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數學認識110教案精選7篇

教師文案 閱讀(2.97W)

想要寫出一份出色的教案,就必須合理的分析自己教學任務,教案在擬訂的時候,大家需要強調與時俱進,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數學認識110教案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

數學認識110教案精選7篇

數學認識110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球體的一般特徵:從各個方向看都是圓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滾動,能區分圓形和球體。

2、讓幼兒發展比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乒乓球人手一個、硬幣人手一個、地球儀一個、珠子若干、鈕釦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有趣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玩一玩。

二、玩硬幣

1、師:(出示硬幣)這是什麼?是什麼形狀的?請小朋友拿出硬幣玩一玩,玩好告訴我你是怎樣玩的?

2、請個別幼兒示範玩,教師小結。

師:把硬幣立起來會朝前後滾動,也會轉,如果不立起來就不會滾。

3、師幼再玩一遍轉硬幣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

師:我們一起玩把硬幣立在桌子上轉,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像什麼一樣?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這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後也請小朋友告訴我你是怎樣玩的?

2、個別幼兒回答,教師總結。

師: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個方向滾動的。

四、摸摸、看看

1、幼兒摸摸硬幣和乒乓球,然後說出自己的感受。

2、師小結。

師:硬幣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圓起來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幣是不是一樣的

4、師小結:硬幣看上去只有一個是圓形的,而乒乓球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是圓形的。像乒乓球這樣會朝任何方向滾動的,摸起來鼓鼓的,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圓形的形狀是球體。

五、找找

1、在籃子裏找出圓形和球體。

2、教師檢查幼兒操作結果。

3、師小結。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東西都是球體,小朋友回去的時候可以在家裏找找看,哪些東西也是球體,明天來幼兒園的時候再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首先反思自己。狀態不好,跟孩子之間的溝通不太順。或者是教具準備不夠充分,或者是沒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覺整個課堂紀律不是太好。對孩子講話沒什麼激情,還沒有足夠的經驗應對課堂的突發狀況。以後一定多跟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把各個環節之間緊密聯繫起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數學認識110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1~20,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

2、認識計數單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個位”教學重點: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理解位置值的概念

教學準備:幻燈片、計數器、學生準備2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朋友(出示幻燈片:糖寶,播放音樂《一年級》)

師:你能做到嗎?

師:糖寶最喜歡吃葉子了,我們來幫他數數吧!學生數,師依次出示1~10

師:還有一片葉子,可以用哪個數來表示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比10大的數(板書11~20各數的認識)

二、互動新授

(一)教學例1

1、初步認識“十”

幻燈片出示一堆小棒

問:你能幫糖寶悄悄地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數

問: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麼數的?抽生回答

師:聰明的糖寶說1根1根的數太麻煩了,看我把10根小棒捆成了1捆(師幻燈片演示捆小棒),以後我只要看到這樣的1小捆小棒我就知道是10根了。

抽生回答(板書10個一)

問:我們知道1根小棒是1個一,2根小棒是2個一,3根小棒是3個一,那麼這10根小棒是多少個一呢?

抽生回答(10個一)

師:那麼這一捆裏有多少個1?也就是說這一捆是多少個十?抽生回答(這一捆裏有10個一,這一捆是1個十)

師:現在請同學們也數出10根小棒,把它用橡皮筋捆起來生動手操作

師舉起1個同學的小棒問:這1捆是多少個十?抽3個學生回答

2、學習例1

幻燈片出示1捆小棒加1根小棒

問:這一共是多少?生答11根

問:你是怎麼數出來的?抽生回答,評析

引導學生理解並板書:1捆小棒就是1個十,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十一11

齊讀十一(兩遍)問:同學們真棒,這麼快就認識了數字11,那這又是多少呢?(幻燈片出示1捆小棒加3根小棒)

學生數後抽生回答板書: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十三13齊讀十三(兩遍)

師:現在你能像老師一樣用你的1個十和其他的小棒再擺一些比10大的數嗎?擺的時候想一想你用1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得到了十幾。抽生回答自己擺的數,師根據學生回答依次板書11~20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11~20,我們一起來讀一遍吧。齊讀

3、遊戲“幸福拍手歌”

(二)教學例2

1、認識計數器

師:剛纔我們用小棒擺出了11和13,其實還可以用計數器來表示。師拿出計數器,引導學生觀察“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2、用計數器表示數

幻燈片出示例2第一幅圖

師邊示範撥珠邊講解:在十位上撥1顆就表示有1個十,在個位上撥1顆表示有1個一,寫的時候十位上有一顆珠子,我們就在十位上寫1,個位上有5顆,就在個位上寫5,讀作十五.

問:這又應該怎麼撥呢?幻燈片出示例2第二幅圖

抽生問答師引導學生撥珠:這裏有2個十,我們就先在十位上撥2顆珠子,表示2個十,個位上沒有,我們就不撥。寫的時候十位上有2顆珠子,我們就在十位上寫2,個位上沒有珠子,我們就在個位上

用0佔位,讀作二十

問:這又應該怎麼撥呢?誰再來教教大家

抽生上臺示範撥珠師引導:這裏十位上1個十,我們就先在十位上撥1顆珠子,表示1個十;個位上有3個一,我們就在個位上撥3顆珠子,表示3個一。寫的時候十位上有1顆珠子,我們就在十位上寫1,個位上有3顆珠子,我們就在個位上寫3.

3、學生用計數器表示數

問:你還能在計數器上表示出11~20中的哪些數呢?撥的時候想一想:先在十位上撥1顆表示什麼,再在個位上撥幾顆,表示幾個一,讀作多少

學生自己動手撥一撥,同桌內一人撥一人說

抽生上臺展示

三、鞏固練習

1、數一數,填一填(練習十:第1題)

幻燈片出示題目,生思考後抽生回答

2、看圖寫數(練習十:第2題)

幻燈片出示題目,生思考後抽生回答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麼

數學認識110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演示,使學生熟練地數出6、7兩數,會讀、會寫這兩個數,並會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2、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講衛生、愛勞動、愛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過學生觀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2頁、第43頁,第48頁練習七第2題、第3題

教具、學具準備

電腦課件、計數器。小棒若干、圖片若干、尺子等。

教學設計

複習準備

1、引導學生從0數到5,再從5數到0。(可用指名數、齊數、拍手數等方式進行)

2、出示0~5六個數字,讀數。

3、按順序讀數:()2()4()。

[通過數數認識數字、數的順序,爲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學習數數和認數。

a、電腦課件展示第42頁的主題圖:教室裏,同學們正在大掃除。教室裏擺放着6張桌子、7把椅子,6個同學在打掃衛生,又從外面走進來1個女同學。

b、引導觀察,啓發思考。

在學生觀察畫面的基礎上,以小組爲單位,互相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學生討論交流的時候,教師要到各組巡視、傾聽,並加以指導。)

c、交流、彙報。

師:圖上有些什麼?

生:圖上有同學、老師、桌子、椅子等。

師:圖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圖上有6張桌子,7把椅子,7個人。

師:你是怎樣數教室裏的人數的?

生:先數教室裏面打掃衛生的同學和老師有6人,再數從外面走進來的一位同學,一共是7人;還可以先數學生人數,再數老師,一共7人。

師:你又是怎樣數椅子的數目的?

生:先數已放好的6把,再數又搬來的1把,一共是7把。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通過創設情景,使學生融入到課堂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觀察到的內容,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d、抽象出畫面中的數。

桌子的張數、同學的個數用數字幾表示?(用數字6表示)板書:6

椅子的把數、師生的個數用數字幾表示?(用數字7表示)板書:7

2、根據6、7的基數含義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數一數主題圖下面的人數和點子的個數。

b、小組合作,用小棒或學具擺出6和7,並上展示臺展示,進一步加強認識。

c、請學生舉例,說一說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兩數表示。

(設計說明:通過學生實踐操作,使學生明確6、7的基數意義)

3、教學數序。

a、學生認真觀察計數器上的珠子有幾顆?(5顆)再撥一顆是幾顆珠子?學生上臺操作,發現是6顆。再撥一顆是多少呢?(7顆)

b、通過直尺,直觀教學數序。

讓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順序。

教師將直尺圖利用課件展示出來,只寫出0、1、2、3、4、5。提問:6和7應該寫在什麼位置呢?讓學生自己去發現7以內的數的順序。

[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操作學具,從感性明確6與7的大小關係。]

4、比較大小。

a、利用學具,先擺5個圓片,在下面再擺6個圓片,然後根據直觀很容易發現:5個圓片比6個圓片少,6個圓片比5個圓片多。板書:55


5、明確6、7的序數意義。分組進行,邊觀察邊討論得出正確的答案。

a、先讓學生找準起點,從第1瓶數到第7瓶,再觀察第6瓶裏有幾條金魚。

b、認真觀察找出裝有6條金魚的瓶子,再從左邊數出裝有6條金魚的瓶子是第4瓶。

c、從左邊數起找到第7瓶,再數一數瓶裏有多少條金魚。

[通過這一生動的情境,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明確了6、7的序數意義。]

鞏固練習

1、做搶答練習。

5後面的數是幾?

6後面的數是幾?

7前面的數是幾?

2、完成練習七第2、3題。

a、完成第2題。出示題目,明確要求,學生自行完成題目。小結。

b、完成第3題。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目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完成練習。適當引導學生對“6只”和“7只”作比較,加深學生對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的理解。

[這一練習緊跟課本教學內容,通過鞏固練習,使學生鞏固對6、7意義的理解。]

指導書寫

1、電腦課件展示6、7的形象,指導學生觀察,啓發想像6和7像什麼?(6像哨子,7像柺杖等。)

2、電腦課件展示6、7的書寫筆順及在寫字格中的佈局,學生觀察學習。

3、教師在田字格中板書6、7。學生在書上寫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學生坐姿端正,眼與書之間保持合理的距離,書寫要工整美觀。

[通過指導學生觀察課件形象、直觀地展示6、7的筆順,幫助學生掌握6、7的寫法;啓發學生想像6、7像生活中的什麼,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

數學認識110教案篇4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過程方法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建立對噸的認識,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係,並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聚的計算。

2。培養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並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一套,cai課件,學生自帶實物若干。

學情分析:

“噸”這個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爲了幫助學生對質量單位“噸”有具體感性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結合生活實踐進行學習;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同千米與米的換算推理過程相同,這部分知識主要由學生自己嘗試完成,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清淨,引入新課

1、展示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吧?(媒體出示曹衝稱象的照片)曹衝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後卻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媒體播放曹衝的問題:同學們,我是曹衝,我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後,發現二年級學過的重量單位用起來很麻煩,你能幫幫我嗎?

生討論應該使用什麼來做單位。

師:看來噸與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單位有所不同,它和我們以往學過的千克和克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噸。

2、出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通過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共同認識重量單位“噸”。

(一)直觀感知,使學生初步認識“噸”

師: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重量已知的物體,請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交流)

師:那有沒有同學帶來以“噸”做單位的物體呢?說明原因。

師: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說一說嗎?學生舉例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

學生討論後得出:以噸爲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體出示: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師:初步認識了噸之後,老師這裏有一些物品,請你們爲他們選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多媒體出示:報紙、信封、河馬、鯨、白菜、蘋果等,學生進行判斷。

(從學生熟悉的曹衝稱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課,並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體,初步感知:以噸爲重量單位的物體都比較大,並且非常重。)

(二)創設情境,充分感知“噸”

師:“噸”是我們新認識的重量單位,那麼它究竟有多大呢?爲了更好的瞭解它,老師特意製作了一把電子秤。

多媒體出示:一把電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稱一袋大米,同時,在電子秤左面的屏幕上顯示出綠燈,右面的屏幕顯示100千克字樣,每稱一袋,相應遞加,直到第十袋時,左面的屏幕上顯示出紅燈,同時在右面的屏幕顯示出1噸的字樣。

師:你看到了什麼,請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來。

師:在你認識到1噸有1000千克後,你能告訴老師,現在你有辦法將1噸的物體帶進教室嗎?

小組進行討論

師:如果有一些體重爲25千克的同學,要多少個同學才能達到1噸呢?

生經過計算後得出結論

師:現在每一位同學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體,如果也將它放在電子秤中,那麼一噸中究竟有多少個你這樣的物體呢?

學生利用學過的除法估算知識進行估算,同時進行交流反饋。

(三)以生活情境,加深對重量單位間關係的認識。

師:用一些較輕的物體聚少成多,也能達到一噸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對重量進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生舉例:大橋的載重量,卡車的載重量等。

師:現在老師想找你幫個忙。這裏有一輛卡車和一堆貨物,你能不能告訴老師,這堆貨物能不能全部裝上卡車。

多媒體出示圖片,一輛卡車上標註限載重6噸,旁邊有一堆貨物,標註6000千克,學生進行討論,得出這堆貨物可以一次性的裝上卡車。

師:你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在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噸的基礎上,採用多媒體生動、直觀地顯示千克與噸的關係,並聯系學生自身的重量,讓學生估算,加深對噸的認識。教師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學認識110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數出數量是4的物體的個數,會讀寫數字4.

2.瞭解4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4以內數的大小,掌握4的組成.

3.初步建立序數概念,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

4.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4的含義,掌握4的組成.

教學難點

掌握4的組成.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三個數字娃娃,你們看,誰來了?

演示動畫3的組成

生:1來了.

問:1的後面應該是幾?

繼續演示動畫3的組成

師:對!現在2也來了.誰說說2是由幾和幾組成的?

繼續演示動畫3的組成

問:2的後面是誰呢?

師:對!是3,看3也來了.

繼續演示動畫3的組成

問:幾和幾組成3?

繼續演示動畫3的組成

問:你們知道3的後面是誰嗎?

師:對!就是數字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4的認識.(板書課題)

探索新知

1.建立4的概念

出示圖片4的主題圖

問: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有3輛拖拉機在收割,後來又開來1輛,一共是4輛.

我還看到有4位農民伯伯.

師:4臺拖拉機、4位農民等,它們的數量都是4,都可以用4來表示.(出示4)

師:這就是印刷體的4.你能用4根小棒擺出一個正方形嗎?請你試一試.

請你用掌聲表示4.

問:誰願意模仿小動物叫4聲?

4裏面有幾個1?幾個1是4?

2.瞭解4以內的數序

演示:先撥3顆珠子,再撥1顆珠子,現在一共撥了幾顆珠子?

問:3添上1是幾?4去掉1是幾?(再撥去1顆珠子)

出示圖片:點子圖.

問:3的後面是幾?4的前面是幾?

讓學生從1數到4,再從4數到1.

3.比較大小

出示圖片:方塊圖

問:左邊的圖可以用幾來表示?右邊的呢?

比較3和4的大小用怎樣的符號連接?爲什麼?(板書:3<4=)

問:由3<4你能想到什麼?(板書:4>3)

4.教學4的組成

學生擺學具:將4個小圓片分成兩堆,有幾種分法?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彙報,總結出:

師生對口令,練習4的組成.

5.建立序數概念

演示動畫序數

問:這些人在幹什麼?

師:他們多有秩序啊!

問:誰排在第一個?小朋友排在了第幾個?

師:聽口令:這一行第4個同學起立,前4個同學起立

6.指導書寫

演示動畫4的寫法:學生練習描紅,然後獨立寫一行4.

鞏固練習

1.填空

2.按順序擺出1、2、3、4的數字卡片.

3.劃掉任意4個圓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數學認識110教案篇6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用分數表示圖中一份佔整體的幾分之一。

2、經歷聯繫實際生活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並有效地促進個性思維的發展。

3、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積極、愉悅的數學情感,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一所表示的意義,會用摺紙,塗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邊三角形等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受分數的意義

師:同學們,在家裏或者學校,你們分過東西嗎?這節課,老師也想請你們幫忙分一分月餅。

出示課件:

(1)有4個月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個人得幾個?

(2)有2個月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個人得幾個?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板書:平均分

(3)有1個月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個人得幾個?

師:這半個月餅該怎麼表示呢?還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表示嗎?

師:其實剛纔同學們提到的二分之一是一種新的數,而且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分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分數。板書:認識分數。

二、動手操作,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1.認識1/2

(1)指導認識(課件)

師:這塊月餅,兩人就是每人一半,陳老師應該從哪裏切?也就是把它怎麼分?(課件演示平均分的過程)剛纔我們把月餅平均分成了幾份?這一半正好是這兩份中的幾份?

師:像這樣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也是它的二分之一,寫作1/2。(課件)

(2)教學二分之一的讀寫

師示範:先寫橫線,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在線上寫1。

生書空。

(3)追問:在這個月餅中有幾個二分之一?“它”指的是誰?

(4)說一說剛纔是怎麼得到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的?

(指名說2到3個,同桌說,全班說。)

2、找一找,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課件出示題目,看一看,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指名平均分是表示分數的前提。

3、動手實踐,折1/2

a、折一折:讓學生用各種的紙片動手摺出 (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折出你喜歡的圖形的二分之一,並塗上顏色。

b、展示學生的幾種典型折法

c、從操作過程中凸現思考過程。師巡堂,生操作。

(1)師:誰來介紹一下你是怎樣表示出圖形的二分之一的?(指名說) 生彙報。

(展示不同的幾種折法)

(2)師:這些塗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嗎?爲什麼?

師:折法不同,形狀不同沒關係,只要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一份都

是它的二分之一。

(3)師出示不同大小的圓形

師:再看看,陰影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嗎,同樣是二分之一,所表示的大小一樣嗎?爲什麼?

師小結:把一樣大的圖形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這樣的二分之一纔是一樣大的。

4.認識其他的分數

(1)師:看來呀,第一次的摺紙遊戲難不住大家,我要提出新要求了。(課件出示要求)

師巡視指導,找相同圖形,不同的份數。

(2)彙報:你折出的分數是怎麼來的?你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了幾份?塗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

(3)師拿出一張三分之三,問:看到這幅圖,你想到了什麼?追問:一個是三分之一,兩個是三分之二,三個是?

(4)師:同學們真能幹,大家互相看一看,不同的圖形,能表示相同的分數嗎?相同的圖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嗎?

(5)師:你還能舉出幾個分數來?

(6)師指出:像1/4、1/8、1/3、1/6??都是分數。

5.看書質疑。92頁,看一看,填一填。全班讀一讀。

6、出示課本103頁,“你知道嗎?”

三、鞏固練習

(1完成93頁做一做。第一題。

(2)完成96頁。1到2題。

(3)拓展練習。用分數表示圖中的陰影部分。

四、故事。

? 吃西瓜》,爲學習分數的大小比較設疑。

五、全課小結。

數學認識110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講解、辨認鐘面針的長短,讓幼兒基本掌握鐘面分針、時針和數字間的初步運轉關係;

2.通過辨一辨、讀一讀,讓幼兒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3.通過遊戲體驗、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時間的寶貴。

活動準備:

準備大時鐘一隻(可撥動操作)、掛鐘一隻、掛圖一張;幼兒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鐘面學具。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謎語引出課題:兄弟倆個好朋友,圍着柱子轉呀轉,弟弟要比哥哥長,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會悄悄地溜走。這是什麼呀?請小朋友們一起猜一猜。

2.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時鐘——請小朋友們在教室裏找一找時鐘(幼兒找時鐘)。

3.教師提問:我們平時用什麼來看時間?

二、活動組織

(一)認識時鐘

1.師:啓發幼兒自己說說對時鐘的認識。

2.師:出示可撥動操作的大教具鐘面。請小朋友觀察鐘面,說說在鐘面上你看到了些什麼?說說它們的名稱。

3.幼兒:進行觀察;嘗試描述鐘面上的部件與名稱;說說數字。

4.師:指導幼兒分組操作大的教具鐘面,熟悉鐘面上各部分的名稱。

幼兒:小組人員分別指時針、分針等。

(二)認識整點

1.幼兒:4人小組討論時針和分針指的地點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第一、二組看圖畫指針;第三、四組看圖撥針;第五、六組做“鐘面”等遊戲活動,學習看時鐘。

2.請幼兒仔細觀察鐘面,嘗試着讀鐘面上的時間?說說自己讀時間的好方法。(幼兒思考後舉手回答)

3.小結: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某整點)。

4.遊戲

遊戲一:搶答。教師撥教具鍾指向某整點,幼兒搶答說出幾時?

遊戲二:撥一撥。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撥學具鍾(小組同伴間可輕輕地討論)。

遊戲三:畫一畫。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在紙質鐘面上畫出來。

(三)學習認識半點

1.師:出示大教具鍾,指導幼兒學習認識半點,初步瞭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係。

2.引出認識半點的方法

(1)師問:當時針在2個數字中間時,分針指在哪個數字上?時間該稱哪個半點?(幼兒思考、回答)

(2)幼兒:觀察學具;4人小組討論;講出半點的特點。

3.練一練幼兒:撥鍾、辨認半點練習遊戲。

三、鞏固新知

1.遊戲一:“爭分奪秒”——看誰認得快。

師:宣佈遊戲規則,全班幼兒參賽,辨認時針、分針;整點、半點。

2.遊戲二:“小小修表匠”——教師報出某一整點、半點,但出示有殘缺的鐘面,讓幼兒觀察、辨認後,在自己的學具鐘上進行“修理”(添畫出正確的時間)。

四、延伸活動

1.小結。

2.拓展

(1)師:請小朋友講一講,我們參觀過的國小,小哥哥、小姐姐們幾點做廣播操?幾點開始上課?可不可以遲到?

(2)猜一猜:古人在沒有發明鐘錶前是怎樣看時間的?

(3)介紹古老的鐘:觀察掛圖上古老的各種不同的鐘

(4)引導幼兒收集一些有關時間的資料,滲透守時、惜時教育。