法。

2.通過遺傳習題的訓練,使學生掌握伴性遺傳的特點,應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熟悉解答遺傳問題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滲透點

1.通過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的原理的學習,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2.通過了解x染色體上的致病基因與人類遺傳病的關係,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婚姻法規定禁止近親結婚的意義,理解該項法規的科學基礎。

(四)學科方法訓練點

1.結合本課內容,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發現問題。

2.對學生進行識圖能力和遺傳圖解的訓練。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及解決辦法

色盲遺傳。

[解決辦法]

以人的色盲爲例瞭解伴性遺傳。在教學中可把色盲遺傳的四種主要婚配的遺傳圖解歸納成一個總圖解,這樣就把知識化繁爲簡,便於學生掌握色盲基因的傳遞方式,歸納色盲遺傳的特點,理解伴性遺傳的概念。

2.教學難點及解決辦法

x染色體上隱性基因的遺傳特點。

[解決辦法]

(1)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分析色盲遺傳圖解,根據各種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現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隱性遺傳的一般規律。

(2)通過講解例題和練習,應用伴性遺傳原理解決特定情境中的新問題。

3.教學疑點及解決辦法

伴x顯性遺傳。

[解決辦法]通過比較和練習有關習題,對以上遺傳知識作一般的瞭解。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方法

講授、談話和複習(注意啓發式教學)。

五、教具準備

人類男女染色體組型示意圖,x和y染色體的對應關係圖。

xy型性別決定圖解,色盲檢查圖,關於色覺的四種婚配情況的彙總圖解。板書內容投影片。多媒體教學設備。

六、學生活動設計

1.授課前可組織課外活動小組的學生進行色盲普查,並對色盲患者作家譜調查。

2.讓學生在圖中找出男女染色體組成的區別,認識性染色體的作用。

3.分析xy型性別決定方式,提出問題,讓學生運用剛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4.引導學生動手寫出色盲遺傳的幾種婚配的遺傳圖解,分析總結色盲遺傳的特點。

5.通過課堂提問,啓發學生思考、討論和歸納小結。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通過銀幕顯示,讓學生明確本節課應達到的學習目標。知識目標是:

1.以xy型爲例,理解性別決定的知識。

2.以人的色盲爲例,理解伴性遺傳的知識。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應在教學中體現。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引言:

提問:生物界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什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新個體發育的起點是什麼?

設問:同樣是受精的卵細胞,爲什麼將來有的發育成雌性個體?有的發育成雄性個體?爲什麼生物有一些性狀在遺傳時會對雌雄後代的影響不同?比如,人類中的色盲病,往往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患者,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生物遺傳的第三個問題: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

(一)性別決定

講述:性別決定一般是指雌雄異體的生物決定性別的方式。各種生物一般都有一定數目的成對的染色體。雌雄性別實際上是生物的一對差別明顯的性狀,受染色體的控制。

在銀幕上顯示“人類男女染色體組型示意圖”的課件。

提問:人的細胞中有多少對染色體?

在學生回答後補充一句:有23對同源染色體。

(圖中男女不同的一對染色體在不停閃爍,引起學生的注意。)

提問:男女個體染色體組成中有什麼區別?

在學生回答後進行講述:第23對染色體在男女間存在着差異,女性是,同型的,男性是xy,異型的,y染色體很短小。由於這對不同的染色體與性別決定有明顯而直接的關係,所以把它叫做性染色體,而其它染色體與性別決定無關,叫做常染色體。因此,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組成應是22對常染色體和一對性染色體。

這時可讓學生動筆在書中圖63、圖64下寫出人的男女體細胞中染色體種類和數目的組成情況。(男性:22對常染色體+xy;女性:22對常染色體+)

講述:人的性別由性染色體決定,而這種性染色體類型叫做xy型。xy型性別決定在生物界中較爲普遍,除了人以外,還有果蠅、馬、牛、羊等很多高等動物以及色麻等植物都屬於xy型性別決定。

那麼,性染色體是怎樣來決定性別的呢?

用計算機動態模擬“xy型性別決定的示意圖”課件。

同時教師應作一定的講述:屬於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雌性個體(♀)的性染色體是,只能產生一種雌配子,含x染色體;雄性個體(♂)的性染色體是xy,能產生兩種數目相同的雄配子,一種含x染色體,一種含y染色體。當含x染色體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體的雌配子結合成的合子含,它就發育成雌性;當含y染色體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體的雌配子結合成的合子含xy,它就發育成雄性個體。

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先相互討論,再回答。

問1:一位不講理的丈夫要他的妻子包生兒子,這事實上辦得到嗎?

問2:生男生女是由母親決定的,這種說法對嗎?爲什麼?

小結:受精的卵細胞將來發育成什麼性別,取決於受精卵中性染色體的組成,由含x的精子與合x的卵細胞結合而成的受精卵將來發育成雌性個體(人類是女性);由含y的精子與含x的卵細胞結合而成的受精卵將來發育成雄性個體(人類是男性)。後代的性別主要取決於雄配子的類型和雌雄配子結合的隨機性。總之,後代是雌性還是雄性比例是1∶1。

性染色體還有一種主要類型是zw型,比如,鳥類,與xy型性別決定剛好相反。雌性的性染色體是異型的zw,雄性的性染色體是同型的zz。

過渡: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上都攜帶着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由於性染色體的組成在雌雄個體間存在着差異,因此,性染色體上的基因伴隨性染色體而傳遞就與性別相聯繫,所以,生物有些性狀對雌雄後代的影響就不一樣。這就是我們下面要學習的。

(二)伴性遺傳

講述:以色盲爲例進行學習。

色盲病是一種先天性色覺障礙病,不能分辨各種顏色或兩種顏色。其中,常見的色盲是紅綠色盲,患者對紅色、綠色分不清,因此,患者就不適合當司機,因爲,交通信號是紅燈和綠燈,無法判斷是停車還是通行。全色盲極個別,在病人的眼裏世界上任何物體只有明和暗的區別,根本看不到其它任何顏色,病人看彩電就象看黑白電視一樣。

銀幕顯示色盲檢查圖,讓學生自我檢查。

設問:色盲基因是隱性的,它與它的等位基因都只存在於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沒有,這是爲什麼?

在銀幕上顯示x和y染色體的對應關係圖。

指出:由於y染色體很短小,因此,在x染色體上位於非同源區段上的基因y染色體就沒有,比如,色盲基因b和它的等位基因b就只存在於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段上。

講述:在寫色覺基因型時,爲了與常染色體的基因相區別,一定要先寫出性染色體,再在右上角標明基因型。

讓學生在預先準備好的小黑板上填寫有關色覺的女性男性的基因型(五種),然後說出六種婚配方式。

講述:在六種婚配方式中,男性色盲與女性色盲婚配子女全是色盲,男性正常與女性純合體色覺正常者婚配,子女色覺均正常。另外四種婚配方式,情況較複雜,需要很好地分析。

請四位同學在黑板上寫出四種婚配的遺傳圖解。(教師在黑板上寫出親代的基因型,學生接着寫親代產生的配子和後代的基因型。)

師生共同檢查四位同學寫出的遺傳圖解,

銀幕顯示四種婚配情況的彙總圖解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以上圖解,共同總結色盲遺傳的特點。

講述:如果第1例中的女兒作了母親,她的丈夫是色覺正常的男子,這就是第2例了。

提問:第1例中的色盲男子與第2例子代中的色盲男孩是什麼關係?(回答:外祖父與外孫的關係)

又問:色盲男孩的色盲基因是誰遺傳的?(答案:外祖父)

用彩色筆勾畫出xb的傳遞方向。並指出,外祖父的色盲基因通過他的女兒遺傳給了外孫。這是色盲遺傳的一個特點,即隔代遺傳。一般地說,色盲這種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遺傳給他的外孫。(要求學生在書中p·186上勾畫出。)

進一步問:在第2例中,後代患病的可能性多大?兒子患病的可能性多大(答案:1/4、1/2)。

繼續分析第3例,提問:母親色盲會有正常的兒子嗎?

(答案:不會有正常的兒子。因爲,兒子中的x是母親給的,母親的基因型是xbxb。)

分析第4例提問:女兒是色盲,可以肯定她的親代哪一方一定是色盲?(答案:父親一定是色盲。)

又問:兒子是色盲,色盲基因是父親給的?還是母親給的?(答案:是母親給的。)

在學生回答了以上問題後,指出:色盲性狀決不會由父親傳給兒子,父親是把y染色體傳給了兒子,而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體上,因此,父親的色盲基因只傳給女兒,不傳給兒子。這是色盲遺傳的又一特點。

再問:以上幾種婚配的後代中,色盲患者是男性多?還是女性多?爲什麼?

(答案:色盲是由隱性基因b控制的,b與b這對等位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沒有,男性的性染色體組成是xy,只要x染色體上有b基因,就表現出色盲;女性的性染色體組成是,必須兩個x染色體上都有b基因,即隱性純合體才表現出色盲,xbxb基因型的個體雖攜帶有b基因,但表現出色覺正常,所以男色盲多於女色盲。(要求學生在書中p·186上勾畫出。)指出:男色盲多於女色盲這是色盲遺傳的又一特點。

講述:根據我國社會普查資料得知,我國男性色盲發病率爲7%,而女性色盲發病率僅爲0。5%,實際情況,也是男性色盲患者多於女性色盲患者。

色盲遺傳與性別有關,是因爲色盲基因位於性染色體上,要伴隨性染色體而傳遞,而男性與女性在性染色體上的組成又是不同的,因此,色盲遺傳就表現出與性別相關聯,這種特殊的遺傳現象叫伴性遺傳。(伴性遺傳的概念,要求學生在書中p182上勾畫出。)

指出:色盲遺傳病實際上是伴x隱性遺傳病。

指着圖中第4例講,如果近親結婚,後代的發病率達到50%。

講述:近親結婚,遺傳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會增高。比如,我國湖南大庸市偏遠地帶有三個“傻子村”,其中的汪家小村,全村共500人,有250人智能偏低,其中呆癡58人。

一般說來,在一個羣體中,各種遺傳病的患者儘管數量不多,但是致病基因的攜帶者卻較多。近親結婚者,往往有些基因是相同的,子代中隱性純合體出現的可能性增加,所以發病率比一般羣體高很多。所以,我國婚姻法規定禁止近親結婚。爲了提高中華民族的人口素質和質量,應堅決杜絕近親結婚。可向學生打趣地說:在婚姻問題上,千萬不能親上加親。

(三)總結、擴展

絕大多數生物的性別是由受精時遺傳物質的組成來決定的,最常見的是性染色體決定性別。根據生物的雌雄個體間性染色體組成上的差異,性染色體又主要分爲xy型和zw型兩類。屬於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雄性個體的性染色體是xy,異型的,在進行減數分裂時能產生兩種數目相等的配子,即x型、y型的雄配子,雌性個體的性染色體是,同型的,只能產生一種x型的雌配子,在受精機會相等時,子代的性別比爲1∶1。

由於性染色體決定性別,性染色體在雌雄個體間又存在着差異,因此,性染色體上的基因的遺傳行爲必然與性別相聯繫。以人的色盲遺傳爲例,學習了伴x隱性遺傳。伴性遺傳與常染色體遺傳是有區別的。伴x隱性遺傳的特點歸納起來有三點,第一是隔代遺傳,一般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遺傳給外孫。第二、往往是男性患者多於女性。第三、父親決不傳給兒子。

在伴性遺傳中還有伴x顯性遺傳和伴y染色體遺傳,比如,人類中抗維生素d佝僂病有伴x顯性遺傳,蹼趾及其它的輕微畸形是伴y染色體遺傳,它們各有不同的遺傳特點。

(四)佈置作業

(銀幕顯示)

1.果蠅的體細胞有四對染色體,它的一個卵細胞的染色體組成應是[ ]

a.3對常染色體+xy

b.3個常染色體+x

c.3對常染色體+

d.3個常染色體+y

(答案:b)

2.一對錶現型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白化病的兒子,問再生一個白化病女兒的可能性多大?

(答案:1/8)

3.有一個男孩是色盲患者,除他的祖父是色盲外,他的父母、祖母和外祖父母色覺都正常,該男孩色盲基因的傳遞過程是[ ]

a.祖父——父親——男孩

b.祖母——父親——男孩

c.外祖父——母親——男孩

d.外祖母——母親——男孩

(答案:d)

4.口答:爲什麼色盲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

(五)板書設計

(逐一顯示在銀幕上)

三、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

(一)性別決定

(二)伴性遺傳

1.色盲遺傳

(1)色盲基因隱性,位於x染色體上。

(2)三大特點:

a.隔代遺傳

b.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傳給男性

c.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患者

2.伴性遺傳概念

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它的遺傳方式是與性別相聯繫的,這種遺傳方式叫做伴性遺傳。

八、教學步驟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銀幕顯示使學生明確本堂課應達到的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上節課所學的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的有關知識。

2.通過練習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更好地理解伴性遺傳概念,區別常染色體遺傳和伴性遺傳,從而比較完整地認識性染色體基因的傳遞規律。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複習提問:

1.與很多生物一樣,人的性別由什麼決定?女性和男性的性染色體組成有什麼區別?

2.人類中的色盲和白化病的致病基因分別位於什麼染色體上,它們的遺傳方式有什麼不同的稱呼?

3.伴x隱性遺傳有那些特點?

以上問題請學生一一回答。

講述:在人類的遺傳病中,還有一種血友病與色盲病一樣,也是伴x隱性遺傳。血友病患者血漿中缺少抗血友病球蛋白,所以凝血發生障礙,患者皮下、肌肉內反覆出血,形成瘀血,在受傷流血時不能自然止血,很容易引起失血過多而死亡。

銀幕顯示例題1:

由於控制血友病的基因是隱性的,且位於x染色體上,以下不可能的是[ ]

a.攜帶此基因的母親把基因傳給他的兒子

b.患血友病的父親把基因傳給兒子

c.患血友病的父親把基因傳給女兒

d.攜帶此基因的母親把基因傳給女兒

(答案:b)

指出:血友病遺傳與色盲病的遺傳規律相同,不能由男性傳給男性。

銀幕顯示例題2:

假若某一性狀總是從父親直接傳給兒子,又從兒子直接傳給孫子,那麼這一性狀是由什麼決定的[ ]

a.由常染色體決定的

b.由x染色體決定的

c.由y染色體決定的

d.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答案:c)

銀幕顯示例題3:

決定果蠅眼色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其中r基因控制紅色,r基因控制白色,一隻紅眼雌果蠅與一隻紅眼雄果蠅雜交,其後代不可能出現的是[ ]

a.紅眼雄果蠅

b.白眼雄果蠅

c.紅眼雌果蠅

d.白眼雌果蠅

(答案:d)

請學生在黑板上寫出遺傳圖解(要求寫出親代、配子和子代的基因型)。

銀幕顯示例題4:

下列對右圖中某遺傳病的遺傳方式的判斷,正確的是[ ]

a.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b.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c.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

d.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答案:b)

要求學生回答時說出判斷的理由。教師再作以下分析:

系譜中出現明顯的不連續現象,可判斷爲隱性遺傳。假設致病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後代女兒不會患病,因爲父親正常。因此致病基因不會在x染色體上,應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銀幕顯示例題5:

女性色盲,她的什麼親屬一定患色盲[ ]

a.父親和母親

b.兒子和女兒

c.母親和女兒

d.父親和兒子

(答案:d)

強調:女性色盲,她的父親一定是色盲,她的兒子全是色盲。

銀幕顯示例題6:

雜合白色公牛所產生的精子中,同時具有y性染色體和黑色基因的精子佔[ ]

a.1/2

b.1/4

c.1/6

d.1/8

(答案:b)

先讓學生思考,再講解:白色基因和黑色基因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與xy染色體自由組合,能產生4種比例相同的精子,因此,同時含有y染色體和黑色基因的精子佔1/4。(含黑色基因精子的可能性是1/2,含y染色體的精子佔1/2,兩種均含的則佔1/2×1/2=1/4。)

銀幕顯示例題7:

下圖爲某個色盲家族的遺傳系譜圖,色盲基因是b,請回答:(圖中□表示男正常,○表示女正常,表示男色盲,表示女色盲。)

(1)11號的色盲基因來自於1代個體中的______號。

(2)在這個系譜圖中可以肯定爲女性攜帶者的一共有______人,她們是______。

(3)7號和8號再生一個患病兒子的機率爲______。他們極易生出病孩的原因是______。

(4)6號的基因型是______。

(答案:(1)2號(2)4人、ⅰ2ⅰ4ⅱ7ⅱ10(3)1/4、近親結婚(4)xbxb或xbxb)

(三)佈置作業

教材p·189中的複習題1、2、3、4。

九、參考資料

1.不同生物性別決定的機制有所不同大多數生物性別決定於性染色體的差異,主要分爲xy型和zw型兩種,少數生物取決於體細胞染色體的倍數性。比如蜜蜂,未受精的卵發育成雄性個體,受精卵發育爲雌性個體。極少數生物的性別決定於個體發育所處的內、外環境條件。比如:溫度變化能改變性別發育的方向,某些蛙類爲雌體,xy爲雄體,但若蝌蚪在20℃下發育,子代一半爲雄性,一半爲雌性,在30℃下發育,則全部爲雄蛙。

2.血友病患者壽命較短最多能活到22歲。血友病因症狀嚴重,病人生育的可能性極小,所以幾乎沒有致病基因純合型的女性患者,血友病患者基本上全都是男性。

國中生物魚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舉例說明人類的哪些活動能改善生態環境,哪些活動會破壞生態環境。

能力目標:

1.通過利用報刊、書籍、互聯網等媒體收集有關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並激發學生關注生物信息的興趣。

2.通過對信息資料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資料、判斷是非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能認同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並且能夠認識到每個人都有保護生物圈的責任。

教學重點

1.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實例。

2.認同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形成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形成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方法

分析討論。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有關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正、反兩方面)的資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生感受生物圈的美,和自己生活在其中的快樂與幸福。

學生列舉一些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正面影響的實例。如:植樹造林、生態農業、三峽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等等。

師生共同分析正面影響實例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所引起的積極作用。

教師: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都是這般美好嗎?

學生:不是的,有的活動會破壞生態環境,對生物圈造成不利影響。

教師: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關注一下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尤其是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影響。

?問題引導,自主探究】

教師展示環境遭到破壞的資料,如荒蕪的草原,西北挖掘甘草後的遍地是坑的土地,黑水淤泥的河流,海鳥被石油包裹的慘景等等,重點集中在課本112頁的四幅圖片:“罪惡的偷伐”、“沙塵暴滾滾襲來”、“小鳥何辜”、“何日重現太湖美”。

學生以四人小組爲單位,圍繞以下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

1.森林遭到了嚴重濫伐後居民的生存環境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動植物的生活將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2.分析一下沙塵暴的起因中哪些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的?這將產生怎樣的後果?

3.除了用網捕殺外,有些人還用哪些手段殘害鳥類?如果鳥類日益減少,自然環境交會發生哪些變化?這些人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4.請你分析一下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當地的一名負責人你將採取哪些措施?

?展示交流,釋疑解惑】學生交流探究成果,並結合自己在研究過程中收集的一些有關方面的資料,進行進一步分析探究。

教師強調:

1.森林在環境保護中所起的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保護野生動物和美化環境等作用。另外,森林還能吸收有毒氣體和放射性物質。監測大氣污染,驅菌和殺菌,消減噪聲。

2.太湖出現的這種現象叫“水華”,也叫水花、藻花,是湖泊、池塘等淡水水體中某些藍藻過度生長的水污染現象。主要是由於氮、磷等植物營養元素過多所致。流入湖裏的污水、廢水中的有機物會被微生物分解成含氮、含磷的無機鹽,爲藍藻生長提供營養。藍藻大量發生時,水面形成一層厚厚的綠色藻層,並釋放出有毒物質,殺死水中的魚蝦等動物。藍藻和水生動物死亡後,會被微生物分解,從而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導致水體產生惡臭。如果這種現象發生在海里,就叫“赤潮”。

?視野拓展,感悟提升】

1.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境的實例,假如你是泰安市市長,你將採取什麼措施治理泰安?

2.作爲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我們應該對自己提出怎樣的要求呢?

(投影柔美的“思鄉”曲下的泰安風貌片做背景,美麗的泰山風光進一步激發了學生作爲泰安人的自豪感,更加愛我泰安,爭做環保小衛士。)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激勵學生積極行動起來,投身到保護生物圈的行列中去。

閱讀課本113頁的“生物入侵及其危害”,進行分析討論:

1.保護野生生物和警惕生物入侵相矛盾嗎?

2.野生生物對生態環境以及對人類的影響都是正面的嗎?

3.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野生生物的價值?

?鞏固訓練,自我檢測】

1.完成鞏固訓練,進行自我檢測。

2.推薦學生代表回答,學生互評。(個別題目說出做題思路)

國中生物魚的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實驗,瞭解不同濃度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2.瞭解水蚤的分類地位、生活環境、結構特點等;

3.掌握實驗設計的一般原則;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實驗,認識到酗酒對人體的危害;

2.懂得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學理念:

在教學設計中,我始終強調“sts”教育思想,貫徹新課程教育理念,儘可能多地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具體做法如下:

1.遵循探究性學習的一般原則,引導學生在探索中前進:/

實驗方案指導着實驗的進行並影響實驗結果,因此,教學過程中,重點突出實驗方案的設計。爲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分工合作的意識,將學生分組,選出小組長,分組討論本組的實驗方案,小組之間再互評,在教師的點撥下,最終設計出完善可行的實驗方案。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探究目標逐步實現。

2.重點培養學生處理和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對多組實驗數據取平均值來減小實驗誤差,採取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描點、連線等方法來處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等,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實驗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培養學生養成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例如設計實驗方案時必須遵循的原則,解決水蚤的心率高(200次至300次/每分鐘)、難計數、易產生誤差等。

實驗結束後,及時引導學生認識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等,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由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人們常說:酗酒有害健康,這句話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開門見山的引入,體現了關注社會,以人爲本的思想。

(二)設計和完善實驗方案:

學生討論實驗方案環節,教師稍作引導,突出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暢所欲言,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完善實驗方案環節,師生互動,強調設計實驗必須遵循的單一變量原則和設置對照原則等,體現科學實驗的嚴謹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實施實驗方案:

選取實驗材料環節,創建“材料自選超市”,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按需取材,充分體現學生開展實驗的自主性。

實施實驗方案階段:注重實驗細節,力求使得實驗更加科學、準確。

①使用凹玻片,確保酒精能夠充分影響水蚤;

②針對學生在計數水蚤心率過程中遇到的水蚤心率過快,難以準確計數的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展開討論。最終讓學生自己提出了更爲準確的“打點計數法”,大大提高了計數水蚤心率的準確度。

(四)整理、分析實驗數據:

學生分組彙報實驗數據,師生互動,共同分析實驗誤差。同時,針對數據較多難以直接得出結論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繪製折線圖,化繁爲簡,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得出實驗結論: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準確、科學的實驗結論。

四、教學反思:

本堂課仍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語言較爲平淡,不夠柔和;學生的討論環節中教師的主導意識較強,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等等。

總之,我的這堂實驗課只是對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一點嘗試,敬請各位領導、專家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國中生物魚的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描述生態系統的類型及特點。

2、闡明生物圈是的生態系統。

3、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教學過程:

導入:

上節課我們說到了我們的生態系統是有自動調節能力的,好像我們的草地上鼠的數量多了,使到貓的數量也多,最後鼠就會減少從而維持我們的生態平衡。我們知道我們的生物圈中存在着許多的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特點都是不一樣的。

介紹各大生態系統:

這節課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首先請同學們打開書本p29,小組討論一下各種生態系統的特點。首先森林生態系統和草原生態系統的區別在於哪裏?(森林生態系統動植物數量多,分佈在較溼潤的地區,有“綠色水庫”之稱。草原生態系統分佈在乾旱地區,降雨量少,動植物種類較少)。那爲什麼要稱森林是“綠色水庫”呢?我們知道水庫最多的是水,那一個森林爲什麼也能稱得上水庫?(因爲動植物種類多,上節課我們做過實驗《植物對空氣的溼度有影響》,所以森林能稱上“綠色水庫”)。而我們再看看一條食物鏈在草原中,因爲捕食者和被捕者的關係比較單一,所以如果其中一種生物減少了也會引起這條食物鏈被破壞,但森林生態系統中動植物種類很多,一種生物減少了,還可以用其它生物代替,一條食物鏈不那麼容易因爲一種生物減少了而受到破壞,所以森林生物系統更容易維持。誰來說說海洋生態系統和淡水生態系統的區別?淡水中的生物能否到海洋中?從而複習生物必須適應它所在的環境。典型的溼地生態系統是沼澤,掉進沼澤地越掙扎就會越陷越深,那沼澤地對我們有那麼大的傷害,我們還要保護它嗎?(還要,因爲沼澤地有淨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農田生態系統和城市生態系統的的特點是?(都是人工生態系統,需要人的監控才能正常地運作)。需要人在這裏面幹嘛呢?(除草,施肥,澆水…)如果沒有人的存在,這些人工生態系統都會被破壞了,像森林和草原那些生態系統我們叫自然生態系統,如果自然生態系統有人的參與會很容易被破壞,但人工生態系統沒有人也很容易被破壞,這就是人工生態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的區別。

分析書本資料:

分析書本p30的例子,河流生態系統還與哪些生態系統有關聯呢?(淡水、海洋、森林、草原、農田、城市…)總結出任何生態系統都不是單獨存在的,都是互相關聯的,而生物圈又是這裏面的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分析書本p31的ddt例子,也可以看出各生態系統是互相關聯的,影響任何一個生態系統都對其他方面造成威脅。

關於保護環境的共識:

但是我們人類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人類的種種行爲使到生態系統受到破壞,例如大量放牧使得草原沙漠化,引起沙塵暴……使得人類自己和其他生物也受到傷害。還有人類大量的砍伐樹林使得大地更容易沙漠化。(大量的圖片、事例引證)。所以爲了我們這顆美麗的星球,我們應該怎樣做?哪些事情我們同學們自己能夠做到的?(不污染水源,不亂排放廢氣,不用一次性的用品,多種樹,少砍樹……)從而保護我們的美麗家園。

教學後記:

對於生態系統的介紹這節課可以略講,但關於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同學們還是很薄弱,在這方面多安排些事例,圖片,讓同學們的保護環境意識更加深刻。

教學反思:

這節課效果不錯,因爲想到只單純地介紹各生態系統會比較沉悶,就把兩個相似的生態系統作比較,從它們的不同點而說明它們的特點,課本又介紹到沼澤,很多同學對沼澤對我們人類有害爲什麼還要保護感到迷惑,這一生態系統的介紹我安排了同學作了一個短暫的表演,把掉進沼澤地的過程表演出來,既讓學生清楚遇到沼澤地時要如何自救,也進一步加深了關於溼地生態系的認識。最後因爲這一課時內容比較簡單,也安排了一些關於我們和生態系統受到哪些傷害,我們應該如何保護生態系統的討論,同學們反應激烈。

國中生物魚的教案篇7

教學目的

1、使認識合理營養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設計一份適合自己的合理食譜。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並使學生從中體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與喜悅。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合理營養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難點:如何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食譜

教學準備:

蒐集關於青少年生長髮育現狀問題、中日青少年身高比較結果、牛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什麼是營養配餐等。

學生:

1、分成小組,選出發言人。

2、蒐集與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有關的資料和信息。

教學設計:

1、學生閱讀教師提供的資料,分小組討論資料後的相關問題。

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的交流和總結。

3、學生分別在組內和班內交流自己所蒐集的有關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資料和信息。

4、各小組同學制定適合青春期學生的營養食譜。

5、各小組的發言人在全班宣佈本小組的營養食譜。

教學過程

教師:現在許多學校中午爲同學們配送營養午餐,但是一些同學少吃或不吃學校配送的午餐,而吃方便麪或是漢堡包,更有部分同學到校外的肯德基、麥當勞去吃洋快餐。這種飲食結構是否合理?對同學們的生長髮育會產生什麼影響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幾個資料。

學生:閱讀資料,小組討論思考題。

資料:

1、漢堡包造就了美國嚴重超重超肥的一代,美國政府試圖將國民脂肪攝入量從40%降至30%,卻非常困難。而目前,洋快餐正在向我國青少年大舉進攻。部分青少年偏食洋快餐,那只是攝入了高脂肪、高糖、高熱量,而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極少。一旦形成飲食習慣,將影響一代甚至幾代人的身體素質。

2、世界銀行的統計表明,僅微量營養素缺乏,對發展中國家經濟造成的損失,至少佔國民生產總值的3~5%。據介紹,英國和西歐一些國家將1790年至1980年間經濟的增長,歸功於營養和狀況的改善。而消除碘、維生素a和鐵的缺乏,能提高人羣平均10至15分。

3、我國自1985年到1995年對青少年生長髮育與營養狀況進行了10年動態調查,結果顯示7~18歲青少年中,男生體重超重和肥胖者比例從2。75%升至8.65%,女生從3.38%升至7。18%;與體質密切相關的肺功能、耐力素質和柔韌性素質水平下降。而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青少年肥胖者激增的趨勢更加明顯。那麼,肥胖是營養過剩?不是。肥胖不僅不等於營養過剩,而且是營養缺乏的主要表現。

4、對正在旺盛生長的兒童青少年來說,身高是生長髮育中最顯而易見、最有代表性的指標。在通常情況下,身高順利增長,說明孩子的營養良好,也沒有受到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干擾。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個民族在遺傳營養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中國男女7~18歲青少年身高和日本青少年全國平均身高的比較結果清晰顯示,中國青少年整體上身高較日本處於劣勢。大體上,7~9歲比日本矮1~3 cm,10~12歲矮3~4.5 cm。青春中期後男、女出現分化,男生的劣勢更明顯,13~15歲矮3.5~4.5 cm,16~18歲矮2~3 cm;女生13~15歲矮1~1.5 cm;15~18歲差距爲0.5~0.6 cm。

5、目前,我國大部分人羣鈣的攝入量僅能達到需要量的一半,我國兒童因缺鈣引起的佝僂病和成年人的軟骨病及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症可達40%左右。奶中維生素b2含量豐富,喝一杯可達到每天需要量的23.3%;還含有少量的維生素e、維生素b1和維生素c,且奶是鹼性食品,可維持機體的酸鹼平衡。奶的營養價值及利用率高,因此,男女老幼都適宜喝牛奶。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人均牛奶攝取量非常高。因消化牛奶的速度比肉、魚、蛋快,歐美人把牛奶當水喝。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人積極改善食物結構,號召天天喝牛奶。到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人的身高比大戰前平均增長了10cm,國際上評價道“一杯牛奶改變了一個民族”。

6、營養配餐在國外十分普遍,但在國內卻尚未引起人們重視。什麼是營養配餐呢?營養配餐:就是按人們身體的需要,根據食品中各種營養物質的含量,設計一天、一週或一個月的食譜,使人體攝入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幾大營養素比例合理,既達到均衡膳食。簡單講,就是要求膳食結構多種多樣,谷、肉、果、菜無所不備。

思考討論題:

1、中國和日本青少年身高差距的原因是什麼?

2、中國青少年普遍營養失衡的原因是什麼?

3、中國和日本目前在飲食結構上最大的不同點是什麼?

4、你認爲當今青少年學生的飲食結構特點是什麼?

5、青少年必需的營養以及合理的營養結構是什麼?

教師:組織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

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闡述小組意見。

教師:

1、請你對目前學生的不良飲食結構和習慣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2、請你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相關資料告訴大家,應該從哪些方面關注食品安全。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請你運用自己所瞭解的有關營養和飲食的知識,作爲自己的青春期營養師,制定一個適合你的、合理的營養配餐食譜。

學生:小組討論,制定食譜,全班交流。

國中生物魚的教案篇8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節,主要內容包括科學家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歷程,以及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第四章共有3節內容,第一節主要說明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爲什麼具有選擇透過性?功能與結構相適應,於是進入第二節內容膜結構的探索。而第二節內容又是第三節內容“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的學習基礎。因此本節課在第四章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通過科學史的滲透,認同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漫長過程。

二、說學情

本課所面對的學生爲高一年級的學生,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對“化合物”、“細胞膜”、“生物膜系統”等內容已經有了一定認識,在這一前提下學習本課內容可以做到深入淺出,層層深入。在國中階段已經學習相關的生物學科的知識,初步掌握生物學科學習的方法,認同生物結構決定功能的生物學觀點。

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對於教學目標多元化的要求,我將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闡述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

2.簡述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能力目標】

1.培養分析、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增強動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學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同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漫長過程。

2.樹立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難點】

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中滲透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五、說教學方法

1.教法

通過講授、討論、問答等多種教學手段,建立誘導探究的課堂模式,使發現過程中的幾個的實驗變成一種探究式的實驗,引導學生體驗科學家發現真理、探索真理的全過程,進而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科學方法,理解科學內容。

2.學法

在本課學習中,學生利用課本和課件提供的資源進行思考,在此基礎上,綜合了探究性學習、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等方法完成模型的構建。

接下來,我重點講解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利用生活示例導入,多媒體展示:小龍蝦—橫紋肌溶解症—肌紅蛋白—肌紅蛋白尿。隨後提出問題,有沒有注意到自己尿液的顏色和患者尿液顏色的區別,爲什麼有這樣的區別?隨後補充,正常人的細胞膜沒有破壞,具有選擇透過性,引導學生生物膜具有選擇透過性的功能與生物膜的成分和結構有關,從而引入本節的內容《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食源性橫紋肌溶解症是生活中常見的示例,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回顧舊知,引入新知,目的是學生聯繫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順利引入新課,並且滲透健康飲食習慣。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科學家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歷程

對這一知識點的教授,我打算採用:教師提供資料→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做出假設(構建模型)→教師提供實驗驗證,通過這種思路,可以將課本中的結論轉變爲學生主動探究的一個驗證實驗,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1.組成細胞膜成分的探索(多媒體課件展示實驗一和實驗二)

鼓勵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循序漸進、層層誘導。並順勢引導學生提出何種假設?又如何來證實你的假說?學生根據實驗一、二,能夠得出組成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磷脂)和蛋白質。通過引導學生自己根據實驗現象提出假說,引出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鍛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的能力。隨後稱熱打鐵,繼續提出問題,脂質和蛋白質又是如何組成細胞膜呢?

2.磷脂分子的排布形式(多媒體課件展示磷脂分子資料和實驗三)

多媒體課件展示介紹磷脂的性質和細胞生存的條件,要求學生自主進行小組討論磷脂分子在空氣—水界面以及假設組織細胞膜中磷脂的分佈情況,並派代表在黑板上演示。教師評價,給出意見。最終得出細胞膜是一種磷脂雙分子層結構,其中磷脂分子的親水性頭部朝向兩側,疏水性的尾部相對朝向內側,只有這種結構纔可能穩定於細胞內外均爲水的環境中。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了團結協作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3.蛋白質分子的排布(多媒體展示資料4和冰凍蝕刻顯微技術)

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如果把自己當作科學家,會得到怎麼樣的假設?同時表述模型。學生根據掃描電鏡技術和冰凍蝕刻技術的實驗結果,描述細胞膜結構中的蛋白顆粒的存在狀態。培養學生認識到技術進步對科學發展的重要性。

4.細胞膜是靜止的嗎?(多媒體展示變形蟲視頻和實驗五)

視頻展示變形蟲運動,動畫展示熒光標記技術,啓發誘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歸納相應結論,並設計新的驗證性實驗證實細胞膜具有流動性。通過視頻和動畫的輔助,增加學生對微觀知識的感性認識,培養質疑、創新、探索的科學觀點。強化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認同技術進步對科學發展的重要性。

(二)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主要內容(多媒體展示模型)

多媒體展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細胞膜流動鑲嵌模型,引導學生結合之前的實驗探究上進行回顧,用自己的話說出基本要點。教師糾正、展示完整內容並進行詳細講解並補充糖蛋白等相關知識。

讓學生進行回顧,增強口語表達和概括歸納的能力,並檢驗教學效果。

環節三:總結提升

引導學生思考:總結知識、形成概念圖。爲鞏固學生所學內容,教師佈置課外思考題,之前所學習的知識中,哪些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哪些又體現了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點?

通過學生總結知識,形成概念圖,有助於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能夠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課後以思考題的形式,既能消化知識,應用新知,又能激起學習生物的興趣。

以上就是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下面闡述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可以清晰直觀的展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加深學生對重要知識掌握和理解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