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丹陽十大最著名的人物

排行榜 閱讀(1.69W)

10、姜燮生 (1928~2015)

丹陽十大最著名的人物

姜燮生,1928年9月出生於江蘇丹陽。1949年考入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發動機設計專業,195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7月大學畢業後,曾任瀋陽航空發動機修理廠技術員、工藝室副主任、主任,瀋陽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工藝室主任、車間主任、廠副總工程師、廠技術改革辦公室主任,成都航空發動機廠總工藝師、廠經理部副部長兼生產技術處處長、廠革委會生產組副組長、生產指揮部副部長、廠革委會副主任、廠黨委副書記。

9、貢祖文 [宋] (1103~1182)

貢祖文(1103~1182),字仁德,追諡文憲,原籍河南長垣。靖康時(1126年),金人侵犯中原,與摯友岳飛等仗劍從軍。靖康中授武德大夫都總將軍,後升任秣陵關總鎮。紹興十二年(1142年)抗金名將岳飛及其長子岳雲,被秦檜等以莫須有的罪名囚於臨安獄中。祖文得知,願以全家4口擔保,經長途跋涉至臨安,但岳飛父子已被殺害,嶽夫人與次子嶽雷發配南國邊疆。祖文爲保存忠良骨肉,冒着生命危險,將岳飛三子嶽霖(時年12歲)藏匿於家,並以年老體弱爲由,辭官隱居於丹陽柳茹。 隆興元年(1163年)孝宗即位,岳飛冤案得到昭雪,貢獻出嶽霖,受到孝宗皇帝表彰。

8、法融 [唐]

法融大師,是禪宗牛頭派的創始人。俗姓韋,潤州延陵(江蘇丹陽縣延陵鎮)人。十九歲(六一二年)入句容茅山從三論宗僧炅法師剃度。後從大明法師鑽研三論和「華嚴」、「大品」、「大集」、「維摩」和「法華」等經數年。大明寂後,漫遊各地,從鹽官(今浙江海寧縣)邃法師、永嘉曠法師等聽講各種經論,深有造詣;但覺全憑知解不能證入實際,因而復入山凝心宴坐,過了二十年習定的生活。 唐初武德七年(六二四年)平定了吳越,左丞相房玄齡奏請淘汰寺廟僧徒,法融即挺身入京陳理,御史韋挺看了他的「表」辭情文並茂,和房玄齡協議後才把這事打消。

7、姜志禮 [明]

姜志禮(生卒年不詳),字立之,丹陽蔣墅滕村人,性淳樸剛直,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登進士,授建昌推官,後補衢州知府,升大理院評事。時京師關押很多未結案囚犯,他-請從寬發落,審理平反了一些冤案。後爲刑部員外郎,出任泉州知府。任職期間,修復數里長的萬安橋,又爲貧民奪回被豪強侵佔的沙格澳漁利之地。人民感恩,爲他建造生祠。泉州的豪門巨室,在考學中拉關係講人情的信件,被他統統燒掉。不久,調任山東右參政,守登、萊二地。時福王受封河南,賜田2萬頃,遣太監檢閱民田,騷擾登、萊二地。志禮上疏力爭。帝怒,謫姜爲廣西僉事。離山東前,當地發生饑荒,仍佈置募粟賑濟饑民。

6、湯展文 [清] (1661~1724)

湯展文(1661~1724),原名諧,又名大成,號懷村,世居丹陽縣城南門外木橋湯甲。從小聰敏,過目成誦,11歲應縣試。嗣後,赴武進縣應試入泮(秀才)。湯筆鋒犀利,思維敏捷,好仗義執言。友人王信候被土豪王瑞五殺害,他出於義憤,代爲鳴冤,得罪了王瑞五的歃血交、鎮江府署惡吏徐士起,又爲練湖興利除弊,寫《復練湖議》數篇,觸犯當地惡霸湯國相;爲維護倫化,又結怨族中大逆湯大衡。徐土起先後因緣勾結湯國相等,賄賂知府,買通閒人,對湯展文造謠中傷,誣其爲“丹陽大俠、惡訟師”。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湯被捕入獄。所指罪名全爲誣衊不實之詞。

5、張大年 [明] (1579~1635)

張大年(1579~1635),字奉泉,丹陽麥溪村人。爲人急公仗義,樂善好施。明萬曆年間,丹陽稅吏增加錢糧歲耗,人民怨聲載道。他挺身而出,據理力爭,被傳訊時,痛陳實情,剖析利弊,獲准將歲耗減去十之六七。又,徽商在丹陽開設當鋪,利率高達三分,當戶難以負擔。他出面交涉,並拒其賄賂,迫使徽商減息爲二分。 明天啓年間,邑人湯道衡、賀世壽、姜志禮等,議在縣城東門外轉河之濱建造寶塔,決定由大年主持。崇禎元年(1628年)正月塔建成數層,由於基礎鬆動,塔座崩坍,磚礫阻塞河道,他因此被繫獄中。

4、季札 [明] (·~前507)

季札(·~公元前507年),吳王壽夢第四子,春秋晚期政治家。季札德才兼備,多次辭讓王位,以美德稱於世。餘祭元年(公元前547年)封於延陵,稱“延陵季子”。後又封州來(今安徽鳳台),又稱“延州來季子”。餘祭四年(公元前544年)出使北方。在魯國欣賞周代傳統音樂、詩歌時心領神會,分析了周與諸侯列國的盛衰大勢。考察齊國時,勸齊相晏平仲:“獻出封邑,以免日後有累。”至鄭,目睹鄭國君臣奢侈,對子產說:“國難臨頭,需子出而掌握政事。”至節,見形勢大變,預告叔向:“韓宣子、趙文子、魏獻子三分節國勢在必行。”他這些預測,經歷史驗證都是準確的。

3、林肇燦 [清] (1864~1916)

林肇燦(1864~1916),字月波,號步青,丹陽後鬆卜村人。自小愛唱京戲、崑曲。清同治末年,在上海一珠寶商店當店員,後從師學藝。光緒十年(1884年)前後“下海”。至清末民初,名聲鵲起,被譽爲上誨灘的“灘簧大王”、“滑稽大王”。 林才思敏捷,口齒伶俐,善說多種方言,擅長灘簧“後灘”,工丑角。又在後灘基礎上首創“改良新曲”,以多種形式表現現實生活,揭露社會積弊,並注意吸收當時流行的新腔新調,以豐富“後灘”,使灘簧躍爲當時上海較紅的“曲藝”之一。隨着林的成名,他演出的《賣橄欖》、《蕩湖船》、《馬浪蕩》等劇目在上海家喻戶曉。

2、陳東 [宋] (1086~1127)

陳東(1086~1127),字少陽,丹陽珥陵越塘人。聰慧好學,秉性剛直。以貢生人汴京太學。多次-欽宗趙桓,揭露蔡京、童貫、王黼、李彥、樑師成、朱·6人的罪行,請求誅此6賊以向國人謝罪。 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金兵圍攻京都,宋欽宗驚惶失措,免去主戰的國相李綱官職,任用主和的李邦彥,準備割地求和。陳東聞訊後十分憤慨,遂率領諸太學生,伏宜德門-,從者數萬,堅決反對割地投降,反對屈辱求和,請求複用李綱抗金到底。在羣衆的巨大壓力下,宋欽宗只得復任李綱爲右丞,主持軍務。這次數萬人的冒死-抗金運動,使統治者十分震驚。

1、許渾 [唐] 唐朝詩人 (791~858)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陸,寓居潤州丹陽(今屬江蘇),遂爲丹陽人。武后朝宰相許圉師六世孫。文宗大和六年(832)進士及第,先後任當塗、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間入爲監察御史,因病乞歸,後復出仕,任潤州司馬。歷虞部員外郎,轉睦、郢二州刺史。 晚年歸丹陽丁卯橋村舍閒居,自編詩集,曰《丁卯集》。其詩皆近體,五七律尤多,句法圓熟工穩,聲調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謂“丁卯體”。詩多寫“水”,故有“許渾千首溼”之諷。字用晦,一作仲晦。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生卒年不詳。大和六年 (832)進士。任當塗、太平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