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江西十大最著名的道觀

排行榜 閱讀(2.11W)

13、樟樹市三皇宮

三皇宮位於中國江西省樟樹市城區邊街西12米處,佔地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889.83平方米,是一座宮殿式的磚木結構建築,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三皇宮由正殿、神殿、左右廂房、裏院、戲臺、套間、客廳、膳房、寢室等部分組成,形似四合院佈局,軸線對稱,主從有序。大門呈八字形門樓,青磚平砌,中嵌青石、豆綠石,浮雕人物、走獸、翔禽、花卉、樓閣於石上。門樓上端豎鑲“三皇宮”石匾,橫鑲“如游上世”石匾,門聯爲“歷劫真師朝聖闕,終天草木載皇仁” 。

12、樟樹市大萬壽崇真宮

靈寶祖庭閣皁山大萬壽崇真宮位於“天下三十三福地”的閣皁山,爲道教正一派靈寶派聖地。東漢時期,道教靈寶派鼻祖、著名醫藥家葛玄來到閣皁山,因喜其爲“真仙之宅”而結廬建臥雲庵。葛玄長年潛心佈道,廣收門徒,採藥煉製九轉金丹後得道昇仙,是瞭解道教靈寶文化的最佳場所。

11、鉛山縣葛仙山葛仙祠

葛仙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於鉛山縣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脈。站在主峯眺望四周,近觀九條支脈如九條蒼龍,盤旋騰躍,乘雲奔來,氣勢雄偉,人稱“九龍竄頂”。葛仙祠北宋元祜七年(1092),在葛仙山之香爐峯建葛仙祠,後經南宋、元、明幾代擴建,遂成一氣勢宏大的道教建築羣,除大葛仙山殿外,有三官殿、靈官殿、地母殿、玉皇樓。葛仙祠座北朝南,依山築閣,鐵瓦石門,殿內神像森列,古匾橫陳。寺院周圍分佈着迎客鬆、試劍石、上馬石、下馬石、捨身石、息心巖、仙人足跡、飛昇臺、洗眼仙泉、龍池等古蹟。歷年來,善男信女不絕。

10、贛州市萬松山玉虛觀

玉虛觀,原位於贛州市水東鄉(現水東國小校址)。又稱葛仙祠。史載:漢未赤烏間,葛玄以“四要、九訓”行教於鵝湖山,於茲“鑿石爲穴,藏於隴首”。唐代,道教盛行。鹹通(860―874)中,懿宗李崔因旌表葛玄潛心修道,助世濟民而敕命在鵝湖山西麓建宗華觀奉祀葛玄。唐開元中(713~741)建,屬十方叢林。該觀坐北朝南略偏西,建於九條山脈匯聚之集點。歇山式建構。觀門前大拜坪可容千人。觀頂脊飾黃硫璃瓦,有浮塑九條金龍戲珠,栩栩如生,分三層相對峙列。北宋治平二年(1065),英宗趙曙賜額改爲玉虛觀,元初,玉虛觀毀於兵燹。故葛仙祠又稱玉虛觀,乃源出於此。

9、三清山三清宮

三清宮是三清山道教的標誌性建築,是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道聖地,位於江西三清山北部三清福地南側九龍山口的龜背石上。三清宮東倚聚仙台,南靠九龍山,西鄰演教殿,北踞龜背石,佔據了三清福地藏風聚水的風水寶地。以三清宮之名命名的三清宮景區是三清山厚重人文景觀的薈萃福地,也是三清山道教古建築羣的“露天博物館”。

8、安源區橫龍洞純陽觀

萍鄉純陽觀,道教宮觀,在萍鄉市西門外,初稱純陽庵。始建於宋代,明清二代屢有修繕和增建。現存主要建築有山門、靈官殿、逍遙門、雲集門、純陽殿、慈航殿、三清殿等。觀內逍遙門內有一水井,名曰天井,井水甘冽甜美,冬溫夏涼,四季不涸,且與觀前清泉潛通。屬萍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南城縣麻姑山仙都觀

仙都觀位於位於南城縣西郊,距縣城建昌鎮4公里,也稱麻姑廟,1992年重建,整個園林建築佔地萬餘平方米,是一座典雅、古樸的仿古建築羣,主要建築有三清殿、元君殿、偏殿、被譽爲“天下第一楷書”的顏真卿《麻姑山仙壇記》碑亭以及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和澳門、新加坡、日本等地名家手跡的200米長的書法碑廊。

6、新建縣西山萬壽宮

西山萬壽宮,原名玉隆萬壽宮,坐落於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境內逍遙山下,是道教忠孝淨明道的發祥地與祖庭,也是一座體現明代漢族宮殿建築風格的名勝古蹟,爲紀念江西的地方保護神(俗稱“福主”、“許真君”)許遜而修建,佔地面積三萬一千平方米,始建於東晉元元年(376年),此後歷經許多朝代,時毀時修,迄今已有1700年的歷史。歷代文人墨客頌揚萬壽宮和許真君的詩文很多,唐朝孟浩然、宋朝范成大、王安石、曾鞏、姜夔等人都留有詩章。萬壽宮文化是江西人文精神的一種象徵,是江西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1957年7月,西山萬壽宮被列爲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5、南昌萬壽宮

南昌萬壽宮,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區西南隅的象湖風景區內。萬壽宮坐北朝南,真君殿、玉皇殿、諶母殿、鬥姆殿、玉冊閣等建築,雕畫精美,具有時代特色。真君殿重檐歇山式屋頂,高大宏敞,金碧輝煌。玉皇殿氣勢雄偉,華彩的壁畫,給人以飄飄欲仙之感。南昌萬壽宮,它就象鑲嵌在整個象湖風景區上的一顆明珠而引人注目,又被稱爲景中之聖。

4、龍虎山上清宮

上清宮(江西省龍虎山上清宮)該宮始建於東漢,是道教的祭神之所,是中國古代在敬天祭祖的基礎上形成的建築羣落之一,其規模大小,等級高低不等,遍佈全國。上清宮不僅獨居江南宮觀之首,且在全國也是舉世無雙,素有“仙靈都會”和“百神受職之所”之譽。大上清宮在上清鎮東陲,距嗣漢天師府約一公里。古代這裏稱爲仙源鄉招賓裏。其街曰: “瓊林”。左擁象山,右注沂溪。溪山環拱,實乃仙靈都會也,古老相傳。這裏是九龍聚會的寶地。

3、廬山仙人洞

仙人洞,位於廬山天池山西麓。是一個由砂崖構成的岩石洞。由於大自然的不斷風化和山水長期沖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巖。這裏的飛巖可棲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視山外,白雲茫茫,江流蒼蒼,頗有遠離塵世的感覺。這裏不僅是歷來最爲遊人所喜愛的勝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傳唐代名道呂洞賓曾在此洞中修煉,直至成仙。後人爲奉祠呂洞賓,將佛手巖更名爲仙人洞。

2、龍虎山正一觀

正一觀是道教宮觀。在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境內的龍虎山張道陵煉丹處。據《龍虎山志》記載:第四代天師張盛自漢中遷還龍虎山之後,曾在此建祠祀祖。五代南唐時在此建天師廟;北宋崇寧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奉敕修葺,徽宗時改天師廟爲演法觀。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賜帑重修,並改演法觀爲正一觀。

1、龍虎山嗣漢天師府

江西十大最著名的道觀

天師府位於鷹潭上清鎮,臨清溪,爲張氏歷代起居之地,原建於龍虎山腳下。北靠西華山,門臨瀘溪河,面對琵琶山,依山帶水,氣勢雄偉。佔地3萬多平方米,建築輝宏,尚存古建築6000餘平方米,全部雕花鏤刻,米紅細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氣。始建於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後又經十多次修建,現存木構建築均爲清乾隆、嘉慶和同治年間遺物。傳言天師府是張盛以及他的歷代子孫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處,被稱爲正一派的祖庭和元明兩朝管理道教事務的辦公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