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5.88K)

要想讓自己的寫作水平得到提高,大家最好寫一篇讀後感來記錄自己的感悟吧,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讓人覺得“孤寂”的書名,是當初吸引我去翻閱這本書的原因之一,而另一個原因就是這本書據說曾被翻譯成二十三種以上的語言,還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上停駐了近二十年。一翻作者簡介,發現書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學家,難道這是一本心理學書嗎?隨手翻閱一下,卻發現語言很平實,還有一些真實的事例,於是,我開始了此次閱讀之旅。

一向以來,作爲特教教師的我,當被其他人問起職業時,他們都會追問兩句:是國小還是中學教師啊?是教什麼的?當了解真相後,大都會“誇”上一句:很有愛心的工作啊!“愛”這個字眼似乎總會在我耳邊響起。固然,在他人,甚至是自我看來,做教師的都要有一顆愛心,而做特教教師的,這顆“愛心”的分量應當還要重!所以,我也曾單純地認爲,只要抱着對學生的愛,就能勝任這份工作了。但當我讀完《少有人走的路》第二部分“愛”時,頓時啞然失笑,我對於“愛”的理解看來是有失偏頗的。

誠如書的作者說道:“愛是自律的原動力”、“愛是長期的和漸進的過程”、“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我,也是愛他人”。看來,愛不僅僅是爲了促進他人心智成熟,還是爲了促進自我心智成熟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像這樣,對於“愛”的一系列的闡述,頓時讓我覺得心域寬闊了許多。這又讓我突然記起導師在我們新教師帶教會上提及的“愛”的意義:“用愛打開心靈”!是啊,要走上心智成熟的旅途,要讓自我的心靈更充實豐腴,就必須要懷有“愛”意。

要愛我們的學生,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要愛我們的家人,這樣纔會擁有一個完整的人生!

要愛我們的工作,這樣纔會找到自我的人生價值!

要愛我們的生活,這樣纔會讓熱情和自信充滿每一天!

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作爲一名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對於生活充滿了不安和焦慮,偶然間拿到這本書,讀完後,似乎給自己打了一針“鎮定劑”。比起心靈雞湯,它更像是一面警鐘,不僅將生活的苦難擺在你面前,又給予你戰勝苦難的工具。

自律

自律是本書將的第一章內容,作者在開篇時就指出,我們的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自律。並且提出了自律的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

延遲滿足感

延遲滿足感,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後甜,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

如果我們認爲自己很有價值,就會認爲我們的時間也很有價值。“我是個有價值的人”——對自我價值的認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培養自律的根基。它直接來源於父母的愛。(這一點也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父母的以身作則)

承擔責任

“你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爲問題”。我們必須要直面屬於自己的問題,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是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

如果我們力圖把責任推給別人或是組織,就意味着我們甘願處於附屬地位,把自由和權力拱手交給命運,社會等。也就意味着我們主動放棄了自由和權力。

忠於事實

我們需要實事求是,杜絕虛假,因爲虛假與實施完全對立我們越是瞭解事實,處理問題就越是得心應手;虛假、錯覺和幻想只能讓我們不知所措。

完全忠於事實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麼呢?首先,它意味着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進行不間斷地嚴格地自我反省;其次,我們要敢於接受外界的質疑和挑戰。

保持平衡

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當,稱之爲“保持平衡”。首先,保持平衡,意味着確立富有彈性的約束機制。(我們要適當約束情緒,要用大腦的高級中樞——判斷力,必須約束低級中樞——情緒)。其次,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則就是“放棄”,不斷地調整自我,懂得有舍有得。最後,放棄意味着新生。人類只有適當放棄自我,才能領略到人生的喜悅。

自律是解決人生最主要問題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爲逃避解決問題而忽視問題的存在,並指望問題自行消失的傾向,是人生中存在的重大問題。”當看到書中這句話的時候感觸非常深,感覺我們大部分人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只是每個人受其影響度不同。

書名少有人走的路初次給我的感覺是作者會講一個事情是很少人會去做的,但看完之後明白並非是這條路走的人少,而是這條路每個人都會經歷,但真能走好這條路的人並不多。

書中通過一些心理學方面的分析,闡述瞭如何做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往往很多人看似長大成熟了,但心智缺還未成熟,說話做事都會給人感覺很幼稚,這類人只要有過接觸大家都會不難發現。另外還有類人,看似各方面都表現的很成熟,但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選擇逃避或裝作視而不見,在處理問題的時候習慣推卸責任或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這些其實也是心智不成熟的一種表現。

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發生問題是很正常不過的一件事,關鍵是我們要學會如何去面對問題,如何正確的對待和認識問題纔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我們需要承擔起責任,盡全力去解決問題。“觀察”和“認知”這兩個詞幾乎貫穿於這本書的始終,如果一個人以邪惡爲目標,總是會拒絕觀察事實的真相,而心智成熟的人,卻能深刻的意識到懶惰的存在。

因爲解決問題是件痛苦的事,所以大家會選擇逃避或不作爲,大家都會習慣處理輕鬆、容易處理的問題。是否能做到心智成熟,也可以理解成意識的進化或者說是意識的成長,只有當你有了擔當的意識、會自律,這樣纔會讓自己不斷的進化。

惰性很多時候是自己潛意識裏的一種表現,每個人都會覺得享受在前,所以纔會當遇到困難或問題是就會產生惰性。書中介紹“推遲滿足感”就能解決惰性、拖延症的問題。比如大家是東西總是愛比喜愛吃的先吃了,不愛吃的不是丟了就是拖到最後隨便應付了事;讀後感·做事總是習慣把簡單的事先處理了,難的事情放在最後處理或者索性就不處理等別人來解決或到最後不了了之,這些毛病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然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需要我們去認知問題的根源,推遲滿足感就是要讓自己先解決難解決的問題,不能貪圖眼前的安逸,要有先苦後甜的精神,這樣自然就會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大家都會覺得你靠譜。

讓心智成熟的這條路,並不是很少人關注,而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如果當你真的能走通這條道,肯定會讓自己有很大的改變。好比自己以前看待任何問題都會有侷限性,所以處理起問題也不順,無法解決問題的根本,而且在問題的爭論中總是按着自己額思路去辯解,忽略了其他客觀的因素或者不承認客觀條件的存在。

現在基本已經慢慢的做了改變,因爲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能觀察和認知問題的根源,繼續在學習如何走好這條少人有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