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精選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2.36W)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需要將自己讀書後的感悟記錄下來,這樣才能提升自我,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精選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精選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很少有書,我看了之後會寫讀書筆記的。偶然的機會看到這本書,讀了之後感覺很有道理,有的地方寫得很好,對將來會有所幫助,因此寫下讀書筆記,算是加深一下理解。

首先這是一本心理醫生寫的,教你如何使“心智成熟”的書,其中有詳細的邏輯分析,也舉了很多病例解釋它

心智成熟即“精神”的成熟。

要想心智成熟,必須要有“自律”,遇到問題時能直面問題並解決它。我身邊就有一個人,天天過得渾渾噩噩的,放縱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盡情享樂。她也知道這樣不好,但是一直改不了,就是因爲她缺少自律。而自律的原動力是"愛",真正懂得愛的人,懂得愛自己和周圍的人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約束,以此促進周圍的人的成長,促進他們心智的成熟。

隨着自律的不斷加強,愛和人生經驗一併增長,我們會越來越瞭解自身成長的世界,以及我們在世界中的位置,形成我們自己的世界觀。很多人從未有過大規模跳躍,也就無法實現真正意義的成長。這裏要指出的是,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很不“成熟”,尤其是那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他們將要承擔很多的責任,但內心還是很幼稚,這對他們的下一代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或者一些上級領導,心智同樣需要成熟,這對下級的發展是必需的。

要建立與現實相適應的世界觀,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增進對世界的認識。

阻礙心智成熟的障礙是“懶惰”,即自律的反面。而懶惰的特殊形式“邪惡”則是指主動捍衛自己的懶惰,它們在人類進化過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着。(這下知道“邪惡”的另一種定義和本質。)書中同時提出“潛意識”這個概念,及如何利用病人不經意流露出的“潛意識”解決病人遇到的問題_因爲心理疾病就是由於我們自己的意識抗拒潛意識而產生。這是一個獨特的理念,對於很多人包括心理有問題的人都有幫助。我們要善於發現和傾聽自己的潛意識,雖然很多時候它深深藏在你心底。

最後,心智成熟的最終意義何在?我們在心智逐漸成熟的旅程中,需要不斷自我糾正和自我調整,最終我們瞭解人生的真諦,清楚我們在想什麼、在做什麼,我們將擁有駕馭人生的強大力量,我們就會感覺舒適而愉快。這種幸福快樂的感覺在其他方面是很難體會到的,而那些不瞭解這些真諦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的人也是很難體會到的。當然,我們走了“少有人走的路”_通向心智成熟的路,我們到達了頂峯,周圍有很少人和我們在一起,前面也沒人帶路,我們不知道前面的路接着怎麼走,這時我們可能會難以採取行動,同時我們會產生孤獨感。

精選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回想那晚《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捧在手中之始,我仿伄在茫茫沙漠上,隱約傳來一陣陣丁零丁零的駝鈴聲,循着鈴聲望去,遠處出現了一支駱駝隊,在條件惡劣的道路上艱難前行,這是在我腦海中閃現出的“絲綢之路”。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張騫,永平求法的佛教東渡,西天取經的玄奘等等歷經多少磨難,將中國的絲綢、鐵器、打井技術等傳到西域,西域的土特產、樂器,印度的佛教等也傳入中國。他們用生命普寫了“絲綢之路”的故事都與這條路有關。

書中第一部分寫的“自律”,所謂自律,就是以積極的主動的態度,去解決問題。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現實、保持平衡。對於推遲滿足感,我們不要貪圖暫時的安逸和一時成績的滿足,工作時要先難後易,克服自己工作拖沓的毛病,延長滿足感;而對於承擔責任,我們對待問題要有承擔責任的勇氣,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我從《少有人走的路》書中的“吃蛋糕的習慣”,看到自己時有拖延的習慣,特別是時限寬鬆的事情,等待問題自行消失;有時對自己認爲不重要的問題或小事視而不見,或儘量忘記它們的存在。聯想到我的工作職責中有項業務是每年7-12月到質監部門年檢證件,可是每次都是等到最後一個月纔去年檢,雖然沒有影響到工作,自己爲什麼不能第一時間去年檢呢?假如未能按時年檢,必然造成工作上的被動,還會直接影響到有關企業相關工作的年檢。這可是“吃蛋糕的習慣”心理模式。其實在上班第一個鐘頭,先去解決那些麻煩的工作,在剩下的時間裏,其他工作確實變的相對輕鬆,工作一天下來心情也輕鬆。推遲滿足感,意味着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這是我人生旅途上又一個學習成長的新起點。在慧達讀書會首先收穫的是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對愛的全釋,讓我學會愛,並且有愛他人的能力,知道如何去愛成爲我人生必修課;再就是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用平凡的語言和一些生活中的瑣事,讓我身臨其中,踏上人生艱辛之旅,讓心智成熟之旅相當漫長,但是這並沒有讓我們感到恐懼,恰恰相反他帶領我們去經歷一系列艱難的轉變,最終達到自我認知的更高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比較通俗易懂, 書中說“如果你是一個渴望成熟的人、一個正在成熟的人、一個因拒絕成熟而導致心理障礙的人,那麼,請你勇敢地翻開這本書吧!只要你有勇氣翻開這本書,你就一定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問題;只要你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問題,你就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我想這條少有人走的路,也許會有更多的人走出自己的“絲綢之路”。

精選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最近有幸拜讀了《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當第一次看到這個標題時,我便被他吸引住了,帶着好奇心我,我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這是一本美國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關於心理學的書,裏面討論了我們心理現象中一些比較本質性的問題。書中提出,當我們能夠自己做自己的心理醫生,解決自己所有的心理問題時候,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夠比較正確的看待宗教,把它當做一種真正實際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精神寄託或理論。

書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學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爲佛教不承認永久的“神”的實在性,而缺少這種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卻不這麼看,並非所有的宗教都必須要有一個神存在,比如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於這種宗教不承認“神”的存在,或者說即使承認“神”的存在,也是必須通過實驗來驗證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佛教倒是真的相比於其他宗教來講更接近於現代科學一些。作者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許自己不知道而已。當你坦然面對自身的問題而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改善自己的時候,你就離“神”越來越近,甚至於,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是可能達到“神”的境界的。很感嘆作爲一名西方學者,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並且在長時間的行醫生涯中能夠去踐行它。是的,離開了現實的土壤的學說是沒有意義的,即使崇高如哲學或者宗教,也必須如此。

現在這個社會,人們很多已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人們轉而信仰科學,這是社會的進步。心理學作爲一門新興科學,正在某種程度上代替傳統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心理學的發展,人們對宗教的認識會越來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會越來越展現,而負面的東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願大自然能夠給人以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種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麼難,讓心靈成長有多麼難,我們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種種侷限?或許我們會排斥宗教,或許我們會認爲科學深奧難懂,或許我們會認爲藝術過於高雅我們無法涉及,再加上由於現在分工極細的因素,我們往往只侷限於自己的行業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爲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往往安居狹小的心靈一隅而自娛——到很難進入須臾納芥子的境界;事實上“對於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舊習,採取冷靜和懷疑的態度,纔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懷疑、自省、反思、進取、追求,的確是那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