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熱門最新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1.6W)

當你讀完一本好書,你一定也對書籍的情節非常難忘吧,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熱門最新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熱門最新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熱門最新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同事推薦我讀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當第一次聽到這個標題時,我便被他吸引住了,帶着好奇心我,我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這是一本美國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關於心理學的書,裏面討論了我們心理現象中一些比較本質性的問題。書中提出,當我們能夠自我做自我的心理醫生,解決自我所有的心理問題時候,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夠比較正確的看待宗教,把它當做一種真正實際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僅是精神寄託或理論。

書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學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爲佛教不承認永久的“神”的實在性,而缺少這種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卻不這麼看,並非所有的宗教都務必要有一個神存在,比如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於這種宗教不承認“神”的存在,或者說即使承認“神”的存在,也是務必透過實驗來驗證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佛教倒是真的相比於其他宗教來講更接近於現代科學一些。

作者說,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宗教,只是也許自我不明白而已。當你坦然應對自身的問題並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改善自我的時候,你就離“神”越來越近,甚至於,你可能會發現,自我是可能到達“神”的境界的。很感嘆作爲一名西方學者,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並且在長時間的行醫生涯中能夠去踐行它。是的,離開了現實的土壤的學說是沒有好處的,即使崇高如哲學或者宗教,也務必如此。此刻這個社會,人們很多已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人們轉而信仰科學,這是社會的提高。心理學作爲一門新興科學,正在某種程度上代替傳統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心理學的發展,人們對宗教的認識會越來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會越來越展現,而負面的東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願大自然能夠給人以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種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麼難,讓心靈成長有多麼難,我們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種種侷限或許我們會排斥宗教,或許我們會認爲科學深奧難懂,或許我們會認爲藝術過於高雅我們無法涉及,再加上由於此刻分工極細的因素,我們往往只侷限於自我的行業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爲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往往安居狹小的心靈一隅而自娛――到很難進入須臾納芥子的境界;事實上“對於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舊習,採取冷靜和懷疑的態度,纔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懷疑、自省、反思、進取、追求,的確是那麼難。

熱門最新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一直都沒有好好地看完這本書,總是覺得好像書裏的文字認識我我卻不認識他。但是看過之後有一種淺嘗輒止的感覺。一本書文字不在於能看多少,在於你理解了認識了多少!其實它裏面所謂的各種心理問題我不是很理解,但是我唯一看懂了就是面對和勇氣。

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爲。面對苦,面對餓,面對困境,巴爾扎克有句名言:“困難,對於弱者來說是一個萬丈深淵,對於強者來說卻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面對這麼一個巨大的財富,我們當然要撿起來,人生就是積累的過程嘛。期待成長就要面對所謂的生活煩惱,看過這本書,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就三件事:微笑,面對,然後接受。

作者說過,放棄人生的某些東西,一定會給心靈帶來痛苦,而其劇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對死亡。任何的放棄在一定高度上說都是放棄自我——放棄速度、放棄情感、放棄根深蒂固的行爲模式甚至個人人生理念,這種痛苦可想而知;但若不經歷這種痛苦,我們就無法超越自己、自己的靈魂。可爲何要追求這種自我精神的發展呢?作者坦言,“或許你可以找到答案,或許怎樣努力,你都與最終的答案無緣。”面對放棄,面對痛苦,其實人生重要的不是行爲,重要的是態度。

我能理解的另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勇氣,所謂勇者無敵,好多人都說年紀越大膽子越小啦。還是懵懂的小孩的時候,心懷大勇,好像上刀山下火海都不怕,都說青春期叛逆,但是隻有在青春期我們才能看到最完整的自己,陽光青春然後無畏。

作者首先讓我們認識到問題,面對問題,並研究問題的根源,慢慢地教會我們愛的方式,鼓勵我們堅定信仰,真正的愛,不是一味的追求,不是執着於痛苦,而是微笑,面對然後接受,樹立人生追求,努力克服困難,戰勝自我。(觀後感)生活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教會我們讓心靈成長,讓心智成熟。並且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爲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前程,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個溫暖的名字,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讀《少有人走的路》不知不覺就想起這樣的詩文,做一個幸福的人其實很簡單,給我們的心塗上幸福的顏色,面對困境,把它融入海一樣的胸懷,面對痛苦,把他留在春天一般溫暖的陽光下。

書中反覆強調真正的愛,我們每個人對愛的定義不一樣,有過愛才能瞭解愛,有過執着才能放下執着,有過面對,纔可以真正無畏。

少有人走的路並不一定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條充滿幸福快樂充滿愛的指引人心靈的道路。

熱門最新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看完《少有人走的路》,我被一種力量和精神感動。這是一部心靈讀物,它可以帶領你走進內心,瞭解自己,達到自我認知的更高境界。這部書是能輕鬆閱讀的通俗版,但請不要因此而輕視它,它可以健全您的心智、改善您的生活,讓您更快地走出困境、渡過危機。

這部書被西方媒體譽爲“來自上帝之手”的時代傑作,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上停駐了近20年。前三本作者是M.斯科特.派克,在美國被譽爲“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心理醫生”,他獲得政府特許,進入政府心理治療特殊小組,爲士兵提供治療,其特殊的職業經歷,成就了他的一系列偉大著作。第四本作者托馬斯.摩爾,也是美國人,是一個享譽國際的心理學家,並擁有哲學學士、音樂碩士及神學博士學位。

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心理問題。派克尖銳指出:“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所以我們要勇敢的面對問題,堅定地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這部書英文一本,翻譯後中文版是有四本:

第一本主題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作者用溝通與理解的語氣,幫助我們探索生命的本質,引導我們去享受生活,告訴我們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派克告訴世人: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

第二本書的主題是勇敢的面對謊言。派克大膽地揭露人性深處的謊言,也直指自己國家的弊病。由於每個人心中都存在着懶惰和恐懼,所以面對問題和痛苦,人們常常會選擇逃避,用謊言來麻痹自己的意識。被壓抑進潛意識的痛苦,則會以心理疾病的方式糾纏我們。所以,我們只有勇敢的面對謊言,依靠愛的力量對抗一切謊言和邪惡。

第三本書的主題是與心靈對話。人生錯綜複雜,我們應該爲生活的神奇和豐富而欣喜,而不要爲人生的變化而沮喪。每個人都必須走自己的路。生活中沒有自助手冊,沒有公式。某個人的正確之路,對另一個人卻可能是錯誤。我們每個人的心靈都處在不同層面,各自有着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小心而靈活的對待它們。

第四本書的主題是心靈地圖。正像書的副標題一樣,它補全了我失落的一角。作者告誡要讓心靈得到關懷,尊重它表達的訊息,給它時間和機會來展現自己的面貌,用生活的深度、內涵和質量讓它茁壯成長,最終會造就一個獨一無二的“我”。 相信通過努力的心靈遲早會凝聚成那塊神祕的“哲人之石”,成爲人格的堅實核心。

這兩位作者都運用了大量真實的案例,表達的方式非常睿智豁達,也非常平和包容。讀了這部書讓我明白心理健康並非總是陽光活潑,毫無陰影。心理的治療更不是令個性萎縮,變得淺薄而蒼白。就象作者所說:“抑鬱造成的空虛,乃是思緒和情感的溫牀;年齡的增長和衰老,可以促使我們關注心靈;死亡讓人更強烈的瞭解到生命的意義;深刻體會眼前生活的空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讓我們失去一部分的純真,這對心靈也是有好處的。”書中能作爲勉勵、自省的言語很多。每個人看後的收穫都會有所不同,我毫無保留的推薦,希望更多人走上心靈成熟之旅。

這部書從英文翻譯過來,應該是考慮儘量原味的問題,所以有些語句讀起來會覺得不是那麼舒服、優美,但我覺得不影響閱讀的效果。

受此書的影響,引起我關注中國的心理諮詢和治療發展。早在兩千年五百多年前,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根據自己的觀察評定學生的個別差異,實行“因材施教”。孔子很強調“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可見孔子對心理學的注重。三國時期(公元前3世紀)劉劭著有《人物誌》一書中,將人分爲聖賢、豪傑、傲蕩、拘懦,並提出了心理觀察的一條基本原則,即“觀其感變,以審常度”,美國學者施羅克曾將它翻譯成英文,於1937年以《人類能力研究》在美國出版,向西方介紹了劉劭的思想。南北朝時期學問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學者顏之推十分關注兒童的心智發展,在《顏氏家訓.風操篇》中做有詳細記載,這種以實物爲材料的近似標準化的測驗方法可以說是1925年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嬰兒發展量表的先導。

我國諮詢心理學由於抗日戰爭和“”的影響,發展幾次受到摧殘,改革開放之後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但目前大部分心理學的教材和心理諮詢和治療用的測量表都來源於西方。近幾年來,我國的心理學家正在致力於心理測驗的本土化研究,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的心理諮詢和治療將更有自己中國特色。

少有人走的路,希望走的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