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2022通用版《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2.79W)

我們看完一本有價值的書之後最重要的就是把我們的收穫寫下來和大家分享,那麼一篇優秀的讀後感究竟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2通用版《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2022通用版《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三篇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1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本書共分四個部份:自律、愛、成長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愛”爲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麼是愛的本質,幫忙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告訴我們如何成爲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這本書的副標題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能夠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能夠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而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所以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無幾。所以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銳指出: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可是程度不一樣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樣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的時間不一樣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我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

本書開篇即說:人生苦難重重。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進取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事實、堅持平衡。

其中推遲滿足感,意味着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歡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應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歡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們不願意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面問題,會讓人感到痛苦。而問題不會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並且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和更大的痛苦,持續的時間也會更長。例如:我此刻正在寫這篇讀後感,其實已經拖了很久,總覺得有個事沒完,令我心神不安,可是不寫永遠不會有。當我應對現實,放下趣味的遊戲和小說,雖然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設,可是靜下心來去寫的時候,心理上卻感到很簡便下來。也許需要絞盡腦汁,沒有了玩樂的簡便,當我寫完之後,感到心境舒暢,好像放下了一個包袱。而類似的事情其實經常會出現,有時候會我們能夠直面問題,以進取的態度去解決它,而有時則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過且過。並且越是安逸的時候,越是不願意進取應對,也就是不願意推遲滿足感,這也許就是古人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吧。

記得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給幾個四五歲的孩子每人一塊糖,然後告訴他們如果此刻就吃也能夠。可是如果能夠等到明天早晨還沒有吃,那麼就能夠再得到一塊糖。然後觀察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可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堅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並得到了第二塊糖。在這之後,實驗人員跟蹤觀察這些孩子,發現那些堅持住的孩子在他們長大後都獲得了成功,成爲傑出人士。想想就會明白,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就能夠應對糖的誘惑,做到了推遲滿足感,這種自律的精神和本事在今後的成長中會給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動力則是——愛。愛是爲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愛和自律結合起來,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能體驗歡樂的極致。愛,就要不斷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心智的成熟。真正的愛不僅僅是付出,不僅僅是奉獻,更重要的是你的愛是否令自我獲得成長,同時使你愛的人也得到成長。就像我們愛自我的孩子,但絕不願意將他們放在自我的羽翼下,而是要讓他們去搏擊風浪,在風雨中變得更堅強。而那種處處包辦代替,時時噓寒問暖絕不是真正的愛。因爲在包辦代替中,是職責心的缺失;在噓寒問暖中是自理本事的退化。“付出真愛的人,應當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爲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

作者是一位心理醫生,所以在這本書中,作者用了許多心理治療的例子來解釋自我的觀點,所以使人在看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乏味,並且作品中不乏精闢的觀點,凝練的語言,讀後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靈必須堅持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悖論,異常不要輕易受到倫理觀念的影響。”

“勇氣,不意味着永不恐懼,而是應對恐懼也能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

“對於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舊習,採取冷靜和懷疑的態度,纔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選擇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艱辛與磨難,最終才能到達人生新的境界”。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並且值得精讀的書。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2

在我閱讀《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對謊言》後有以下感觸和收穫:

一、謊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每個人都會撒謊,有些謊言無傷大雅,而有一些卻在一步步摧毀我們的內心,爲什麼這麼說,謊言是我們並不想或並不敢去正視我們的錯誤和痛苦的時候選擇逃避問題的一種表現。我們把那些真正令我們痛苦的事壓制在潛意識層面,從而展現出輕鬆的一面而形成我們的意識。表面上風平浪靜,其實不過是我們的潛意識爲我們承受一切。就比如遇到不開心的事或承受不了的事,我總是不斷問自己是不是在做夢,一定是在做夢,忘記吧。不敢正視自己的痛苦,不敢正視自己的問題,直面內心,在做正確的事與輕鬆的事面前永遠選擇後者,讓自己看起來輕鬆,實則在壓抑痛苦,這些痛苦一件件的積累,遲早會找上門來,把自己壓垮,讓內心崩潰。因爲意識好控制,潛意識並不好控制,不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爲問題。只有勇敢的拆穿謊言,我們才能活在真實的自我當中,邁向心智成熟的第一步。

二、如何識別僞善,遠離邪惡。

邪惡是由顛倒是非的謊言產生的。這就像單詞“生命”(live),如果顛倒過來,就變成了“邪惡”(evil)。邪惡定義爲:“運用一切手段,拒絕心靈成長而惡性擴張自我的行爲。”也就是說,面對自己的惡,惡人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嫁禍他人。“邪惡用謊言和欺騙來維護病態的自我。惡人,做了邪惡的事,卻往往沒什麼罪惡感,用謊言和欺騙來保護“完美”的自我形象,而處心積慮維護道德完美假象的那類人。這類人往往是僞善的,對別人的傷害極大卻從來不把錯誤歸咎於自己,往往所有的責任都在別人。這類人自私,自戀,喜歡控制別人。識別一個人是不是僞善的惡人,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聽從自己的直覺,具體來說就是“反感”,“反感”往往是心理健康的人遇到僞善和邪惡之人時的一種本能的反應,我想面對這樣的人是,只能避之唯恐不及大概是最明智的選擇了。

三、惡,總是出現在需要愛的地方。

這是書中第四章的標題,也是我感觸最深的一章。書中寫到:夫妻之間真正的愛,不是樹纏藤,也不是藤纏樹,而是彼此獨立、心心相印。這樣的愛能不斷拓展雙方的自我界限,讓彼此的心靈都獲得成長。相反,如果一方把自己的自我依附於另一方,或者一方極力要控制另一方,這就不是愛,而很可能產生惡。所以我認爲,情侶或者夫妻或者其他親密的關係,要敞開心靈,但不要把心靈交給對方管理,把心靈交給對方管理,意味着失去自由和自我,意味着奴役和被奴役。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心甘情願成爲別人的累贅,成爲別人累贅的人往往會陷入深深的自卑和抑鬱,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願意讓別人成爲自己的累贅,他們想法設法讓別人依賴自己,在被人的依賴中,他們能夠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內心沒有安全感,就像控制外面的一切。這些心理和行爲很像愛,但卻不是愛,而是惡。從本質上來看,它是通過加強別人的依賴感來控制別人,不僅阻礙了別人的心靈的成長,而且也阻礙了自己心靈的成長。我想愛,是爲了成長,成長需要足夠的空間;而邪惡的本質是壓制,它壓制別人的自我,壓縮別人的空間。但偏偏有些人把這種壓制當成了愛。這種關係中,對方體會不到愛的關心與呵護,感受到的只有窒息。

勇敢地面對謊言。只有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只有勇敢地面對謊言,才能忠於事實。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3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靈活運用傳統心理分析方法去解決人生的衝突和難題的書,讀完本書給我最直觀的的感受就是心靈的強大,纔是真正的強大。

本書的作者是斯科特·派克,畢業於哈佛大學。書中分爲四個部分,分別是自律、愛、成長與信仰、恩典。

其中以“愛”爲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麼是愛的本質,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對我感觸最深的就是自律這部分。書中開篇就是以“人生苦難重重”最爲闡述的根本,人們只有瞭解到這點,並接受這點,才能從苦難中解脫出來。遇到困難,不是怨天尤人,不是叫苦連天,也不是希望拖延時間,希望問題自行消失,人生本就是困難的、坎坷的,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的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樣心靈就會得到真正的成長。

自律和隨心所欲之間是以相互矛盾的,隨心所欲的結果常常是苦果,後悔過後又忘記,再次品嚐苦果,直到懂得自律,承擔起責任,然後才獲得相對的自由。

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

讀《少有人走的路》,一起踏上成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